- 首页
- 医藏
- 医心方
医心方
又方:榆根白皮粘贴。
《龙门方》疗紧唇方:取地黄叶于坏瓦器中捣之使烂,待干,刮取末,涂验。
《短剧方》治紧唇方:俗谚言:良方善伎,出于阿氏。是余少时,触风乘马行猎,数苦紧唇。人教缠白布作大灯,
卷第五
治唇生核方第三十九
《病源论》云:有风热邪气乘之,而冲发于唇,与血气相搏,则肿结。外为风冷乘,其结肿《葛氏方》治唇紧重忽生丸核稍大方:以刀锋决去其脓血,即愈。
《千金方》治唇紧生核方:取猪矢平量一升,以水绞取汁,温服。
又云:唇舌忽生臼方:烧鸡矢白作屑,以布裹,着病上,含,日三。
卷第五
治唇黑肿硬方第四十
《千金方》治唇黑肿痛痒不可忍方:取四文大钱,于磨石上,以腊月猪脂磨,取汁,涂之。
又方:以竹弓弹之,出其恶血,亦瘥。
《医门方》疗人口唇皮黑,坚硬作痂,皮裂时血出,恒痛唇皮起落复生,历年不瘥方:上,以山中黄泥和水,研令细熟以涂唇上,当有毛出,抽取烧之。又涂毛尽,瘥。其毛千得
卷第五
治唇破方第四十一
《葛氏方》冬月唇干 血出者方:熬桃仁,捣猪脂和涂之。(《千金方》同之。)
又云:唇卒有伤缺破败处者方:刀锋细割开,取新杀獐鹿肉,以锉补之。患兔缺又然,禁大语笑,百日。
卷第五
治唇面KT方第四十二
《千金方》治远行唇口面KT 裂方熟煎猪脂。将行夜,常涂面卧,行万里,野宿,不损。
《本草》云:涂酥良。
卷第五
治口舌生疮方第四十三
《病源论》云:手少阴,心之经也,心气通于舌。足太阴,脾之经也,脾气通于口。腑脏热《葛氏方》治喉口中及舌生疮烂方:含好淳苦酒即愈。
又方:锉黄柏,恒含之。
又云:若口表里皆有疮者方:捣白 荷根,酒渍含汁。
《录验方》治口中十二病,或肿;或有脓血;或如饭粒,青白黑起;或如鼠乳;或有根下断甘草 桂心 生姜 细辛(各一两)
凡四物,淳苦酒三升,煮取一升,适寒温含之。
《千金方》治口热生疮方:升麻(六分) 黄连(二分)
上二味,筛,绵裹,含咽汁,亦可唾去之。
又云:口中疮久不瘥,入胸中,并生疮三年以上不瘥方:浓煮蔷薇根汁,冷,稍稍咽之。冬用根,夏用茎叶。
论云:凡患口齿有疮,禁油、面、酒、酱、咸、酸、腻、干枣。瘥后七日慎弥佳。蔷薇根为入生蜜二合,旋旋含之吐之。)
又云:舌上疮方:猪膏(一斤) 蜜(二升) 甘草(如指三寸)
上三味, 咀合煎,相得;含枣大,稍稍咽之,日三。
《经心方》治口疮久不瘥方:枣膏三斤,以水三斗,煮取一斗五升。数洗愈。
《随时应验方》口疮方:干姜火炙,口中含,吐热水尽,即瘥。
《龙花妙方》口疮方:含矾石,吐去水,良。(今按:《博济安众方》:以白矾锻石涂之。)
又方:以井水,日三漱,弥好。
《崔禹锡食经》口疮方:食石 良。
《博济安众方》疗口疮舌硬语不得方:白矾石(一分) 桂心(一分)
上为末,安舌上即语。
《范汪方》治人口生疮方:杏子(一枚) 黄连(一节) 甘草(一寸) (今按:《本草》:甘草一尺者重二两为正,仍一凡三物,冶下筛,绵絮裹之,纳着口中含之,含汁稍咽之,已用验。
《集验方》治口中生疮方:取黄柏削去皮,作如鸭舌含之,咽汁,弥好。蜜渍含亦佳。
《效验方》治口烂疮无复皮方:黄连(三分) 附子(一分) 榆皮(三分)
凡三物,冶筛,和蜜,绵裹如杏子和之;药味尽吐出,更含。
卷第五
治口舌出血方第四十四
《病源论》云:心主血脉而候于舌,若心藏有热,则舌上血出如涌泉。
《葛氏方》治口中忽出血不止方:灸额上入发际一寸五十壮,便愈。
又云:舌上出血如簪孔者方:以戎盐敷之。
《千金方》治舌上出血,有四五孔,大如簪者,血出如涌泉,此心病也。治之方:戎盐(五分) 黄柏(五分) 葵子(五分) 人参(三分) 桂肉(二分) 大黄(二分) 甘草(二分) 炙上七味,丸如小豆,饮服三丸,日二,不知增至十丸。
《经心方》:治舌上孔血出如泉,此心病也。烧铁熟烁孔中,良。
卷第五
治九窍四肢出血方第四十五
《病源论》云:九窍四肢下血者,营卫大虚,腑脏伤损,血脉空竭。因而喜怒失节,惊忿不《葛氏方》云:人九窍四肢指岐间皆血出,此暴惊所致也。以井花水 其面,当令卒至。
勿又方:粉一升,水和如粥,饮之。
《千金方》九窍出血方:又捣荆叶取汁,酒服二合。
又方:灸上星穴五十壮。
又方:龙骨末,吹鼻孔中,血断为度。
《范汪方》卒惊动七孔皆血出方:盗以井花水洒其面,勿使知也。
卷第五
治呕血方第四十六
《病源论》云:呕血者。夫心主血,肝者藏血,愁忧思虑则伤心,恚怒气逆,上而不下则伤《千金方》治呕血方:柏叶一斤,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分三服。
《葛氏方》治卒呕血,腹内绞急,胸中隐然痛,血色紫黑或从溺中出方:灸脐左右各五分,四壮。(《集验方》同之。)
又方:末桂一尺,羊角一枚,炙焦捣末。分等合,服方寸匕,日三四。
卷第五
治吐血方第四十七
《病源论》云:夫吐血者,皆又大虚损及饮酒,劳伤所致也。
《医门方》经曰:凡诸吐血呕血人,若兼右气喘咳不得卧者,多死难疗。
《葛氏方》治卒吐血方:服蒲黄一升。
又方:浓煮鸡苏饮汁。亦治下血漏血良。
《千金方》治吐血方:服桂心末方寸匕,日夜可二十服。
又方:烧乱发灰,水服方寸匕,日三。
又方:熟艾三鸡子许,水五升,煮取二升,顿服。
又方:灸胃脘三百壮。
又方:灸胸堂穴五壮。
《短剧方》治吐血方:用东向 荷根,捣绞取汁一二升,顿服立愈。亦治蛄毒痔血,妇人腰腹痛,大起后出清血也《录验方》治血生姜汤方:生姜(五两) 人参(二两) 甘草(三两) 大枣(十枚)
凡四物, 咀,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半,分再服。
《范汪方》治吐血下血不止方:生地黄一升, 咀,清酒五升,微火上合煎得二升半,去滓,强人顿服,老少分再服。
《令李方》治吐血便血方:干地黄 黄芩(各二两)
凡二物,冶下筛,酒服方寸匕,日三。
《僧深方》治吐血方:龙骨多少冶,温酒服方寸匕,日五六,可至二三匕,亦治小便血。
《医门方》疗吐血单神方:生地黄汁一升二合,白胶一两,以铜器盛蒸之,令消,顿服之,三服,必瘥神效。
《龙门方》疗卒吐血不止方:取灶底黄土一斤,以水一大升三合,研澄饮之。
《广利方》疗吐血不止方:刺蓟菜及根捣汁半升,顿服之。
又方:生葛根捣汁半大升,顿服之。(《僧深方》云:治吐血欲死。)
卷第五
治唾血方第四十八
《病源论》云:唾血者,伤损肺所为。肺为五脏盖,易为伤损,若为热气所加则唾血。
如红《耆婆方》治人唾血及水涎不能食方:干地黄 人参 蒲黄等分为散,以饮服一钱匕,日二,腹痛者加夕药八分。
又方:生大豆五小升,以水二小斗,煎取二升豆汁,纳一小升酒,煎取一升,分为二服,三《僧深方》治唾血方:干地黄(五两) 桂心(一分) 细辛(一分) 干姜(一分)
凡四物,散,酒服方寸匕,日三夜再。
《录验方》治唾血中有脓血牵胸胁痛方:干地黄(五两) 桔梗(三两) 紫菀(三两) 竹茹(三两) 五味(三两) 赤小豆(一升) 续断凡九物,切,以水九升,煮取二升七合,分三服。
《葛氏方》治卒唾血方:取茅根捣,服方寸匕。亦可绞取其汁,稍稍饮之,勿使顿多。(《极要方》同之。)
又方:服桂屑方寸匕,日夜令二十许服。亦治下血神方。
《千金方》治唾血方:灸胃脘穴三百壮。
又方:灸胸堂穴,肺俞。
卷第五
治口中烂痛方第四十九
《千金方》治口中疮烂痛不得食方:杏仁(二十枚) 甘草(一寸) 黄连(一分)
上三味,下筛合和,绵裹杏仁许大,含勿咽,日三夜一。
《范汪方》治口中烂伤喉咽不利方:矾石(二两) 黄连(一分)
冶筛,如大豆二枚,置口中含疮上,小儿疮石如小豆,日三。
卷第五
治口吻疮方第五十
《葛氏方》治吻疮方:烧栗 敷之。
《千金方》治口吻疮方:楸白皮及湿粘贴,三四度。
又方:掘经年葵根欲腐者,作灰,及热着之。
又方:取新炊甑下饭及热驻之二七下。
又云:治口肥疮方:熬灶上饭,末敷之。
《极要方》口吻白疮方:烧槟榔KT 为灰,敷上,良。
卷第五
治口舌干焦方第五十一
《病源论》云:腑脏虚热,气乘心脾,津液竭燥,故令口舌干焦也。
《葛氏方》治口中热干燥方:乌梅、枣膏分等,以蜜和丸如枣,含之。
又方:生姜汁(一合) 甘草(二分) 杏仁末(二分) 枣(三十枚) 蜜(五合)
微火上煎,丸如李核,含一枚,日四。
《千金方》治口中热干方:甘草(四分) 人参(四分) 半夏(三分) 乌梅肉(四分) 枣膏(四分)
上五味,蜜和丸如弹丸,含咽汁,日三。
又云:治虚劳口干方:麦门冬(二两,末) 干枣(三十枚,肉)
蜜一升和,蒸之三升米下,服之。
《经心方》治口干方:以水三升,煮石膏末五合,取二升,纳蜜二升,煎取二升,去滓,含枣核大,咽汁尽,复含又方:生葛根汁服二升亦瘥。
《苏敬本草注》:口干食软熟柿也。
卷第五
治口臭方第五十二
《病源论》云:口臭者,由五脏六腑不调,气上胸膈。然腑脏之气臊腐,因蕴积胸膈之间。
《养生方》云:空腹不用见臭,尸气入脾,舌上白黑起,口常臭也。
《隋炀帝后宫诸香药方》疗口臭方:桂心 甘草 细辛上三物,分等,捣筛,服三指撮,酒服之二十日,便瘥。
《录验方》治口中臭令还香方:细辛(三分) 当归(三分) 桂心(一两) 甘草(二两)
凡四物,切,以水一升,煎取四合,含之,吐去之。
《千金方》治口臭方:橘皮(五分) 桂心(三分) 木兰(四分) 枣(三十枚)
上四味,冶小筛,酒服方寸匕,日三。久服身香,亦可丸,含之日三。
又方:熬大豆令焦及热泼酢取汁含之。
又方:香薷一把,以水一升,煎取二升,稍含之。
《经心方》治口臭方:水浓煮细辛汁,含久吐去。
又方:以破除日井花水三升漱口,吐厕中,良。又平旦如此。
《极要方》治口臭方:常宜含豆KT 即愈。
又方:常含细辛即愈。
《葛氏方》治口臭方:蜀椒一升,桂心一尺,末三指撮,以酒服之。
又方:煎柏子,含之。
《崔禹锡食经》云:口臭方:取薰蕖根汁果煎如膏,常食之。
又方:亦可食怀( )香。
又方:末槟榔子含之。
《集验方》治口中臭散方:甘草(五两) 芎 〔( )四两〕 白芷(三两)
凡三物,冶下筛,酒服方寸匕,日三。
卷第五
治张口不合方第五十三
《葛氏方》治卒失欠颔车蹉张口不得还方:令人两手牵其颐已,暂推之,急出大指,或咋伤也。
《千金方》治张口不合方:消蜡(蜜,又蜜滓也)和水,敷之。
《德贞常方》治张口不合方:灸通谷穴,在上管旁半寸。
又方:灸翳风穴,在耳后陷中,按之引耳中也。
卷第五
治舌肿强方第五十四
《病源论》云:心脾虚,为风热所乘,随脉至舌,热气留止,血气壅涩,故舌肿。
《千金方》治舌肿满口方:半夏十二枚。
洗酢一升,煮取八合,含久,吐良。
又云:治舌卒肿,起如吹猪胞状满口塞喉方:急以指刮破舌两边,去汁即愈。亦可以刀锋决又方:以指撞溃去汁,亦可以刀破以疮膏涂之。
又方:釜底黑末和酢,浓涂舌上下,脱去更涂,须臾即消。若先决出汁,竟与弥佳,疮膏涂又方:此患人皆不识,或错治益困,杀人甚急。但看其舌下,自有噤(渠金反)虫形状,或如蝼蛄。或似卧蚕子,细审看有头尾,其头少白,烧铁钉烙头上,使熟即自销。
《葛氏方》治舌卒肿起如吹猪胞状,满口塞喉,气息欲不复通,须臾不治则杀人方:直以指出血愈者又方:浓煮甘草汤,含少时,取釜底墨,苦酒和,浓涂舌上下,脱去更涂,须臾便消,若先《枕中方》治人肿舌方:取水底石三七枚,熨之。
卷第五
治重舌方第五十五
《病源论》云:舌者,心之候也。脾之脉,起于足大指,入连于舌本。心脾有热,热气随脉《葛氏方》治卒重舌方:末赤小豆,以苦酒涂和舌上。
又方:乌贼鱼骨,蒲黄分等末,敷舌上。
又方:灸两足外踝各三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