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医藏
- 医学集成
医学集成
右胁痛,枳橘散:枳壳、橘红、姜黄各三钱、甘草一钱。或推气散:枳壳、姜黄各三钱、肉桂三分、炙草一钱、生姜,一加橘、半。
虚气胁痛,人参一两、熟地二两、肉桂三钱、附子一钱、柴胡五分、甘草三分。或焦术一两、人参五钱、当归、白芍各三钱、肉桂二钱、柴胡、甘草各五分。
以上诸方,左加枳壳,右加郁金。
灸胁痛穴道
膈俞、内关、窍阴、支沟再以草横度两乳,平中折断,从乳斜趋痛胁下草尽处,灸卅壮,章门、邱墟
腰痛
清臣曰:腰痛一证,有风寒,有风湿,有痰积,有气滞,有瘀血,有肾虚,证虽不同,无不归本于肝肾。主治之法,以养血固精为纲领,自无不应手奏功。
腰冷如冰,风寒也,六合散:当归、杜仲、羌活、独活、大茴、小茴。
有汗加桂枝,无汗加麻黄。或五积散加杜仲、吴萸。
腰重身痛,风湿也,独活寄生汤:独活、桑寄生续断可代、当归、茯苓、秦艽、防风、狗脊、灵仙、牛膝、肉桂、细辛、甘草。或二朮、茯苓、杜仲、续断、秦艽、防风、羌活、牛膝、炙草。
腰软如绵,痰积也,苍白二陈汤加南星、白芥。或六君加香附、杜仲、枳壳、南星。
循环痛胀,气滞也,顺气汤:当归、杜仲、香附、沉香、茴香、元胡、肉桂、生姜。或吴萸附子细辛汤加香附、小茴、杜仲、枳壳。
痛如锥刺,跌打瘀血也,桃红四物加元胡、肉桂、乳香、没药、牛膝、炒军、甜酒。或二地、当归、丹参、杜仲、牛膝、续断、碎补、乳香、没药、血竭、自然铜,年久亦效。
脚膝酸软,肾虚也,水虚,左归饮。火虚,右归饮。俱加杜仲、故纸、胡桃。或烧腰散:杜仲、故纸、青盐等分,入猪腰或羊腰内,烧食。
灸腰痛穴道
腰俞、肾俞、昆仑、命门
腹痛
清臣曰:痛证宜分气、血、食、虫、寒、热、虚、实。气痛无定,血痛有定,食痛胀甚,虫痛饥甚,虚者喜按,实者拒按,寒则凝滞,热则绞急,且腹属三阴,脐上属太阴,当脐属少阴,脐下属厥阴。看明部位,斯无遗误。
谚云:通则不痛,痛则不通。二语是治腹痛要着。至痧症腹痛,酌用温补。
脐上痛,平胃散加香、砂、枳、曲。或砂半理中,加木香。
当脐痛,附子理阴煎去当归,加小茴。或加味真武汤:焦朮、茯苓、白芍、小茴、附子、肉桂、炮姜、甘草、姜、枣。
脐下痛,六味回阳饮加吴萸、花椒。或吴萸四逆汤:吴萸、附子、炮姜、炙草加花椒。
乍痛乍止为火,清肝散:白芍一两、炒栀八钱、黄连、枳壳各三钱、甘草二钱。或抑火丹:香附、陈皮、白芍、炒栀、黄连、枳壳、木香、滑石、甘草。
痛无增减为寒,桂、附六君加姜、萸。或温中饮:人参、当归各三钱,炮姜二钱,肉桂、木香、炙草各一钱。
便后痛减为食,香砂平胃散加查、麦、曲。或大和中饮加香附、木香。
面白唇红为虫,二陈去草,加史君、乌梅。或六君去草,加雷丸、榧子。
痛不移处为死血,散血丹:香附一两,元胡三钱,桃仁、红花各二钱,炒军一钱,泽兰五钱,甜酒。或涤瘀汤:山查三钱,苏木二钱,桃仁、陈皮各钱半,归尾、红花各一钱,泽兰四钱,甜酒。
拒按为实,平胃散加枳实、大黄。或白芍五钱甘草二钱汤加枳实、大黄、乳香。
喜按为虚,异功散加黄耆、木香。或补中汤加香附、木香。
补遗
痞块腹痛,枳朮丸加马屎,用黄土炒焦,煎服。
气结腹痛,马通散:马屎二沱,烧存性,开水泡,澄清服。
中寒腹痛,吴萸附子细辛汤加小茴。
三阴诸气腹痛,神保丸见胃痛,柿蒂烧姜汤下。
膀胱肾气胁下痛,小茴煎酒下。
灸腹痛穴道
神阙、气海、水分、巨阙、太白、膈俞、脾俞、胃俞、内关、中腕
筋骨痛
清臣曰:肝主筋,肾主骨。肝肾亏损,外邪乘虚而入,故筋骨痛。治宜补肝益肾,兼祛外邪。
风痛,桂枝汤加归、地、二活、防风、甜酒。
寒痛,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归、地、杜仲、牛膝、肉桂。
湿痛,当归散:当归一两,苍朮、加皮、灵仙、牛膝各五钱,秦艽、陈皮、良姜、香附各三钱,甘草一钱,泡酒服。
虚痛,立效散:熟地、当归各五钱、枸杞四钱、故纸、鹿茸、木通各三钱、茯苓二钱,研末,酒丸服。
补遗
逐寒丹:熟地八钱、当归五钱、桂枝三钱,麻黄、加皮、灵仙、川乌、续断、牛膝各二钱、炙草一钱,甜酒。
八珍去苓加羌、防、灵仙、续断。
八仙酒:焦术四两、加皮三两、生地、当归、首乌、杜仲、续断、虎胫骨各两半,泡酒服。
独归酒:当归四两、独活、桂枝各一两、乳香、没药各五钱,泡酒服。
铁镜方:二活、加皮、灵仙、秦艽、防风、桂枝、前胡、牛膝,泡酒服。
神通饮:淮木通去皮、二两,河水煎,睡时热饮,厚被取汗。风痛加羌、防各二钱。寒痛,加麻、桂各二钱。湿痛,加防已三钱。
炙筋骨痛穴道
承山、肝俞、昆仑、临泣
霍乱
清臣曰:霍乱者,心腹猝痛,挥霍撩乱也,即搅肠痧。证由感恶毒厉气使阴阳不和、经络不通,上吐下泄,或不吐不泄,或吐而不泄,或泄而不吐,或渴欲饮冷,或渴欲饮热,或两脚转筋,俗呼为麻脚证。治此之法,总以调气行血开郁为主。
上吐下泄,为湿霍乱,藿香正气散。热,加黄连吴萸水炒;寒,加干姜。或胃苓汤去桂、草,加藿、半、苏梗。
不吐不泄,为干霍乱,调气散:香附、藿香、沉香、木香、丁香、橘红、厚朴、槟榔、白蔻、香圆,研末,姜汤下。或四味回阳饮,加细辛、胡椒、生姜。
吐而不泄,和胃饮加白蔻、丁香。或二陈,去草,加藿、砂、厚朴、黄荆子、陈香圆、灶心土。
泄而不吐,五苓散加滑石、甘草。或胃苓汤加前仁。
饮冷为热,四苓散加石膏、花粉、香薷、黄连、枳壳、甘草。或加味香薷饮:香薷、厚朴、黄连、滑石、甘草。
饮热为寒,元吉丹:条参四钱、焦朮、茯苓各三钱、半夏二钱、白蔻、砂仁、附子、炮姜各钱半、大枣。甚者,加胡椒、丁香。或砂半理中加陈皮、青皮。
吐泄后转筋,吕祖庙石刻方:苍朮、羌活、柴胡各二钱,木通、泽泻各一钱,神曲、陈茶各三钱,老葱。或藿香一两、陈皮三钱、砂仁二钱、吴萸黄连水炒、木瓜各五钱、食盐一钱,用无根水煎服,忌姜、茶、肉、粥。外男子手挽其阴向上,女子手牵其乳向两旁。
补遗
唐栖痧药:茅术二钱、广香、藿香、沉香、檀香、丁香各一钱、麝香三分、明雄六分、蟾酥二分、巴豆一钱、去油,端午午时研末,加烧酒、粽子角捣和,为丸,绿豆大,朱砂一钱为衣,每阴阳水下七八丸,小儿减半,孕妇忌服。
霹雳散:牙皂、细辛各三钱半,明雄、朱砂各二钱半,藿香、广香、广皮、半夏、白芷、防风、贯仲、薄荷、桔梗各二钱,枯矾、甘草各钱半,研末,每开水下一钱,少许吹鼻。
救苦丹:白矾一两,火硝、硼砂、明雄各五钱,研末,阴阳水下一钱,加烟油为丸,香圆汤下,更效。或紫金锭,每阴阳水下一钱。
简便方,烟油点舌下青筋。或白矾,用阴阳水下。或藿香、紫苏、陈皮,用灶心土澄水煎服。
通用:钱刮手足弯,或磁杯入滚水汤热,蘸油口上,顺刮胸前、背后、两胁,重者,磁锋或针刺手足弯、两筋中间出血或刺少商穴及十指尖,俱效。
炙霍乱穴道
转筋拘急,足外踝骨尖七壮
危急将死,盐纳脐心,炙二七壮
吐泄不止,天枢、中腕、气海
泄泻
清臣曰:泄泻之证,无不本于脾胃。脾胃强,则水谷腐熟,而化气化血。
脾胃弱,则水谷不能运化,各随人之寒热虚实,而泄泻作矣。治泄之法,初宜分利,后宜实脾土,益元气,自无不愈。
腹痛泄水,湿也,胃苓汤。腹不痛,六君加苍、朴。
泄如热汤,火也,白芍五钱、甘草二钱汤,加芩、连、滑石。或大分清饮见耳证。
腹痛肢冷,寒也,五苓散加参、附。或四味回阳饮,加故纸、胡巴。
嗳腐吞酸,食也,香砂平胃散,去草,加枳实、藿香、炮姜。或胃苓汤,加曲、麦。
时痛时止,痰也,苍白二陈汤加南星。或二陈加海石、神曲、青黛、姜汁、竹沥。
烦渴面垢,暑也,胃苓汤,或异功散,俱加扁豆、香薷。
粪泄青色,风也,香砂六君,加柴胡。或香砂四君汤,加柴、芍、青皮。
食少便频,脾虚也,黄耆六君,加砂、蔻、芡实。或六桂散:人参、焦朮、茯苓、附子、肉蔻、广香。
五更作泄,肾虚也,四神丸:故纸盐炒八钱、肉蔻面煨、五味各四钱,吴萸二钱,研末,姜、枣汤下。一去味、萸,加小茴二钱,木香一钱。或七神丸:焦术二两,茯苓、故纸、前仁各一两,吴萸、肉蔻、木香各五钱,蜜丸,枣汤下。
泄如鸭屎,鹜溏泄也,桂附理中,加砂、半。或理脾涤饮,去白蔻,加桂、附、山药、芡实、丁香。
直出不禁,滑泄也,附子理中,加故纸、肉蔻,没食子。或理脾涤饮,加故纸、益智、粟壳、乌梅。
久泄不止,脾肾两虚也,黄耆六君,加故纸、肉蔻、吴萸、附子。或必效丸:熟地八钱,扁豆五钱,故纸四钱,杜仲、山药、兔丝、潞参、茯神各三钱,小茴、广皮各二钱,藿香一钱,灸草六分,大枣,密(应为「蜜」,下同。)丸服。
灸泄泻穴道
水分、气海、大肠俞、百会、天枢
虚损
清臣曰:虚损之证,有阴虚,有阳虚。阴虚者,宜补而兼清;阳虚者,宜补而兼温。
善补阴者,阳中求阴;善补阳者,阴中求阳。要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如十全用肉桂,归脾用木香,补中用升柴,六味用丹泽,皆各具玄妙,不得一味蠢补,无济于事。
阴虚证,燥热吐血,六味丸;烦渴潮热,一阴煎;午后潮热,加减一阴煎;阴虚格阳,镇阴煎;阴虚中寒,附子理阴煎;阴虚感冒,补阴益气煎;阴虚痰嗽,金水六君煎。
阳虚证,血虚寒滞,四物汤,加肉桂;气虚寒盛,四君子汤,加附子;气血两虚,十全大补汤;阳气大虚,六味回阳饮;阳虚中寒,附子理中汤;阳虚感冒,补中益气汤;阳虚痰嗽,六君子汤。
补遗
心虚,归地二陈汤,加茯神、枣仁、麦冬、灯心、竹叶。
肝虚,四物汤,加枣仁、木瓜、炙草。
脾虚,黄耆六君子汤,加苡仁、芡实、扁豆。
肺虚,壮金丹:人参、黄耆、茯苓、山药、百合、二冬、紫苑、五味。
肾虚,归肾丸:熟地八两,枣皮、山药、茯苓、枸杞、杜仲、兔丝各四两,当归三两,密丸服。
水肿
清臣曰:此证专主脾肾,以气、水、虚、实四字括之。又以风肿、湿肿、阳水、阴水四证尽之。按之无凹易起者,气也;按之有凹难起者,水也。实宜消导,虚易温补。如担延日久,背平脐翻,肌肤出水,不可救药。又曰:肿由腹而散四肢,易治;由四肢而归腹,难治。男从下肿上,女从上肿下,皆属坏证。
上肿属风,宜发汗,三拗汤:麻黄、杏仁、甘草。或麻黄汤,加羌、防、葱、姜。
下肿属湿,宜利水,四苓散,加通、前、滑、草。或七正散见溺血。
通身肿,属风湿两伤,宜汗利兼施。轻者宜和解,导水汤:焦朮、茯苓、泽泻、陈皮、腹皮、桑皮、麦冬、紫苏、槟榔、砂仁、木瓜、木香。重者宜峻攻,疏凿饮:羌活、秦艽、木通、泽泻、商陆、苓皮、腹皮、姜皮、椒目。
阳水肿,身热便结,大承气汤,加丑牛、芫花。或五加皮饮,加硝黄、石膏。
阴水肿,身冷便溏,附子理中,加茯苓一两。或左归饮,加参、朮、桂、附。
脾虚肿,归脾汤,加炮姜。或补中汤,去橘、草,加砂、半、苓、桂、槟、蔻。
肾虚肿,金匮肾气丸。或右归饮加苓、泽。
脾肾虚肿,理脾涤饮,加故纸、益智、茯苓。或桂、附理中,加归、地、苓、泽。
刘欧泉秘方
初服八正散:扁蓄、𧄒;麦、滑石、炒桅、木通、炒军、甘草、灯心、车前,晚下空心服一次,勿多服。
次服卯丹:甘遂面煨、槟榔各三钱、黑丑、白丑、牙皂各钱半、滑石,研末,每于卯刻空心,陈皮汤下五分,服三次。
三服酉丹:茅朮、厚朴、陈皮、二苓、泽泻各钱半,上桂、甘草各一钱,研末,每于酉刻空心,姜、枣汤下五分,服三次。
四服醒脾散:高丽参五钱,茯苓、山药、莲米、芡实、苡仁、白蔻各三钱,研末,于卯酉丹各服三次后,日服三次。
五服草药,初用大草鞋板草药名炖肉食,次用四叶莲炖黄酒服,三用四叶莲炖鸡食,以上诸法俱忌盐、酱、红苕、南瓜一百二十日。
后开盐方:生白朮、茅苍朮、简盐各一两,研末,用大鲫鱼一尾,去肠杂,将药入腹内缝固,瓦焙枯,研细,食完一料,百物不忌。
附诸肿
气肿,随按随起,消气散:焦朮、茯苓、苡仁各一两、人参、山药、前仁、莱菔、神曲各一钱、枳壳五分、肉桂、甘草各一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