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医藏
- 医学正传
医学正传
上为细末,每一两五钱,入轻粉一钱拌匀,每服一钱,茶清调下,晨、午、夕各一服,后五七日,先于牙缝内出臭涎,浑身疼痛,昏闷如醉,后利下脓血恶臭屎为效。
通天再造散
郁金(五钱) 皂角刺(独生黑大者,去尖) 大黄(泡各一两) 白丑(头末,六钱,半生半炒)
上为末,每服五钱,日未出时,以无灰酒调,面东服之,当日必利下恶物或臭脓或虫。如虫口黑色,乃是多年;赤色,乃是近者。数日后又进一服,无虫积乃止。
愈风丹
治疠疾,手足麻木,毛落眉脱,遍身疮疹,皮肤瘙痒。爬之成疮,及一切疥癣风疾皆效。
苦参(一斤,研取头末,四两) 土桃蛇(一条,酒浸二、三日去骨取肉,日干) 乌梢蛇 白花蛇(各一条,并同上制)
上为细末,以皂角一斤,锉长寸许段,无灰酒浸一宿,去酒,以新水一碗操取浓汁,去渣,银石器内熬膏,和前末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六、七十丸,煎防风通圣散送下,粥饭压之,日三服。三日浴,以大汗出为应,再三日又浴,取大汗,三浴乃安。(浴法见后条)
一法
用桃、柳、桑、槐、楮五般枝,浓煎汤,大缸浸坐没颈一日,俟汤如油,安矣 本草治恶疾遍身生疮,浓煎萍汤,浴浸半日大效,此神方也。又以荆芥穗、大黄、栀子、蔚金、地黄。杜仲、防风、羌活、独活。白蒺藜等分为细末,以大枫子油入熟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茶清送下四五十丸,一日三服。……。
一法
以苦参五斤,好酒三斗渍一月,每服一合,日三服,常与不绝,觉脾既安,细末服之亦良,尤治瘾疹。
方出图经,陶隐居以酒渍饮治恶疮,久服轻身。《日华子》以为杀虫。本草除伏热,养肝胆气。予尝以苍耳叶为君,以此物为佐,更以酒煮乌蠡鱼,代补蛇之或缺,研细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六十丸,加至七、八十丸,热茶清送下,日三服,一、二月而安。若入紫萍尤捷,紫萍多水蛭,须寒月于山沼取之,净洗去泥,略蒸透干用。
一法
治手指挛曲,节间痛甚,渐至斩落。用萆麻子去壳、黄连锉如豌豆大,各一两,水一升,小瓶浸,春夏三日,秋冬五日,取萆麻HT 破,平旦时面东,以浸药水服一粒,渐加至四、五粒,微利不妨,忌猪肉鱼腥,宜茹淡,累护神效。
一法
先服加减通圣散,大泻恶毒秽积,又用三棱针,看肉黑处及委中紫脉刺出死血,不可令出太过,恐损真气,后服神仙紫花丸。
(以上丹溪方法凡十三条)
加减通圣散
防风(五钱,去芦) 连翘(三钱,去蒂) 川芎(五钱) 白芍药(二钱) 当归(三钱,酒浸洗) 薄荷(二钱) 荆芥穗(五钱) 麻黄(三钱,去根节,汤泡) 栀子(三钱,去壳) 桔梗(五钱) 枳壳(去穣面炒) 石膏(各五钱) 甘草(三钱) 滑石(三钱)
黄芩(三钱,去朽) 柴胡(五钱) 黄连(五钱) 黄柏(三钱) 生地黄(三钱五分,酒制) 羌活(五钱) 熟地黄(三钱五分,酒制) 锦纹大黄(六两) 芒硝(一两) 皂角刺(一两,独生者,去尖)
上细切,分八服,每服用水一碗半,煎至一碗,空心服,日进二服,五六日后又进二服,待补养完,又行二次,然后服后丸药。
神仙紫花丸
(外录试验方) 治疠风及诸般恶疮、风疮,其效如神,但要药真,无有不效者,轻者一料可愈,重者二三料除根。
白花蛇(一具,出蕲黄州,黑质白纹,龙头虎口,背上二十四个方胜花,尾尖有一佛指甲,新鲜者佳,蛀腐者不堪用,去头尾各四五寸,并一两为率,连皮骨用,一两五钱) 何首乌 荆芥穗 葳灵仙(各四钱) 麻黄(连根节,二钱) 胡麻子(一钱) 蛇床子(二钱)
上六味细切,同蛇用无灰酒一大碗浸一宿,去蛇皮骨,通晒干,仍还原酒内再浸,再晒,酒尽为度,待晒极干,共为细末另包。
木香 沉香(各二钱五分) 人参(一两) 当归(七钱五分) 明天麻 猪牙皂角(各五钱) 麝香(一钱五分,鼻塞声重者倍之) 乳香 没药(各一钱) 明雄黄 辰砂(各五分,大块者佳) 肉豆蔻(一枚,煨) 定风草(二钱半,即天麻) 还瞳子(即草决明,一两)
上麝至辰砂五味各另研极细,不见火,其余草木味亦另研,细罗过,连前五味和匀另包。
防风(去芦) 羌活 甘草 细辛 川芎 独活 苍术(米泔浸一宿) 枇杷叶(去毛筋,焙干) 白芍药 白蒺藜金银花 五加皮 香白芷 苦参(各五钱) 胡麻子 白附子(米泔浸炒) 麻黄 川牛膝 草乌头(米泔浸炮) 川乌(米泔浸炮) 石菖蒲(各二钱五分)
上为细末另包。
总合法治用大枫子三斤(新鲜者佳,去油黄色者不堪用,去壳),以瓷罐一个盛之,少入无灰酒,以皮纸、竹箬重重包口,勿令泄气,顿滚汤中,勿令没罐口,外以物盖锅口密封固,文武火蒸,候黑烂为度,杵无渣滓成油,分作三分,每一分入第二号药八钱重,第一号药六钱重,第三号药一两五钱重,和匀,加糯米饭捣极胶粘,丸如梧桐子大,晒干勿见火,每服二十丸,渐加至五六十丸,鸡鸣时、午时、临卧时各一服,茶清送下,忌房劳、咸酸酒醋糟淹、猪羊鸡马驴肉、鱼腥煎 、水果、五辛姜椒大料、辛辣热物、荞麦绿豆之类。若不忌口断欲,则药无功,虽愈再发。其余肉味,病愈后一年可食。但猪羊鸡肉,终身用忌。此法乃治癞之神方也,不可轻忽。
跌伤方法:治跌扑损伤,用苏木以活血,黄连以降火,白术以和中,童便煎为妙。在下者可下瘀血,但先须补托。
在上者宜饮韭汁,或和粥吃。切不可饮冷水,盖血得寒则凝,但一丝血入心即死。(丹溪)
骨损者,用古文钱五分醋淬,乳香、没药各一钱,酒研服,或用接骨散。(丹溪)
接骨丹
(元戎)
没药 乳香 当归 川椒 自然铜(火 ,醋淬) 赤芍药 骨碎补(酒炙) 败龟板(酥炙) 虎胫骨(酥炙) 白芷千金藤(即郁李仁,以上各等分)
上为细末,化蜡五钱,丸如弹子大,每服一丸,好酒半升化开煎,用向东南柳枝搅散热服。一方加龙骨、川芎。
凡治损伤,妙在补气血,俗工不知,惟在速效,多用自然铜以接骨,然此药必 炼方可服,新出火者,其火毒与金毒相扇,挟香热药毒,虽有接骨之功。其燥散之祸,甚于刀剑,戒之戒之!(丹溪)
治金疮,急以锻石浓敷裹之。如疮深不宜速合者,加滑石末敷之。
又方
老杉木皮为末敷之。
凡跌扑损伤腹痛者,知有瘀血,用桃仁承气汤加苏木、红花下之。
当归导滞汤
(东垣) 治跌扑损伤,瘀滞不行等证。
大黄 当归(在上用头,在中用身,在下用尾,通身痛者全用,酒浸洗焙干)
上细切等分,每服一两重,酒煎服。
鸡鸣散
(大成方) 治从高坠下,及木石所压,一切损伤,瘀血凝积,痛不可忍,并以此药推陈致新。
大黄(一两) 杏仁(二十一粒,去皮尖,另研)
上研为末,酒大碗,煎七分,滤去渣,鸡鸣时服,至晓必取下瘀血即愈。(愚接:此方用杏仁而不用桃仁者,盖跌乃血入气分,故用杏仁,以行气中之血矣。)
没药乳香散
(河间) 治跌扑损伤,痛不可忍。
白术(炒,五两) 当归(焙) 甘草(炙) 白芷 没药(另研,各一两五钱) 肉桂(去粗皮) 乳香(另研,各一两)
上为末和匀,再研极细,每服二钱,温酒调下。
杖丹膏药方
(外录验方) 治受杖责后,如死血壅肿,宜先刺出恶血,然后以此膏贴之,三、四日平复。或早失调理成痈者,贴之即散。及治诸般痈疽疮疖毒,已溃未渍,贴之无不神效。
甘草 肉桂 蛇蜕 蝉蜕 露蜂房 连翘 白芷 白芨 白蔹 白术 苍术 人参 玄参 苦参 芍药 南星 升麻浓朴 栀子 百合 金银花 天花粉 川归 川芎 穿山甲(煨胖,另末) 羌活 独活 黄连 黄芩 黄柏 大黄生地黄 红花 苏木 柴胡 鳖甲(酥炙,为末) 青木香 何首乌 防风 荆芥穗 藿香 云母石 花蕊石(各一两) 乱发(壮年无病男子者,一块) 干蟾(一只,即风鸡) 凤凰胎(一只,即壳中不转头鸡黄也。阴干用) 桃柳桑枝(各五茎)
上各细切,用香油六斤重,浸药三五日,入锅内熬黑色,去渣入黄丹三斤,别用槐柳枝不住手搅,膏成候温,入后药末。
乳香 没药 龙骨(各一两) 轻粉(五钱) 血竭(一两) 麝香(二钱)
上搅匀,瓷器收贮,临期看疮大小摊贴。
没药散
(录验) 治刀箭伤,止血住痛。
定粉 风化锻石(各一两) 枯白矾(二钱,另研) 乳香(五分,另研) 没药(另研,一字)
上各研为细末,同和匀再研,干掺之。
卷之六
破伤风
论
《内经》曰:风者百病之始也,清净则腠理闭拒,虽有大风苛毒,而弗能为害也。若夫破伤风证,因事击破皮肉,往往视为寻常,殊不知风邪乘虚而客袭之,渐至变为恶候。又诸疮久不合口,风邪亦能内袭,或用汤淋洗,或着艾焚灸,其汤火之毒瓦斯,亦与破伤风邪无异。其为证也,皆能传播经络,烧烁真气,是以寒热间作,甚则口噤目斜,身体强直,如角弓反张之状,死在旦夕,诚可哀悯!治之之法,当同伤寒处治,因其有在表、在里、半表半里三者之不同,故不离乎汗、下、和三法也。是故在表汗之,在里者下之,在表里之间者宜和解之,又不可过其法也。闾阎野人,多不识此证杀人之易,早不求医治疗,而袖手待毙,哀哉!
脉法
表脉浮而无力,太阳也。脉长有力,阳明也。脉浮而弦小者,少阳也。
河间曰:太阳宜汗,阳明宜下,少阳宜和解,若能明此三法而治,不中病者未之有也。
愚按:河间先生论破伤风脉证,详明甚矣,何其但云三阳,而不及于三阴?盖风邪在于三阳之经,便宜按法早治而愈。若待传入三阴,其证已危,或腹满自利,口燥咽干,舌卷卵缩,皆无可生之证,故置而弗论也。
方法
丹溪曰:破伤风同伤寒坏证治,看在何经而用本经药驱逐之,误则杀人。刘河间有法有方,宜选而用之。
(以上丹溪方法凡一条)
羌活防风汤
(河间) 治破伤风邪,初传在表。
羌活 防风 川芎 本 当归 芍药(各一钱) 甘草 地榆 细辛(各五分)
上细切,作一服,水一盏半,煎至一盏,去渣热服,不拘时候。量紧慢加减用之,热则加大黄一钱,大便秘只加大黄五分,缓缓令通。
白术防风汤
(河间) 若服前药太过,令自汗者,宜服此药。
白术(一钱) 防风(二钱) 黄 (一钱五分)
上细切,作一服,水一盏半,煎至一盏,温服不拘时。脏腑和而有自汗,可用此药。破伤风,脏腑秘,小便赤,自汗不止者,因服热药汗出不休者,故知无寒也,宜速下之,先用小芎黄汤,二三服后,用大芎黄汤下之。
小芎黄汤
(河间)
川芎(二钱) 黄芩(一钱五分) 甘草(五分)
上细切,作一服,水一盏半,煎至一盏,温服,不拘时候,三服即止,再用后药。
大芎黄汤
(河间)
川芎(一钱) 羌活 黄芩 大黄(各一钱五分)
上细切,作一服,水一盏,温服,宜和为度。
发表雄黄散
(河间)
雄黄(一钱) 防风(二钱) 草乌(一钱,泡裂)
上为细末,每服一字,温酒调下。里和,至愈可服;里未和,不可服。
大蜈蚣散
(河间)
蜈蚣(黄赤足各一条) 江鳔(五钱,即鱼胶,炒) 左蟠龙(五钱,炒烟尽为度,即野鸽粪)
上为细末,每服一钱,清酒调下。治法根据前用,里和,至愈可服;但有里证,不可服。次当下之,用蜈蚣散四钱,巴豆霜五分,饭丸如绿豆大,每服一丸,渐加至六七丸,清酒调蜈蚣散少许送下,宣利为度。内外风去,可服羌活汤缓缓而治,不拘时候服之。羌活汤者,治半在表半在里之药也。
大羌活汤
羌活 菊花 麻黄 川芎 石膏( ,另研) 防风 前胡 黄芩 细辛 甘草 枳壳 白茯苓 蔓荆子(各四分)
薄荷 白芷(各二分)
上细切,作一服,入生姜五片,水一盏半,煎至一盏,稍热服,不拘时,日进二服。
防风汤
(河间) 治破伤风,同伤寒表证,未传入里,宜服此药。
防风 羌活 独活 川芎(各一钱二分)
上细切,作一服,水一盏半,煎至一盏,温服。
小蜈蚣散
蜈蚣(黄赤足各一条) 江鳔(三钱)
上为细末,用防风汤调下。如前药解表不已,觉传入里,当服左龙丸,渐渐看大便软硬,加巴豆霜服之。
左龙丸
(河间)
左蟠龙(五钱,炒) 白僵蚕(五钱,炒) 江鳔(五钱,炒) 雄黄(一钱)
上同为细末,饭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五丸,温酒下。如里证不已,当于左龙丸末一半内,入巴豆霜半钱,饭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一丸,渐加至以利为度。若利后,更服后药。若搐痉不已,亦宜服后药羌活汤也。
小羌活汤
(河间) 治搐痉不止。
羌活 独活 防风 地榆(各一钱二分)
上细切,作一服,水一盏半,煎至一盏,温服。如有热,加黄芩。有痰,加半夏。若病日久,气血渐虚,邪气入胃,全在养血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