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正传


  宣明鸡屎醴饮

  (词出《素问》腹中论。河间) 治鼓胀,旦食则不能暮食,痞满壅塞难当。

  大黄 桃仁(去皮) 干鸡屎上各等分,为细末,每服二钱,水一盏,生姜三片,煎汤调下,食远临卧服。

  (丹溪活套)云:凡腹胀,须用姜制浓朴。肥人腹胀,必用利湿,苍术、茯苓、滑石、海金砂之类。色白人腹胀,必是气虚,用人参、白术、白茯苓之类。瘦人腹胀是热,必用黄连、黄芩、栀子、浓朴之类。如因有故蓄血而腹胀者,用桃仁、红花,甚者用抵当汤丸之类。如因食积而腹胀者,保和丸加木香、槟榔、阿魏之类。有热郁而胀者,木香槟榔丸之类下之。有寒积郁结而胀者,局方丁香脾积丸、东垣三棱消积丸之类。如因外寒郁内热而腹胀者,用藿香、官桂、升麻、干葛之类。如因多怒郁气而胀者,宜用苍术、抚芎、香附、青皮、芍药、柴胡,及龙荟丸之类。凡腹胀,初得是气胀,宜行气疏导之剂,木香、槟榔、枳壳、青皮、陈皮、浓朴之类。久则成水胀,宜行湿利水之剂。

  (祖传方)

  鸡屎醴

   治鼓胀、气胀、水胀等证。

  羯鸡屎(一升)

  上一味,研细炒焦色,地上出火毒,再研极细,百沸汤三升淋汁,每服一大盏,调木香、槟榔末各一钱,日三服,空腹服,以平为期。

  又方

   治肿胀,或通身水肿,或腹大坚满。

  三棱 莪术(各用醋炒) 陈皮(去白) 青皮 砂仁 羌活 防己 泽泻 连翘 槟榔(各三钱) 甘遂(二钱五分) 椒目 木香 干漆(炒烟尽,各一钱) 白丑 黑丑(各二两,取头末九钱) 大黄(八钱) 双头连(三钱)

  上研为细末,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钱重,空心温酒送下,以利为度,病退即止药。忌甘草、菘菜、盐酱。

  桃奴丸

   治妇人或室女月经不通,渐成胀满,及男子坠马,跌扑损伤,以致瘀血停积,成血蛊病,皆能治之。

  桃奴(桃树上干朽嫩桃也。十二月收用) 玄胡索 鼠粪(两头尖者是雄鼠粪也) 香附子 官桂 五灵脂 砂仁桃仁(去皮尖,各等分)

  上为末,每服三钱,温酒调下。

  (医案)

  予族八一兄,素能饮酒,年五十,得肿胀病,通身水肿,腹胀尤甚,小便涩而不利,大便滑泄,召予治。予曰:若戒酒色盐酱,此病可保无危,不然去生渐远。兄曰:自今日戒起。予以丹溪之法,而以参术为君,加利水道、制肝木、清肺金等药。十帖而小水长,大便实,肿退而安。又半月,有二从弟平日同饮酒者曰:天民弟素不饮酒,山中之鹿耳。

  我与兄,水中之鱼也。鹿可无水,鱼亦可无水乎。三人遂痛饮,沉醉而止。次日病作甚于前,复来求治。予曰:不可为矣。挨过一月而逝。

  梅林妻侄孙骆智二,得肿胀证,亦令戒前四事,用前法服药四五十帖而愈,颇安五年。一日叹曰:人不吃盐酱,与死何异。遂开盐,十数日后,旧病大作,再来求治,不许。又告欲行倒仓法,予曰:脾虚之甚,此法不可行于今日也。

  逾月,膨胀而死。予用丹溪之法治肿胀,愈者多矣,不能尽述,特书此二人不守禁忌者,以为后人病此者之戒云。

  卷之三

  积聚

  论

  《内经》曰:积聚留饮,痞膈中满,湿积霍乱吐下, 瘕坚硬腹满,皆太阴湿土。乃脾胃之气,积聚之根也。《难经》曰:积者阴气也,聚者阳气也,故阴沉而伏,阳浮而动。血之所积名曰积,气之所聚名曰聚,故积者五脏所生,聚者六腑所成也。夫所谓积者阴气也,其始发有常处,其痛不离其部,上下有所终始,左右有所穷处。谓聚者阳气也,其始发无根本,其痛或隐或见,上下无所留止,痛发无所定位。是故肝之积名曰肥气,在左胁下,如复杯,有头足,久不愈,令人发咳逆 疟连岁不已。心之积名曰伏粱,起脐上,大如臂,上至心下,久不愈,令人烦心。脾之积名曰痞气,在胃脘右侧,复大如盘,久不愈,令人四肢不收,发黄胆,饮食不为肌肤。肺之积名曰息奔,在右胁下,大如复杯,久不愈,令人洒淅寒热,喘咳发肺痈。肾之积名曰奔豚,在小腹,上至心下,若豚状,或上或下无时,久不愈,令人喘逆骨痿少气。东垣曰:《针经》云:其成积者,盖厥气生足 ,足 生胫寒,胫寒则血脉凝涩,故寒气上入肠胃,所以腹胀,腹胀则肠外之汁沫迫聚而不得散,日以成积矣。或盛食多饮则脾伤,或起居不节、用力过度则络脉伤,阳络脉伤则血外溢,血外溢则衄血,阴络脉伤则血内溢,血内溢则便血,肠胃之络脉伤则血溢于肠外,肠外有寒汁沫与血相搏,则凝聚而成积矣。或外中于寒、内伤于忧怒则气上逆,气逆则六 不通,温气不行,凝血蕴裹不散,津液凝涩,渗着不去而成积矣。

  又曰:生于阴者,盖忧思伤心。重寒伤肺,忿怒伤肝,醉以入房、汗出当风则伤脾,用力过度、入浴则伤肾,此内外三部之所生病也。故《难经》中说五积各有其名,如肝积曰肥气,在左胁下如杯,而脐左有动气,按之牢若痛者是;无是,非也。余积皆然,治者当察其所痛,以知其应,有余不足,可补则补,可泻则泻,毋逆天时,详脏腑之高下,如寒者热之,结者散之,客者除之,留者行之,坚者削之,按之摩之,咸以软之,苦以泻之,全其真气而补益之,随其所利而行之,节饮食,慎起居,和其中外,可使必已。不然,徒以大毒之剂攻之,积不能除,反伤正气,终难复也,可不慎欤。

  脉法

  《脉经》曰:脉来细而附骨者,积也。在寸口,积在胸中。微出寸口,积在喉中。在关上,积在脐傍。在关中,积在心下。微下关,积在少腹。尺,积在气冲。脉出在右,积在右。脉出在左,积在左。脉两出,积在中央。各以其部处之也。(在关中,一作上关上。)

  脉来小沉而实者,胃中有积聚,不下食,食则吐。

  肺积,脉浮而毛,按之辟易。

  心积,脉沉而芤,上下无常处。

  脾积,脉浮大而长。

  肝积,脉弦而细。

  肾积,脉沉而急。

  脉沉重而中散者,因寒食成积。

  脉左转而沉重者,气症积在胸中。

  脉右转出不至寸口者,内有肉症也。

  方法

  丹溪曰:块乃有形之物,气不能成形,痰与食积、死血也。在中为痰饮,在右为食积,在左为死血。大法咸以软之,坚以削之,行气开痰为主。

  治积块方,用海石、三棱、莪术、香附(以上俱用醋煮)、桃仁、红花、五灵脂之类为丸,石 白术汤下。

  黄蜀葵根煎汤,入人参、白术、青皮、陈皮、甘草梢、牛膝,煎成膏,入细研桃仁、玄明粉各少许,热饮之,二服当见块下。病重者,须补接之后,加减再行。

  石 ,去痰积食积,洗涤垢腻有功。

  瓦垄子,能消血块,次消痰。(瓦垄子,即蚶壳也。卢尚书移镇岭南,改蚶名瓦垄子,以其壳上有棱如瓦屋,故名之耳。出领表异录。)

  积块不可专用下药,徒损其气,病亦不去,当消导使之熔化,其死血块去,须大补。

  (以上丹溪方法凡六条)

  三圣膏

   贴积块。

  用未化锻石半斤为末,瓦上炒微红,提出候热稍减,入大黄末一两,炒热仍提出,入桂心末五钱,略炒,以米醋熬成膏,浓摊烘热贴之。

  琥珀膏

  用大黄、朴硝各一两为末,以大蒜捣膏贴之。

  阿魏丸

   治肉积成块。

  阿魏 山楂(各一两) 连翘(五钱) 黄连(六钱五分)

  上以下三味为细末,以阿魏用米醋煮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脾胃虚者,以白术三钱,陈皮、茯苓各一钱,煎汤送下。一方,加半夏一两(以皂角同煮透,晒干用),石 三钱。又一方,以醋煮神曲糊为丸,无连翘。又一方,既兼诸方,而又有栝蒌、贝母、南星、风化硝、胡黄连、莱菔子、麦 面,姜汁浸蒸饼为丸,治诸般积聚,用者更宜详之。

  大温中丸

  小温中丸 俱治食积成痞块,面色痿黄,肌肤虚肿,饮食无味等证。(二方俱见黄胆门。)

  凡妇人腹中有块,多属死血。

  一方 治妇人死血、食积、痰饮成块,在两胁动作,雷鸣嘈杂,眩运身热,时作时止。

  黄连(一两五钱,一半以吴茱萸五钱同炒,去茱萸。一半以益智五钱同炒,去益智) 莱服子(一两五钱,炒) 台芎栀子 三棱 莪术(醋煮) 麦曲(炒) 桃仁(去皮尖,各五钱) 香附(童便浸焙干) 山楂(各一两)

  上为细末,蒸饼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姜汤下。

  一方 治妇人血块如盘,有孕难服峻药。

  香附(四两,醋煮) 桃仁(一两,去皮尖,另研) 海石(二两,醋煮) 白术(一两)

  上为细末,神曲糊丸服。

  凡痞块在皮里膜外,须用补气药及香附开之,兼二陈汤,先须断浓味为要。

  倒仓法:

  用肥嫩黄牡牛肉二、三十斤,切成小片,去筋膜,长流水煮糜烂,以布滤去渣滓,取净汁,再入锅中,慢火熬至琥珀色,则成剂矣。令病者预先断欲食淡,前一日不食晚饭。设密屋一间,明亮而不通风处行之,置秽桶及木瓦盆贮吐下之物,一瓷瓶盛所出之溺。令病者入室,以汁饮一杯,少时又饮一杯,积数十杯,寒月则重汤温而饮之,任其吐利。病在上者欲其吐多,病在下者欲其利多,病在中者及在上复在下者,欲其吐利俱多,全在活法而为之缓急多寡也,视所出之物,必尽病根乃止。吐利后必渴甚,不得与汤,以所出之溺饮之,名轮回酒,非惟可以止渴,抑且可以荡涤余垢。行后倦睡,觉饥,先与稠米饮,次与淡稀粥,三日后方可与小菜羹,次与略浓粥、软饭。调养半月或一月,自觉精神焕发,形体轻健,沉 悉能痊矣。其后,须忌牛肉数年。夫牛,坤土也。黄,土之色也。以顺为性而效法乎干以为功者,牡之用也。肉者,胃之药也。熟而为液,无形之物也,横散入肉络,由肠胃而渗透肌肤,毛窍爪甲无不入也。积聚久则形质成,根据附肠胃回薄曲折处,以为栖泊之窠臼,阻碍气血津液,熏蒸燔灼成病,自非刮肠刮骨之神妙,可以铢两丸散窥犯其藩墙户牖乎。肉液之散溢,肠胃受之,其浓皆倍于前,有似乎肿,其回薄曲折处,肉液充满流行,有如洪水泛涨,其浮槎陈朽皆推逐荡漾,顺流而不可停留。在表者因吐而汗,其清道者自吐而涌,浊道者自泄而去,凡属滞碍一洗而尽。

  牛肉全重浓和顺之性,盎然涣然,润泽枯槁,补益虚损,宁无精神焕发之乐乎。正似武王克商,散财发粟,以赈殷人之仰望也。其方得于西域之至人,凡人于中年后行一、二次,亦却疾养寿之一助也。

  夫倒仓法,全借自饮轮回酒十数杯,以祛逐余垢,迎接调匀新布荣卫,使脏气盲膜生意敷畅,有脱胎换骨之功也。

  多嫌其秽,因致中辍而功亏一篑。若非明物理、通造化者,其肯视为美酝良味乎。(此段乃丹溪与人书简所论也。)

  愚按:《内经》谓脾胃者,仓廪之官,五味出焉。大肠者,传道之官,变化出焉。小肠者,受盛之官,化物出焉。今详此法名为倒仓,谓倾倒仓廪之陈腐也。其论中反复叮咛之意,无非只为肠胃中痰积胶固,及化生诸般奇形之虫,诚恐痼疾难疗。愚常屡试明验,惟脾胃与大小肠有食积痰饮,而为腹痛、痞癖、食疟、黄胖、痞满、恶心、嗳气、嘈杂、吞酸等证,行之无不应手获效。其余一应气血虚损,与夫反胃膈噎、鼓胀痨瘵、大风真病已成,及肥白气虚之人,或一切证候脉虚软无力者,切不可轻试,以自招咎愆。丹溪有谓咯血吐红久病,尝用此法而愈者,盖必其人胃中痰火太盛,而真气壮实未亏,亦在丹溪之高见,亲手用之则可。今人效颦,而妄以似是而非者行之,是乃徒取诮于他人,而反谤以丹溪之法不堪信也,慎之慎之!

  广术溃坚汤

  (东垣) 治有积块,坚硬如石,形大如盘,令人坐卧不安,二便涩滞,上气喘促,或通身虚肿,中满腹胀。(方见肿胀门。)

  半夏浓朴汤

  (东垣) 治证同前。(方见肿胀门。)

  散聚汤

  (三因) 治九气积聚,状如 瘕,随气上下,发作有时,心腹 痛,攻刺腰胁,小腹 胀,大小便不利。

  半夏 槟榔 川归(各四分) 陈皮 杏仁(去皮尖另研) 桂心(各一钱) 茯苓(一钱) 甘草(炙) 附子(炮) 川芎(各五分) 枳壳(麸炒) 浓朴(姜制) 吴茱萸(汤泡去梗,焙干,各一钱五分) 大黄(酒拌湿蒸,五分或一钱 大便利即去之)

  上细切,作一服,加生姜三片,水二盏,煎至一盏,温服。

  大七气汤

  (济生方) 治积聚,状如 瘕,随气上下,发作有时,心腹 痛,上气窒塞,小肠胀满。

  益智 陈皮 京三棱 蓬术 香附子(炒,各一两五钱) 桔梗 肉桂 藿香叶 甘草(炙) 青皮(各二钱半)

  上 咀,每服五钱,水煎。

  硝石丸

  (千金) 止可磨块,不令人困,须量虚实用之。

  硝石(六两) 大黄(八两,另研) 人参 甘草(各三两)

  上为细末,以三年陈米醋三升,置瓷器中,以竹片作准,每入一升作一刻,先入大黄,不住手搅,使微沸,尽一刻,乃下余药,又尽一刻,微火熬使可丸,如鸡子黄大,每服一丸,白汤化下,或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五十丸。服后,下如鸡肝或如米泔赤黑色等物乃效。下后,忌风冷,宜软粥将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