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医藏
- 医学心悟
医学心悟
卷六 外科十法
将息法(十)
凡病中设有挟风寒者,即宜断去荤腥油腻,微服散药,俟外邪祛尽,另用滋味调补。大抵将息痈肿,不可缺少滋味,以血肉能生血肉也。然又不宜过多,使肉气胜谷气;更忌生冷滞气之物,恐反伤脾胃耳。并宜避风邪,戒嗔怒,寡思虑,少言语,兢兢保养为贵。至于病后将息,毒大者,三年内宜远帷 ,毒小者,期年内宜远帷 。犯之则成虚损,或成偏枯,或阴减天年,不可不慎也。其他戒怒慎风,亦须常作有病时想。
以上十法,乃治痈疽发背之大纲,大者可为,小者可知已。余生平喜治外症,其心法全在于此。约而能己该,确而可守也。至于周身上下所患之病名,备载于后,以资参考。
卷六 外科症治方药
发背
(对心发 肾俞发 搭背 手发 足发)
生于背,名曰发背,肺经火毒也。生于背下,与心相对,名曰对心发,心经火毒也。生于腰,名曰肾俞发,肾经相火之毒。若生于肩脊,名曰搭背,右为肺火,左为肝火也。生于手背,名曰手发,生足背,名曰足发,脾经湿热之毒也。有如莲子形者,头多突起。有如蜂窠形者,孔多内陷,外结螺靥。此二种,须防毒陷。大率此症,皆由膏粱浓味,或六淫外客七情内郁所致,积聚不散,以致荣气不从,逆于肉理耳。初觉肿痛,即宜用药消散之。散而不去,则用艾灸、提脓等法。痈疽之症,始为热中,末为寒中,不可不察也。
卷六 外科症治方药
发背
凡一切痈疽肿毒,初起之时,随用远志肉二三两,去心,清酒煮烂,捣为泥,敷患处,用油纸隔布扎定,越一宿,其毒立消,屡试屡验,其效如神。
普救万全膏
(见痹症。
卷六 外科症治方药
发背
治肿毒初起时,皆可立消,内服此药,外敷远志膏,一切恶毒,无不消散但宜早服为妙,倘疮已成脓,无从消散也,必须外溃。
金银花(二两) 甘草(二钱水煎,清酒冲服。若毒在下焦,加牛膝二钱。
卷六 外科症治方药
发背
每岁端午日,蓄蕲艾一二斤,愈久愈良。用时取叶为炷,或加麝香、木香、雄黄末,搓成团,安蒜上灸之,名药艾丸。
卷六 外科症治方药
发背
治疔毒、脑疽、乳痈、附骨疽、臀痈,一切患症,或不痛或大痛,或麻木,用蟾蜍(酒化,一钱) 轻粉(五分) 乳香 没药 雄黄 巴豆(各二钱) 麝香(三分) 朱砂(一钱)
朝脑(一钱以上各为细末,于五月五日午时,在净室中,用蟾蜍酒和药丸,如绿豆大,每用一丸,口涎调涂,贴疔疮上,以膏盖之。
卷六 外科症治方药
发背
治疔之仙药也。
白菊花(四两) 甘草(四两水煎顿服,渣随即再煎。重者不过二剂,即消,至稳至效。一切消疔之剂,皆不及此。
卷六 外科症治方药
发背
凡毒多有挟风寒而发者,宜先用此散之。如毒不消,随服银花、甘草等药川芎 白芷 紫苏叶 赤芍 陈皮 甘草(各一钱) 荆芥 香附 秦艽(各一钱五分连须葱白二寸,水煎服。若兼伤食,加山楂、麦芽、葡子。若内热极盛,加连翘、蒡子
卷六 外科症治方药
发背
去腐肉,不伤新肉,最为平善。
巴豆去壳,新瓦上炒黑,研细听用,多寡看疮势酌量。
卷六 外科症治方药
发背
防风 白芷 甘草 赤芍 川芎 归尾(各二钱) 雄猪蹄(一节加连须葱白五根,用三大碗水煎,以绢片蘸水洗之,拭干然后上药,其深曲处,以羊毛
卷六 外科症治方药
发背
敷此,腐肉自化,新肉自生,此外科回生保命之灵丹也。
乳香 没药(等分上二味,安箬皮上,火炙干,为极细末,敷患处,再贴膏药。此散毒净则收口,毒不净则提脓外出,其神妙难以言喻。
卷六 外科症治方药
发背
朱砂 血竭 没药 明雄黄(各三钱) 麝香(五分上五味,为细末,用绵纸条,长尺许,每条裹药三分,真麻油浸点,自外而内,周遭照之,疮毒随药气解散,自不内侵脏腑。初用三条,渐加至五、七条,疮势渐平,又渐减之。
熏罢,随上乌金膏,贴以万全膏。若肿势漫衍,周遭用芙蓉膏敷之。如再熏,须洗去末药,其贴膏药处,药油可不必洗。
卷六 外科症治方药
发背
赤小豆(四两) 芙蓉叶(四两) 香附(四两) 菊花叶(四两) 白芨(四两为细末,每末一两,加麝香一分,米醋调,涂住根脚,鸡子清调亦可。
卷六 外科症治方药
发背
治痈疽发背,瘀肉不腐,及不作脓者。又治恶疮,内有脓,而外肉不穿溃轻粉 蓖麻仁(研,各三钱) 巴豆(研白仁,五钱) 白结(二钱) 樟脑 螺狮肉(各一钱) 金顶砒( ,五分为末,瓷罐收贮,临用时麻油调,涂顽硬肉上,以万全膏贴之,至顽者,不过二次即软其力大于乌金散。
卷六 外科症治方药
发背
解毒消痈、清热、活血、止痛,初起相宜。
白芷 连翘 花粉(各八分) 荆芥 甘草节 蒡子(各一钱) 防风 乳香 没药(各五分) 银花(二钱) 贝母 归尾(各一钱五分水煎服。若大便闭结,热势极盛者,加酒炒大黄二三钱。
卷六 外科症治方药
发背
凡痈毒内已成脓,不穿破者,服即破。
黄 (四钱) 皂刺 白芷 川芎 牛蒡子 穿山甲(炒研,各一钱) 金银花 当归(各五分酒水各半煎服。
卷六 外科症治方药
发背
丹溪云:痈疽未溃,以疏托解毒为主,痈疽既溃,以托补元气为主。二语人参(一钱,虚甚者,倍用) 黄 (酒炒,三钱) 当归(二钱) 川芎(酒炒,五分) 炙草(一钱五分) 陈皮(五分) 金银花(五钱) 丹皮(一钱) 远志(去心甘草水泡炒,一钱五分大枣五枚,水煎服。
卷六 外科症治方药
发背
温补中气,挽回元阳。
人参(二钱) 黑姜(一钱五分) 甘草(炙,二钱) 白术(陈土炒,三钱) 附子(姜汁甘草水制,一钱)
大枣五枚,去核,水煎服。
卷六 外科症治方药
发背
健脾养胃。
人参(一两) 茯苓(蒸,二两) 山药(炒) 苡仁(炒) 扁豆(炒) 莲肉(去心炒,各二钱) 砂仁(一两) 神曲(炒黑) 甘草(炒,各五分) 白术(陈土炒,四两) 陈皮(微炒,一两)
共为细末。每用三钱,开水下。
卷六 外科症治方药
发背
中气下陷者举之,巅顶有病,需此。
人参 炙甘草 当归(各一钱) 升麻 柴胡(各三分) 陈皮(五分) 黄 (二钱) 白术(一钱五分大枣二枚,生姜三片,水煎服。
卷六 外科症治方药
发背
散风寒,消饮食,止呕吐泻利。
藿香 砂仁 浓朴 茯苓 紫苏叶 陈皮(各一钱) 白术(陈土炒) 半夏 桔梗 白芷(各七分) 甘草(炙,五分生姜三片,水煎服。
卷六 外科症治方药
发背
峻补气血,乃扶危定倾之大药,为收功保命之神丹。
人参 白术(陈土炒,各三钱) 黄 (蜜炙,五钱) 茯苓(一钱) 当归(一钱五分) 大熟地(九蒸九晒,一钱) 白芍(酒炒,一钱五分) 甘草(炙,八分) 川芎 肉桂(去皮,各五分大枣五枚,姜三片,水煎服。虚甚者,更加附子、鹿茸。
卷六 外科症治方药
发背
壮水之主,以镇阳光。凡肾经真水不足,虚火上炎,脉数有热者,宜此。
大熟地(四钱) 山萸 山药(各二钱) 丹皮 茯苓(各一钱五分) 泽泻(一钱水煎服。
卷六 外科症治方药
发背
即大补汤,去黄 、肉桂。
卷六 外科症治方药
发背
治思虑伤脾,荣血不足,睡卧不宁。
人参 白术 当归 枣仁(炒) 白芍(各一钱) 黄 (一钱五分) 远志(去心甘草水泡炒)
甘草(炒,各七分) 木香(五分) 圆眼肉(五枚水煎服。
卷六 外科症治方药
发背
理脾化痰,温胃进食。
人参 白术 茯苓 炙甘草 陈皮 半夏(各一钱) 砂仁 藿香(各八分姜二片,枣三枚,水煎服。
卷六 外科症治方药
发背
益火之原,以消阴翳。凡肾经真阳不足,火衰不能生土,脉虚大无力者,大熟地(八两) 山萸肉 山药(各四两) 丹皮 茯苓 泽泻(各三两) 附子 肉桂(各一两)
用炼蜜丸,每服四钱,淡盐水下。
紫金锭
(见咽喉症。
卷六 外科症治方药
脑疽
(对口、偏对口)
生于脑,名曰脑疽。生于颈后,名曰对口。生于颈旁,名曰偏对口。正对口易治,偏对口难治,因其软肉与喉相近也。多因膏粱醇酒,风寒壅遏所攻,宜用神火照法,次用乌金膏搽之,外贴万全膏,取其易溃,腐后则用防风汤洗之,掺以海浮散,仍贴万全膏,频换数次
卷六 外科症治方药
鬓疽
(发颐、时毒、大头天行)
生于耳前后,名曰鬓疽。生于两颐,名曰发颐。初起宜用银花甘草汤,加柴胡、荆芥、薄荷、蒡子,以清散之。若肿势甚极,须用砭法。若已成脓而未溃者,以乌金膏涂疮头,贴以万全膏,自然腐溃。溃后则用海浮散,并贴万全膏,自应寻愈。颏下漫肿无头,名曰时毒俗名虾蟆瘟是也。头面尽肿,名曰大头天行,俗名大头瘟是也。此皆风火郁热所致,初起宜用加味甘桔汤,以消散之。散而不去,则用普济消毒饮以清之。若肿势极盛,兼用砭法。
卷六 外科症治方药
鬓疽
甘草 桔硬 黄芩(酒炒) 黄连(酒炒,各一钱) 玄参 橘红 柴胡(各五分) 薄荷(六分)
升麻(一分) 连翘 牛蒡子(炒,各一钱五分水煎服。便闭甚,加大黄酒炒一钱;体虚加人参五分。
卷六 外科症治方药
井口疽
(胁痈 肚痈 穿骨痈 鱼口 臀痈)
生于心,名曰井口疽。生于胁,名曰胁痈。生于腹,名曰肚痈。生于手足腕,名曰穿骨疽。生于腿岔,名曰鱼口。生于臀,名曰臀痈。施治并如前法。
卷六 外科症治方药
井口疽
患井口疽者,宜多用,他症亦宜用此。
远志肉(去心甘草水泡炒,一两五钱) 绿豆粉(二两) 甘草(炒,五钱) 明乳香(箬上炒,二两辰砂(研细水飞,二钱共为细末,每服三钱,开水下。
卷六 外科症治方药
井口疽
治鱼口便毒、骑马痈、横 ,初起未成脓者,宜此。
儿茶 血竭 乳香 没药 青木香 穿山甲(炒,各一两上各等分,为末,归尾三两,红花二两,酒煎膏,丸如桐子大。每服二钱,空心热酒送
卷六 外科症治方药
井口疽
以大胡桃剖开口,将全蝎二枚,纳入,烧灰,存性,研末,热酒冲服。
卷六 外科症治方药
疔疮
疔疮初起如芥,形如粉刺,或小泡坚硬如疔,故名曰疔。大抵肉色红肿,根脚不散者吉;若平塌漫肿,四围灰白者凶。其状不一,其色不同,有红、紫、黄、白、黑之五种,以应五脏。若生两足,多有红丝至脐,生两手多有红丝至心,生面唇多有红丝入喉,俱难治。速宜针红丝出血,多有生者。若患于肢末之处,毒愈凝滞,药难导达。艾灸之功为大,内服菊花甘草汤至效。如妄用疏利之剂,耗损真气,不惟无以去毒,而害反随之矣。其治法,即
卷六 外科症治方药
喉痹
喉间肿痛,名曰喉痹。古人通用甘桔汤主之,然有虚火、实火之分;紧喉、慢喉之别,不可不审。虚火者,色淡,微肿,溺清,便利,脉虚细,饮食减少,此因神思过度,脾气不能中护,虚火易至上炎,乃内伤之火,名曰慢喉风,虚证也。午前痛甚者,属阳虚,四君子汤加桔梗、麦冬、五味、当归;午后痛甚者,属阴虚,四物汤加桔梗、元参。如不效,必加桂、附以为引导之用,加减八味汤,加牛膝主之。若脉数有热,六味汤主之。更有中寒咽痛,治用半夏桂甘汤,不可误投凉药。实火者,醇酒膏粱,风火积热,火动生痰,肿痛暴发甚则风痰壅塞,汤水不入,声音不出,此外至之火,名曰紧喉风,实证也。宜用灯窝油,和浆水灌之,导去痰涎;或用土牛膝,捣烂,和醋酸灌之;或针刺红肿之处,发泄毒血;或用金锁匙吹之,俾喉渐松开,饮食可入,声音得出,乃止。宜用加味甘桔汤。热甚者,兼用三黄解毒汤。谚云:走马看喉痹是也。凡喉肿不刺血,喉风不吐痰,喉痈不放脓,乳蛾不针破,此皆非法。又有劳嗽日久,咽伤声损者,无法可疗。
卷六 外科症治方药
缠喉风
缠喉风症,咽喉肿痛,胀塞,红丝缠绕,故名缠喉风。甚则肿达于外,颈如蛇缠,探吐
卷六 外科症治方药
缠舌喉风
缠舌喉风,硬舌根而烂两旁,以羊毛笔醮甘草水洗之,吹以柳花散。
卷六 外科症治方药
乳蛾
乳蛾生喉间,状如乳头,一边生者,名单乳蛾。两边生者,名双乳蛾。以小刀点乳头出血,立瘥。吹以柳花散,再服甘桔汤。凡针乳蛾,宜针头尾,不可针中间,鲜血者易治,血黑而少者难治。凡用刀针,血不止者,用广三七为细末,吹刀口上即止。凡使刀针,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