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心悟

  卷四

  月经不调

  经,常也,一月一行,循乎常道,以象月盈则亏也。经不行,则反常而灾 至矣。

  方书以趱前为热,退后为寒,其理近似,然亦不可尽拘也。假如脏腑空虚,经水淋漓不断,频频数见,岂可便断为热?又如内热血枯,经脉迟滞不来,岂可便断为寒?必须察其兼症,如果脉数内热,唇焦口燥,畏热喜冷,斯为有热;如果脉迟腹冷,唇淡、口和,喜热、畏寒,斯为有寒。阳脏、阴脏,于斯而别。再问其经来,血多色鲜者,血有余也。血少色淡者,血不足也。将行而腹痛拒按者,气滞血凝也。既行而腹痛,喜手按者,气虚血少也。予以益母胜金丹,及四物汤加减主之,应手取效。

  卷四 月经不调

  益母胜金丹

  大熟地(砂仁酒拌,九蒸九晒) 当归(酒蒸,各四两) 白芍(酒炒,三两) 川芎(酒蒸,一两五钱) 丹参(酒蒸,三两) 茺蔚子(酒蒸,四两) 香附(醋、酒、姜汁、盐水各炒一两,四两) 白术(陈土炒,四两)

  以益母草八两,酒水各半熬膏,和炼蜜为丸,每早开水下四钱。血热者,加丹皮、生地各二两。血寒者,加浓肉桂五钱。若不寒不热,只照本方。

  卷四 月经不调

  四物汤

  (见虚劳)

  调经养血之要药,其地黄须九蒸九晒,方能取效,否则滞膈生痰,妨碍饮食,乃制药之过,非立方之罪也。血热者,加丹参、丹皮、益母草。血寒者,加桂心、牛膝。经行而腹痛拒按者,加延胡、香附、木香。经既行而腹痛喜按者,加人参、白术。血少色淡者,亦并加此。若腹中素有痞,饮食满闷者,本方内除熟地,专用三物加丹参、陈皮

  卷四

  室女经闭成损

  妇人经闭,其治较易,室女经闭,其治较难。妇人胎产乳子之后,血气空虚,经水一时不至,俟其气血渐回,而经脉自通矣。室女乃浑全之人,气血正旺,不应阻塞,其闭也,若非血海干枯,则经脉逆转。血海枯,则内热咳嗽,鬓发焦,而成怯症;经脉逆转,则失其顺行之常,而为吐为衄。夫血以下行为顺,上行为逆,速宜调其经脉,俾月水流通,庶几可救;予以益母胜金丹,加牛膝主之。若其人肝经怒火炽盛者,则颈生瘰 ,或左胁刺痛,更佐以加味逍遥散,及消瘰丸。若其人脾气虚弱,不能消化饮食,血无从生,更佐以五味异功散若其人精神倦怠,晡热、内热,此气血两亏,无经可行,更佐以八珍汤。此治室女经闭之良法。倘妄行霸道,破血通经,其不偾事者几希矣。

  益母胜金丹

  (见前

  加味逍遥散

  (见类中

  消瘰丸

  (见瘰 门)

  五味异功散 八珍汤

  (俱见虚劳

  卷四

  暴崩下血

  经云:阴虚阳搏谓之崩。此言热迫血而妄行也。又曰:阳络伤,则血外溢,阴络伤,则血内溢。外溢者,从上出,内溢者,从下流也。病患过于作劳,喜怒不节,则络脉伤损而血妄行矣。前症,若因热迫血而妄行者,用加味四物汤。若因络脉伤损者,用八珍汤。若瘀血凝积,佐以独圣丸。若因肝经火旺,不能藏血者,加味逍遥散。若因脾气虚,不能统血者,四君子汤加归、芍主之。若因思虑伤脾,不能摄血归经者,归脾汤。若气血两亏,血崩不止更用十全大补汤。丹溪云:凡血症,须用四君子之类以收功。若大吐、大下,毋以脉论,当急用独参汤救之。若潮热、咳嗽、脉数,乃元气虚弱假热之象,尤当用参术调补脾土。若服参术不相安者,即专以和平饮食调理之。此等症候,无不由脾气先损,故脉息虚浮而大,须令脾胃健旺,后天根本坚固,乃为可治。设或过用寒凉,复伤胃气,反不能摄血归经,是

  加味四物汤

   本方内加丹皮、阿胶、黄芩、黑山栀(方见虚劳)。

  八珍汤

  (见虚劳

  卷四 暴崩下血

  独圣丸

  治瘀血凝积,瘀血不去则新血不得归经,此丸主之。虚人以补药相间而用。

  五灵脂(去土,炒烟尽)

  为末,醋丸,绿豆大。每服一、二钱,淡醋水下,清酒亦得。

  加味逍遥散

  (见类中

  四君子汤 归脾汤 十全大补汤

  (并见虚劳)。

  卷四

  带下

  带下之症,方书以青、黄、赤、白、黑,分属五脏,各立药方。其实不必拘泥,大抵此症不外脾虚有湿。脾气壮旺,则饮食之精华生气血而不生带;脾气虚弱则五味之实秀,生带而不生气血。南方地土卑湿,人禀常弱,故浊带之症,十人有九,予以五味异功散,加扁豆、苡仁、山药之类,投之辄效。倘挟五色,则加本脏药一、二味足矣。夫带症似属寻常,若崩而不止,多至髓竭骨枯而成损。治此者,宁可忽诸!

  五味异功散

  (见虚劳) 健脾止浊带,前症若专下白色,属肺,倍用苡仁。若兼赤色,属心,加丹参、当归。若兼青色,属肝,加柴胡、山栀。若兼黄色,属脾,加石斛、荷叶、陈米。若兼黑色,属肾,加杜仲、续断。若脉数有热,加炒黄柏、莲子心。若脉迟厥冷,加黑

  卷四

  求嗣

  子嗣者,极寻常事,而不得者,则极其艰难。皆由男女之际,调摄未得其方也。男子以葆精为主,女子以调经为主。葆精之道,莫如寡欲。远房帏,勿纵饮,少劳神,则精气足矣如或先天不足,则用药培之。大抵左尺无力,或脉数有热,此真水虚也,六味丸,合五子丸以补天一之水。若右尺无力,或脉迟厥冷,此真火衰也,八味丸,合五子丸,以补地二之火。若二尺俱无力,或中气馁弱,是水火两亏,气血并虚也,用十补丸合五子丸,而大补之倘精薄不凝,更加鱼螵、鹿角胶之属。精不射远,更用黄 斤许熬膏为丸,以益其气,此治男子之法也。调经之道,先在养性。诗云:妇人和平,则乐有子。和则气血不乖,平则阴阳不争。书云:和平之气,三旬一见是已。如或经事愆期,则用药调之。大抵先期而至,或脉数有热,此血热也,益母胜金丹加生地、丹皮主之。若后期而至,或脉迟厥冷,此血寒也益母胜金丹加肉桂主之。若将行而腹痛者,是气滞也,更加顺气之药。若食少气虚,面色白,四肢无力,是为气血两亏,即用前方减香附一半,加人参、黄 、河车、茯神、枣仁、远志之属。俾其气血充旺,则经脉自调。譬如久旱不雨,河道安得流通,河道不通,而欲其润泽万物,不亦难乎?女人经水不通,或淋漓希少,而欲其生子,何可得耶?此论女子之治法也。是以葆精之道,责之男子;调经之要,责之女子。各有病处,须细心体认,不可蒙混而失生生之理也。求嗣者,念之哉!

  卷四 求嗣

  六味合五子丸

  大熟地(八两) 山药(四两) 山萸肉(四两) 茯苓 丹皮 泽泻(各三两) 枸杞子 菟丝子(各四两) 五味子 车前子 覆盆子(各二两石斛六两,熬膏,和炼蜜为丸。每早开水下四钱。

  八味丸

  (见类中门。

  十补丸

  (即十全大补汤为丸,见虚损门。

  益母胜金丹

  (见月水不调。

  卷四

  转女为男说

  《易》曰:干道成男,坤道成女。干刚用事,得阳气之专者,则多男;坤柔用事,得阴事之全者则多女,此定理也。男子平时,清心寡欲,养其干健之体,则所感而生男矣。至于受胎时日之法,谓断经一、二日,感者成男,三、四、五日,感者成女。诚以一、二日间阴气方亏,则阳气当胜,故生男。三、四、五日,阴血既回,则阳气不胜,故生女。此乾坤之性情,刚柔之体用也。今方家备载转女为男之法,有束皮革者,有佩雄黄者,有暗藏雄鸡羽于席下者,有暗藏斧于床下,而系刃向下者,种种诸法,或验或不验。其验者,安知其非幸中耶?终不若讲究本原为合理也。

  卷四

  诊妇人有孕法

  经谓妇人有孕者,身有病而无邪脉也。有病,谓经闭。无邪脉,谓脉息如常,不断绝也经又云:手少阴脉动甚者,孕子也。少阴,心也,心主血脉,心脉旺则血旺,而为孕子之兆。经又云:阴搏阳别,谓之有子。言二尺脉旺,与两寸迥别,亦为有孕。以上三者,但得其一,即为孕脉。分而占之,合而推之,而孕脉无遁情矣。或谓流利雀啄,亦为孕脉,何也?答曰:流利者,血正旺;雀啄者,经脉闭塞不行,故脉疾而歇至,此数月之胎也。不知者断为病脉,则令人耻笑。或谓:孕有男女,何以脉而知之也?答曰:左寸为太阳,脉浮大,知为男也。右寸为太阴,脉沉实,知为女也。若两寸皆浮大,主生二男。两寸皆沉实,主生二女。凡孕脉,弦紧滑利为顺,沉细微弱为逆也。

  卷四

  验胎法

  妇人经水不行,已经三月,或脉不应指,或经事偶见,法当验之。用川芎为细末,煎艾汤,空心调下二钱,腹内微动,则有胎,不动者,非胎也。

  卷四

  食忌

  有孕之后,凡忌食之物,切宜戒谨:一食鸡子、糯米,令子生寸白虫。一食羊肝,令子多疾。一食鲤鱼,令儿成疳。一食犬肉,令子无声。一食兔肉,令子缺唇。一食鳖,令子项短。一食鸭子,令子心寒。一食螃蟹,多致横生。一食雀肉,令子好淫。一食豆酱,令子发哮。一食野兽肉,令子多怪疾。一食生姜,令子多指。一食水鸡、鳝鱼,令子生癞。一食骡如此之类,无不验者,所当深戒。

  卷四

  药忌

  娠孕药忌歌,凡数十种。推之尚不止此,然药中如斑蝥、水蛭、蛇蜕、蜈蚣、水银、信砒等药,皆非恒用之品,姑置勿论。兹特选其易犯者,约纂数语,俾医家举笔存神,免致差误。其他怪异险峻之品,在有孕时,自应避忌,不待言也。

  乌头附子与天雄,牛黄巴豆并桃仁,芒硝大黄牡丹桂,牛膝藜芦茅茜根,槐角红花与皂角,三棱莪术薏苡仁,干漆 茹瞿麦穗,半夏南星通草同,干姜大蒜马刀豆,延胡常山麝莫闻,此系妇人胎前忌,常须记念在心胸。

  上药忌禁犯,似矣。然安胎止呕,有用半夏者,娠孕热病,有用大黄者,娠孕中寒,有用干姜、桂、附者,是何说也?昔黄帝问于岐伯曰:妇人重身,毒之如何?岐伯对曰:有故无殒,亦无殒也,大积大聚,其可犯也,衰其大半而止。有故者,谓有病。无殒者,无损乎胎也。亦无殒者,于产母亦无损也。盖有病则病当之,故毒药无损乎胎气。然必大积大聚,病势坚强,乃可投之,又须得半而止,不宜过剂,则慎之又慎矣。用药者,可不按岐黄之大法耶?

  卷四

  恶阻

  娠妊之际,经脉不行,浊气上于清道,以致中脘停痰,眩晕呕吐,胸膈满闷,名曰恶阻。法当理脾化痰,升清降浊,以安胃气,用二陈汤加枳壳主之。若脾虚者,用六君子汤,加苏梗、枳壳、砂仁、香附主之。其半夏,虽为妊中禁药,然痰气阻塞中脘,阴阳拂逆,非此不除。以姜汤泡七次,炒透用之,即无碍也。若与参、术、同行犹为稳当。凡安胎气,止呕、定眩,须用白术为君,而以半夏、茯苓、陈皮、砂仁佐之,往往有效。夫妊娠恶阻,似属寻常,然呕吐太多,恐伤胎气,医者可不善为调摄乎!

  二陈汤 六君子汤

  (俱见类中。

  卷四

  胎动不安

  娠妊胎动不安,多因起居不慎,或饮食触犯禁忌,或风寒搏其冲任之脉,或跌仆伤损,或怒动肝火,或脾气虚弱,宜各推其因而治之。大法,若因母病而胎动,但治其病而胎自安若因胎动而致病,但安其胎而母病自愈。再诊其色,若面赤舌青,则子难保,若面青舌赤吐沫,母亦难全。娠妊中切宜戒谨。

  卷四 胎动不安

  安胎饮

  当归 川芎 白芍药(酒炒) 大熟地(九制) 茯苓 阿胶(各一钱) 甘草(炙) 艾叶(各三分) 白术(二钱水煎服。

  若起居不慎,加人参、黄 、杜仲、续断;若饮食触犯,加人参、倍加白术;若风寒相搏,当按经络以祛风寒;若跌仆伤损,另用佛手散,加青木香、益母草;若怒动肝火,本方加柴胡、山栀;若脾气虚弱,去熟地,加人参、扁豆、陈皮。然因时调治,对证处方,全在

  卷四 胎动不安

  佛手散

  当归(五钱) 川芎(二钱五分水煎,酒冲服。若跌仆伤重,加青木香一钱五分,益母草三钱。

  卷四

  胎漏

  女人之血,无孕时,则为经水;有孕时,则聚之以养胎,蓄之为乳汁。若经水忽下,名曰漏胎,血沥尽,则胎不保矣。大法,若因风热动血者,用四物汤,送下防风黄芩丸。若因血虚,用本方加茯神、阿胶、艾叶。若因怒动肝火,用加味逍遥散。若去血太多,用八珍汤如不应,用补中益气汤。凡脾虚下陷、不能摄血归经者,皆宜补中益气。假如气血俱盛而见血者,乃小儿饮少也,不必服药。

  四物汤

  (见虚劳。

  卷四 胎漏

  防风黄芩丸

  细实条芩(炒焦) 防风(各等分上为末,酒糊丸,桐子大。每服二钱,食前开水送下。

  加味逍遥散

  (见类中。

  八珍汤

  (见虚劳。

  补中益气汤

  (见类中。

  卷四

  子悬(子眩

  子悬者,胎上逼也。胎气上逆,紧塞于胸次之间,名曰子悬。其症由于恚怒伤肝者居多亦有不慎起居者,亦有脾气郁结者,宜用紫苏饮加减主之。更有气逆之甚,因而厥晕,名曰子眩。并用前药主之。然子眩有由脾虚挟痰者,宜用六君子汤。若顽痰闭塞,而脾气不虚者,二陈汤加竹沥、姜汁。虚实之间,所当深辨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