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医藏
- 医学实在易
医学实在易
堕胎症,丹溪主于脾虚挟火,以胎系于脾,犹钟悬于梁也,故以白术补脾为主,火盛则动其胎气,故黄芩泻火为辅。于是垂其训曰:黄芩、白术为安胎之圣药。《达生篇》遵其法,而立安胎方,服多效。然物虽系于梁,而力则藉于栋,巨栋屹然不动,而梁方安,故人之两肾,犹两栋也。如左尺弱,必以六味丸为主,右尺弱,必以八味丸为主,而阿胶、艾叶、续断、五味子之类,于二方随宜加减,应手取效,此赵养葵先生之心法也。大抵三月、五月,胎必应期而堕者,皆是肾虚,必以此法为上。若近时医,必谓丹皮动血,桂枝堕胎,戒而不用。不知庸劣误人,即此等不读书,假小心之辈也。
张石顽曰:举世皆以黄芩、白术为安胎圣药,半夏、桂附为陨胎峻剂,敦知反有安胎妙用哉,盖子气之安危,系乎母气之有偏胜与否。若母气多火,得芩连则安,得桂附则危,母气多痰,得芩半则安,得归地则危,母气多寒,得桂附则安,得芩连则危,务在调其偏胜,适其寒温。世未有母气逆而胎得安者,亦未有母气安而胎反堕者。所以《金匮》有怀孕六、七月,胎胀、腹痛、恶寒,少腹如扇,用附子汤温其脏者,不可不知。
产前嗽喘肿胀及一切杂症,俱以杂症正法医之,不必谓某药动胎,某药堕胎,疑而不用也,《内经》云:“有故无陨。”即此谓也。或以四物汤为主,以护其胎,则所用之药,直入于病,绝无妨碍。观洁古六合、四物汤,凡硝黄之类无所不用,可以观古人之有识有胆也。其方备载于《医方集解》末卷,宜熟读之。
产妇临盆,以忍痛熟睡为主,分娩自有定时,不妨缓缓以待,切勿听稳婆惊悚之言,如交骨不开,是阴气大虚,宜加味归芎汤主之(方见《女科要旨》。
又方以桃仁一个,劈作两片,一片写“可”字,一片写“出”字,仍合之,以糊粘之,吞下多效。
又:胎,犹舟也,血,犹水也,水满则舟行,如血行太早,则胎干涩而难出,必以十全大补大剂服之,如血未行,以保生无忧散主之。
又:产后腹中 痛,诸药不效,以手重按稍止者,虚之候,必用峻剂法,羊肉汤主之。
卷八 妇人科
催生歌
一乌(乌梅)三巴(巴豆)七胡椒,研(细)末捣烂取成膏,酒醋调和脐下贴,便令母子见分胞。
一产难,密以净纸书本州太守姓名,灯上烧灰,汤调服即产(出《百一选方》。
一小儿逆生,用乌蛇蜕一条,蝉脱二七个,胎发一团,三味烧为灰,分为二服,温酒调下,并进二服,仰卧霎时,其儿即顺生。或用小针于儿脚心刺三七刺,急用盐少许涂刺处,实时顺生,子母俱活也(出刘颖叔《异菀》。
一灸难产法,张文仲灸妇人横产,先手出,诸般符药不效,灸妇人右脚小趾头尖三壮如小麦大,下火立产。
产后一切杂症,先以生化汤去瘀生新,嗣以八珍汤大补气血,即有杂症,亦姑置弗论。
盖产后挟虚,惟补养气血,气血一复,有邪自然涣解,无邪即见平康。此高鼓峰之说,本于朱丹溪先生,时医多宗此说,姑存之。
生化汤当归(五钱) 川芎(二钱) 炮姜(五分) 桃仁(一钱五分) 炙草(一钱) 水煎服。
又产后中风,牙关紧闭,角弓反张,宜以华佗愈风散治之。
荆芥穗(二、三两,焙干为末) 每用三钱或五钱,酒和童便各半送下。若口噤用一两,以童便煎好从鼻孔灌之。
产后乳少,是气血不足,宜猪蹄汤主之。
生黄 (一两) 当归(五钱) 白芷(三钱) 木通(一钱) 以猪前蹄二只,煮汁五碗,以二碗半煎药,至八分碗服偃面卧一时,其乳擦一 ,令人吮之,去滓,再同猪蹄汁煎服。
毓麟珠(《景岳》) 治妇人气血俱虚,瘦弱不孕。
人参 白术(炒) 茯苓 芍药(酒炒、各二钱) 川芎 炙草(各三两) 当归 熟地 菟丝子(各四两) 杜仲(酒炒) 鹿角霜 川椒(炒出汗,各二两炼蜜丸,如弹子大,每空心嚼服一、二丸,用酒或白汤送下,或为小丸吞服亦可。
如经迟腹痛,桂、附、吴萸之类可加,如血热经早,地骨皮、续断之类可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