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医藏
- 医学入门
医学入门
申脉 主昼发 ,足肿牙疼。
血海 主一切血疾及诸疮。
阴陵泉 主胁腹胀满,中下疾皆治。
三阴交 主痞满痼冷,疝气香港脚,遗精。
妇人月水不调,久不成孕,难产,赤白带下淋滴。
公孙 主痰壅胸膈,肠风下血积块,妇人气蛊。
太冲 主肿满行步艰难,霍乱手足转筋。
行间 主浑身蛊胀,单腹蛊胀,妇人血蛊。
大敦 主诸疝阴囊肿,脑衄,破伤风,小儿急慢惊风等症。
隐白 主心脾痛。
筑宾 主气疝。
照海 主夜发 ,大便闭,消渴。
太溪 主消渴,房劳不称心意,妇人水蛊。
然谷 主喉痹,咳唾血、遗精,温疟,疝气,足心热,小儿脐风。
涌泉 主足心热,疝气,奔豚,血淋气痛。
以上足部。
内集·卷一 针灸
治病奇穴
膏肓 主阳气亏弱,诸虚痼冷,梦遗,上气呃逆,膈噎,狂惑忘误百病。取穴须令患人就床平坐,曲膝齐胸,以两手围其足膝,使胛骨开离,勿令动摇。以指按四椎微下一分,五椎微上二分,点墨记之,即以墨平画相去六寸许,四肋三间胛骨之里,肋间空处,容侧指许,摩膂肉之表筋骨空处,按之患者,觉牵引胸户,中手指痹,即真穴也。灸至百壮千壮,灸后觉气壅盛,可灸气海及足三里,泻火实下,灸后令人阳盛,当消息以自保养,不可纵欲。
患门 主少年阴阳俱虚,面黄体瘦,饮食无味,咳嗽遗精,潮热盗汗,心痛,胸背引痛,五劳七伤等症。
初病即根据法灸之,无有不效。取穴先用蜡绳一条,以病患男左女右脚板,从足大拇趾头齐量起,向后随脚板当心贴肉,直上至膝腕大横纹中截断。
如妇人足小,难以准量,可取右手肩 穴,贴肉量至中指头齐亦可。不若只取膏肓,灸之亦妙;次灸四花,无有不效。
次令病患解发,匀分两边平身正立,取前绳子,从鼻端齐,引绳向上,循头缝下脑后,贴肉随脊骨垂下至绳尽处,以墨点记(此不是穴)。别用秆心令患人合口,将秆心按于口上两头至吻,却钩起秆心中心至鼻端根,如人字样,齐两吻截断,将此秆展直于先点墨处,取中横量,勿令高下,于秆心两头尽处,以墨记之,此是灸穴。初灸七壮,累灸百壮。初只宜灸此三穴。
崔氏四花 崔氏四花治病同患门,共成六穴,有坎离既济之象。取穴令病患平身正立,稍缩臂膊,取蜡绳绕项,向前平结喉骨,后大杼骨,俱墨点记。向前双垂,与鸠尾穴齐即截断,却翻绳向后,以绳原点大杼墨放在结喉墨上,结喉墨放大杼骨上,从背脊中双绳头贴肉垂下至绳头尽处,以墨点记(此不是穴)。别取秆心,令病患合口,无得动笑,横量,齐两吻截断,还于背上墨记处折中横量,两头尽处点之(此是灸穴)。又将循脊直量,上下点之(此是灸穴)。初灸七壮。累灸百壮,迨疮愈病未愈,根据前法复灸,故云累灸百壮。但当灸脊骨上两穴,切宜少灸,凡一交可灸三五壮,多灸恐人蜷背。灸此六穴,亦要灸足三里以泻火气为妙。
经门四花 即崔氏四花穴。不灸脊上二穴,各开两傍共成六穴。上二穴,共阔一寸,下四穴相等,俱吊线比之。以离封变作坤封,降心火生脾土之意也,然此皆阳虚所宜。华佗云:风虚冷热,惟有虚者不宜灸。但方书又云:虚损痨瘵,只宜早灸膏肓四花,乃虚损未成之际。如弱瘦兼火,虽灸亦只宜灸内关、三里,以散其痰火,早年欲作阴火不宜灸,论而未果,今见伤寒提纲。
骑竹马穴 专主痈疸发背,肿毒疮疡,瘰 疠风诸风,一切无名肿毒,灸之疏泻心火。先从男左女右臂腕中横纹起,用薄蔑条量至中指齐肉尽处截断,却令病患脱去上下衣裳,以大竹杠一条,跨定,两人徐徐扛起,足要离地五寸许,两傍更以两人扶定,勿令动摇不稳,却以前量竹蔑,贴定竹杠,竖起从尾 骨贴脊,量至蔑尽处,以墨点记(此不是穴)。却比病患同身寸蔑,二寸平折,放前点墨上,自中横量两傍各开一寸,方是灸穴。可灸三七壮,极效。
精宫 专主梦遗。十四椎下,各开三寸,灸七壮,效。
鬼眼穴 专祛痨虫。令病患举手向上略转后些,则腰上有两陷可见,即腰眼也,以墨点记。于六月癸亥夜亥时灸,勿令人知。四花、膏肓、肺俞,亦能祛虫。
痞根穴 专治痞块。十三椎下各开三寸半,多灸左边。如左右俱有,左右俱灸。又法:用秆心量患人足大指齐,量至足后跟中住,将此秆从尾骨尖量至秆尽处,两傍各开一韭叶许,在左灸右,在右灸左,针三分,灸七壮,神效。又法:于足第二趾岐叉处,灸五七壮,左患灸右,右患灸左,后灸一晚夕,觉腹中响动是验。
肘尖穴 治瘰 。左患灸右,右患灸左。如初生时,男左女右,灸风池尤妙。又法:用秆心比患人口两角为则,折作两段于手腕窝中量之,上下左右四处尽头是穴。灸之亦效。
鬼哭穴 治鬼魅狐惑,恍惚振噤。以患人两手大指相并缚定,用艾炷于两甲角及甲后肉四处,骑缝着火灸之,则患者哀告我自去为效。
灸疰忤 尸疰、客忤、中恶等症。乳后三寸,男左女右灸之,或两大拇指头。
灸疝痛 偏坠,用秆心一条,量患人口两角为则,折为三段如 字样,以一角安脐中心,两角安脐下两傍,尖尽处是穴。左患灸右,右患灸左,左右俱患,左右俱灸。炷艾如粟米大,灸四十壮,神效。又法:取足大趾、次趾下中节横纹当中,男左女右灸之,兼治诸气心腹痛,外肾吊肿,小腹急痛。
灸翻胃 两乳下一寸,或内踝下三指稍斜向前。
灸肠风诸痔 十四椎下各开一寸,年深者最效。
灸肿满 两大手指缝或足二趾上一寸半。
灸卒死 一切急魇暴绝,灸足两大指内、去甲如韭叶。
灸癜风 左右手中指节宛宛中,凡赘疵诸痣皆效。
内集·卷一 针灸
禁灸穴
哑门风府天柱擎,承光临泣头维平;丝竹攒竹睛明穴,素 禾 迎香程。颧 下关人迎去,天牖天府到周荣;渊液乳中鸠尾下,腹哀臂后寻肩贞;阳池中冲少商穴,鱼际经渠一顺行;地五阳关脊中主,隐白漏谷通阴陵;条口犊鼻上阴市,伏兔髀关申脉迎;委中殷门扶承上,白环心俞同一经。灸而勿针针勿灸,《针经》为此尝叮咛;庸医针灸一齐用,徒施患者炮烙刑。
明堂尺寸法(针灸同)
经云,头有头尺寸。前发际至后发际,折作一尺二寸。前后发际不明者,取眉中心上至大椎,共折作一尺八寸取之。
头部横寸 以眼内 角至外 角为一寸,并用此法取之。神庭至曲差,曲差至本神,本神至头维,各去一寸半,自神庭至头维共四寸半。
背部直寸 大椎至尾 ,共二十一椎,通长折作三尺。上七椎,每椎一寸四分一厘;中七椎,每椎一寸六分一厘;十四椎与脐平,共二尺一寸一分四厘;下七椎,每椎一寸二分六厘。侠脊第二行,各开四寸取之;侠脊第三行,各开七寸取之。
膺部腹部尺寸 两乳间横折作八寸,并用此法取之。天突至膻中,直折作六寸八分。下行一寸六分为中庭,上取歧骨,下至脐中,共折作九寸取之。脐中至横骨,共折作五寸取之。
手足背部横寸,并用同身寸 以男左女右手中指第二节内度,以秆心比两头横纹尖为一寸取之。
点穴法 凡取穴,或平直安定,或屈伸得之。如环跳则伸一足、屈一足取之。更量病患老少,身体肥瘦歪正,宽狭长短,不可十分拘泥。窦师云:取穴必须取五穴而用一穴,则为端的。坐点则坐灸,立点则立灸,坐立皆宜端正,一动则不得真穴。灸则先阳后阴,先上后下,先少后多,艾炷根下广三分,若不三分,火气不达。惟头面四肢差小耳,小儿则雀屎大可也,壮数人健病深者可倍,老弱减半。扁鹊灸法,累灸至百壮千壮者,惟《明堂》多云针六分,灸三壮。凡灸头及胸膈鸠尾,不宜多灸,然皆视病之轻重而增损,不可太泥。故《明堂》禁穴,亦许灸一壮至三壮,所以心中风者亦灸心俞,不可执一论也。点艾以火珠火镜为最,次以清麻油纸燃点之,亦好。
调养法 凡灸,预却热物,服滋肾药;及灸,选其要穴,不可太多,恐气血难当。灸气海炼脐,不可卧灸。素火盛者虽单灸气海,亦必灸三里泻火。灸后未发,不宜热药;已发,不宜凉药。常须调护脾胃,俟其自发,不必外用酒葱熨等法。发时或作寒热如疟,亦不可妄服药饵。落靥后,用竹膜纸贴三五日,次用所宜服药,以麻油水粉煎膏贴之。脓多者一日一易,脓少者两日一易,使脓出多而疾除也。务宜撙节饮食,戒生冷、油腻、鱼虾、笋蕨,量食牛肉、小鸡。长肉时方可量用鳅鳝、水鸡、猪肚、老鸭之类,谨避四气七情六欲,持以岁月必复。
内集·卷一 针灸
炼脐法
彭祖固阳固蒂长生延寿丹( 江吴省斋公赠)
夫人之脐也,受生之初,父精母血相受,凝结胞胎混沌,从太极未分之时,一气分得二穴。穴中如产四穴,外通二肾,内长赤白二脉。
四穴之中,分为表里,在母腹中,母呼儿呼,母吸儿吸,是一身脐蒂,如花果在枝而通蒂也。一月一周,真气渐足,既产胎衣未脱,脐带且缓断,倘脐门未闭,感风伤寒,即损婴儿真气。遂以艾火熏蒸数次,则真气无患矣。三七脐门自闭,惟觉口深,于是阳盛年长,泪于五味,溺于五音,探于五气,外耗精神,内伤生冷,而真气不得条畅,所以立法蒸脐固蒂,如水灌土培草木,根本自壮茂也。人常根据法熏蒸,则荣卫调和,安定魂魄,寒暑不侵,身体可健,其中有神妙也。夫肺为五脏之华盖,声音所从生者,皮毛赖之而滋润,肾水由之而生养。
腠理不密,外感内伤乘之,令人咳嗽。外感发散,内伤滋润,又有郁结则当解之。或伤辛燥之药,或未发散而遂使郁遏之剂,则气不散而滞于肺中,多生粘痰而作喘急咳嗽。或伤房劳饮食。致使吐血,乍寒乍热,耳目昏昏,身体倦怠拘急,胸满烦闷,饮食少思,精神怯弱等疾作矣。医者可急用保真丸、化痰丸等剂疗之。倘用之无效,必须根据法熏脐。今将此方药料,开具于后。
麝香 五钱。引诸药入五脏六腑,周彻百节。
丁香 三钱。入肺补血,实脾胃。
青盐 四钱。入肾以实其子,使肺母无泄漏,如乳补下益其气脘。
夜明砂 五钱。透肺孔,补气不足,散内伤有余。
乳香、木香 各二钱。
小茴 四钱。治湿沥之症,调达周流,升降其气,不致喘嗽。如欲断水,先寻此源。
没药、虎骨、蛇骨、龙骨、朱砂 各五钱。
雄黄 三钱。削除病根,扶弱助强。
白附子 五钱。循各经络有推前拽后之功。
人参、附子、胡椒 各七钱。补元气,行血化痰为津液。
五灵脂 五钱。保肺气,削有余,补不足。
槐皮 能闭押诸气之性,使无走窜。
艾叶 取其火热,劫病去毒,起死回生。
上为末,另用白面作条,圈于脐上,将前药一料分为三分,内取一分,先填麝香末五分入脐眼内;又将前药一分,入面圈内,按药令紧,中插数孔,外用槐皮一片盖于药上,艾火灸之,无时损易,壮其热气,或自上而下,自下而上,一身热透。患人必倦沉如醉,灸至五六十壮,遍身大汗,上至泥丸宫,下至涌泉穴。如此,则骨髓风寒暑湿,五劳七伤尽皆拔除。苟不汗则病未愈,再于三五日后又灸,灸至汗出为度。学人虽用小心灸至百二十壮,则疾必痊。灸时要慎风寒,戒油腻生冷,保养一月以后,愈加精神健旺。若妇人灸脐,去麝,加韶脑一钱。扁鹊明此二十味浮沉升降,君臣佐使,使其所治劳嗽之疾,无不痊愈,不惟劳疾。凡一年四季各熏一次,元气坚固,百病不生,及久嗽久喘,吐血寒劳,遗精白浊,阳事不举,下元极弱,精神失常,痰膈等疾,妇人赤白带下,久无生育,子宫极冷,凡用此灸,则百病顿除,益气延年。
接命丹养丹田,助两肾,添精补髓,返老还童,却病延年。用大附子一枚,重二两二钱,切作薄片,夏布包定,以甘草、甘遂各二两捶碎,用烧酒二斤共浸半日,文武火煮,酒干为度。取起附子、草、遂不用,加麝香三分,捶千余下,分作二丸,阴干,纳一丸于脐中,七日一换。一丸放黑铅盒内养之。
温脐种子方五灵脂、白芷、青盐(各二钱),麝香(一分)为末,另用荞麦粉水和成条,圈于脐上,以前药实于脐中。
寻常只用炒盐。又治霍乱欲死及小便不通。如虚冷甚者,加硫黄,入麝香为引。
用艾灸之,妇人尤宜。但觉脐中温暖即止,过数日再灸,太过则生热也。
温脐兜肚方专主痞积,遗精白浊,妇人赤白带下,经脉不调,久不受孕者。惟有孕者忌之。白檀香、羚羊角(各一两),零陵香、马蹄香(即广沉香)、香白芷、马兜铃、木鳖子、甘松、升麻、血竭(各五钱),丁皮(七钱),麝香(九分),以上十二味为末,分作三分,每用一分。以蕲艾絮绵装白绫兜肚内。初服者,每三日后一解,至第五日又服,一月后常服之。
内集·卷一 针灸
针灸禁忌
针灸服药吉日 (紧急不拘)
丁卯、庚午、甲戌、丙子、丁丑、壬午、甲申、丙戌、丁亥、辛卯、壬辰、丙申、戊戌、己亥、庚子、辛丑、甲辰、乙巳、丙午、戊申、壬子、癸丑、乙卯,丙辰、己未、壬戌,及成开执日,忌辛未扁鹊死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