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氏锦囊秘录


  杂症大小合参卷三

  疰病(儿科)

  疰病者,或因胎中所受,或因既生估恃不节所致,卒发为厥,类似中风中恶惊风诸症。痰潮项反,脸色如蓝,口沫语妄,渐至面脸枯涩,如大人传尸之患。若见面色蓝黑而手搐,额青齿禁,唇眼俱颤,满头赤肿者,不治。

  杂症大小合参卷三

  中恶(儿科)

  中恶者,卒急手足厥冷,头面青黑,错言妄语,多恐见鬼,口噤牙紧,心腹刺痛,闷乱欲死是也。其脉紧细而微者可治。紧大而浮者必危。更有卒死者,亦中恶类也。凡人志弱神怯,则精神失守,乘年之衰,逢月之空,失时之和,谓之三虚,忤逆邪恶贼风等邪乘虚而入,致令阴气偏竭于内,阳气阻隔于外,二气壅闷不得升降,心腹暴痛,阳气散乱,而不知人,气若远则复生,气不远则卒死。

  杂症大小合参卷三 中恶(儿科)

  至宝丹

  治卒中恶,客忤诸痫急惊。

  安息香一两五钱(为末,用无灰酒,飞过滤去沙石,约取一两,慢火熬成膏,入药) 琥珀(研) 雄黄(研、水飞) 生玳瑁屑 朱砂(各一两)

  银箔(五十片,研) 龙脑 蜃香(二钱五分) 生乌犀角(一两) 牛黄(五钱,研)

  金箔(五十片,一半为衣一半为药)

  用生犀玳瑁为极细末,匀入余药,将安息香膏,重汤溶化,搜和为剂,如干加蜜为丸,芡实大、参汤化下。

  杂症大小合参卷三

  解颅鹤膝(儿科)

  解颅者,头缝开解而颅不合也。书曰:母虚羸瘦,父虚解颅。是由禀气不足,先天肾元大亏,肾主脑髓,肾亏则脑气不足,故颅解开。然人无脑髓,犹树无根,不过千日,则成废人。有以父精不足则解颅,眼白睛多为论者,有以属母之血虚热多而论者,其候多愁少喜,目白睛多,而 白色。若成于病后者,尤凶,宜久服地黄丸,外用封囟法可也。亦有因怀胎五月,忽被大风大雨雷电惊胎,以致颅骨开解者。然是症,若至年长不合,必至骨中蒸热,肉干皮黑,肢体柴瘦,骨节皆露,如鹤之脚,名为鹤膝,又名鹤节。大宜调补天元,以图万一。

  小儿鹤膝,因禀受肾虚血气不充,以致肌肉瘦削,形如鹤膝,外色不变,膝内作痛,屈伸艰难。若 肿色赤而作脓者,为外因可治。若肿硬色白不作脓者,是属本性难疗。属外因者,以荆防为主,佐以益气养荣。属本性者,以六味加鹿茸补其精血,仍须调补脾胃,以助化生之源。

  杂症大小合参卷三

  囟肿(儿科)

  囟填者,囟门肿起也。脾主肌肉。若乳哺不常,饥饱无度,或寒或热,乘于脾家,致使脏腑不调,其气上冲,为之填胀,囟突而高,如物堆垛,毛发短黄,骨蒸自汗矣。

  更有风热伤肝,木郁思达,所以令肿者。更有肺热生风,肺主皮毛,亦令囟肿毛焦者。更有胎中受热所致者,然寒气上冲而肿者,牢靳坚硬,热气上冲而肿者,柔软红色。更有外因覆护过暖,阳气不得外出,亦令赤肿。寒者温之,热者凉之,外用封囟散可也。

  杂症大小合参卷三

  囟陷(儿科)

  囟陷者,有因脏腑有热,多饮水浆致成泻痢,久则气血弱,不能上充髓脑,故下陷如坑,此乃胃虚脾弱之极,宜急扶元。若与枕骨并陷者,百难救一。亦有父精有损,母血虚衰,禀元不足,是以形容枯瘦,阴阳两亏,无时温壮而囟陷者。有因蓄热不除,渐至身羸发落,脚缩手拳,皮焦鹤膝,血绝筋衰而囟陷者。宜各随症调治。枕陷尤重于囟陷,不独小儿也。盖耳后方圆二寸,皆属于肾,陷则肾元败矣。

  杂症大小合参卷三 囟陷(儿科)

  调元散

  治禀受不足,颅囱开解,肌肉消瘦,齿语行迟。

  山药(一钱) 人参 白茯苓 茯神 白术 白芍 当归 黄 (蜜炙) 熟地黄(各五分) 川芎 甘草(炙,各六分) 石菖蒲(四分) 姜 枣 水煎服。

  杂症大小合参卷三 囟陷(儿科)

  人参地黄丸

  治婴孩颅囟开解。此乃肾气不成,肾主骨髓,脑为髓海,肾气不盛,所以脑水不足,故不合。

  人参(二钱) 熟地黄(四钱) 鹿茸酒 山药 白茯苓 牡丹皮 山茱萸(去核,各三钱)

  为末,蜜丸,芡实大,参汤调化,食远服,神效。

  杂症大小合参卷三 囟陷(儿科)

  庄氏方

  治解颅。

  山茵陈 车前子 百合(各五钱) 为末,乌牛乳汁调,涂足心及头缝开处,帛裹,三日一换。

  又方

  驴头骨不拘多少,烧灰研细,以清油调敷头缝中。

  一方

  用狗头骨、炙黄,为末,鸡子清调涂。

  杂症大小合参卷三 囟陷(儿科)

  全生汤

  治感热囟门忽肿。

  天麻 蝉脱 防风 羌活 远志肉(各五分) 甘草(一分) 川芎 桔梗(各四分)

  牛蒡子(炒,三分) 灯心水煎服。

  杂症大小合参卷三 囟陷(儿科)

  婴宁汤

  治吐泻后,感寒囟陷。

  人参(五分) 附子(制,三分) 木通 茯苓(各七分) 升麻(煨,三分)

  川芎 枣仁(炒,各四分) 甘草(炙,一分) 姜水煎服。

  杂症大小合参卷三 囟陷(儿科)

  乌附膏

  治囟陷。

  棉川乌(生用) 雄黄(二钱) 附子(生用,五钱) 各为末,用生葱连根叶打成膏,空心贴囟上。

  杂症大小合参卷三

  鹅口(胎症)

  鹅口者,乃胎热蕴蓄心脾,上蒸于口,舌上遍生白屑,如鹅之口。更有小儿舌下有膜,如石榴子样,连于舌根,令儿言语不发不转,可摘破之。若血出无害。不止,烧发灰掺之。

  杂症大小合参卷三

  垂痈(胎症)

  垂痈、悬痈者,宛如芦箨盛水之状,治宜刺之,令泄去青黄赤血,盐汤洗拭,蜜调一字散少许,敷之,再生再刺可也。

  杂症大小合参卷三

  重重龈(胎症)

  重 者,附生上 ,有物胀起,宛如悬痈者是也。如着齿龈者,即名重龈。是脾胃挟热,气血不能收敛,治法速宜绵缠长针露锋,刺肿之处,去其恶血则消。若再生再刺,否则有妨乳食。总小儿出胎之后,血气收敛成血,则口肉舌上喉颊皆净。若血气不敛,胎毒上攻,则乃成矣。

  杂症大小合参卷三

  滞颐(儿科)

  脾液为涎,脾胃虚冷,不能收摄,故涎流出,而溃于颐间也,宜用温脾敛温为主。

  《经》又曰:舌纵涎下,皆属于热,当兼脉俗参详可也。更有时时吐唾者,由肾气先天禀受不足,玄池不能收摄精华,宜用地黄丸服之。

  杂症大小合参卷三 滞颐(儿科)

  温脾丹

  治脾冷滞颐,廉泉穴不能收摄所致。

  丁香 木香(各一两) 半夏(一两) 同生姜六两,捣细,炒,令黄,去姜,青橘皮、白米、干姜(炒)各五钱,为末,面糊丸饮下。一方加人参、肉豆蔻。甘草。又方加益智仁。

  杂症大小合参卷三 滞颐(儿科)

  清脾饮

  治脾经蕴热,而舌下廉泉穴,不能挟制而下者。

  人参(四分) 黄连(酒炒,四分) 茯苓(八分) 山药(饭锅上蒸熟,炒黄,六分)

  米仁(炒黄,一钱) 石斛(五分) 石膏( ,一钱) 半夏(四分) 微姜水拌,加莲子去心七粒,灯心七茎,水煎,食远服。

  杂症大小合参卷三

  考变蒸(儿科)

  凡视芽儿之病,须审变蒸之期,当此误投药石,蒸长生气全消。凡三十二日为一变,六十四日为蒸。三十二日一变者,以人三十二齿相应也。共有二十八齿者,以不足日变也。人有三百六十五骨,内除手足中四十五碎骨外,则止三百二十数,自生下一日,则主十段,十日即百段,三十二日,则三百二十段为一变,其骨之余气,自脑分入龈中而为齿,自生下三十二日一变,而生癸肾脏气,属足少阴经,主身热而耳 俱冷,唇起白泡。六十四日则二变一蒸,而生壬膀胱腑气,属足太阳经,主寒热将发而频喷嚏, 乳多嗔,上唇微肿,肾与膀胱属水,水数一,故先变生之。九十六日则三变,而生丁心脏气,属手少阴经,主体热汗出,恐畏虚惊。一百二十八日,则四变二蒸,而生丙小肠腑气,属手太阳经,主壮热浑身,心与小肠俱火,火数二,故二蒸成之。一百六十日则五变,而生乙肝脏气,属足厥阴经,主掌骨成而学匍匐。一百九十二日则六变三蒸,而生甲胆腑气,属足少阳经,主情昏神倦,眼闭不开,盖肝胆属木,木数三,故三蒸成之。二百二十四日,则七变而生辛肺脏气,属手太阳经,主情思 惶,而爱多哭。

  二百五十六日,则八变四蒸,而生庚大肠腑气,属手阳明经,主微利肠鸣,而蒸热,盖肺与大肠属金,金数四,故四蒸成之。二百八十八日,则九变而生已脾脏气,属足太阴经,主身热吐泻。三百二十日则十变五蒸,而生戊胃腑气,属足阳明经,主不食腹痛,吐乳微汗,盖土数五,故五蒸成之。心胞络为脏,属手厥阴经,三焦为腑,属手少阳经,二者,俱无形状,故不变,而又不蒸。若至十变五蒸既讫,则共三百二十日矣。复有三大蒸焉,以六十四日一蒸之数而计之,则又有一百九十二日,与前变蒸之数,共五百一十二日矣。自后再加一蒸,而至五百七十六日之期,变蒸方定,儿乃成人,方生寸脉,变者,变生五脏而易其情态也。蒸者,蒸养六腑而长其骨节也。凡变始得之一日以至七日,上唇中心,必有白珠泡子,形如鱼目,目睛微亦,轻则身热有汗而微惊,耳与尻冷,重则壮热或汗或不汗,脉乱不食而呕哕,如身耳尻皆热者,则又兼犯他证也。其受兼蒸者,必上唇微肿,如卧蚕类,身休壮热,头额颅热,或乍热乍凉,唇口鼻干,哽气吐逆,而脉乱汗出或不汗不食,时惊多啼 乳,自始得之一日,至十三日变蒸既足,方无所苦,其三大蒸者,则必唇口干燥。咳嗽喘急,闷乱哽气腹疼,身体骨节皆痛,或目上视,时多惊悸,然七日之内有病,但数呵其囟门,勿轻服药。若有不惊不热,无他苦者,是受胎壮实而暗变也。然前之论变蒸者,以天一生水,地二生火,天三生木,地四生金,天五生土为论,自内而长,自下而上之义也。复有以东方甲乙木为首之义,则一变肝,二变胆,三变心,四受小肠,五受脾,六变胃,七变肺,八变大肠,九变肾。

  十变膀胱,此主于子母相生之义,相生所以相继也。更有以《素问》春应木,而亦以肝为首,则一变肝,二变肺,三变心,四变脾,五变肾,此主于夫妻相克之义,相克所以相治也。然大抵阴阳造化,五行五脏相生者顺,相克者逆,况变蒸者,是长养气血,滋荣五脏,相生之义,此理昭然者耶。

  《灵枢》曰:人生十岁,五脏始定,血气已通,其气在下,故好走。二十岁血气始盛,肌肉方长,故好趋。三十岁五脏大定,肌肉坚固,血脉盛满,故好步。四十岁五脏六腑十二经脉皆大盛以平定,腠理始疏,荣华颓落,发颇斑白,平盛不摇,故好坐。五十岁肝气始衰,肝叶始薄,胆汁始减目始不明。六十岁心气始衰,善忧悲,血气懈惰,故好卧。七十岁脾气虚,皮肤枯。八十岁肺气衰魄离,故言善误,九十岁肾气焦,四脏经脉空虚。百岁五脏皆虚,神气皆去,形骸独居而终矣。

  杂症大小合参卷三 考变蒸(儿科)

  惺惺散

  治小儿变蒸,发热咳嗽,痰涎鼻塞声里。

  人参 白术 白茯苓 甘草 芍药 天花粉 桔梗(各五钱) 细辛(二钱五分,去叶,只用根) 为粗末,每服二钱,姜一片,薄荷一叶,水煎服。

  杂症大小合参卷三

  齿迟(儿科)

  《经》曰:丈夫八岁肾气实,齿更发长。盖以阴阳交与。阴气不胜其阳则成男,阴精蕴蓄于内,阳中有阴,老阴之数,极于十,少阴之数次于八,男为少阳之气,其数当七,而反八者,因阴蓄于中,故以少阴合之。少阴者,肾经也。肾主骨,遇八则少阴之数正而肾气动,故男子八月而生齿,八岁而 ,明阴阳气和,乃能生成其形体也。又曰:“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者,亦以阴阳交合,阳气不胜其阴而成女,阳精蓄于内,阴中有阳,老阳之数极于九,少阳之数次于七,女为少阴之气而属于八,今以少阳七数偶之者,亦以阳蓄于内,放至少阳之数,则内蓄之气始动而肾气盛,故女子七月而生齿,七岁而 。有齿迟者,禀受肾气不足,而髓不强,齿为骨余,骨为肾余,骨之所络而为髓,髓不足,故不能上充于齿而迟也。若能调养血气,固本复元,则齿自生,而骨力坚凝矣。更有二三岁后,或乳食互进,或醉后房劳,乳儿致成肾疳,啼时满口皆血,名曰宣露。或齿黑碎片,名曰崩砂。久则秽甚,牙根俱落,名曰腐龈。亦有风热相搏,忿怒烦劳,其齿痛肿者,是手阳明足太阳之脉,系于齿,故牙根肿涌,名曰龋齿。有喜嗜甘肥而生虫,即名虫齿。若跌扑所伤者,或急疳所坠者,则久落难生矣。

  杂症大小合参卷三 齿迟(儿科)

  芎黄散

  治齿迟。

  川芎(四钱) 山药 当归 芍药(炒) 甘草(各三钱) 熟地黄(一两) 为末,白汤调化,食后服,并将干药末搽齿根。

  杂症大小合参卷三 齿迟(儿科)

  固齿膏

  治齿根摇动。

  何首乌 生地 牛膝(各等分) 旱莲草取汁,上煎百沸,将成膏,入食盐在内,每日取用漱口。

  一方

  治齿落不生。黑豆三十粒,将牛粪裹煨,令烟尽,入麝少许为末,先将挑破不出齿处,令出血,方涂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