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导引法


  、右胁侧卧,以鼻纳气,以口小吐气,数十,两手相摩热以摩腹,令其气下出之。

  除胁皮肤痛,七息止。

  、端坐,伸腰,直上展两臂,仰两手掌,以鼻纳气闭之,自极七息,名曰蜀王台。

  除胁下积聚。

  、覆卧,去枕,立两足,以鼻纳气,四四所,复以鼻出之,极令微气入鼻中,勿令鼻知,除身中热,背痛。

  、端坐,伸腰,举左手仰其掌,却右手,除两臂、背痛结气也。

  、端坐,两手相叉抱膝,闭气鼓腹二七或二七气满即吐,即气皆通畅,行之十年,老有少容。

  、端坐,伸腰,左右倾,闭目,以鼻纳气,除头风,自极七息止。

  、若腹中满,食饮苦饱。坐,伸腰,以口纳气,数十,以便为故,不便复为之。

  有寒气腹中不安亦行之。

  、端坐,使两手如张弓满射,可治四肢烦闷,背急,每日或时为之佳。

  、端坐,伸腰,举右手仰掌,以左手承左胁,以鼻纳气,自极七息。除胃寒食不变则愈。

  、端坐,伸腰,举左手仰掌,以右手承右胁,以鼻纳气,自极七息。除瘀血结气等。

  、两手却据,仰头目,以口纳气,因而咽之数十。除热,身中伤,死肌。

  、正偃卧,端展足臂,以鼻纳气,自极七息,摇足三十而止,除胸足中寒,周身痹、厥逆。

  、偃卧屈膝,令两膝头内向相对手,翻两足,伸腰,以口纳气,填腹,自极七息。

  除痹疼热痛两脚不随。

  、觉身体昏沉不通畅,即导引,两手抱头,宛转上下,名为开胁。

  、踞,伸右脚,两手抱左膝头,伸腰,以鼻纳气,自极七息。除难屈伸拜起,脑中痛,瘀痹。

  、踞,伸左足,两手抱右膝,伸腰,以鼻纳气,自极七息,展左足着外。除难屈伸拜起,脑中疼。一本云:除风目晦耳聋。

  、正偃卧,直两足,两手捻胞所在,令赤如油囊裹丹。除阴下湿,小便难颓,小腹重,不便,腹中热。但口纳气,鼻出之,数十。不须小咽气,即腹中不热者,七息已,温气咽之十所。

  、踞,两手抱两膝头,以鼻纳气,自极七息,除腰痹背痛。

  、覆卧,傍视两踵,伸腰,以鼻纳气,自极七息。除脚中弦痛转筋脚酸痛。

  、偃卧,展两手,外踵,指相向,亦鼻纳气,自极七息。除两膝寒、胫骨疼。

  、偃卧,展两脚两手,两踵相向,亦鼻纳气,自极七息。除死肌,不仁足胫寒。

  、偃卧,展两手两脚左傍两足踵,以鼻纳气,自极七息。除胃中食苦呕。

  、踞,伸腰,以两手引两踵,以鼻纳气,自极七息,布两膝头。除痹呕也。

  、偃卧,展两手两脚,仰足指。以鼻纳气,自极七息,除腹中弦急切痛。

  、偃卧,左足踵拘右足拇指。以鼻纳气,自极七息,除厥逆。疾人,脚错踵,不拘拇指,根据文用之。

  、偃卧,以右足踵拘左足拇指,以鼻纳气,自极七息,除周身痹。

  、病在左,端坐、伸腰,左视目,以口徐纳气而咽之数十所,闭目目上入。

  、病在心下,若积聚。端坐,伸腰,向日仰头,徐以口纳气,因而咽之三十所而止,开目作。

  、病在右,端坐,伸腰。右视目,以口徐纳气而咽之数十所,开目。

  〔解说〕王子乔八神脏(心、肝、脾、肺、肾、胆、胃、小肠称八神脏)导引法有延年益寿,祛除百病的功效。

  施功的方法是:采用正仰卧姿势,枕头高为四寸,两足之间相距五寸,手与身相距各三寸。

  宽解衣服,披发而卧,排除杂念,收心定意后,即用鼻慢慢吸气,用口呼出,用意念根据次引气向各脏,到达后再重复进行,想要停止应先尽量引气到达此脏,而后方止。但不要勉强延长呼吸,练功日久,功到自成,逐渐可使气息深长。呼吸往来时要尽量轻微,做到不让耳闻,甚至连鼻子都觉查不到,呼吸要细缓、柔和、均匀、深长。达到这种地步,就可引气向大腿、小腿,以感到气至为佳,但又不可用意过强,要使气息和意念达到若存若亡的境界。这样练功百遍,可达到腹中大动,并发出鸣响,连耳朵都能听到,并且足底感到气至温暖。完成此功法的人即成为什么病都没有之人了。

  “八神脏”的形状是怎样的呢?大体上讲,喉咙(气管)就象一条白银环,由十二节复合在一起组成,连系于胸,气管向下所系的是肺,它色白而富有光泽,前两叶高,后两叶低。心系在肺下,上端大而下端尖锐,宛若红色未开的莲花苞,倒悬于肺下。肝连系在其下,色纯青,就象野鸭头颈上的毛,由六叶组成,围抱在胃旁,前两叶高,后四叶低。胆维系在肝下,象绿色的丝囊。脾在正中央,也围抱胃,颜色正黄如黄金般鲜明,肾象两只蹲伏的鼠,居于脊柱两侧,要想知道它的位置高低,向下垂直上臂,正与肘尖相齐的位置即是。肾的颜色纯黑,外面有白色肥浓的脂肪包络着,白黑分明。胃就象一个空净的囊袋。虽说它的形状向右屈折,但不会使食物滞留,产生污秽之患。

  肝能藏魂。肺藏魄,心藏神,脾藏意,肾藏精,所以五脏是神、魂、魄、意、精的住所,又叫“神舍”。五脏生理功能正常则百脉调和,邪气疾症无法停留在体内。小肠长九尺,就象地上有九州一样(另一种说法认为小肠是九土,长度为二丈四尺。)

  行导引者,虚证应闭目,实证应开目,按疾病所苦的部位行气,不要执守七息即止的方法,令气缓缓往来,约二百余次为限度。采用坐位,细匀地咽气,五六遍若仍无疗效,再反复使用这种方法,直至病苦消失为止。病者练功时,可采用仰卧位,披发,如前面说的方法行气,即缓慢地用口纳气,引入腹内,尽量使纳气深长,但又要让气息细微,达到轻微欲绝的状态,缓慢地用鼻呼气,约数十遍。要遵循“虚者补之,实者泻之”的原则。闭口,暖和气息令气变温咽下去,约三十遍,待到腹中有转动鸣响时停止,这样往来行气,约二百余次,病不愈即反复行这个功法。病在喉中、胸中的,枕高七寸;病在心下的,枕高四寸;病在脐下的不用枕头平卧。呼吸的方法是以鼻吸气,口呼气者为补;以闭口暖和气息令气变温咽下去的方法为泻。闭气治各种病的方法是:要导引头部的病,仰起头; 要导引腰部脚上的病,仰起足十趾;要导引胸中的病,挽拉足十趾;要导引臂部的病,可用两手掩按两臀;要治疗腹中寒热多种不适的症候,如中寒身热都可采用闭气而鼓腹的方法,想要呼气时,缓缓地用鼻吐气,这样呼气后再重复前面的功法,直到痊愈为止。

  、平坐,伸腰,脚放平,两臂伸直两手按地、用口缓缓吸气,鼻出气。可治疗胸中、肺中痛,咽气要柔和让气温,并闭目。

  、采用端正坐位,伸直腰部,用鼻纳气闭气不息,从前从后摇头,各三十次。可治疗头部空虚,精气不足,头眩欲倒。要闭目摇头。

  、端正地坐着,伸直腰部,然后向左胁侧卧,用口吸气,鼻出气。可消除积聚和心下不适。

  、端正坐位,伸腰,缓缓地用鼻吸气,并用右手捻鼻,可治眼目昏暗或泪常出等症,还能消除鼻中息肉,耳聋,又治伤寒头痛,洒洒恶寒,施用此法要以汗出为度。

  、正仰卧,用口缓缓吸气,以鼻呼出。能治脘腹拘急不适,饱食后应慢慢小咽气,约数十次,达到有温暖感为宜。寒证使人干呕腹痛者,用口吸气约七十次,以气充实腹部,可收到治疗效果。

  、向右胁侧卧,以鼻吸气,从口中慢慢吐出,约数十次,并用两手相摩至掌热,用热掌按摩腹部,让气从下面排出。能消除胁部皮肤痛,呼吸七息止。

  、端正坐位,伸腰,向上伸直两臂,两手掌上仰,用鼻吸气后闭气不息,尽量延长到极限为止,如此行七次,这种功法叫“蜀王台”能消除胁下积聚。

  、伏卧势,去掉枕头,竖立两足,以鼻吸气十六余次,用鼻呼出,吸气时要使气尽量轻微,做到几乎连鼻都感觉不到。可消除身中热,背部疼痛。

  、正坐位,伸直腰,举左手仰掌,垂右手掌心向下。能祛除两臂及背痛,气滞郁结。

  、端坐位,两手交叉抱膝,闭气不息,鼓起腹部十四次,或十四次气满即吐气,可以使气机通畅。坚持此功法十年,可使老年人貌如少年。

  、端坐位,伸直腰向左右倾斜身体,闭眼,用鼻吸气,尽量深吸七次止。可祛除头风。

  、如果腹中胀满,饮食后苦于作饱,可正坐伸直腰,用口连续吸气数十次,以感到胀饱消失为止,如腹中又胀满,可再用此法。腹中有寒气不适,也可以用此功法。

  、端坐位,将两手做出好象拉满弓射箭的姿势,可治四肢烦闷不舒,背部拘急,每天或时常练此法效果更好。

  、正坐伸腰,举右手仰掌向上,用左手托左胁,以鼻吸气,尽力吸七次。可治疗胃寒,饮食不消化。

  、正坐伸腰,举左手仰掌向上,用右手托右胁,用鼻吸气、尽力吸七次。可消除瘀血与结气。

  、两手向后按地,仰头抬眼,用口吸气,咽数十次,可除热,治疗身中伤并消除死肌。

  、正身仰卧,端正伸展两脚两臂,用鼻尽力吸气七次,摇脚三十次而止。可消除胸寒足冷,周身痹痛,厥逆。

  、仰卧,屈膝让膝头向内靠拢相对,手与膝对,两足翻转,伸直腰,用口吸气,以气充实腹部,尽力吸气七次。能祛除痹痛,高热,两脚运动不便。

  、如感觉身体沉重头昏,气血不通畅,亦可行导引法,用两手抱头上下展转,名叫开胁。

  、踞坐,伸右脚,两手抱左膝头,伸直腰,用鼻吸气,尽力吸七次。可治疗下肢难以屈伸、跪拜、起立,脑中疼痛,瘀阻不通,麻木。

  、踞坐,伸左脚,两手抱右膝头,伸腰,用鼻吸气,尽力吸七次,伸左足外展。

  可消除下肢难以屈伸拜起,脑中疼。另一书上说:可以消除头风,目昏,耳聋。

  、正仰卧,伸直两脚,用两手按捏膀胱所在的部位,捏到皮肤发赤,好象油袋裹赤丹一样。可消除阴部潮湿,小便难,小腹重,大便不下,腹中热。只要口吸气,鼻出气,行数十遍。不需要小咽气,即使腹中不热者,七息即可。口中温气咽下十次。

  、踞坐,用两手抱膝头,以鼻吸气,尽力吸七次,可消除腰痹、背痛。

  、俯卧,两眼傍看两脚后跟,伸腰,用鼻吸气,尽力吸七次。可消除脚中弦痛,转筋,脚酸痛。

  、仰卧,伸展两手,外展足根,足趾相对,也用鼻吸气,尽力吸七次。可消除两膝寒冷,小腿骨疼痛。

  、仰卧,伸直两脚两手,两足跟相对,也用鼻吸气,尽力吸七次。可治疗肌肉瘫痪,麻木不仁,小腿寒冷。

  、仰卧,伸展两手和两脚,向左停放两脚跟。用鼻吸气,尽力吸七次。可消除胃中不适,食后苦于呕吐。

  、踞坐,伸腰,用两手牵引两脚后跟,用鼻吸气,尽力吸七次,再用两手放两膝头上。能除痹止呕。

  、仰卧,伸展两手两脚,仰起足趾,用鼻吸气,尽力作七息。可消除腹中拘急剧痛。

  、仰卧,用左脚跟勾住右脚拇趾,用鼻吸气,尽力吸七次。可治疗厥逆。因疾病不能施此功者,可将脚跟交错,不勾拇趾,并按照前面所说的方法吸气。

  、仰卧,用右脚跟勾住左脚拇趾,用鼻吸气,尽力吸七次。可消除周身麻木。

  、病在左面,端正坐伸腰,向左看,并用口缓缓吸气而咽下约数十遍,咽气时要闭目,目要向上内视。

  、患心下积聚之病,应端正坐伸腰,仰头向日,慢慢以口吸气,咽下约三十次而止,宜开目行功。

  、病在右侧,正坐伸腰,向右看,并用口慢慢吸气,缓缓咽下数十次,开目行功。

  小结:

  王子乔,古代气功家。《云笈七签》中记载:“王子乔者河东人也。汉明帝时为尚书郎,出为叶县令,汉法畿内长吏节朔还,朝每见子乔先生至,不见有车马迹而怪之。明帝密使星官占候,辄见双凫从东南飞来,乃罗得一只履,时人异之”。

  王子乔导引法虽有三十四节,但其精华是“八神导引法”。所谓“八神”,这里指的是:心、肝、脾、肺、肾、胆、胃、小肠。肝藏魂、肺藏魄、心藏神、脾藏意,肾藏精,为人身神之所居,故名神舍,神脏,脏者藏象之所也。胆与肝相表里,为魂出入之路,小肠与心相表里,为神出入之路,胃与脾相表里为意出入之路,故王子乔将其归结在一起,称为八神脏。并对八神的大体形态、颜色、位置、长短、大小作了概括的描述,目标是供练功时“内观”其象,引气出入其所。

  、内观法又称内视、观相、存想法。虽然这些方法有一些不同之处,但其宗旨都是以意念想象,以目内观躯体的某一部位和脏腑。引内气至其所,以攻疾病或疏通其结。内观法通常观视的有脏腑,丹田、经脉、病气等。王子乔八神导引法则主张观视心、肝、脾、肺、肾、胃、胆、小肠八脏腑。内视的方法是:先行吐纳之功,使内气生,然后从上至下,根据喉、气管──肺──心──肝──胆──脾──胃──肾,引气各至其脏腑,由一脏引向另一脏,根据次而行,到达八脏腑后,再重复根据次进行,尽量引气到达这些脏腑,而后方止。引气不要急于求成,勉强延长呼吸,坚持日久,功到则自然深长,绵绵不断,行走于各脏腑之间。这样就能使脏腑调和,精气旺盛,使病邪无所居处。在此基础上还可以进一步引气至腿脚,使足能温,足能感觉到发热而气至,则为大功告成,何疾而不已。行气和运意的要领是至细至微,若存若亡,达到忘我之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