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室秘藏


  卷中 妇人门

  半产误用寒凉之药论

  治脐下冷痛赤白带下当归(二分) 炒盐(三分) 蝎梢 升麻(各五分) 甘草(六分) 柴胡(七分) 黄柏(少许为引用) 附子(一钱) 干姜 良姜(各一钱)上为粗末每服五钱水五盏煎至一盏去渣稍热服或为细末酒面糊为丸亦可

  卷中 妇人门

  半产误用寒凉之药论

  冬后一月微有地泥冰泮其白带再来阴户中寒一服立止独活 干姜(炮) 本 防风 苍术(各二分) 麻黄(不去节) 炙甘草 人参(去芦)当归身白术 生黄芩 升麻(各五分) 黄 (七分) 良姜 泽泻 羌活(各一钱) 柴胡(四钱)杏仁(二个) 桂枝(少许) 白葵花(七朵去萼)上 咀除黄芩麻黄各另外都作一服先以水三大盏半煎麻黄一味令沸掠去沫入余药同煎至一盏零七分再入生黄芩煎至一盏空心服之候一时许可食早饭

  卷中 妇人门

  半产误用寒凉之药论

  茴香(三分) 枯矾(五分) 良姜 当归梢 酒防己 木通(各一钱) 丁香 木香 川乌(炮各一钱五分) 龙骨 炒盐 红豆 肉桂(各二钱) 浓朴(三钱) 延胡索(五钱) 全蝎(五个)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弹子大绵裹留丝在外内丸药阴户内日易之

  卷中 妇人门

  半产误用寒凉之药论

  为上药力小再取三钱内加行性热药项下柴胡 羌活 枯白矾 甘松 升麻(各二分) 川乌头 大椒 三柰子(各五分) 蒜(七分) 破故纸(八分与蒜同煮焙干秤) 全蝎(三个) 麝香(少许)上为细末根据前法用

  卷中 妇人门

  半产误用寒凉之药论

  羌活 全蝎 升麻根 甘松(各二分) 草乌头 水蛭(炒各三分) 大椒 三柰子 荜茇枯矾(各五分) 柴胡 川乌(各七分) 炒黄盐(为必用之药去之则不效) 破故纸 蒜(各一钱)虻虫(三个去翅足炒)上为极细末根据前制用脐下觉暖为效

  卷中 妇人门

  半产误用寒凉之药论

  治妇人年三十岁临经先腰脐痛甚则腹中亦痛经缩三两日生地黄(二分) 丁香(四分) 当归身 防风 羌活(各一钱) 柴胡(一钱五分) 全蝎(一个)上件都作一服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渣食前稍热服

  卷中 妇人门

  半产误用寒凉之药论

  治脐下冷撮痛阴冷大寒白带下黄柏(一分为引用) 延胡索 苦楝子(各二分) 附子(炮) 肉桂(各三分) 炙甘草(五分) 熟地黄(一钱)上都作一服水二大盏煎至一盏食前服

  卷中 妇人门

  半产误用寒凉之药论

  治白带腥臭多悲不乐大寒黄柏(为引用) 知母(各五分) 肉桂(一钱) 附子(三钱)上 咀都作一服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渣食远热服如少食常饱有时似腹胀夯闷加白芍药(五分)如不思饮食加五味子(二十个)如烦恼面上如虫行乃胃中元气极虚加黄 (一钱五分)人参(七分)炙甘草升麻(各五分)

  卷中 妇人门

  半产误用寒凉之药论

  治四肢懒倦自汗无力丁香末(二分) 生甘草梢 炙甘草(各三分) 生地黄 白芍药(各五分) 熟地黄(六分)人参防风 羌活 黄柏 知母 当归身 升麻(各七分) 柴胡(一钱) 黄 (一钱五分) 全蝎(一个) 五味子(二十个)上锉如麻豆大都作一服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渣空心稍热服

  卷中 妇人门

  半产误用寒凉之药论

  治妇人四肢沉重自汗上至头际颈而述恶风头痛躁热细辛(三分) 吴茱萸 川芎(各五分) 柴胡 升麻(各一钱) 当归身(一钱五分) 黄柏(酒洗) 炙甘草 羌活(各二钱) 五味子(三钱) 白术 人参(各五钱) 黄 (一两)上 咀每服五钱水二大盏生姜五片煎至一盏去渣食前热服如腹中痛不快加炙甘草(一钱)汗出不止加黄柏(一钱)

  卷中 妇人门

  半产误用寒凉之药论

  治胃气弱身重有痰恶心欲吐是风邪羁绊于脾胃之间当先实其脾胃白术 白茯苓 半夏(各一两) 炒曲(二钱) 麦 面(五分炒)上 咀每服五钱水二大盏入生姜五片煎至一盏去渣不拘时服

  卷中 妇人门

  半产误用寒凉之药论

  治妇人血积当归 川芎 芍药 熟地黄 京三棱 干漆(炒燥烟尽) 肉桂(去皮) 广术(各等分)上为粗末每服五钱水二大盏煎至一盏去渣食前稍热服

  卷中 妇人门

  半产误用寒凉之药论

  白文举正室白带常漏久矣诸药不效诊得心包尺脉微其白带下流不止叔和云崩中日久为白带漏下多时血水枯言崩中者始病血崩久则血少复亡其阳故白滑之物下流不止是本经血海将枯津液复亡枯干不能滋养筋骨以本经行经药为引用为使以大辛甘油腻之药润其枯燥而滋益津液以大辛热之气味药补其阳道生其血脉以苦寒之药泄其肺而救上热伤气以人参补之以微苦温之药为佐而益元气白葵花(去萼研烂四分) 甘草(炙) 郁李仁(去皮尖研泥) 柴胡(各一钱) 干姜(细末)人参(各二钱) 生黄芩(细研一钱) 陈皮(留皮五分)上件除黄芩外以水三盏煎至一盏七分再入黄芩同煎至一盏去渣空心热服少时以早饭压之

  卷中 妇人门

  半产误用寒凉之药论

  治耳鸣鼻不闻香臭口不知谷味气不快四肢困倦行步欹侧发脱落食不下膝冷阴汗带下喉中不得卧口舌益干太息头不可以回顾项筋紧脊强痛头旋眼黑头痛欠嚏生地黄 白术 藿香 黄柏(各一分) 牡丹皮 苍术 王瓜根 橘皮 吴茱萸(各二分)当归身(二分半) 柴胡 人参 熟甘草 地骨皮(各三分) 升麻(四分) 生甘草(五分) 黄(一钱二分) 丁香(一个) 桃仁(三个) 葵花(七朵)上 咀作一服用水二大盏煎至一盏去渣食前热服

  卷中 妇人门

  半产误用寒凉之药论

  治妇人血崩不止当归 莲花心 白绵子 红花 茅花(各一两)上锉如豆大白纸裹定泥固炭火烧灰存性为细末如干血气研血竭为引好温酒调服加轻粉(一钱)如血崩不止加麝香为引好温酒调服

  卷中 妇人门

  半产误用寒凉之药论

  治妇人赤白带下川乌(炮制) 生白矾(各一钱) 红娘子(三个) 斑蝥(十个)炼蜜为丸如皂子大绵裹坐之

  卷中 妇人门

  半产误用寒凉之药论

  十月霜冷后四肢无力乃痿厥湿热在下焦也醋心者是浊气不下降欲为满也合眼麻木作者阳道不行也恶风寒者上焦之分皮肤中气不行也开目不麻者目开助阳道故阴寒之气少退也头旋眩晕者风气下陷于血分不得伸越而作也近火则有之黄连(一分) 柴胡 草豆蔻 神曲(炒) 木香(各二分) 麻黄(不去节) 独活 当归身黄柏(各一分) 升麻(五分) 羌活(七分) 炙甘草 人参 白术 猪苓 泽泻(各一钱) 黄橘皮 苍术(各二钱) 白芍药(三钱)上锉如麻豆大分作二服水二盏煎至一盏食远服治支节沉重疼痛无力之胜药也

  卷中 妇人门

  半产误用寒凉之药论

  李正臣夫人病诊得六脉中俱得弦洪缓相合按之无力弦在上是风热下陷入阴中阳道不行其证闭目则浑身麻木昼减而夜甚觉而开目则麻木渐退久则绝止常开其目此证不作惧其麻木不敢合眼致不得眠身体皆重时有痰嗽觉胸中常似有痰而不利时烦躁气短促而喘肌肤充盛饮食不减大小便如常惟畏其麻木不敢合眼为最苦观其色脉形病相应而不逆内经曰阳盛瞑目而动轻阴病闭目而静重又云诸脉皆属于目灵枢经云闭目则阳道行阳气遍布周身闭目则阳道闭而不行如昼夜之分知其阳衰而阴旺也且麻木为风三尺之童皆以为然细校之则有区别耳久坐而起亦有麻木为如绳缚之久释之觉麻作而不敢动良久则自已以此验之非有风邪乃气不行主治之当补其肺中之气则麻木自去矣如经脉中阴火乘其阳分火动于中为麻木也当兼去其阴火则愈矣时痰嗽者秋凉在外在上而作也当以温剂实其皮毛身重脉缓者湿气伏匿而作也时见躁作当升阳助气益血微泻阴火与湿通行经脉调其阴阳则已矣非五脏六腑之本有邪也此药主之生甘草(去肾热) 酒黄柏(泻火除湿) 白茯苓(除湿导火) 泽泻(除湿导火) 升麻(行阳助经) 柴胡(各一钱) 苍术(除湿补中) 草豆蔻仁(益阳退外寒各一钱五分) 橘皮 当归身白术(各二钱) 白芍药 人参(各三钱) 佛耳草 炙甘草(各四钱) 黄 (五钱)上 咀每服五钱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渣食远服之

  卷中 妇人门

  半产误用寒凉之药论

  治妇人先患浑身麻木睡觉则少减开目则已而全愈又证已痊又因心中烦恼遍身骨节疼身体沉重饮食减少腹中气不运转木香 生姜(各一分) 桂枝 半夏 陈皮 草豆蔻仁 浓朴 黑附子 黄柏(各二分)炙甘草 升麻 白术 茯苓 泽泻(各三分) 黄 麻黄(不去节) 人参(各五分)上都作一服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渣食远服之

  卷下 大便结燥门

  大便结燥论

  金匮真言论云北方黑色入通肾开窍于二阴藏精于肾又云肾主大便大便难者取足少阴夫肾主五液津液盛则大便如常若饥饱失节劳役过度损伤胃气及食辛热味浓之物而助火邪伏于血中耗散真阴津液亏少故大便结燥然结燥之病不一有热燥有风燥有阳结有阴结又有年老气虚津液不足而结燥者治法云肾恶燥急食辛以润之结者散之如少阴不得大便以辛润之太阴不得大便以苦泄之阳结者散之阴结者温之仲景云小便利而大便硬不可攻下以脾约丸润之食伤太阴腹满而食不化腹响然不能大便者以苦药泄之如血燥而不能大便者以桃仁酒制大黄通之风结燥而大便不行者以麻子仁加大黄利之如气涩而大便不通者以郁李仁枳实皂角仁润之大抵治病必究其源不可一概用巴豆牵牛之类下之损其津液燥结愈甚复下复结极则以至导引于下而不通遂成不救噫可不慎哉

  卷下 大便结燥门

  大便结燥论

  治大便难幽门不通上冲吸门不开噎塞不便燥秘气不得下治在幽门以辛润之炙甘草 红花(各一分) 生地黄 熟地黄(各五分) 升麻 桃仁泥 当归身(各一钱)上都作一服水二大盏煎至一盏去渣调槟榔细末五分稍热食前服之

  卷下 大便结燥门

  大便结燥论

  升麻 生地黄(各二钱) 熟地黄 当归梢 生甘草 大黄(煨) 桃仁泥 麻仁(各一钱)红花(五分)上除桃仁麻仁另研如泥外锉如麻豆大都作一服水二盏入桃仁麻仁泥煎至一盏去渣空心稍热服

  卷下 大便结燥门

  大便结燥论

  治脾胃中伏火大便秘涩或干燥闭塞不通全不思食乃风结血秘皆令闭塞也以润燥和血疏风自然通利矣桃仁(汤浸去皮尖) 麻仁(各一两) 当归梢 大黄(煨) 羌活(各一两)上除桃仁麻仁另研如泥外捣为极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五十丸空心白汤下如病入不大便为大便不通而涩其邪盛者急加酒洗大黄以利之如血燥而大便燥干者加桃仁酒洗大黄如风结燥大便不行者加麻仁大黄如风湿而大便不行加煨皂角仁大黄秦艽以利之如脉涩觉身痒气涩而大便不通者加郁李仁大黄以除气燥如寒阴之病为寒结闭而大便不通者以局方中半硫丸或加煎附子干姜汤冰冷与之其病虽阴寒之证当服阳药补之若大便不通者亦当十服中与一服药微通其大便不令结闭乃治之大法若病患虽是阴证或者阴寒之证其病显躁脉实坚亦宜于阳药中少加苦寒之药以去热躁躁止勿加如阴躁欲坐井中者其二肾脉按之必虚或沉细而迟此易为辨耳知有客邪之病亦当从权加药

  卷下 大便结燥门

  大便结燥论

  治大便不通五日一遍小便黄赤浑身肿面上及腹尤甚其色黄麻木身重如山沉困无力四肢痿软不旋眼黑目中溜火冷泪鼻不闻香臭少腹急痛当脐中有动气按之坚硬而痛青皮(去腐) 酒黄连(各一分) 酒黄柏 橘红 甘草(炙半) 升麻(各二分) 黄 人参炒曲(各五分) 麻黄(不去节五钱) 杏仁(四个)上 咀分作二服水二大盏半先煎麻黄令沸去沫再入诸药同煎至一盏去渣稍热食远服此证宿有风湿热伏于荣血之中其木火乘于阳道为上盛元气短少上喘为阴火伤其气四肢痿在肾水之间乃所胜之病今正遇冬寒得时乘其肝木又实其母肺金克火凌木是大胜必有大复其证善恐欠多嚏鼻中如有物不闻香臭目视KT KT 多悲健忘少腹急痛通身黄腹大胀面目肿尤甚食不下痰唾涕有血目 疡大便不通并宜此药治之

  卷下 大便结燥门

  大便结燥论

  治膈咽不通逆气里急大便不行青皮 槐子(各二分) 生地黄 熟地黄 黄柏(各三分) 当归身 甘草梢(一钱) 桃仁(十个另研)上 咀如麻豆大都作一服入桃仁泥水二大盏煎至一盏去渣稍热食前服

  卷下 大便结燥门

  大便结燥论

  治大便风秘血秘常常燥结当归梢(一钱) 防风(三钱) 大黄(湿纸裹煨) 羌活(各一两) 皂角仁(烧存性去皮一两五钱其性得湿则滑湿滑则燥结自除) 桃仁(二两研如泥) 麻仁(二两五钱研如泥)上除麻仁桃仁另研如泥外为极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白汤下三两服后须以苏麻子粥每日早晚食之大便日久不能结燥也以瓷器盛之纸封无令见风

  卷下 大便结燥门

  大便结燥论

  治大肠结燥不通生地黄 生甘草(各一钱) 大黄(煨) 熟地黄 当归梢 升麻 桃仁 麻仁(各一钱)红花(三分)上 咀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渣食远温服

  卷下 小便淋闭门

  小便淋闭论

  难经云病有关有格关则不得小便又云关无出之谓皆邪热为病也分在气在血而治之以渴与不渴而辨之如渴而小便不利者是热在上焦肺之分故渴而小便不利也夫小便者是足太阳膀胱经所主也长生于申申者西方金也肺合生水若肺中有热不能生水是绝其水之源经云虚则补其毋宜清肺而滋其化源也故当从肺之分助其秋令水自生焉又如雨如露如霜皆从天而降下也乃阳明之阴明秋气自天而降下也且药有气之薄者乃阳中之阴是感秋清肃杀之气而生可以补肺之不足淡味渗泄之药是也茯苓泽泻琥珀灯心通草车前子木通瞿麦 蓄之类以清肺之气泄其火资水之上源也如不渴而小便不通者热在下焦血分故不渴而大燥小便不通也热闭于下焦者肾也膀胱也乃阴中之阴阴受热邪闭塞其流易上老云寒在胸中遏绝不入热在下焦填塞不便须用感北方寒水之化气味俱阴之药以除其热泄其闭塞内经云无阳则阴无以生无阴则阳无以化若服淡渗之药其性乃阳中之阴非纯阳之剂阳无以化何能补重阴之不足也须用感地之水运而生太苦之味感天之寒药而生大寒之气此气味俱阴乃阴中之阴也大寒之气人禀之生膀胱寒水之运人感之生肾此药能补肾与膀胱受阳中之阳热火之邪而闭其下焦使小便不通也夫用大苦寒之药治法当寒因热用又云必伏其所主而先其所因其始则气同其终则气异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