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青主男科重编考释


  人参甘草(各壹钱)黄耆(贰钱)灸草(伍分)五味子(参拾粒)柴胡白芍(各柒分)姜(参片)枣(贰枚)

  水煎热服。

  浑身麻木

  凡人身体麻木不仁,两目羞明怕日,眼涩难开,视物昏花,睛痛,方用神效黄耆汤。

  黄耆白芍(各壹钱)陈皮(伍分)人参(捌分)炙草(肆分)蔓荆子(贰分)如有热,加黄柏参分,

  水煎服。

  麻木痛

  风寒湿三气,合而成疾,客于皮肤肌肉之间,或痛或麻木,方用

  牛膝胶(贰两)南星(伍钱)姜汁(半碗)

  共熬膏摊贴,再以热鞋底熨之,加羌活乳香没药,更妙。

  足弱

  此症不能步履,人以为肾水之虚,谁知由于气虚而不能运动乎,方用

  补中益气汤加人参牛膝(各叁钱)金石斛(伍钱)黄耆(壹两)

  水煎服。

  筋缩

  凡人一身筋脉,不可有病,病则筋缩而身痛,脉濇而体重矣,然筋之舒,在于血和,而脉之平,在于气足,故治筋必须先治血,而治脉必须补气,人若筋急拳缩伛偻,而不能直立者,皆筋病也,方用

  当归(壹两)白芍薏仁生地元参(各伍钱)柴胡(壹钱)

  水煎服。

  此方妙在用柴胡一味,入于补药中,盖血亏则筋病,用补药以治筋宜矣,何又用柴胡,夫肝为筋之主,筋乃肝之余,气不顺,筋自缩急,今用柴胡以舒散之,郁气既除,而又济之以大剂补血,则筋得其养矣。

  10、胁痛门

  两胁有块

  左胁有块作痛,是死血也,右胁有块作痛,是食积也,遍身作痛,筋骨尤甚,不能伸屈,口渴目赤头眩,痰壅胸不利,小便短赤,夜间殊甚,又遍身作痒如虫行,人以为风也,谁知是肾气虚而热也,法用六味地黄汤加栀子柴胡,是乃正治也,三剂见效。

  左胁痛

  左胁痛,肝经受邪也,方用

  黄连(吴萸炒贰钱)柴胡当归青皮桃仁(研各壹钱)川芎(捌分)红花(伍分)

  水煎食(远服)。

  有痰。加陈皮半夏。

  右胁痛

  此是邪入肺经也。方用

  片姜黄 枳壳(各贰钱)桂心(贰分)炙草 陈皮 半夏(各伍分)

  水煎服。

  左右胁俱痛

  方用

  柴胡青皮 龙胆草 当归(各一钱)川芎枳壳(各捌分)甘草(参分)砂仁木香(各伍分)

  姜水煎服。

  两胁走注

  两胁走注,痛而有声者,痰也,方用

  二陈汤,去甘草加枳壳、砂仁、广木香、川芎、青皮、苍朮、香附、茴香

  水煎服。

  胁痛身热

  此劳也,用补中益气汤,加川芎、白芍、青皮、砂仁、枳壳、茴香,去黄耆,水煎服。

  胁痛

  此乃肝病也,故治胁痛,必须平肝,平肝必须补肾,肾水足而后肝气有养,不治胁痛,而胁痛自平也,方用肝肾兼资汤。

  熟地当归(各壹两)白芍(贰两)黑栀(壹钱)山萸(伍钱)白芥子甘草(各叁钱)

  水煎服。

  [每咯血之人,胁涨痛而咯,是经血瘀滞胁下也,两方用时加桃仁柒枚,黑荆芥穗捌分尤效。]

  胁痛咳嗽

  咳嗽气急,脉滑数者,痰结痛也。

  瓜蒌仁枳壳青皮茴香白芥子

  水煎服。

  11、肾病门

  阳强不倒

  此虚火炎上,而肺气不能下行故耳,若用黄柏知母煎汤饮之,立时消散,然自倒之后,终年不能振起,亦非善治之法也,方用

  元参麦冬(各参两)肉桂(参分)

  水煎服。

  此方妙在用元参以泻肾中之火,肉桂入其宅,麦冬助肺金之气,清肃下行,以生肾水,水足则火自息矣,不求倒而自倒矣。

  阳痿不举

  此症乃平日过于削,日泄其肾中之水,而肾中之火,亦因而消亡,盖水去而火亦去,必然之理,有如一家人口,厨下无水,何以为炊,必有水而后取柴炭以煮饭,不则空铛也,方用

  熟地(壹两)山萸(肆钱)远志巴戟 肉苁蓉杜仲(各壹钱)肉桂茯神(各贰钱)白朮(伍钱)人参(叁钱)

  水煎服。

  尿血又便血

  便血出于后阴,尿血出于前阴,最难调治,然总之出血于下也,方用

  生地(壹两)地榆(叁钱)水煎服,二症俱愈,盖大小便各有经络,而其症皆因膀胱之热也,生地地榆,俱能清膀胱之热,一方而两用之也,盖分之中有合。

  疝气

  方用去铃丸

  大茴香姜汁(各壹斛)

  将姜汁入茴香内,侵一宿,入青盐贰两,同炒红为末,酒丸桐子大,每服三十丸,温酒或米汤送下。

  肾子痛

  方用

  泽泻陈皮赤苓(各壹钱)丹皮小茴香枳实(各叁钱)吴萸苍朮(各伍分)山查(肆分)苏梗(肆分)

  姜水煎服。

  又方

  酒炒大茴香、酒炒小茴香、赤石脂(煅)、广木香各等分,乌梅肉捣烂为丸,如桐子大,空心每服十五丸,葱酒送下立效。

  偏坠

  方用

  小茴香、猪苓等分,微炒为末,空心盐水冲服,热盐熨亦甚效。

  12、杂方

  病在上而求诸下

  头痛、目痛、耳红、腮肿,一切上焦等症,除清凉发散正治外,人即束手无策,而不知更有三法,如大便结、脉沉实者,用酒蒸大黄三钱微下之,名釜底抽薪之法,如大便泻,脉沉足冷者,宜六味地黄汤,加牛膝、车前、肉桂,足冷甚者,加熟附子,是冷极于下,而迫其火之上升也,此名导龙入海之法,大便如常,脉无力者,用牛膝车前引下之,此名引火归源之法也。

  病在下而求诸上

  凡治下焦病用本药不愈者,须从上治之,如足痛足肿,无力虚软,膝疮红肿,用木瓜、薏仁、牛膝、防已、黄柏、苍朮之品,不效者定是中气下陷,湿热下流,用补中益气升提之,如足软不能行而能食,名曰痿症,宜清肺热,如治泄泻,用实脾利水之剂,不效者亦用补中益气,去当归,加炮姜苍朮,脉迟加肉蔻、故纸,如尿血、用凉血利水药不效、宜清心莲子饮,若清心不止,再加升柴,如治便血 用止涩之药,不效,或兼泄泻,须察其脉如右关微,或数大无力,是脾虚不摄血,宜六君子加炮姜,若右关沉紧,是饮食伤脾,不能摄血,加沉香贰分,右寸洪数,是实热在肺,宜清肺,麥冬、花粉、元參、枯芩、桔梗、五味子、枳殼等味。

  疮毒

  方用如神汤

  银花当归蒲公英(各壹两)荆芥连翘(各壹钱)甘草(叁钱)

  水煎服。

  头面上疮

  方用

  银花(贰两)当归(壹两)川芎甘草(各伍钱)桔梗蒲公英(各叁钱)黄芩(壹钱)

  水煎服。二剂全消。

  头疮不可用升提之药,最宜用降火之品,切记之。

  身上手足之疮疽

  方用

  银花甘草蒲公英(各叁钱)当归(壹两)牛蒡子(贰钱)花粉(伍钱)芙蓉叶(七片无叶用根)

  水煎服。

  统治诸疮

  方用

  花粉甘草银花蒲公英

  水煎服,二剂全愈。

  此方消毒大有其功,诸痈诸疽,不论部位,皆治之。

  黄水疮

  方用

  雄黄、防风煎汤,洗之即愈。

  手汗

  方用

  黄耆干葛(各壹两)荆芥防风(各叁钱)

  水煎壹盆,热熏温洗三次愈。

  饮砒毒

  用生甘草参两,加羊血半碗,和匀饮之,立吐而愈,若不吐,速用大黄贰两甘草伍钱,白矾壹两,当归参两,水煎数碗饮之,立时大泻即生。

  补肾

  方用

  大盐青菽苇七寸,煮核桃。

  嚏喷

  方用

  生半夏为末,水丸绿豆大,入鼻孔,必嚏喷不已,用水饮之立止,通治中风不语,及中恶中鬼俱妙。

  破伤风

  方用

  蝉退去净,头足为末伍钱,用好酒壹碗,煎滚入末,调匀服之,立生。

  疯狗咬伤

  用:手指甲焙黄为末滚黄酒冲服,发汗即愈,忌房事百日。

  13、小儿科

  色

  小儿鼻之上,眼之中,色红者心热也,红筋横直,现于山根,皆心热也,色紫者,心热之甚而肺亦热也,色青者,肝有风也,青筋横直现者肝热也,直者风上行,横者风下行也,色黑者风甚,而肾中有寒也,色白者肺中有痰,黄者脾胃虚而作泻,一观其色,而疾可知矣。

  脉

  大人看脉于寸关尺,小儿不然,但看其数不数而已,数甚则热,不数则寒也,数之中浮者风也,沉者寒也,缓者湿也,濇者邪也,滑者痰也,有止歇者痛也,如此而已,余不必过谈也。

  三关

  小儿虎口,风气命三关,紫属热,红属寒,青属惊风,白属疳,风关轻,气为重,若至命关,则难治矣。

  不食乳

  小儿不食乳,心热也,葱煎乳汁,令小儿服之亦妙,不若用黄连三分,煎汤一分,灌数次即食矣,神效。

  脐不干

  用:

  车前子炒焦为细末,敷之即干。

  山根

  山根之上,有青筋直视者,乃肝热也,方用

  柴胡半夏(各参分)白芍茯苓(各壹钱)当归白朮(各伍分)山查(参个)甘草(壹分)

  水煎服。

  有青筋横现者。亦肝热也。直者风上行。横者风下行。用前方加柴胡(伍分)麦芽(壹钱)干姜(壹分)

  水煎服。

  有红筋直现者,心热也,亦用前方加黄连(壹分)麦冬(伍分)去半夏,加桑白皮、天花粉(各贰分)

  水煎服。

  有红筋斜现者,亦心热也,亦用前方加黄连(贰分),热积于胸中,不可用半夏,用桑白皮、花粉可也。

  有黄筋现于山根者,不論橫直,總是脾胃之症,或吐或瀉,腹痛或不思食,方用

  白朮茯苓(各伍分)陳皮人參麥芽(各貳分)神麴 甘草(各壹分)淡竹葉(柒分)

  水煎服。

  有痰加半夏壹分,白芥子貳分,如口渴有熱者,加麥冬參分,黃芩壹分,有寒加乾薑壹分,吐加白蔻壹粒,瀉加豬苓伍分,腹痛按之大叫者食也,加大黃參分,枳實壹分,按之不呼號者寒也,加乾薑參分,如身發熱者,不可用此方。

  发热

  不拘早晚发热,俱用万全汤神效。

  柴胡白朮黄芩神曲(各参分)白芍麦冬(各壹钱)当归(伍分)茯苓(贰分)甘草苏叶(各壹分)山查(参个)

  水煎服。

  冬加麻黄壹分,夏加石膏参分,春加青蒿参分,秋加桔梗参分,有食加枳壳参分,有痰加白芥子参分,吐加白蔻壹粒,泻加猪苓壹钱,小儿诸症,不过如此,不可作惊风治之,如果有惊风,加人参伍分,其效如神。

  凡潮热、积热、疟热,乃脾积寒热,俱用姜梨引。

  柴胡、人参、黄芩、前胡、秦艽、甘草、青蒿各壹分,童便浸晒干,生地一寸,薄荷二叶,或生梨生藕一片,水煎服,甚效。

  感冒风寒

  方用

  柴胡(伍分)白朮白芍(各壹钱)茯苓炙草半夏(各参分)陈皮(贰分)当归(捌分)

  水煎热服。

  惊风

  世人动曰惊风,谁知小儿惊则有之,而风则无,小儿纯阳之体,不当有风,而状有风者,盖小儿阳旺内热,内热则生风,是非外来之风,乃内出之风也,内风作外风治,是速之死也,方用清火散风汤。

  白朮栀子(各参分)茯苓(贰钱)陈皮甘草半夏(各壹分)白芍(壹钱)柴胡(伍分)

  水煎服。

  此方健脾平肝之圣药,肝平则火散,脾健则风止,断不可以风药表散之也。

  惊风

  凡惊风皆由于气虚,方用压风汤,

  人参白朮神曲(各伍分)甘草半夏丹砂(各参分)茯神(壹钱)砂仁(壹粒)陈皮(壹分)

  水煎服,此方治慢惊风,加黄耆。

  痢疾

  方用

  当归白芍(各壹钱)黄连(贰分)枳壳槟榔(各伍分)甘草(参分)

  水煎温服。

  红痢倍黄连,白痢加泽泻参分,腹痛倍甘草,加白芍,小便赤加木通参分,下如豆汁,加白朮壹钱,伤食加山查麦芽各参分,气虚加人参参分。

  泄泻

  身热如火,口渴舌燥,喜冷饮而不喜热汤,方用泻火止泻汤

  车前子(贰钱)茯苓白芍麦芽(各壹钱)黄连猪苓(各参分)泽泻(伍分)枳壳(贰分)

  水煎服。

  寒泻

  此症必腹痛而喜手按摩,口不渴而舌滑,喜热饮而不喜冷水也,方用散寒止泻汤。

  人参白朮(各壹钱)茯苓(贰钱)肉桂干姜(各贰分)甘草(壹分)砂仁(壹粒)神曲(伍分)

  水煎服。

  吐

  此症虽胃气之弱,亦脾气之虚,小儿恣意饱食,不能消化,久之上冲于胃口而吐也,方用止吐速效汤

  人参白朮(各壹钱)砂仁(壹粒)茯苓(贰钱)陈皮(贰分)麦芽(伍分)半夏干姜(各壹分)山查(参个)

  水煎服。

  咳嗽

  方用苏叶(伍分)桔梗甘草(各壹钱)

  水煎热服,有痰加白芥子(伍分)便是。

  疳症

  此脾热而因乎心热也,遂至口中流涎,若不平其心火,则脾火更旺,湿热上蒸,而口涎不能止,方用

  芦荟桑白皮(各壹钱)黄连薄荷半夏(各参分)茯苓(贰钱)甘草(壹分)

  水煎服。

  此心脾两清之圣药也,引火下行,而疳自去矣。

  口疳流水口烂神方

  黄柏(贰钱)人参(壹钱)共为细末,敷口内,一日三次即愈。

  此方用黄柏去火,人参健脾,大人用之亦效。

  疳症泻痢眼障神效方

  石决明(壹两醋煅)芦荟川芎白蒺藜胡黄连五灵脂细辛谷精草(各伍钱)甘草(叁钱)菊花(肆钱)

  猪苓去筋,捣烂为丸如桐子大,每服贰拾伍丸,不拘时,米汤下。

  疟疾

  方用

  柴胡(陆分)白朮茯苓归身(各壹钱)白芍(壹钱伍分)半夏青皮厚朴(各伍分)

  水煎成,露一宿,再温与服。

  热多者加人参、黄耆各伍分,寒多者加干姜参分,痰多者加白芥子壹钱,夜热加何首乌、熟地各贰钱,日发者不用加,腹痛加槟榔参分。

  便虫

  方用

  榧子(伍个去壳)甘草(参分)米饭为丸,服二次,则虫化为水矣。

  积虫

  方用

  史君子(去壳炒)榧子(各拾个去壳)槟榔甘草(各壹钱)米饭为丸如桐子大,每服十丸,二日虫出,五日全愈。

  痘症回毒或疔肿

  方用

  银花(伍钱)人参(贰钱)甘草元参(贰钱)

  水煎服。

  痘疮坏症已黑

  痘疮坏症已黑者,人将弃之,药下喉即活,方用

  人参(叁钱)陈皮荆芥(各壹钱)蝉退(伍分)元参当归(各贰钱)

  水煎服。

  此乃元气虚而火不能发也,故用人参以补元气,元参去浮游之火,陈皮去痰开胃,则参无碍,而相得益彰,荆芥以发之,又能引火以归经,当归生新去旧,消瘀血,蝉退解毒除风,世人何知此妙法,初起时不可服,必坏症乃可服。

  急慢风

  三六九日一切风俱治。

  陈胆星雄黄朱砂人参茯苓天竺黄钩藤牛黄麝香川郁金柴胡青皮甘草

  为细末,煎膏为丸如莞豆大,真金一张为衣,阴干勿泄气,薄荷汤磨服。

  治火丹神方

  丝瓜子元参(各壹两)柴胡升麻(各壹钱)当归(伍钱)

  水煎服。

  又方

  升麻青蒿黄耆(各叁钱)元参(壹两)干葛(参两)

  水煎服。此二方详火症,小儿用之亦效,

  故又出之。

  此方妙在用青蒿,肝胃之火俱平,又佐以群药重剂,而火安有不灭者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