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医藏
- 傅青主女科歌括
傅青主女科歌括
人参(一两,去芦) 生黄芪(一两) 当归(一两,酒洗) 白术(五钱,土炒) 川芎(三钱,酒洗) 升麻(一分)水煎服。一剂而肠升矣。此方纯于补气,全不去升肠,即如用升麻一分,亦不过引气而升耳。盖升麻之为用,少则气升,多则血升也,不可不知。又方用蓖麻仁四十九粒捣涂顶心以提之,肠升即刻洗去,时久则恐吐血,此亦升肠之一法也。
眉批:生产有子未下肠先下者,名盘肠生。勿遽服此方,急取一净盆,用开水洗热,将肠置于盆内,静待勿惧,子下后肠即徐徐收回。若时久,盆与肠俱冷,不能速收,急用开水一盆待温,以入得手为度。将温水倾于置肠盆内,肠热气充,即可收起矣。若子先下,急服此方,少迟恐气脱不救。
歌括:产妇肠下亦危症,气虚下陷收不能。升提之药宜慎用,补气气旺肠自升。
补气升肠饮川芎,当归一两酒洗用。人参白术生黄芪,少佐升麻引气升。
女科下卷 产后
产后少腹疼(六十七)
妇人产后少腹疼痛,甚则结成一块,按之愈疼,人以为儿枕之疼也,谁知是瘀血作祟乎!夫儿枕者,前人谓儿头枕之物也。儿枕之不疼,岂儿生不枕而反疼,是非儿枕可知矣。既非儿枕,何故作疼?乃是瘀血未散,结作成团而作疼耳。凡此等症,多是壮健之妇血有余,而非血不足也。似乎可用破血之药;然血活则瘀自除,血结则瘀作祟;若不补血而反败血,虽瘀血可消,毕竟耗损难免,不若于补血之中,以行逐瘀之法,则气血不耗,而瘀亦尽消矣。方用散结定疼汤。
当归(一两,酒洗) 川芎(五钱,酒洗) 丹皮(二钱,炒) 益母草(三钱) 黑芥穗(二钱) 乳香(一钱,去油) 山楂(十粒,炒黑) 桃仁(七粒,泡去皮尖,炒,研)水煎服。一剂而疼止而愈,不必再剂也。此方逐瘀于补血之中,消块于生血之内,妙在不专攻疼痛,而疼痛止。彼世人一见儿枕之疼,动用元胡、苏木、蒲黄、灵脂之类以化块,又何足论哉!
妇人产后少腹疼痛,按之即止,人亦以为儿枕之疼也,谁知是血虚而然乎!夫产后亡血过多,血室空虚,原能腹疼,十妇九然。但疼有虚实之分,不可不辨:如燥糠触体光景,是虚疼而非实疼也。大凡虚疼宜补,而产后之虚疼,尤宜补焉。惟是血虚之疼,必须用补血之药,而补血之味,多是润滑之品,恐与大肠不无相碍;然产后血虚,肠多干燥,润滑正相宜也,何碍之有。方用肠宁汤。
当归(一两,酒洗) 熟地(一两,九蒸) 人参(三钱) 麦冬(三钱,去心) 阿胶(三钱,蛤粉炒) 山药(三钱,炒) 续断(二钱) 甘草(一钱) 肉桂(二分,去粗,研)水煎服。一剂而疼轻,二剂而疼止,多服更宜,此方补气补血之药也;然补气而无太郁之忧,补血而无太滞之患,气血既生,不必止疼而疼自止矣。
眉批:前后二方极效,不必加减。
歌括:妇人产后少腹疼,甚结成块按更痛。瘀血作祟非儿枕,补逐兼行自有功。
散结定疼当归芎,丹皮益母与黑荆。乳香山楂桃仁炒,一剂痛止勿多用。
产后腹痛按止焉,血虚作痛不同前。血室空虚宜补血,相间补气两法全。
肠宁汤中用当归,地黄阿胶参麦桂。山药续断生甘草,气血既生疼自回。
女科下卷 产后
产后气喘(六十八)
妇人产后气喘,最是大危之症,苟不急治,立刻死亡,人只知是气血之虚也,谁知是气血两脱乎!夫既气血两脱,人将立死,何又能作喘?然此血将脱,而气犹未脱也。血将脱而气欲挽之,而反上喘,如人救溺,援之而力不胜,又不肯自安于不救,乃召号同志以求助,故呼声而喘作,其症虽危,而可救处正在能作喘也。盖肺主气,喘则肺气似盛而实衰,当是之时,血将脱而万难骤生,望肺气之相救甚急;而肺因血失,只存几微之气,自顾尚且不暇,又何能提挈乎血,气不与血俱脱者几希矣,是救血必须补气也。方用救脱活母汤。
人参(二两) 当归(一两,酒洗) 熟地(一两,九蒸) 枸杞子(五钱) 山萸(五钱,蒸,去核) 麦冬(一两,去心) 阿胶(二钱,蛤粉炒) 肉桂(一钱,去粗,研) 黑芥穗(二钱)水煎服。一剂而喘轻,二剂而喘减,三剂而喘定,四剂而全愈矣。此方用人参以接续元阳,然徒补其气而不补其血,则阳燥而狂,虽回生于一时,亦旋得旋失之道;即补血而不补其肝肾之精,则本原不固,阳气又安得而续乎!所以又用熟地、山萸、枸杞之类,以大补其肝肾之精,而后大益其肺气,则肺气健旺,升提有力矣。特虑新产之后,用补阴之药,腻滞不行,又加肉桂以补命门之火,使火气有根,助人参以生气,且能运化地黄之类,以化精生血。若过于助阳,万一血随阳动瘀而上行,亦非保全之策,更加荆芥以引血归经,则肺气安而喘速定,治几其神乎。
眉批:方妙不可加减。
歌括:产后气喘病膏肓,气血双脱无主张。救脱尚须补气血,抓紧时机施妙方。
救脱活母人参当,麦冬枸杞熟地黄。山萸阿胶桂芥穗,肺安喘定病复康。
女科下卷 产后
产后恶寒身颤(六十九)
妇人产后恶寒恶心,身体颤,发热作渴,人以为产后伤寒也,谁知是气血两虚,正不敌邪而然乎!大凡人之气不虚,则邪断难入。产妇失血既多,则气必大虚,气虚则皮毛无卫,邪原易入,正不必户外之风来袭体也,即一举一动,风即可乘虚而入之。然产后之妇,风易入而亦易出,凡有外邪之感,俱不必祛风,况产妇之恶寒者,寒由内生也。发热者,热由内弱也;身颤者,颤由气虚也。治其内寒,而外寒自散;治其内弱,而外热自解;壮其元
阳,而身颤自除。方用十全大补汤。
人参(三钱) 白术(三钱,土炒) 茯苓(三钱,去皮) 甘草(一钱,炙) 川芎(一钱,酒洗) 当归(三钱,酒洗) 熟地(五钱,九蒸) 白芍(二钱,酒炒) 黄芪(一两,生用) 肉桂(一钱,去粗,研)水煎服。一剂而诸病悉愈。此方但补气与血之虚,而不去散风与邪之实,正以正足而邪自除也,况原无邪气乎!所以奏功之捷也。
眉批:宜连服数剂,不可只服一剂。
歌括:产后恶寒身振颤,发热作渴是何缘。气血两虚邪入侵,认作伤寒错决断。
十全大补参芪草,术苓当归与白芍。川芎肉桂熟地黄,连服数剂奏捷效。
女科下卷 产后
产后恶心呕吐(七十)
妇人产后恶心欲吐,时而呕吐,人皆曰胃气之寒也,谁知是肾气之寒乎!夫胃为肾之关,胃之气寒,则胃气不能行于肾之中;肾之气寒,则肾气亦不能行于胃之内,是肾与胃不可分而两之也。惟是产后失血过多,必致肾水干涸,肾水涸应肾火上炎,当不至胃有寒冷之虞,何故肾寒而胃亦寒乎?盖新产之余,水乃遽然涸去,虚火尚不能生,火既不生,而寒之象自现。治法宜补其肾中之火,然火无水济,则火在水上,未必不成火动阴虚之症,必须于水中补火,肾中温胃,而后肾无太热之患,胃有既济之欢也。方用温肾止呕汤。
熟地(五钱,九蒸) 巴戟(一两,盐水浸) 人参(三钱) 白术(一两,土炒) 山萸(五钱,蒸,去核) 炮姜(一钱) 茯苓(二钱,去皮) 橘红(五分,姜汁洗) 白蔻(一粒,研)水煎服。一剂而呕吐止,二剂而不再发,四剂而全愈矣。此方补肾之药,多于治胃之品,然而治肾仍是治胃也。所以肾气升腾,而胃寒自解,不必用大热之剂,温胃而祛寒也。
眉批:服此方必待恶露尽后,若初产一、二日之内恶心欲呕,乃恶露上冲,宜服加味生化汤:全当归一两(酒洗)、川芎二钱、炮姜一钱、东查炭二钱、桃仁一钱(研,用无灰黄酒一钟,水三钟同煎)。
歌括:产后恶心呕吐现,胃气寒因肾气寒。失血过多肾水涸,火既不生寒自现。
温肾止呕白术丸,巴戟山萸熟地团。参苓炮姜橘白蔻,肾气升腾驱胃寒。
女科下卷 产后
产后血崩(七十一)
少妇产后半月,血崩昏晕,人皆曰恶血冲心也,谁知是不慎房帏之过乎!夫产后业逾半月,虽不比初产之二、三日,而气血初生,尚未全复,即血路已净,而胞胎之损伤未痊,断不可轻于一试,以重伤其门户。气血初复,不知慎养,致血崩昏晕,是心肾两伤,不特胞胎门户已也。精泄神脱,舍大补其气与血,别无良法也。方用救败求生汤。
人参(二两) 当归(二两,酒洗) 白术(二两,土炒) 九蒸熟地(一两) 山萸(五钱,蒸) 山药(五钱,炒) 枣仁(五钱,生用) 附子(一分或一钱,自制)水煎服。一剂而神定,二剂而晕止,三剂而血亦止矣,倘一服见效,连服三、四剂,减去一半,再服十剂,可庆更生。此方补气以回元阳于无何有之乡,阳回而气回,自可摄血以归神,生青而续命矣。
眉批:亦有中气素虚,产后顷刻血崩不止,气亦随之而脱。此至危之证,十常不救者八、九,惟用独参汤尚可救活一、二。辽人参去芦五钱,打碎,急煎,迟则气脱不及待矣。煎成徐徐灌之,待气回再煎一服灌之。其余治法参看血崩门。但产后不可用杭芍炭以及诸凉药。然此证皆系临产一、二日前入房所致,戒之!
歌括:少妇产后半月时,阴兴阳起云雨施。血崩昏晕见神鬼,此等病孽自作之。
救败求生参白术,当归山药与熟地。山萸枣仁制附子,补气回阳此方奇。
女科下卷 产后
产后手伤胞胎淋漓不止(七十二)
妇人有生产之时,被稳婆手入产门,损伤胞胎,因而淋漓不止,欲少忍须臾而不能,人谓胞破不能再补也,孰知不然。夫破伤皮肤,尚可完补,岂破在腹内者,独不可治疗?或谓破在外可用药外治,以生皮肤;破在内,虽有灵膏,无可救补,然破之在内者,外治虽无可施力,安必内治不可奏功乎!试思疮伤之毒,大有缺陷,尚可服药以生肌肉,此不过收生不谨,小有所损,并无恶毒,何难补其缺陷也。方用完胞饮。
人参(一两) 白术(十两,土炒) 茯苓(三钱,去皮) 生黄芪(五钱) 当归(一两,酒炒) 川芎(五钱) 白及末(一钱) 红花(一钱) 益母草(三钱) 桃仁(十粒,泡炒,研)用猪羊胞一个,先煎汤,后煎药,饥服十剂全愈。夫胞损宜用补胞之药,何以反用补气血之药也?盖生产本不可手探试,而稳婆竟以手探,胞胎以致伤损,则难产必矣。难产者,因气血之虚也。产后大伤气血,是虚而又虚矣,因虚而损,复因损而更虚,苦不补其气与血,而胞胎之破,何以奏功乎!今之大补其气血者,不啻饥而与之食,渴而与之饮者,则精神大长,气血再造,而胞胎何难补完乎,所以旬日之内便成功也。
眉批:胞破诸书单方最多,然不如此之妙。
歌括:临产接生要安祥,频频手试胎胞伤。淋漓不止痛难忍,急服药饵补救方。
完胞饮中用参芪,术归川芎和白及。茯苓桃红益母草,煎猪羊胞代水剂。
女科下卷 产后
产后四肢浮肿(七十三)
产后四肢浮肿,寒热往来,气喘咳嗽,胸膈不利,口吐酸水,两胁疼痛,人皆曰败血流于经络,渗于四肢,以致气逆也,谁知是肝肾两虚,阴不得出之阳乎!夫产后之妇,气血大亏,自然肾水不足,肾水沸腾;然水不足则不能养肝,而肝木大燥,木中乏津 木燥火发,肾火有党,子母两焚,火焰直冲,而上克肺金,金受火刑,力难制肝,而咳嗽喘满之病生焉;肝火既旺而下克脾土,土受木刑,力难制水,而四肢浮肿之病出焉。然而肝木之火旺,乃假象而非真旺也。假旺之气,若盛而实不足,故时而热时而寒,往来无定,乃随气之盛衰以为寒热,而寒非真寒,热亦非真热,是以气逆于胸膈之间而不舒耳。两胁者,肝之部位也,酸者,肝之气味也。吐酸胁疼痛,皆肝虚而肾不能荣之象也。治法宜补血以养肝,补精以生血,精血足而气自顺,而寒热咳嗽浮肿之病悉退矣。方用转气汤。
人参(三钱) 茯苓(三钱,去皮) 白术(三钱,土炒) 当归(五钱,酒洗) 白芍(五钱,酒炒) 熟地(一两,九蒸) 山萸(三钱,蒸) 山药(五钱,炒) 芡实(三钱,炒) 柴胡(五分) 故纸(一钱,盐水炒)水煎服。三剂效,十剂痊。此方皆是补血补精之品,何以名为转气耶?不知气逆由于气虚,乃是肝肾之气虚也。补肝肾之精血,即所以补肝肾之气也。盖虚则逆,旺则顺,是补即转也;气转而各症尽愈,阴出之阳,则阴阳无捍格之虞矣。
眉批:方妙不可加减。白芍宜炒炭用。
歌括:产后四肢皆浮肿,咳嗽吐酸两胁痛。寒热往来阴阳捍,气血大亏肾水空。
转气白芍和熟地,参苓术归与芡实。山药山萸柴胡配,再加盐炒补骨脂。
女科下卷 产后
产后肉线出(七十四)
妇人有产后水道中出肉线一条,长二、三尺,动之则疼痛欲绝,人以为胞胎之下坠也,谁知是带脉之虚脱乎!夫带脉束于任督之间,任脉前而督脉后,二脉有力,则带脉坚牢;二脉无力,则带脉崩坠。产后亡血过多,无血以养任督,而带脉崩坠,力难升举,故随溺而随下也。带脉下垂,每每作痛于腰脐之间,况下坠者而出于产门之外,其失于关键也更甚,安得不疼痛欲绝乎!方用两收汤。
人参(一两) 白术(二两,土炒) 川芎(三钱,酒洗) 九蒸熟地(二两) 山药(一两,炒) 山萸(四钱,蒸) 芡实(五钱,炒) 扁豆(五钱,炒) 巴戟(三钱,盐水浸) 杜仲(五钱,炒黑) 白果(十枚,捣碎)水煎服。一剂而收半,二剂而全收矣。此方补任督而仍补腰脐者,盖以任督连于腰脐也。补任督而不补腰脐,则任督无助,而带脉何以升举?惟两补之,则任督得腰脐之助,带脉亦得任督之力而收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