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医藏
- 傅青主女科歌括
傅青主女科歌括
眉批:若服三剂后,以针刺儿手足仍不转身,以针刺产妇合骨穴,儿即下。万不可用手探取,以致子母俱危,
戒之!
歌括:脚手先下难产生,原因气血两不盈。针儿手脚痛缩入,再补气血救孩婴。
转天参归和川芎,牛膝升麻附子同。一剂儿身即顺转,二剂婴儿即降生。
女科下卷 难产
气逆难产(五十九)
妇人有生产数日而胎不下者,服催生之药,皆不见效,人以为交骨之难开也,谁知是气逆不行而然乎!夫交骨不开,固是难产,然儿头到产门而不能下者,方是交骨不开之故,自当用开骨之剂。若儿头尚未到产门,乃气逆不行,儿身难转,非交骨不开之故也。若开其交骨,则儿门大开,儿头未转而向下,必致变症非常,是儿门万万不可轻开也。大凡生产之时,切忌坐草太早。若儿未转头,原难骤生,乃早于坐草,产妇见儿许久不下,未免心怀恐
惧,恐则神怯,怯则气下而不能升,气既不升,则上焦闭塞,而气乃逆矣;上气既逆,而上焦必胀满,而气益难行,气沮滞于上下之间,不利气而徒催生,则气愈逆而胎愈闭矣。治法但利其气,儿自转身而下矣。方用舒气散。
人参(一两) 当归(一两,酒洗) 川芎(五钱) 白芍(五钱,酒炒) 紫苏梗(三钱) 牛膝(二钱) 陈皮(一钱) 柴胡(八分) 葱白(七寸)水煎服。一剂而逆气转,儿即下矣。此方利气而实补气,盖气逆由于气虚,气虚易于恐惧,补其气而恐惧自定,恐惧定而气逆者将莫知其何以定也,何必开交骨之多事乎哉!
眉批:凡临产三日前,必先腹疼一小次,名曰试痛。此时万勿坐草临盆,但将包儿诸物预备现成,不可早叫稳婆来。过三日后,腹若大痛,方叫稳婆来,不可令产妇见面,暂让别室静坐,不可高言。盖稳婆名曰收生,使其两手接收,不欲儿堕地受伤,非稳婆别有妙法也。若稳婆来时,即令产妇见面,彼必胡言乱语,用力太早,必致难产,百变丛生,戒之慎之!
歌括:难产数日主何缘,坐草大早是根源。儿久不生产母惧,惧则气逆难转旋。
舒气散中用川芎,人参当归紫苏梗。白芍牛膝陈紫胡,煎入葱白催儿生。
女科下卷 难产
子死产门难产(六十)
妇人有生产三四日,儿已到产门,交骨不开,儿不得下,子死而母未亡者,服开骨之药不验,当有死亡之危。今幸而不死者,正因其子死而胞胎下坠,子母离开,母气已收,未至同子气俱绝也。治但救其母,而不必顾其子矣。然死子在产门,塞其下口,有致母死之患,宜用推送之法,补血以生水,补气以生血,使气血两旺,死子可出而存母命也。倘徒用降子之剂以坠之,则死子未必下,而母气先脱矣,非救援之善者也。山亲见此等之症,常用救母丹活人颇多。故志之。
人参(一两) 当归(二两,酒洗) 川芎(一两) 益母草(一两) 赤石脂(一钱) 芥穗(三钱,炒黑)水煎服。一剂而死子下矣。此方用芎、归以补血,人参以补气,气旺血旺,则上能升而下能降,气能推而血能送。况益母又善下死胎,石脂能下瘀血,自然一涌而出,无少阻滞矣。
眉批:方妙不可加减。
歌括:子死产门难生产,服开骨药徒枉然。大补气血方为妙,能下死子保母安。
救母丹中当归先,人参川芎益母团。黑荆芥穗赤石脂,一剂子下保平安。
女科下卷 难产
子死腹中难产(六十一)
妇人有生产六七日,胞衣已破,而子不见下,人以为难产之故也,谁知是子已死于腹中乎!夫儿死于儿门之边易辨,而死于腹中难识。盖儿已到产门之边,未死者头必能伸能缩,已死者必然不动,即以手推之,亦必不动如故。若系未死,用手少拔其儿之发,儿必退入,故曰易辨。若儿死在腹中,何从而知之?然实有可辨而知之者。凡子死腹中,而母可救者,产母之面,必无煤黑之气,是子死而母无死气也;子死腹中而母难救,产母之面,必有烟熏之气,是子死而母亦无生机也。以此辨死生,断断不爽也。既知儿死腹中,不能用药以降之,危道也;若用霸道以泄之,亦危道也。盖生产至六七日,其母之气必甚困乏,乌能胜霸道之治,如用霸道以强逐其死子,恐死子下而母亦立亡矣。必须仍补其母,使母之气血旺,而死子自下也。方用疗儿散。
人参(一两) 当归(二两,酒洗) 川牛膝(五钱) 乳香(二钱) 鬼臼(三钱,研,水飞)水煎服。一剂死子下而母生矣。凡儿之降生,必先转其头;原因其母气血之虚,以致儿不能转头以向下,世人用催生之药,以耗儿之气血,则儿之气不能通达,反致闭闷而死于腹中,此实庸医杀之也。所以难产之疾,断断不可用催生之药,只宜补气补血,以壮其母,而全活婴儿之命正无穷也。此方救儿死之母,仍大补气血,所以救其本也,谁知救本即所以催生哉!
眉批:下死胎不用浓朴妙。曾有产妇面黑舌青,用补气、养血、活血之药而子母复得皆全者,亦万中之一幸也。
歌括:子死腹中识认难,母面煤黑命危险。母面若无烟熏气,断知子死母能安。
疗儿散中参归优,牛膝鬼臼乳香俦。子死应补气与血,催生药物莫妄投。
女科下卷 正产
正产胞衣不下(六十二)
产妇有儿已下地,而胞衣留滞于腹中,二、三日不下,心烦意躁,时欲昏晕,人以为胞衣之蒂未断也,谁知是血少干枯,粘连于腹中乎!世人见胞衣不下,未免心怀疑惧,恐其冲之于心,而有死亡之兆。然而胞衣究何能上冲于心也。但胞衣不下,瘀血未免难行,恐有血晕之虞耳。治法仍宜大补其气血,使生血以送胞衣,则胞衣自然润滑,润滑则易下,生气以助生血,则血生自然迅速,尤易催堕也。方用送胞汤。
当归(二两酒洗) 川芎(五钱) 益母草(一两) 乳香(一两,不去油) 没药(一两,不去油) 芥穗(三钱,炒黑) 麝香(五厘,研,另冲)水煎服,立下。此方以芎、归补其气血,以荆芥引血归经,用益母、乳香等药,逐瘀而下胞衣,新血既生,则旧血难存,气旺上升,而瘀浊自降,尚有留滞之苦哉!夫胞衣是包儿之一物,非根据于子,即根据于母,子生而不随子俱下,以子之不可根据也,故停滞于腹,若有回顺其母之心,母胞虽已生子,而其蒂间之气,原未遽绝,所以留连欲脱而未脱,往往有存腹六七日不下,而竟不腐烂者,正以其尚有生气也。可见胞衣留腹,不能杀人,补之而自降耳。或谓胞衣既有生气,补气补血,则胞衣亦宜坚牢,何以补之而反降也?不知子未下,补则益于子;子已下,补则益于母。益子而胞衣之气连,益母而胞衣之气脱。此胞胎之气关,通则两合,闭则两开矣。故大补气血而胞衣反降也。有妇人子下地五、六日,而胞衣留于腹中,百计治之,竟不能下,而又绝无昏晕烦躁之状,人以为瘀血之粘连也,谁知是气虚不能推送乎!夫瘀血在腹,断无不作祟之理,有则必然发晕,今安然无恙,是血已净矣。血净宜清气升而浊气降。今胞衣不下,是清气下降而难升,遂至浊气上浮而难降。然浊气上升,又必有烦躁之病,今亦安然者,是清浊之气两不能升也。然则补其气不无浊气之上升乎?不知清升而浊降者,一定之理,未有清升而浊亦升者也,苟能于补气之中,仍分其清浊之气,则升清正所以降浊也。方用补中益气汤。
人参(三钱) 生黄芪(一两) 柴胡(三分) 炙草(一分) 当归(五钱) 白术(五分,土炒) 升麻(三分) 陈皮(二分) 莱菔子(五分,炒,研)水煎服。一剂而胞衣自下矣。夫补中益气汤乃提气之药也,并非推送之剂,何以能降胞衣如此之速也?然而浊气之不降者,由于清气之不升也;提其气则清升而浊降,浊气降则腹中所存之物,即无不随浊气而尽降,正不必再用推送之法也。况又加莱菔子数分,能理浊气,不至两相捍格,所以奏功之奇也。
眉批:方极效。
歌括:胞衣不下因何缘,血少干枯故粘连。心烦意乱时昏晕,瘀血停留使之然。
送胞汤用益母草,归芍乳香与没药。芥穗麝香宜少用,煎服胞衣离宫巢。
婴儿落生五六日,胞衣为何留腹中。气虚力弱难推送,瘀血除尽免昏蒙。
补中益气用参芪 ,当归白术草陈皮。柴胡升麻莱菔子,升清降浊奏功奇。
女科下卷 正产
正产气虚血晕(六十三)
妇人甫产儿后,忽然眼目昏花,呕恶欲吐,中心无主,或神魂外越,恍若天上行云,人以为恶血冲心之患也,谁知是气虚欲脱而然乎!盖新产之妇,血必尽倾,血室空虚,只存几微之气;倘其人阳气素虚,不能生血,心中之血,前已荫胎,胎堕而心中之血亦随胎而俱堕,心无血养,所赖者几微之气以固之耳。今气又虚而欲脱,所剩残血,不能归经,而成血晕之症矣。治法必须大补气血,断不可单治血晕也;或疑血晕是热血上冲,而更补其血。不愈助其上冲之势乎?不知新血不生,旧血不散,补血以生新血,正活血以逐旧血也。然血有形之物,难以速生,气乃无形之物,易于迅发,补气以生血,尤易于补血以生血耳。方用补气解晕汤。
人参(一两) 生黄 (一两) 当归(一两,不酒洗) 黑芥穗(三钱) 姜炭(一钱)水煎服。一剂而晕止。二剂而心定,三剂而血生,四剂而血旺,再不晕矣。此乃解晕之圣药,用参、 以补气,使气壮而生血也;用当归以补血,使血旺而养气也。气血两旺,而心自定矣。用荆芥炭引血归经,用姜炭以行瘀引阳,瘀血去而正血归,不必解晕而晕自解矣。一方之中,药只五味,而其奏功之奇而大如此,其神矣乎。
眉批:原方极效,不可加减。
歌括:妇人甫产儿初下,忽病血晕目昏花。呕恶欲吐中无主,气虚将脱莫认差。
补气解晕用芪参,黑荆姜炭当归身。气血两旺心自定,四剂全愈免危困。
女科下卷 正产
正产血晕不语(六十四)
产妇有子方下地,即昏晕不语,此气血两脱也,本在不救;然救之得法,亦有能生者。当斯之时,急用银针刺其眉心,得血出则语矣。然后以人参一两煎汤灌之,无不生者;即用黄芪二两,当归一两,名当归补血汤,煎汤一碗灌之亦得生。万不可于二方之中,轻加附子。盖附子无经不达,反引气血之药,走而不守,不能专注于胞胎,不若人参、归、 直救其气血之绝,聚而不散也。盖产妇昏晕,全是血室空虚,无以养心,以致昏晕。舌为心之苗,心既无主,而舌又安能出声耶?夫眉心之穴,上通于脑,下通于舌,而其系则连于心,刺其眉心,则脑与舌俱通,而心之清气上升,则瘀血自然下降矣,然后以参、 、当归之能补气生血者,煎汤灌之,则气与血接续,又何至于死亡乎!虽单用参、 、当归亦有能生者,然终不若先刺眉心之为更妙。世人但知灸眉心之法,不知刺更胜于灸,盖灸法缓而刺法急,缓则难于救绝,急则易于回生,所谓“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者,此也。
歌括:婴儿已落香盆浴,产母忽晕不言语。气血双脱危急候,针刺眉心可救急。
眉心出血不觉昏,人参一两速煎吞。或服当归补血汤,接续气血命能存。
女科下卷 正产
正产败血攻心晕狂(六十五)
妇人有产后二、三日,发热,恶露不行,败血攻心,狂言呼叫,甚欲奔走,拿提不定,人以为邪热在胃之过,谁知是血虚心不得养而然乎!夫产后之血,尽随胞胎而外越,则血室空虚,脏腑皆无血养,只有心中之血,尚存几微,以护心君。而脏腑失其所养,皆欲取给于心;心包为心君之宰相,拦绝各脏腑之气,不许入心,始得心神安静,是护心者全借心包之力也。使心包亦虚,不能障心,而各脏腑之气遂直入于心,以分取乎心血,心包情急,既不能内顾其君,又不能外御乎众,于是大声疾呼,而其迹象反近于狂悖,有无可如何之势,故病状似热而实非热也。治法须大补心中之血,使各脏腑分取以自养,不得再扰乎心,则心藏泰然,而心包亦安矣。方用安心汤当归(二两) 川芎(一两) 生地(五钱,炒) 丹皮(五钱,炒) 生蒲黄(二钱) 干荷叶(一片,引)水煎服。一剂而狂定,恶露亦下矣。此方用芎、归以养血,何以又用生地、丹皮之凉血,似非产后所宜?不知恶露所以奔心,原因虚热相犯,于补中凉之,而凉不为害,况益之以荷叶,七窍相通,引邪外出,不惟内不害心,且佐蒲黄以分解乎恶露也。但只可暂用以定狂,不可多用以取咎也。谨之慎之。
眉批:服药后狂定,宜服加味生化汤:当归(酒洗)一两一钱、川芎三钱、桃仁(研)钱半、荆芥穗(炒炭)一钱、丹皮钱半,服四剂妙。
歌括:产后二三日之中,恶露不行血上攻。狂言呼叫甚奔走,血室空虚病由生。
安心汤中当归芎,生地丹皮蒲黄冲。荷叶少许通七窍,少服取效多无功。
女科下卷 正产
正产肠下(六十六)
产妇肠下,亦危症也,人以为儿门不关之故,谁知是气虚下陷而不能收乎!夫气虚下陷,自宜用升提之药,以提其气。然新产之妇,恐有瘀血在腹,一旦提气,并瘀血升腾于上,则冲心之患,又恐变出非常,是气又不可竟提也。气既不可竟提,而气又下陷,将用何法以治之哉?盖气之下陷者,因气之虚也,但补其气,则气旺而肠自升举矣。惟是补气之药少,则气力薄而难以上升,必须以多为贵,则阳旺力强,断不能降而不升矣。方用补气升肠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