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缵论


  仍属桂枝汤证矣。

  正方

  白虎汤

  石膏(一斤碎) 知母(六两) 甘草(三两) 粳米(六合)

  上四味。以水一斗。煮米熟汤成。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谚云春不服白虎为泻肺也。盖春主阳气上升。石膏知母苦寒坠下。恶其泻肺之阳而不得生发也。此特指春不可用者。

  恐人误以治温病之自汗烦渴也。至于秋冬感冒伤寒反可浑用以伤金水二脏之真气乎。此汤专主热病中 。在气虚不能蒸发者。则加人参。故张隐 以为阳明宣剂。其于湿温。则加苍术。温疟则加桂枝。一皆夏日所见之证。故昔人又有秋分后不可妄用白虎之戒。

  正方

  白虎加人参汤

  石膏(一斤碎) 知母(一两) 甘草(二两) 粳米(六合) 人参(三两)

  上五味。以水一斗。煮米熟汤成。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正方

  竹叶石膏汤

  竹叶(二把) 石膏(一斤碎) 半夏(半升洗) 人参(三两) 甘草(二两炙) 麦门冬(一升去心) 粳米(半升)

  上六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纳粳米。煮米熟汤成去米。温服一升。日三服。

  正方

  甘草汤

  甘草(二两)

  上一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半。去滓。温服一合。日二服。

  正方

  桔梗汤

  桔梗(一两) 甘草(一两)

  上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分温再服。

  正方

  文蛤散

  文蛤(五两)

  上一味为散。以沸汤和一钱匕服汤用五合。

  正方

  猪肤汤

  猪肤(一斤)

  上一味。以水一斗。煮取五升。去滓。加白蜜一升。白粉五合。熬香。和相得温分六服。

  猪属肾。而肤主肺。故取治少阴经中伏邪阴火乘肺。咽痛之证。但当汤泡刮取皮上一层白腻者。为是。若以为 猪皮外毛根薄肤。则 劣无力。且与熬香之说不符矣。

  正方

  半夏散及汤

  半夏(洗去涎水) 桂枝 甘草(炙各等分)

  上三味各别捣筛。已合治之。白饮和服。方寸匕。日三服。若不能散服者。以水一升。煎七沸内散两方寸匕更煎三沸。下火。令小冷。少少咽之。

  正方

  苦酒汤

  半夏(十四枚洗为粗末) 鸡子(一枚去衣向上苦酒着鸡子和中)

  上二味。纳半夏着苦酒中。以鸡子壳置刀 中。安火上令三沸。去滓。少少含咽之。不瘥更作三剂。

  正方

  黄连阿胶汤

  黄连(四两) 黄芩(一两) 芍药(二两) 鸡子黄(二枚) 阿胶(三两)

  上五味以水五升。先煮三物。取二升。去滓。纳胶烊尽。小冷纳鸡子黄搅令相得。温服七合。日三服。

  此汤本治少阴温热之证以其阴邪炎威伤犯真阴。故二三日以上便见心烦不得卧。所以始病之际。即用芩连□□□药兼芍药阿胶鸡子黄。以滋养阴血也。然□□□七日后。热传少阴。伤其阴血者。亦可取用与□□□实用承气汤法。虽虚实补泻悬殊。而祛热滋阴之意则一耳。

  正方

  白头翁汤

  白头翁□□黄连 黄柏 秦皮(各二两)

  上四味。以水□□□取二升。去滓。温服一升。不愈更服。

  厥阴热利下□□□欲饮水者。阴虚生热也。故宜苦寒之剂治之□□作阳虚而用温剂也。所以用白头翁以升。水气之下。陷秦皮以坚肝肾之滑脱。连柏以泄肠胃之湿热较少阴证便脓血桃花煎之用干姜。迥乎角立也。盖少阴之水气下奔。

  虽为热邪。故可用从治之法。厥阴之风气。摧拔。木火 。内动是以不可复用辛温。鼓激其势也。

  正方

  牡蛎泽泻散

  牡蛎(熬) 泽泻 栝蒌根 蜀漆(洗去腥) 葶苈(熬) 海藻(洗去咸) 商陆根(熬各等)

  上七味。异捣下筛为散更入臼中治之。白饮和服方寸匕。小便利。止后服日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