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术便览


  卷二 水肿

  【四苓五皮散】

  治病后虚肿。不服水土者,尤宜。

  白术 泽泻 猪苓 苍术 木通 茯苓皮 五加皮 大腹皮 地骨皮 桑白皮 青皮加灯心 如气胀加木通磨入。不欲食,砂仁、麦芽。心下闷加槟榔、青皮,再加生姜皮,尤好。水煎服。

  卷二 水肿

  【十枣丸】

  治水气浮肿,上气喘急,大小便不通。

  甘遂 大戟 芫花(醋炒)

  上为末,枣煮熟去皮核,为丸。每四十丸清晨热汤下,利黄水为度,未利再服。

  卷二 水肿

  【续随子丸】

  治遍身浮肿,喘闷不快。

  人参 防己 赤茯(炒) 木通 木香 槟榔 续随子 海金沙(另焙。各五钱) 苦葶苈(四

  卷二 水肿

  【香平散】

  香附 黑牵牛 三棱 莪术 干生姜等一斤,入平胃散末半斤。每服二钱半,滚白水或姜汤调下。

  卷二 水肿

  【海金沙散】

  治水肿要方。

  海金沙(一钱) 白术(一钱) 苍术(八分) 浓朴(一钱) 陈皮(八分) 泽泻(七分) 猪苓(七分) 茯苓皮(一钱) 五加皮(五分) 生姜皮(五分) 大腹皮(五分) 商陆(七分) 甘草皮(五分)

  上水二钟,煎至一钟,稍热服。渣再煎服。

  卷二 水肿

  【三花神佑丸】

  见湿门。

  卷二

  鼓胀

  鼓胀,外坚中空,似鼓也。理宜补脾,又须养肺金,以制肝木,使脾无贼邪之虑。滋肾水以制相火,使肺得清化之令。却盐味以防助邪,断妄想以保母气。切不可下,宜远音乐,断浓味,戒暴怒,无有不安。脉浮大而滑实者生,濡小而虚微者死。胀满脉弦,脾制于肝。

  洪数热胀,迟微冷寒。浮为虚满,紧则中实。浮则可治,虚则危恶。

  治方人参(八钱) 白术(一钱) 陈皮(一钱) 苍术(一钱) 浓朴(姜制,五分) 泽泻(五分) 麦门冬(五分) 白茯苓(一钱)

  上水一盏半,煎服。若朝急暮宽者,倍人参、白术,肥白人气虚者同。若朝宽暮急者,加姜炒黄连、归身、酒芍药、香附、川芎、生地黄,去人参,黑瘦人气热者亦同。气下坠者,宜加升麻。日夜急,气血皆虚,俱补之。如脉实坚人壮盛者,或按之不坚不痛,则可下之,消之,以补之。

  治一切蛊胀并气虚中满单腹胀方茯苓皮 草果皮 五加皮 大腹皮 甘草皮 牡丹皮 地骨皮 生姜皮 木通皮 木瓜皮大腹子 车前子 葶苈子 菟丝子 紫苏子上各等分,水二盏,煎至八分服之。如要断根,将十五味药等分为细末,各一钱五分,用雄猪肝一个,不见水者,先用温水煮一滚取出,用竹尖钻孔数个,入药在内,蒸熟切片,捣蒜蘸食之。不过一二个,永不发也。

  一方 治鼓胀气满。用苦丁香为末,枣肉为丸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枣汤下,三服见效

  卷二 鼓胀

  【广茂溃坚汤】

  治中满腹胀,内有积块,坚硬如石,令人坐卧不安,大小便涩滞,上气喘浓朴 黄芩 益智 草豆蔻 当归(各五钱) 黄连(六钱) 半夏(七钱) 广术 升麻红花(酒洗) 吴茱萸(各二钱) 甘草(生) 柴胡 泽泻 神曲(炒) 青皮 陈皮(各三钱) 渴加葛根。每服七钱,姜三片,水煎。

  一方 鼓胀。用家旱蛤蟆两三个,装入公猪肚子内,蒸熟食之好。

  一方 治气鼓胀满。

  苍术(二两) 南木香(一两) 黑矾(少许)

  上清水煎服。

  一方 治气鼓水肿及大便不通。用头上有盖蜣螂,每一个入巴豆仁一个,烧存性,研细末。酒调四分,空心服。利去水妙。

  一方牛黄(一分) 道人心(即老柳内心,一钱焙干) 巴豆(一钱,去油)

  共合一处,丸。每服七丸,黄酒送下。

  一方 治肿胀。

  海金沙 浓朴 茯苓皮(各一钱) 白术 苍术(各八分) 陈皮 泽泻 猪苓 桑白皮(各七钱) 五加皮 生姜皮 大腹皮 甘草(各五钱) 商陆(七钱)

  卷三

  病

  多是气弱,有火兼痰,宜人参、竹沥之类。切不可作风治,兼用风药。大率与痫病相似,比痫病为甚为虚,宜带补。广按: 病发作则通身而战掉,皆因气虚挟痰火所致,正犹火炎而旋转也。火能燥物而使气液之不足。世人不谙,误认为风而用风药,风能胜湿,是不足中而又见损也。

  《玉匮密钥》曰:休治风,休治燥。治了火时,风燥了。夫火为风燥之本,能治其火,则是散风而润燥,何风燥之有哉!此 症所以宜补气液而兼散痰火也。以四君、二陈、天花粉、南星、黄芩、黄柏多取效,继以安神丸。

  卷三

  痫病

  颠痫之脉,浮洪大长,滑大坚疾。痰蓄心狂且如痫,因惊而得。惊则神不守舍,舍空而痰聚也。惊与痫宜吐,大率行痰为主,用黄连、南星、瓜蒌、半夏,寻火寻痰,分多分少,治之无不愈。有热者,以凉药清其心。有痰必用吐药,吐后用东垣安神丸、龙荟丸,正宜服。

  卷三 痫病

  【通泄散】

  治风涎暴作,气塞倒仆。

  苦丁香为末,三钱,加轻粉一字,水半合,调灌良久,涎自出。未出,含沙糖自出。

  卷三 痫病

  【坠痰丸】

  治风痫。

  天南星九蒸九曝,为末,姜汁糊丸。每二十丸,人参、菖蒲、麦冬,煎汤下。

  卷三 痫病

  【五痫丸】

  治癫痫发作,不问新久,并宜治之。

  全蝎(去毒,炒,二钱) 皂角(四两,捶碎,水半升与白矾同熬干) 半夏(汤泡七次,二两) 南星(炮一两) 乌蛇(酒浸一夕,去骨,焙) 白附子(炮,半两) 雄黄(一钱,另研) 白矾(一两) 蜈蚣(半条去头足,焙) 朱砂(一钱半另研) 麝香(三钱,另研) 白僵蚕(一两半,炒,去丝)

  上为末,姜汁煮糊为丸梧子大。每三十丸,姜汤送下。

  卷三 痫病

  【引神归舍丹】

  治心气不足,并治心风。

  附子(一个,重七钱以上,炮,去皮脐) 朱砂(一两,水飞) 大天南星(二两,生用) 上为末,用猪心血,并面糊丸如梧子大。煎萱草根汤下,子午之交各一服。

  卷三 痫病

  【追风祛痰丸】

  治诸痫暗风。

  防风 天麻 僵蚕(炒,去丝、嘴) 白附子(煨。各一两) 白矾(半两) 南星(三两,一半化白矾水浸,一半用皂角浆水浸) 半夏(汤洗七次,晒干为末,分作二分,一分用生姜汁作曲,一分用皂角洗浆作曲)

  上为末,姜汁糊为丸梧子大。每七八十丸,薄荷汤或淡姜汤食远下。

  卷三 痫病

  【朱砂安神丸】

  治心烦懊 ,心乱怔忡,胸中气乱,心中痞闷,食入反吐出。

  朱砂(四钱,研) 黄连末(五钱) 生甘草(二钱半)

  上为末,蒸饼丸如黄米大。每十丸,唾津咽下。

  卷三 痫病

  【滚痰丸】

  治膈痰太甚,作痫。见痰门。

  卷三 痫病

  【龙荟丸】

  治肝火太甚,作痫。见胁门。

  男妇风邪颠痫,或狂走不知人事。

  辰砂(一两) 雄黄(一两) 大附子(一个,重一两)

  上为末,猪心血为丸梧子大。每服九丸,菖蒲汤下。

  一方 治风痫。久服,其痰随小便出。

  明矾 细茶(各等)

  上为末,炼蜜丸梧子大。每三十丸,茶清下。

  卷三

  颠狂

  《脉诀》:颠痫之脉,浮洪大长滑大坚疾,痰蓄心狂,脉虚者可治,实则死。又曰:脉乍大乍小,乍长乍短,此皆邪脉,神志昏乱。癫属阴,狂属阳。癫多喜而狂,多怒,大率多因痰结于心胸间,治当治心神,开痰结。亦有中邪而成此疾,则以治邪法治之。癫者,神不守舍;狂者,如有所见,经年不愈。心经有损,是为真病。如心经蓄热,当清心除热;如痰迷心窍,当下痰宁志。若颠哭呻吟,为邪所凭,非狂也。烧蚕纸,酒下方寸。卒狂言鬼语,针大拇指甲下,即止。狂之为病,少卧而不饥,笑傲好歌乐,妄行不休。颠之为病,意常不乐。直视仰面曰僵,覆面曰仆。脉三部阴阳俱盛,大率多因痰结于心胸间,治当镇心开痰结,同痫法。

  卷三 颠狂

  【控痰丹】

  治痰迷心窍,时时颠狂,如有所见。

  甘遂(去心) 紫大戟(去皮)白芥子(各等)

  上末,煮面糊丸梧子大,晒干。临卧姜汤下,或热水下三十丸,利去痰饮为愈。

  卷三 颠狂

  【叶氏雄朱丸】

  治男子妇人因惊忧失志,或思虑过度,气结不散,积成痰涎,留在心包,穣塞心窍,狂言妄语,叫呼奔走。常服,安魂定魄,补心益气。

  朱砂(一钱半) 白附子(一钱) 雄黄(明净者,一钱半)

  上为细末,猪心血丸梧子大,别用朱砂为衣。每三丸,人参、菖蒲、汤下。

  一方 治狂邪无时,披头大叫,欲杀人,不避水火。

  用苦参为末,炼蜜丸梧子大。每服十五丸,煎薄荷汤下。

  卷三 颠狂

  【茯神散】

  治妇人心虚与鬼交通,妄有所见闻,言语错乱。

  茯神(一两半) 茯苓 人参 石菖蒲(各二两) 赤小豆(半两)

  上每服八钱,水一钟半煎。食前通口温服。

  卷三 颠狂

  【宁神化痰汤】

  治男子妇人因气恼或遇事受惊,神出舍空,痰留心窍,心神不明,妄言叫呼,奔走失志等疾。

  南星 半夏 橘红 赤茯 桔梗 枳壳 甘草 香附 乌药 人参 菖蒲 茯神(各等) 皂

  卷三

  惊悸怔忡

  心中惊悸,脉必代结。饮食之悸,沉伏动滑。惊悸者血虚,惊悸有时,以朱砂安神丸。

  怔忡者血虚,怔忡无时。血少者多有思虑,便动属虚。时作时止者,痰因火动。瘦人多是血少,肥人多是痰。寻常者,多是痰。真觉心跳者,是血少,四物朱砂安神之类。怔忡者心中不安,惕惕如人所捕。

  卷三 惊悸怔忡

  【茯苓饮子】

  治痰饮蓄于心经,怔忡不已。

  赤茯苓 半夏 麦门冬 陈皮(各一两) 沉香(不见火) 甘草 槟榔(各五钱)

  上每服八钱,姜三片,水煎服。

  卷三 惊悸怔忡

  【养心汤】

  治忧愁思虑,伤心,惊悸不宁。治停水,怔忡,加槟榔、赤茯苓。

  黄 白茯 茯神 半夏曲 当归 川芎(各五钱) 甘草(四钱) 辣桂 远志(去心,姜汁

  卷三 惊悸怔忡

  【加味定志丸】

  治痰迷心膈,惊悸怔忡。

  远志(二两) 人参(一两) 菖蒲(二两) 白茯(三两) 琥珀 郁金(各一两)

  上为末,炼蜜丸梧子大,朱砂为衣。每三十丸米汤下。

  卷三 惊悸怔忡

  【加味朱砂安神丸】

  治血虚,心烦懊 ,惊悸怔忡,胸中气乱。

  朱砂(五钱,飞,另研) 黄连(酒洗,六钱) 甘草(炙,二钱半) 生地(一钱半)

  当归(二钱半) 上四味为末,蒸饼丸黍米大,朱砂为衣。每五十丸,唾津送下。

  卷三 惊悸怔忡

  【益荣汤】

  治思虑过度,耗伤心血,天君不宁,怔忡恍惚,夜多梦寐,小便赤白浊。

  当归 黄 小草 酸枣仁(炒) 柏子仁(炒) 麦冬(去心) 茯神(去木) 白芍紫石英(各一两,另研) 木香(不见火) 人参 甘草(炙。各五分)

  上每服四钱。水一钟半,姜五片,枣一枚煎。

  卷三 惊悸怔忡

  【健忘丹】

  治心虚损,遇事多惊,作事健忘。读诵诗书健忘,犹可服。

  远志(去心,一两) 石菖蒲(去毛,一两) 黄连(姜炒,五钱) 归身(酒洗,二两) 枸杞(甘州,二两) 酸枣仁(炒,一两) 麦冬(去心,一两) 甘菊花(五钱) 生地黄(五钱) 人上炼蜜丸,朱砂三钱为衣。每五十丸茶下。

  卷三 惊悸怔忡

  【天王补心丹】

  宁心保神,益血固精,壮力强志,令人不忘。除怔忡,定惊悸,清三焦,化痰涎,祛烦热,疗咽干,育养心神。

  人参(去芦,五钱) 当归(酒浸,一两) 五味子(一两) 麦冬(去心,一两) 天冬(去心,一两) 柏子仁(一两) 酸枣仁(炒,一两) 白茯苓(去皮,五钱) 玄参(五钱) 丹参(五钱) 桔梗(五钱) 远志(去心,五钱) 生地(酒浸,四两) 黄连(酒炒,二两)上为细末,炼蜜为丸梧桐子大。朱砂五钱,另研为衣。煎灯心竹叶汤,临卧下。

  一方 多石菖蒲、熟地黄、杜仲、百部、茯神、甘草六味。

  卷三 惊悸怔忡

  【归脾汤】

  治思虑过度,劳伤心脾,健忘怔忡。方见下血门。

  卷三

  虚损

  《脉理提纲》曰:气虚脉细,或缓而无力,左手弱;血虚脉大,或数而无力,右手脉弱。

  阳虚脉迟,阴虚脉弦,真气虚脉紧。指男子久病,气口脉弱则死,强则生;女人久病,人迎脉强则生,弱则死。

  卷三 虚损

  【四君子汤】

  补气,和胃,进食。白术(去梗,米泔浸,切,土炒,用白者) 人参(去芦) 白茯苓(去皮) 甘草(炙。各等) 水煎,温服。

  卷三 虚损

  【四物汤】

  补血,活血,调经。

  当归(去芦,酒洗) 白芍药(酒炒) 川芎 地黄(男子多用熟,女人多用生,酒制)

  水煎,温服。

  卷三 虚损

  【八物汤】

  平补气血,调和阴阳。

  即四君子、四物汤,二方合用。

  卷三 虚损

  【十全大补汤】

  治男子妇人诸虚不足,五劳七伤。此药性温平补,常服生气血,壮脾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