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术便览


  卷二 痢疾

  【加味四物汤】

  治下痢纯血,久不愈,属阴虚。

  当归 川芎 芍药 生地 槐花(炒) 黄连 桃仁(各等分)

  卷二 痢疾

  【人参败毒散】

  治热加黄芩,噤口痢加陈仓米、莲肉七枚。见伤寒门。

  一方 治痢劫剂。用生锻石、枯白矾各等分,面糊丸黄豆大,空心三丸。白痢烧酒送下,红痢甘草汤下。

  一名白玉丸。

  卷二 痢疾

  【胜金丹】

  治痢。干姜、黄蜡各等分,化蜡为丸芥子大,每服二七丸。白痢酒送下,红痢一方 治噤口痢。

  人参(二分) 黄连(二分) 姜炒,浓煎,细细呷之,但一呷下咽即食。

  卷二 痢疾

  【紫金锭】

  治赤痢凉水磨下,白痢姜汤磨下,垂死者以水磨,即愈。

  卷二 痢疾

  【刘草窗】

  治虚弱人不进饮食者。

  人参(三钱) 白术(二钱半) 茯苓(二钱) 芍药(一钱半) 神曲(七分) 升麻(五分) 苍术上水煎服。后重加木香(三分) 槟榔(七分) 黄连(七分) 泽泻(六分) 甘草(五分) 防风(一钱) 当归(一钱) 滑石(五分) 下痢大孔痛甚,黑矾炒,布包熏,数次妙。

  一方 治痢久肠滑。

  米壳(生) 石榴皮 甘草 萝卜子(各等分)

  上水一钟煎。

  卷二 痢疾

  【真人养脏汤】

  治大人小儿冷热不调,下痢赤白,或如脓血、鱼脑髓,里急后重,脐腹痛,脱肛坠下,酒毒便血,并治之。

  米壳(去蒂蜜炙,三两六钱) 人参 当归(各六钱) 甘草(一两八钱) 肉桂(八钱) 诃子(一两二钱) 木香(三两四钱,不见火) 白术(炒,八钱) 肉豆蔻(面裹煨,五钱) 白芍(一上水二钟煎。脏寒加附子。

  卷二 痢疾

  【导气汤】

  下痢脓血,里急后重,开胸膈,进饮食,破滞气,散内热。

  芍药(一两) 当归(五钱) 大黄(二钱) 黄连(一钱) 黄芩(二钱) 木香 槟榔(各一钱)

  上水二钟煎。

  卷二 痢疾

  【木香槟榔丸】

  治痢疾里急后重,开胸膈,破滞气,散内热,进饮食。

  木香 槟榔 青皮 陈皮 广术 枳壳 黄连 黄柏 大黄(各五钱) 黑牵牛 香附米(各二两)

  上为末,水丸梧子大。每六七十丸,温水送下。

  一方 有三棱、黄芩、当归。

  卷二 痢疾

  【百中散】

  治一切痢疾。

  米壳三两,水浸少顷提起,去漠后,用白蜜炒黄色,浓朴切碎,以姜汁拌匀,炒令香熟净,称三两,同为细末。每服一茶匙,以清米汤少加蜜调下。

  卷二 痢疾

  【调中汤】

  治痢不拘新久,红白杂下,里急后重,腹痛。

  苍术 白术 当归 白芍 滑石 青皮 黄芩 黄连(姜炒) 生地(各一钱二分) 槟榔(六分) 上水二钟,煎服。

  卷二 痢疾

  【升阳除湿汤】

  治痢疾久而不愈,阳气下陷。见泄门。

  卷二 痢疾

  【六陈汤劫剂】

  青皮 陈皮 干姜 甘草 乌梅 米壳上水煎,空心服。

  一方 治寒痢,青色为寒。用切干姜如豆大,米饮服六七十粒,日三次用。

  一方 治血痢神妙。干姜火内烧黑,磁碗地下放冷,为末。每服一钱,米饮调下。

  卷二 痢疾

  【升阳除湿防风汤】

  治大便秘,或里急后重,数至圊而不能便,或少有白脓,或少有血,慎勿利之,升举其阳,则阴气自降矣。

  苍术(四两) 防风(三钱) 白术(一钱) 茯苓(一钱) 白芍(一钱) 每服一两,先将苍术片入水二碗,煎至一碗半,入诸药同煎至一碗,空心服。

  卷二 痢疾

  【芍药汤】

  治下血调气,溲而便浓血。知气行而血止则便自愈,调气则后重除。

  白芍(一两) 当归 黄连 黄芩(各五钱) 官桂(二钱半) 槟榔 大黄(各三钱)

  甘草(炙)

  木香(各二钱)

  每服五钱,水煎。如痢不减,渐加大黄。如汗后脏毒,加黄柏。

  一方 噤口痢,百发百中。

  鹿角二两, 存性,为末,大人三钱,小人一钱,酒调送下,不过一时即食。

  一方 治赤痢及噤口痢,阳毒太甚。酒一碗,黄连三钱姜炒过煎,空心温服。

  脐法治毒热痢久不止,呕恶不食,热气上攻,噤口不食。用田螺一个,连壳捣烂,入麝香少许, 脐内,外川膏药封之。

  卷二 痢疾

  治赤白痢【木香丸】

  木香(三钱) 青皮(去穣,六钱) 砂仁(二十四个) 巴豆(二十一个,针穿灯上烧存性) 杏上为末,巴豆、杏仁另研,和匀,溶蜡为剂,临用旋丸麻子大。每十丸至二十五丸,量大小虚实用。红痢甘草汤下,白痢干姜汤下,赤白痢甘草干姜汤下。忌腥冷油腻。

  卷二 痢疾

  【香连丸】

  黄连(去须净锉碎) 二十两,用吴茱萸十两同拌,以沸汤少许,闷掩一伏时,同炒香熟,去末之搜匀,用鸡子清少入醋,糊丸如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白汤送下。

  卷二

  疟疾

  无汗者要有汗,散邪为主带补;有汗要无汗,正气为主带散。疟脉多弦,弦数多热,弦迟多寒。亦有病久脉极虚,微之中少见弦,但不搏手,细察可见也。弦如刀刃者死,弦小者生。

  卷二 疟疾

  【清脾饮】

  治脾疟脉来弦数,热多寒少,口苦咽热,小便赤涩。

  青皮 浓朴(各七分) 白术 茯苓(各一钱) 黄芩(一钱二分) 柴胡(一钱半) 草果(七分) 甘草(五分)如有汗以白术、茯苓为君。热多加黄芩、柴胡,寒多加半夏、草果,渴加知母、麦门冬、天上水二钟,姜三片煎。

  卷二 疟疾

  【柴平汤】

  治热多寒少者,最效。治疟寒热交作,胸膈痞满,饮食不进,头目昏眩。

  人参 柴胡 黄芩 半夏 甘草 苍术 陈皮 浓朴 川芎 草果(各等分)

  卷二 疟疾

  【人参养胃汤】

  治久疟、虚疟,或间一日一发,或三五日一发,寒多热少者。

  人参(一钱) 半夏(八分) 陈皮(八分) 甘草(五分) 茯苓(八分) 藿香(一钱) 浓朴(一用生姜四两,捣取汁,露一宿,次日早晨用枣二枚,乌梅一枚,水煎,入上姜汁,温服。

  卷二 疟疾

  【加味补中益气汤】

  治人平素不足,兼以劳役内伤,挟感寒暑,以致疟疾寒热交作,肢体黄 (一钱) 半夏 芍药 人参 白术 当归(各八分) 甘草(五分) 升麻(三分) 柴胡(一钱) 陈皮(七分) 有汗及寒重加桂香。热盛倍加柴胡、黄芩。渴加麦门冬、天花粉。上作一服,水二钟,姜三片煎。

  卷二 疟疾

  【小阿魏丸】

  五月五日午时取独蒜,不拘多少,捣烂,入黄丹再捣匀,手搓为丸龙眼核大但疟疾二三日发后,临发日鸡鸣时,以一丸捶碎,井华水面东服之。

  卷二 疟疾

  【红丸子】

  治食积疟。

  三棱 莪术 青皮 陈皮(各五钱) 干姜 胡椒(各三钱)

  上为细末,醋煮,面糊丸梧子大。红矾为衣,每服三十丸,姜汤送下。

  一方 治疟母。此药消导积块。

  青皮 桃仁 红花 神曲 麦芽 鳖甲(醋炙) 黄连 三棱 莪术 柴胡 陈皮 甘草海并用醋煮为丸梧子大。每五七十丸,空心,温水送下。

  一方 常山饮。

  草果 槟榔 常山 陈皮 青皮 杏仁 乌梅 浓朴(各等分)

  上水煎,露一宿,临发日五更时服。

  一方 用白芷、南星、常山各二钱,用无根一抛水煎,露一宿,发日五更服。

  卷二 疟疾

  【露姜饮】

  治脾胃受湿聚痰,发为寒热疟疾。用生姜四两和皮捣绞汁,露一宿,发日五更又方 常山饮。

  知母 贝母 常山 草果 槟榔(各等分)

  上水煎,露一宿,发日五更服。

  卷二 疟疾

  【寒多万安散】

  治一切疟疾,寒多热少,必须先用此药发散,然后用四兽之类截之。因食苍术 浓朴 陈皮 槟榔 常山(酒浸) 草果 甘草水煎,露一夜,五更服。

  卷二 疟疾

  【七宝饮】

  治一切疟疾,无问寒热多少,及山岚瘴气。又治疟寒多热少。

  浓朴 陈皮 甘草 草果 常山 槟榔 青皮上水酒各半煎,发日五更服。

  卷二 疟疾

  【六合汤】

  治疟热多寒少,止截之剂。

  人参 知母 草果 贝母 乌梅 白芷 槟榔 常山(各等分)

  上姜三片,枣二枚,水酒各半煎,露一宿,五更服。

  卷二 疟疾

  【疟疾神效方】

  常山 浓朴 半夏 茯苓 草果 槟榔 陈皮 甘草(少许) 渴加乌梅一个,久者加僵蚕七个。

  上水二钟,姜三片煎,露一宿,发日五更服。

  卷二 疟疾

  又【朱砂丸】

  朱砂一钱好者,水飞过,枣肉为丸龙眼核大,临发之日五更酒送下。有痰吐痰,有积去积,永不发。

  卷二 疟疾

  【四兽饮】

  治五脏气虚,喜怒不节,致阴阳相胜,结聚涎饮,与卫气相搏,发为疟疾。

  人参 白术 茯苓 橘红 草果仁 半夏 枣子 生姜 乌梅(各一钱) 甘草(五分)

  上加盐少许淹食,须用浓皮纸裹了,以水湿之,慢火炮令香熟,焙干。每服半两,水二钟,煎至六分,未发时并进数服。

  卷二

  水肿

  水肿之证,有阴有阳。察脉观色,问症须详。阴脉沉迟,其色青白,不渴而泄,小便清涩。

  脉或沉数,色赤而黄,燥粪赤溺,兼渴为阳。又遍身皮肤光肿如泡,手按成窟,举手即满者是。因脾虚不能制水,水渍妄行故也。法当补脾,使脾气得实则自健运,切不可下。忌食羊肉。腰已上肿,宜发汗;腰已下肿,宜利小便。

  治方陈皮 半夏 茯苓(各一钱) 甘草(炙,三分) 人参 白术 苍术(各一钱) 麦冬(五分) 山栀(五分) 猪苓 泽泻(各五分) 若腹胀少佐浓朴。气不运加木香、木通。夏月加香薷,气若下陷加升麻、柴胡。有热加黄芩。产后必须大补气血为主,少佐苍术、茯苓。女人胎肿上水二钟,姜三片煎。

  卷二 水肿

  【五皮散】

  治肿烦渴,小便赤涩,大便闭,此属阳水,宜此治,面肿尤妙。

  陈皮 桑白皮 生姜皮 大腹皮 茯苓皮每服五钱,水煎。

  卷二 水肿

  【实脾散】

  治肿不烦渴,大便溏,小便少不涩,此属阴水。

  浓朴 白术 木瓜 大腹子 附子 木香 草果 茯苓 干姜(各一两) 甘草(五分)

  上水二钟,姜五片煎。忌盐酱,甜物少用。

  卷二 水肿

  【加味枳术汤】

  治气为痰饮所隔,心下坚胀,此属气水。

  枳壳 白术 紫苏梗叶 官桂 陈皮 槟榔 桔梗 木香 五灵脂(各三分) 半夏 茯苓上水一钟半,生姜三片,煎服。

  不治症 先四肢肿,而后归于腹,大便滑泄,唇黑,缺盆平,脐突,肉硬。男从脚下肿上,女从面上肿下,皆不治。

  一方 用赤小豆及各色豆子煎汤,遍身热洗数次,大小便下恶物效。

  卷二 水肿

  【退肿消毒散】

  治积水,惊水。饮水过多,停积于脾,或四肢及身热。

  萝卜子(炒) 小豆(各五钱) 甘草(二分) 陈皮(五钱) 木香(二钱半)每服二钱,姜二片煎。

  卷二 水肿

  【理气化滞健脾汤】

  木香(七分) 陈皮(一钱) 浓朴(炒,八分) 猪苓(一钱) 葶苈(炒,七分) 香附(炒,一钱) 枳壳(炒,一钱) 白茯(一钱) 大腹皮(五分) 白术(炒,一钱) 栀子(炒,七分) 商陆(五分) 木通(五分)

  卷二 水肿

  【胃苓汤】

  治下部湿,胞囊及阴茎肿大加木通、栀子,煎服好。见泄门。

  一方 治水肿鼓胀有效。

  苦葶苈 甘遂(面裹煨熟,水浸冷用) 商陆根 大戟(各二钱半) 大黄 芫花(炒。

  各三钱) 轻粉(少许) 黑牵牛头末一两上为末,入轻粉再研,温蜜水调下二钱。忌生冷盐酱一百日,取下黑黄臭水为效。

  一方 五月五日不见日取蝼蛄,不拘多少,焙干。凡一病用七个为度。先用七个头,研为末,治上;次用腹研末,治中;再用足研为末,治下。每食前好酒调下。

  一方 治肿,黑牵牛头末,槟榔为末,等分。如取虫积,沙糖水调下。忌盐酱生冷百日。

  上为末,每服三钱,好酒空心调下利去水三五次,其肿自消。

  一方 水肿从脚下起则杀人。用赤小豆一斗,水二斗,煮令极烂,取汁四五升渍膝下。

  若以入腹,但服小豆,勿杂食豆,亦愈。

  卷二 水肿

  【葶苈木香散】

  治湿热内外甚,水肿腹胀,小便赤涩,大便滑泄。此药下水湿,消肿胀,止泻,利小便之圣药也。

  又方 治疝气,并偏效。

  葶苈 赤茯苓 猪苓 白术(各二钱五分) 木香(五分) 泽泻 木通 甘草(各五钱) 官桂(二钱五分) 滑石(三两)

  上为末,每服三钱,白汤调服。煎服亦可。

  卷二 水肿

  【水肿主方】

  五加皮 大腹皮 枳壳 青皮 茯苓 防己(各等分)

  上一钟半,姜三片煎。伤食脾虚,泄泻后发肿,加炒白术、苍术、麦芽,去枳壳。气肿加萝卜子、槟榔(炒。)小便不通加木通、灯心、车前子、琥珀末。伏中湿热加栀子、苍术。

  上部三阳,肾手浮肿,风湿,宜汗,加麻黄、荆芥、葱白;足部三阳,腰腹肿,宜下,加黑牵牛、葶苈、芫花。俱宜淡口味,静心减欲,断浓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