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是山人医案


  又 拘束已减。夜寤稍寐。肚坠便积。痰气下降。跗肿全消。脉右搏大。今现于左部。痰积下坠。浮火已熄。总之。

  宁湿内郁。蕴痰酿积。非温经通络。焉克有济。再拟通积消瘀痰。扶脾佐之。

  粗桂枝(八分) 炒黑蜀漆(一钱) 茯苓(三钱) 生白术(一钱) 炮黑川乌(一钱) 炙草(四分) 浓朴(八分)

  又 积滞已稀。痰哮不寐。阳衰窃发。

  制洋参(八分) 制半夏(一钱五分) 石菖蒲根(四分) 浓朴(八分) 一剂后加猪胆汁一枚临服冲入 茯苓(三钱) 蒸白术(二钱) 炮黑川乌(八分)

  又桂枝(八分) 制半夏(一钱五分) 淡干姜(六分) 生白芍(一钱五分) 五味子(八分) 茯苓(三钱) 炙草(五分)

  又 议真武汤去白芍。加炙草。合大半夏汤。

  人参(五分) 制川附子(五分) 炙草(四分) 蒸白术(二钱) 炒焦陈半曲(一钱五分) 老姜汁(临服冲入五分) 茯苓(二钱)

  又 阳衰痰饮窃踞。气塞至咽。欲坐不卧。暂进微通胸中之阳。

  薤白头(三钱) 制半夏(一钱五分) 淡干姜(八分) 栝蒌皮(一钱五分) 草郁金(一钱) 茯苓(三钱) 桂枝(八分) 临服冲入白酒半杯为导引

  头痛

  徐(三四)暑风热头痛。宜清散。

  鲜荷叶边(三钱) 鲜菊叶(一钱) 木通(八分) 羚羊角(一钱) 连翘壳(一钱五分) 黑山栀(一钱五分)

  蔓荆子(一钱)

  杨(三三)阳浮头痛。暮热早凉。脉小音嘶。面赤肉 。此属谋虑伤肝。肝阳挟内风上冒。致有巅顶之疾。是内伤之症。非清散所能治之。复脉去参、姜、桂。加鸡子黄。白芍。

  生鸡子黄(一枚) 细生地(三钱) 炙甘草(三分) 清阿胶(三钱) 麦冬(一钱五分) 南枣(三钱) 生白芍(一钱五分) 大麻仁(一钱五分)

  戴(五九)左偏头痛。目眶浮肿。肝阳挟内风。上冒所致。

  桑叶(一钱五分) 粉丹皮(一钱五分) 羚羊角(八分) 豆皮(一钱五分) 白甘菊(一钱) 连翘(一钱五分) 大生地(三钱) 赤芍(一钱) 加九孔石决明( 研,三钱)

  心痛

  夏(廿八)肝厥心痛。呕吐妨食。渴饮。进河间方。

  金铃子(三钱) 制香附(三钱) 橘红(炒,一钱) 炒延胡(一钱) 郁金(一钱) 炒小茴香(七分) 南楂炭(二钱)

  凌(四二)嗔怒动肝木。厥伤营络。能食心痛。得嗳稍舒。拟辛甘理阳方。

  粗桂枝(八分) 制半夏(一钱五分) 炙草(五分) 归身(一钱五分) 高良姜(一钱) 茯苓(三钱) 生白芍(一钱五分)

  冯(廿二)心痛如轧。经来两至。肝阴久亏。乃肝木阳化。内风不熄。拟以咸苦。佐以微辛。使从阴和阳。

  阿胶(二钱) 牡蛎(三钱) 川楝子(一钱) 当归(一钱) 川芎(三分) 小川连(四分) 生白芍(一钱五分)

  胃脘痛

  苏(廿八)胃痛呕逆。此属肝木侮土。进河间方。

  金铃子(二钱) 郁金(一钱) 小茴香(一钱五分) 炒延胡(一钱)

  制香附(一钱五分) 南楂炭(一钱五分) 青皮(一钱)

  诸(四八)嗔怒动肝木。犯胃。为痛。为呕。为消渴。肢冷。脉沉微。是木不条达。制肝木。理能取胜。

  延胡(一钱) 制香附(一钱五分) 归须(一钱) 川楝子(二钱) 郁金(一钱) 青木香(八分) 桂枝(八分) 炒橘红(七分)

  陈(廿三)营虚胃痛。议辛甘理阳。

  甜桂枝(八分) 炙草(五分) 煨姜(五分) 归须(一钱五分) 南枣(三钱) 茯苓(三钱) 生白芍(一钱五分)

  胁痛

  曹(三六)左胁痛。咳痰。邪入于络。

  粗桂枝(八分) 归须(一钱) 郁金(一钱) 炒桃仁(去尖研,一钱) 黑山栀(一钱五分) 降香(末,五分) 炒白芥子(五个)

  赵(廿八)嗔怒动肝。左胁连少腹痛。

  川楝子(二钱) 制半夏(一钱五分) 归须(一钱) 炒延胡(一钱) 郁金(一钱) 炒桃仁(一钱) 青皮(一钱) 炒小茴(五分)

  夏(四五)寒热胁痛。拟从少阳通络。

  青蒿梗(一钱) 制半夏(一钱五分) 归须(一钱) 郁金(一钱) 炒白芥子(一钱五分) 丹皮(一钱五分)

  霜桑叶(一钱)

  吴(三六)形寒胁痛。半月不衰。面白足冷。此属操劳损阳。谋虑伤肝之征。是非轻象。辛香刚燥。决不可进。

  旋复花(一钱) 柏子仁(二钱) 新绛(一钱) 归肉(一钱五分)

  红花(五分) 青葱管(五分) 桃仁(一钱)

  又 胁痛病自肝起。渐归及左。饮食少进。多梦纷纭。肝胃同病。勉拟甘缓和阳。

  人参(一钱) 炙草(五分) 枣仁(炒焦研,二钱) 当归(一钱五分) 龙骨(三钱) 茯神(一钱) 柏子仁(二钱) 金箔(三片)

  腹痛

  张(六岁)肝水肆横。腹痛脉弦。宜当疏泄。

  青皮(一钱) 煨木香(六分) 生谷芽(一钱) 炒浓朴(一钱) 广皮(一钱) 炮姜炭(三分) 南山楂(一钱五分)

  陆(六岁)腹痛数日。始由跌仆惊恐而得。经旨谓惊则气乱。恐则气下。其气漫无所归。斯痛全在于气。今若是危笃者。误投下蛔。五味扰动厥阴肝络。以致胃伤废食。饮食不思。关脉迟缓。按之痛止。抚摩稍适。色现黑滞。倘加呕逆。乃为顺候。今因戊土残惫。难以立方。勉拟戊己成法。望其百中一幸。戊己汤去参。加半曲、谷芽。

  焦白术(一钱五分) 炒焦半曲(一钱五分) 谷芽(一钱) 炙草(五分) 广皮(一钱) 茯苓(一钱五分) 生白芍(一钱五分)

  戴(十一)寒客于胃。腑阳不宣。腹痛脉弦。少食。然六腑属阳。以通为用。古人谓痛则不通耳。

  生益智(七分) 炒焦神曲(一钱五分) 焦谷芽(一钱) 南山楂(一钱五分) 广皮(一钱) 块茯苓(二钱)

  制浓朴(一钱)

  陆(六岁)昨用戊己甘缓。痛势略减。饮食稍进。幸之机也。但痛来汗泄。由惊则伤心。致心伤金。是脏气之伤。

  前以蛔下。腑阳未复。兹当培土泄肝。以扶其正。

  桂枝木(五分) 炒焦乌梅肉(七分) 煨木香(五分) 川楝子(一钱)

  土炒白芍(二钱) 淡黄芩(一钱) 延胡(一钱) 茯苓(一钱五分)

  朱(八岁)腹痛呕逆。惊骇而起。例进辛香。其病可愈。

  延胡(一钱) 郁金(一钱) 青木香(五分) 金铃子(一钱) 制半夏(一钱五分) 炒小茴(四分) 青皮(一钱) 橘核(炒,一钱)

  虞(五岁)身热腹痛。前议疏泄得效。缘稚年体质最薄。邪气得以乘虚蔓延。腹痛复作。身热不止。幼科但知治惊。

  不明内经诸痛之义。所用方剂。皆镇惊化痛之剂。不惟腹痛不减。益且大便坚秘。少腹痹热。四肢厥冷。酿成危患。

  川桂木(五分) 南楂炭(一钱五分) 茯苓(三钱) 淡黄芩(一钱) 橘红(一钱) 泽泻(一钱) 苡仁(二钱) 生谷芽(一钱)

  肩痛

  夏(五四)阳明脉衰。肩胛痛。

  生黄 (三钱) 生于术(一钱) 茯苓(三钱) 当归(一钱五分) 木防己(一钱五分) 萆 (一钱) 防风根(六分) 桂枝(五分)

  背痛

  严(六○)背痛脊痛。此属督脉虚。

  毛鹿角(三钱) 补骨脂(一钱) 茯苓(二钱) 当归(一钱五分) 淡苁蓉(二钱) 杞子(一钱五分) 生白芍(一钱五分) 沙蒺藜(二钱) 青盐(调入三分)

  臂痛

  张(四八)臂痛难于屈伸。即属风、寒、湿、三气居多。

  生黄 (三钱) 生于术(二钱) 海桐皮(一钱) 当归(一钱五分)

  木防己(一钱五分) 片姜黄(一钱) 防风根(六分) 加酒炒桑枝(一两)

  苏(三五)左肢节痛。麻木夜甚。

  粗桂枝(八分) 木防己(一钱五分) 海桐皮(一钱) 晚蚕砂(二钱) 仙灵脾(一钱五分) 片姜黄(一钱)

  川萆 (二钱) 苡仁(一钱)

  腰痛

  章(五四)五旬余年。阳气馁乏。交寒露节。为暴寒郁折生阳。所以暑年腰痛。每至深秋屡发。此属劳伤挟湿所致。

  劳最能损阳气。经言。劳者温之。

  川桂枝(八分) 浓杜仲(二钱) 茯苓(一钱) 晚蚕砂(二钱) 淮牛膝(二钱) 萆 苡仁(一钱)

  胡(四六)两尺脉独小。腰溶溶而痛。形寒。面乏华泽。腰者肾之府。此属少阴久虚之象。理宜温养。

  鹿角霜(三钱) 淡苁蓉(二钱) 茯苓(三钱) 当归(一钱五分) 补骨脂(二钱) 紫衣胡桃肉(五钱) 炒白芍(一钱五分) 炒小茴(四分)

  腿痛

  马(四六)劳伤挟风。腿骨疼痛。拟以辛热。佐以苦温。

  虎胫骨(四钱) 金毛脊(三钱) 油松节(三钱) 当归(一钱五分) 五茄皮(二钱) 白茅根(二钱) 川独活(一钱)

  曹(四六)右腿疼痛。肌肉不肿。

  炙山甲(二钱) 炒桃仁(一钱五分) 青皮(一钱五分) 归身(一钱五分) 乳香(一钱) 没药(一钱) 川独活(六分)

  足痛

  吴(三三)两足皮膜。抚之刺痛。此属厥阴乘犯阳明。治宜疏泄。

  川楝子(一钱) 延胡(一钱) 青皮(一钱) 归须(一钱) 炒桃仁(一钱) 黑山栀(一钱五分) 炒黑楂肉(二钱)

  陆(三○)足跗软。脉微弱。

  虎胫骨(生打三钱) 生杜仲(二钱) 川萆 (二钱) 全当归(一钱五分) 淮牛膝(二钱) 茯苓(三钱) 川绩断(二钱) 淡苁蓉(二钱)

  耳

  沈(五一)风温上受。耳 胀痛。胆脉络于耳。议清少阳气分之热。

  桑叶(一钱) 杏仁(二钱) 连翘(去心,一钱五分) 羚羊角(一钱) 桔梗(一钱) 川通草(一钱) 薄荷梗(一钱) 马勃(四分)

  韩(三八)暑风袭于少阳。胆脉络于耳。木火上炎。清窍失聪。

  青蒿梗(一钱) 鲜菊叶(一钱五分) 马勃(三分) 鲜荷叶(三钱) 连翘壳(一钱五分) 黑山栀(一钱五分) 苦丁茶(三分) 鲜生地(五钱)

  谢(四二)少阴久亏。耳鸣时闭。书云。肾开窍于耳。心亦寄窍于耳。凡外邪治少阳。内伤从少阴为定例。

  熟地(三钱) 牡蛎(二钱) 麦冬(朱砂拌,三钱) 北五味(一钱五分) 磁石(一钱五分) 白芍(二钱) 茯神(二钱) 龟版(二钱)

  戴(六一)久患耳鸣。兼有鼻衄、牙宣等症。衄血虽经向愈。仍若是心肾素亏体质。而肝阳上逆。清窍蒙蔽。拟方候裁。

  原熟地(盐水炒,四钱) 拣麦冬(二钱) 牡蛎(二钱) 大白芍(刮净酒炙,一钱五分) 龟腹版(四钱) 磁石(二钱) 云茯神(二钱) 北五味(一钱) 泽泻(一钱五分) 加沉香(三分) 滚水磨冲

  目

  吴(九岁)稚年目赤。障翳。勿取大辛大苦。转伤气分。

  桑叶 白菊花 黑栀皮 夏枯花 草决明 小生香附 赤芍 谷精草邱(一八)目赤泪多。肿而不痛。必用轻散。不致风热损伤瞳神。

  桑叶 谷精草 连翘 草决明 白甘菊 黑山栀 赤芍叶(三六)目赤肿痛。

  桑叶(一钱) 夏枯花(一钱) 生香附(二钱) 豆皮(一钱) 草决明(一钱五分) 白甘菊(一钱) 赤芍(一钱五分) 黑山栀(一钱五分)

  欧(五四)头额胀。目赤痛。

  羚羊角(一钱) 草决明(一钱五分) 夏枯花(一钱) 生香附(二钱) 连翘(一钱五分) 黑山栀(一钱五分) 苦丁茶(三分) 白甘菊(一钱)

  陆(六二)肝肾久衰。目赤障翳。热泪频多。昏暗无光。

  霜桑叶(一钱) 黄甘菊(一钱) 石决明(三钱) 制首乌(三钱) 杞子(一钱五分) 小胡麻(一钱五分)

  豆皮(二钱) 望月砂(二钱)

  鼻

  沈(四四)少阳风热未解。移热于脑为辛。 液下注为鼻渊。

  羚羊角(一钱) 连翘壳 苍耳子 薄荷梗 辛荑 黑山栀 苦丁茶(三分) 白芷(一分)

  钱(三七)面赤咳嗽。脑热鼻渊。鼻属肺窍。少阳风热上炎。热逼清道为脑液下注。且议苦辛宣通。

  羚羊角(一钱) 泡白杏仁(三钱) 郁金(一钱) 夏枯花(一钱) 连翘壳(一钱五分) 黑山栀(一钱) 苦丁茶(三分) 薄荷梗(八分)

  沈(二一)鼻塞右甚。肺之窍也。有形高突。气之阻也。清窍失司。心肺之火有余而水亏。则乘之矣。先拟辛通宣窍。从气分治。

  薄荷(八分) 嫩元参(二钱) 蔓荆子(二钱) 羚羊角(一钱五分) 连翘(一钱五分) 小生香附(四钱)

  真北细辛(五分) 白甘菊(一钱) 黑山栀(一钱五分) 加鲜荷叶边(一钱)

  舌

  朱(廿三)舌绛而腐。气急痰涌。症属棘手。勉拟下方。

  犀角(磨冲,五分) 拣麦冬(一钱五分) 白扁豆(三钱) 小生地(三钱) 川贝(去心研,二钱)

  北沙参(一钱五分) 丹参(一钱五分) 草郁金(一钱) 绿豆皮(一钱五分)

  牙

  薛(廿八)两尺脉独大。疟陷入少阴。当血上溢。热逼血升。气散血随散。往往有骤脱之虞。止此血甚难耳。拟方候高明主裁。

  熟地(五钱) 真百草霜(三钱) 龟腹版(五钱) 炒黄柏(一钱五分) 乱头发灰(五钱) 黄芩(一钱五分)

  知母(一钱五分) 临服冲入童便一小杯 一服后加人参(另煎冲,一钱)

  柯(三五)阳明风热上扰。牙龈肿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