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溪治法心要


  卷六

  骨(第九十三)

  桑螵蛸挂干,为末吹之。解鱼骨 方,用沙糖白炭灰末、紫苏叶、滑石末,上和丸,绵裹含之口中,咽津液其骨自下。

  卷六

  咽喉(第九十四)

  喉痹大概多是痰热,治以李实根一片,噙口内,更用李实根研水,敷项上一遭,立有效。李实根须新采园中者,重者,用桐油探吐之。一用射干、逆流水吐。缠喉风属痰热,宜用桐油以鹅翎探吐之。治咽痛,荆芥、当归、桔梗、甘草,煎汤嗽服。喉干燥痛,四物汤加桔梗、荆芥、黄柏、知母,立已。咽喉热痛,甘桔汤加荆芥。有热加黄芩、枳壳,半边头痛,鼻流不绝,咽痛,甘桔汤加荆芥、薄荷、枳壳、麻黄,服后汗而解。在半边肿者加紫苏;冬月风寒,郁在半边。

  卷六

  天泡疮(第九十五)

  用通圣散及蚯蚓泥,略炒,蜜调,敷患处为妙。若从肚腹上起者,里热发外,还服通圣散。

  卷六

  齿痛(第九十六)

  牙痛,用南星为末,霜梅 过,取其引涎。以荆芥、薄荷散风热,青盐入肾、入骨,常擦噙之。蛀牙,以芦荟、白胶香为末,塞孔中。阳明风热牙疼,大黄、香附各烧存性,等分,入青盐少许,上为细末,无时擦之。牙齿疏阔,用白羊胫骨烧灰存性一两,升麻一钱,黄连半钱,为末擦之。口噤牙关不开,霜梅蘸白矾、僵蚕末,一擦便开。

  寒热肿牙疼,调胃承气汤加黄连。虫蛀牙用蟾酥。牙痛,用梧桐律少加麝香擦之。牙大痛,必用糊椒、荜茇,能散其中浮热,监以升麻、寒水石,佐以辛凉薄荷、荆芥、细辛之类,制木。又方,用凉药使痛不开,宜从治,荜茇、川椒、薄荷、荆芥、细辛、樟脑、青盐。牙痛甚者,防风、羌活、青盐入内,细辛、荜茇、川椒定痛。又方:蒲公英烧灰,香附、白芷、青盐。阴虚牙出鲜血气郁,以四物汤加牛膝、香附、生甘草节、侧柏叶。牙肿痛,升麻、白芷、防风、荆芥、薄荷、甘草、桔梗之类。上牙痛灸三里穴,下牙疼灸三间穴。虫蛀牙,用巴豆熏之,否,用玉线子绿豆粉半两,人言一钱,麝香半钱。固齿方:羊胫骨(烧灰存性三钱) 当归(二钱) 白芷 猪牙皂角 青盐(以上各一钱) 上为末擦之。

  卷六

  脱肛(第九十七)

  气热、气虚、血热、血虚。气热者,黄芩(条子者)六两,升麻一两为末,曲丸;气虚者,补气用人参、黄 、川芎、当归、升麻之类;血虚,四物汤;血热者,凉血,以四物汤加炒黄柏。一方,治脱肛用五倍为末,托而上之。

  一次未收,至五七次必收,乃止。

  卷六

  瘿气(第九十八)

  先须断浓味,用海藻一两二钱,黄连一两,上为末,以少许置掌中;时时舐之,津液咽下,如消三分之二,须止后服。

  卷六

  吐虫(第九十九)

  用黑锡炒成灰,槟榔末同和,米饮下。

  卷六

  肺痈(第一百)

  已破入风者,不可治。搜风汤吐之,出《医垒元戎》,本方止有搜脓汤方。收敛疮口,同合欢皮并饮白蔹浓汤。

  肺痿者,服人参平肺散。治肺痿,专在养肺、养气、养血、清金。尝治一妇人,年二十余,胸膺间溃一窍,于口中所咳脓血与窍相应而出,以人参、黄 、当归补气血剂,加退热排脓等药。

  卷六

  肠痈(第一百一)

  作湿热食积治,大肠有痰积,死血流注,用桃仁承气汤加连翘、秦艽。近肛门破者,入风难治,用防风之类主之。

  卷六

  乳痈(第一百二)

  入方:青皮、栝蒌、橘叶、连翘、桃仁留尖、皂角刺、甘草节,破,多参、 。乳栗破,少有生者,必大补,人参、黄 、川芎、当归、青皮、白术、连翘、白芍药、甘草。一方有栝蒌。乳岩未破,加柴胡、台芎。治乳有小核:南星 贝母 甘草节 栝蒌(以上各一两) 连翘 青皮(以上各五钱)。乳痈、奶劳、 肿, 石膏、烧桦皮、栝蒌子、甘草节、青皮。治吹奶,金银花、天荞麦、紫葛藤,各等分,上以醋煎洗,或以金银花一味亦可。乳痈,用生地黄汁敷,热即易之,无不效。又方,老栝蒌一个捣,酒一斗煮四升,日三服。又方,诗曰:女人吹奶是如何,皂角烧灰蛤粉和,热酒将灰调一字,须臾拍手笑呵呵。又方,益母草捣 之,或干末水调涂。又方,浓磨鹿角汁涂之。又方,栝蒌子炒为末,临睡酒服二钱。乳头裂破,丁香末敷,如燥以津调。妇人产后患乳痈:白芷 当归须 连翘赤芍药 荆芥穗 青皮(各五分) 贝母 天花粉 桔梗(各一钱) 栝蒌(半个) 甘草节(一钱半) 上水煎,半饥半饱服,细细呷之。有热加柴胡、黄芩,忌酒肉椒料。敷药用南星、寒水石、皂角、贝母、白芷、草乌、大黄为末,醋调涂。乳房阳明所经,乳头厥阴所属,乳子之母,或浓味,或忿怒,以致气不流行,而窍不得通,汁不得出,阳明之血,热而化脓。亦有儿之口气 热,吹而结核,于初起时,便须忍痛揉令软,气通自可消散。失此不治,必成痈节。若疏厥阴之滞,以青皮清阳明之热,以石膏行去污血,以生甘草节消肿毒,以栝蒌子或加青橘叶、没药、皂角刺、金银花、当归头,或散或汤加减,佐以少酒,仍加艾火三二壮于肿处,甚效,勿妄用针刀引惹拙病。又有积忧,结成隐核,有如鳖棋子,不痛不痒,十数年方为疮陷,名曰奶岩,以其凹似岩穴也,不可治矣。若于生时便消释病根,使心清神安,施以治法,亦有可安之理。予侄妇,年十八时得此证,性急、脉实,所难者后故耳。遂以青皮单煮汤与之,间以加减四物汤,两月而安。

  卷六

  骑马痈(第一百三)

  用大粉草带节四两,长流水一碗,以甘草炙淬浸,水尽为末,皂角灰少许,作四服,汤调顿服,大效。又方:甘草节、白芷、黄连各等分, 咀,水煎。破者,龙骨、枯白矾、赤石脂敷。一人上嗽下肾痈破,玄参、黄柏炒、青黛、犀角、山楂、甘草节、神曲、麦 、桃仁、连翘,上末之作丸。治便毒方:山栀 大黄 乳香 没药 当归(各五分)栝蒌仁(二钱) 代赭石(一钱) 上作一服煎。又方:木鳖子、大黄、栝蒌仁、草龙胆、桃仁,上浓煎,露一宿,清早顿温服。又方:白僵蚕、槐花,共为末,酒调服之。一方加酒大黄。又方,蠡实根三寸,同生姜等分研细,热汤调,空心服。又方:大黄、牡蛎各二钱半,栝蒌一个去皮,甘草去皮,上锉作一帖,水煎,空心服。

  卷六

  附骨痈(第一百四)

  热在血分之极,初觉时先以青皮、甘草节,后当养血。初腿肿以人参、黄 、茯苓各二钱,栝蒌仁四十八粒,作二帖,入竹沥,热饮之。环跳穴痛不已,防生附骨痈(详见《医要》)。

  卷六

  肿毒(第一百五)

  铁圈散治痈疽肿毒:乳香 没药(各半两) 大黄 黄连 黄柏 南星 半夏 防风 羌活 皂角 甘草节草乌 阿胶(另入,以上各一两) 上末之,醋调成膏,沙石器火熬黑色,鹅翎敷之患处。寒者热用,热者寒用。疔疮根深,须用针刀旋破,头上以蟾酥敷之,后用药饵。野菊为末,酒调饮醉,睡觉即痛定热除,不必去疔自愈也。

  隔皮取脓法治诸般肿毒:驴蹄(炒一两细切) 乔麦面(炒一两) 白盐(半两) 草乌(四钱去皮) 上为末,水调,捏作饼子,慢火炙微黄色,出火毒,研末,醋调成膏,用白纸摊贴患处,水自毛窍而出,其肿自退。治天蛇头,用野落苏,即黄丝草,金银花藤,即羊儿藤,五叶紫、葛藤、天乔麦,切细各十分,好米醋浓煎,先熏后洗。又方,用人粪杂黄泥捣之,裹在患处即安。治天火丹,用曲 泥炒研细,香油调敷。又方,雉鸡毛及鹅毛烧灰,香油调敷皆可。治一切疔疮,紫梗菊根,茎、叶、花皆可,研碎取汁,滴口中饮之。白蜡禀收敛(已见《医要》),治痈疽,以露蜂房一层,入白矾在内安石上,以火溶飞过为末,油调敷之。一方,粪浸甘草大治肿毒,其详在冬温条下。凡治痈疽当分经络,六阳经、六阴经,有多气少血,有多血少气,不可一概论也。少阳多气少血,肌肉难长,理宜预防驱毒,利药亦难轻用。予之从叔,多虑神劳,年近五十,左膊外侧红肿如栗,予曰勿轻视,且先与人参浓汤,得微汗乃佳,与数十帖而止。旬余,值大风拔木,疮上起一红线,绕背抵右肋,予曰必大料人参汤加芎、术补剂,与之两月而安。李兄子年三十,连得忧患,且好色又有劳,左腿外侧廉一红肿如栗。一医与承气汤两帖下之矣,又一医教以解毒汤下之,予乃视之曰脉大实,后果死。臀居小腹之后,又在下,此阴中之至阴,其道远。其位僻,虽太阳多血,然气难久运,血亦罕到,中年后生者,须预补之。若无积补之功,其祸多在疮成痂之后,或半年间乃病。粗工不察,或致失手,慎之戒之。治痈肿,当分肿、疡而施治,不可遽以五香连翘汤等用之。未溃之前,托里带散;已溃之后,补气补血。用手按肿上,热则有脓,不热则无脓。

  卷六

  结核(第一百六)

  治大人、小儿,或在项上,或在颈,在胫,在臂。如肿毒者,多在皮里膜外,多是痰注作核不散,问其平日好食何物,吐下后用药散结。在头项,僵蚕、炒大黄、酒浸青黛、胆星为末,蜜丸噙化。在颏颊下生痰核,二陈汤加连翘、防风、川芎、皂角刺、酒芩、苍术、僵蚕。一妇人年四十余,面白形瘦,性急,因有大不如意,三月后房下胁骨作一块,渐渐长掩心,微痛膈闷,饮食减四之三,每早觉口苦,两手脉微而短涩(详见四卷血气为病条)。

  卷六

  瘰(第一百七)

  气血痰热,用椹子黑熟者,捣烂熬膏,汤调服。红者,晒干为末,服亦效。又方,用大田螺连肉烧灰存性,为末,入麝香少许,湿则干糁,干则油调敷。又方,用夏枯草大能散结气,而有补养厥阴血脉之功,能退寒热,虚者,尽可倚仗;若实者,以行散之药辅佐之,外施艾灸,亦渐取效。

  卷六

  破伤风(第一百八)

  破伤风、血凝心、针入肉游走,三证如神方,鸦翎烧灰一钱,研细酒服。防风、全蝎之类,皆是要药。破伤风多死,非全蝎不开,用十个末之,酒下,日三次。破伤风发热:栝蒌仁(九钱) 滑石(一钱半) 南星 苍术 炒柏 赤芍药 陈皮(以上各一钱) 黄连 黄芩 白芷(以上各五钱) 生甘草(少些) 上 咀,生姜三片,煎服。

  卷六

  HT疮(第一百九)

  膏药方,乳、没、水银、当归各五钱,川芎、贝母各一两,黄丹二两半,麻油六两,上 咀,除黄丹、水银外,先将余药用麻油熬黑色,去粗,下黄丹、水银,又煎黑色,用桃、柳枝搅成膏。又方:用生龙骨、血竭、赤石脂三味共一两,血余如指大,黄腊一两,白胶香一两,香油量用。上先以香油煎三五沸,去血余,入黄蜡、白胶香,却入龙骨、血竭、赤石脂,搅匀,安在水盆内,候冷取起,以瓷器盛之,每遇一疮,捻一薄片贴疮口,以竹箬贴在外,三日后翻过再贴,仍服活血药。又方,用沙糖水煮冬青叶,三五沸捞起,石压干,将叶贴在疮上,日换二遍。又方,以头垢烧灰和枣肉捣作膏,先以葱椒汤洗冷,以轻粉糁上,却用前药膏,以雨伞纸作膏贴之。又方,蛤粉、腊茶、苦参、青黛、密陀僧,上先以河水洗净疮,却以腊月猪脂调敷。又方:地骨皮(一两) 甘草节(半两) 白腊(半两) 上以香油四两,入地骨、甘草,文武火熬熟,去粗,入黄丹一两半并白腊,紧火熬黑,白纸摊贴。又方,用冬青叶,醋煮过,贴之。妇人脚胫HT 疮,多主血凝,服《局方》中补损黄 丸。HT 疮方,轻粉、定粉、瓦粉、玄明粉,上等分为末,无根水调涂碗底,以北熟之艾五两熏之,艾尽为度,上为细末,用羯羊脚筒骨髓,调涂油纸上,葱椒汤洗过贴之,绯帛缠定。又方,黄连一两,切,水二盏,煎一盏,去粗,用油纸一张,入内煮干取出,以黄腊磨刷过,缚疮上。

  卷六

  扑损疮(第一百十)

  姜汁、香油各四两,入酒调服。用苏木以活血,黄连以降火,白术以和中,童便煎服妙。在下者可下,但先须补托,后下瘀血;在上者宜饮韭汁或和溺吃,切忌不可饮冷水,血见水寒则凝,但一丝血入心即死。接骨散:没药(五钱) 自然铜(五两醋淬) 滑石(二两) 龙骨(三钱) 赤石脂(三钱) 麝香(一字另研) 上为末,好醋没头,煮多为上,俟干就炒燥为度,临时入麝香在内,抄放舌上,温酒下,病分上下,分食前后。若骨已接尚痛,去龙骨、赤石脂,而服多尽好,极效。又方,冬瓜皮、阿胶等分,炒干为末,以酒调服,醉为度。治 伤骨折入血黯者:滑石(六分) 甘草(一分) 为末,人参汤调饮之。次用生姜、自然汁一盏,好米醋一盏,用独子肥皂四个,敲破 于姜汁、米醋之中,以纱滤去粗,煎成膏药贴之,遍身者亦可。

  卷六

  杖疮(第一百十一)

  黄柏、生地黄、紫荆皮,皆要药也,治血热作痛。凉药,去瘀血为先,鸡鸣散之类,生地黄、黄柏为末,童便调敷,或加韭汁。不破者,以韭菜、葱头捣碎,炒热贴,冷则易之。膏药,用紫荆皮、乳香、没药、生地黄、黄柏、大黄之类。又方,以木耳盛于木杓内,沸汤浸烂,搅水干,于沙盆擂细,敷疮上。又方,以生苎麻根嫩者,不拘多少,洗净同盐擂,敷疮上,神效。伤重者多用盐。又方,以大黄、黄柏为末,生地黄汁调敷,干再敷上,甚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