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溪手镜


  三因有四 气 因七情藏气下坠,阴 肿胀急痛,易治。

  水 同 疝。

  肠 因房劳过度,元藏虚冷,肠边 系不收,坠入囊中,上下无定,此难治。

  卵 因劳役坐马,致卵核肿胀,或偏有大小,上下无常,亦难治也。

  茎挺长(湿热也),小柴胡加黄连;有块加青皮;外服用丝瓜汁调五倍子末服。

  卷之下

  香港脚(十七)

  脉浮弦者风,濡弱者湿,洪数者热,迟涩者寒,微滑者虚,牢坚者实。结则因气,散则因忧,紧则因怒,细则因悲。

  盖因湿为之,南方之人,当风取凉,醉以入房,久坐湿地,或履风湿毒瓦斯,血气虚弱,邪气并行腠理,邪气盛,正气少,故血气涩,涩则脾虚,虚则弱,病发热。四肢酸疼烦闷者,暑月冷湿得之,四肢结持筋者,寒月冷湿得之;病胫肿小腹不仁,头痛烦心,痰壅吐逆,时寒热,便溺不通,甚者攻心而势迫,治之不可后也,此壅之疾,壅未成当宣通之,调以苍术、川柏湿类药也。壅既成,当砭恶血,而后治之。攻心香港脚,乃血虚而有湿热也,治宜四物加柏。筋转疼者,乃血受湿热也,治加桃仁芩连;有痰积流注者,加姜汁竹沥南星也。北方之疾,因潼乳络醇酒之湿热下注,积久而成肿满疼痛也,治宜下药泄越其邪。

  当归拈痛汤 治湿热肢节烦疼,肩背沉重,胸胁不利,身疼 肿。

  羌活 黄芩(酒) 甘草(炙) 茵陈(酒炒) 川归(各五钱) 人参 苦参(酒洗)升麻 干葛 苍术(各二两) 知母(酒洗) 防风 泽泻(各三钱) 猪苓 白术(各一钱半)上煎服。

  羌活导滞汤 治前证便溺阻隔,先以此药导之,后食前方及治北方。

  羌活 独活(各五钱) 防己 川归(各三钱) 大黄(酒煨一两) 枳实(麸炒三钱)秘方 治湿热。

  生地 黄柏(酒炒) 白术 防己 川芎 槟榔 苍术(盐炒) 犀角 甘草 木通热加芩连;痰加竹沥、姜汁;热时加石膏;便实加桃仁;溺涩加牛膝。

  食积流注苍术 黄柏 防己 南星 川芎 白芷 槟榔 犀角 牛膝 血虚加龟板。

  除湿丹 治诸湿。

  陈皮(二两) 大戟(炒两半) 黑丑(炒三钱) 甘遂 槟榔 赤芍 灵仙 泽泻 葶苈(各一两) 乳香(另研) 没药(各五钱)上糊丸梧子大,每五十丸,加至百丸,温水下,忌湿面。

  华佗论自内,忧思喜怒,寒热邪毒之气,注于脚膝,状类诸风,谓之香港脚也。

  自外,风寒暑湿皆有不正之气,中于脚膝,谓之香港脚也。治法曰:实则利之,虚则益之,六淫随六法以发之,七情随六气以散之。

  三因论 乃风寒暑湿毒瓦斯袭之也。风则脉浮;寒则脉紧;湿则脉细;暑则脉洪。表则脉浮;里则脉沉。风则痛;湿则重;暑则烦;风则行。随其所中何经络而治,如头项腰脊痛,太阳经也,宜麻黄、羌活类。余以类推。

  卷之下 香港脚(十七)

  不治证

  入心则谬妄,呕吐食不入,眠不安,左寸乍大乍小乍无者死。

  入肾则腰脚俱肿,小便不通,呻吟目额皆黑,冲胸而呕,左尺脉绝者死

  卷之下

  虫(十八)

  蚀阴肛,脉虚小者生。紧急者死。尺脉沉滑寸白虫。盖因湿热之生,脏腑虚则侵蚀。

  集效丸木香 鹤虱 诃子(煨) 芜荑(炒) 乌梅 附(炮去皮脐) 干姜(一两) 槟榔(一钱) 大黄(二钱) 或加黄柏、川连蜜丸,陈皮醋汤任下。

  化虫丸 虫即化水。

  硫黄(一两) 木香(五钱) 蜜陀僧(三钱) 附(一个炮去皮脐)将附为末,用醋一升煮膏入药,和匀,丸绿豆大,荆芥、茶清下二十丸。

  秘方 治吐虫。

  黑铅(炒成灰) 槟榔为末,米饮下。

  又鸡子炒蜡尘(治寸白虫) 又川椒(治虫)上并酒糊丸。

  卷之下

  痔漏(十九)

  皆因风热燥,归于大肠也。

  秘方 凉血为主。

  四物汤(凉血) 黄芩(凉肠) 枳壳(宽肠) 槐角(凉血生血) 升麻秦艽白术丸秦艽(去芦) 皂角仁(烧存性去皮,各一两) 归尾(酒洗) 桃仁 大黄(各一两)白术 泽泻(五钱,渗湿) 枳实(麸炒,泄胃,五钱) 地榆(三钱止血)上面糊丸,梧子大,空心汤下百丸,以饭压之。

  气滞加槟榔木香;湿热胜加黄柏。

  又云:以苍术、防风为君,甘草、芍药为佐。

  苍术泽泻丸苍术(四两) 泽泻 枳子(二两) 皂角仁(烧) 地榆(一两) 饭丸。

  脉痔血 自肛门,另作窍出。

  乌头(炮去皮尖) 连(各一两) 丸服。

  又 荆芥 槐花 石菖蒲(各一两) 丸服。

  酒痔 黄连(酒浸酒煮) 酒丸饮下。

  痔血不止 检KT 根(灰空心下)。又干丝瓜一枚,连皮子烧存性,酒下二钱。

  又方 耳接 川归(一两) 黄柏(二两) 乌龟(一个酒煮干为度,日干为末,)蜜丸皂子大。

  皂角散 治痔漏脱肛。

  黄牛角腮(不切) 蛇蜕(一条) 穿山甲(七片) 皂角(一枚)上并切,瓷瓶泥固候干,先以小火烧烟出,方以大火 红,出冷,研细。胡桃酒下,临睡分出虫五更却以酒下二钱。

  洗 五倍子 朴硝 桑寄生 莲房 先熏后洗。

  又 天仙子 荆芥 蔓荆子 小椒 煎洗。

  敷 木鳖子 五倍子 末敷肿处。

  又 麝香 脑子 朱砂 研入生田螺内,待成水抹头不拍遍以干收为度。

  又 好蜡茶细末,入脑子同研,津调纸花粘贴除根,后方贴之:白矾(枯二钱、生二钱) 乳香(三钱) 真香 俱同研为膏纸花贴。如便秘,当归枳壳汤下三黄丸。

  又 木槿花(阴干或叶) 专封痔口能干。

  腐痔核(化为水) 硼砂(火 ) 轻粉 芦干石( ) 或加信石( ) 以朴硝洗净,辰砂敷外四围,点核上。

  肠风塞药 芦干石( 便淬) 牡蛎粉脱肛洗方 理省藤 桑白皮 白矾 煎汤洗。

  卷之下

  疮疡(二十)

  脉沉实发热烦躁,外无 赤痛,其邪深在内,故先疏通,以绝其源。

  脉浮大数, 肿在外,当先托里,恐邪入于内。

  脉不沉不浮,内外俱无证,知其在经,当和荣卫。

  浮者宜行经,黄芩、黄连、连翘、人参、木香、槟榔、泽泻、黄柏,在上半加枳壳。

  沉者,里,疏通脏腑,利后,用前药中加大黄,痛当归、黄 止之。

  缓者,身重当除湿。

  大者心脉有热。

  弦者,眩运,当去肝风。

  涩者,气滞血虚。

  弦细为膀胱寒水,小便溺多,宜泻寒水。

  盖疮疡诸症,皆营(营运也)气偏盛,助火邪而生,湿热相搏,肌肉败坏而为脓,故从虚而出经络也,如太阳经从背而出,少阳虚从鬓而出,阳明虚从髭而出,督脉虚从胸而出。微湿则痒,热甚则痛,又甚则痛,血虚则痛甚。

  营气不从,逆于肉理,乃生痈肿(营气逆而不行,其原在经。)湿气外伤,害人皮肉(皆营气之下行也,其在外盛则内行。)膏梁之变,足生大丁(皆营气逆行,凝于经络,其原在里,发于表。)治法 外者宜辛凉发之,通圣、凉膈、解毒是也。内者,宜苦寒下之,三黄、玉烛是也。中者,宜调经凉血等是也。

  肿疡宜解毒下之,溃疡宜托里补之。

  如显经宜加通经之药。

  夫邪气内搐肿热,宜砭射之也。气胜血聚者,宜石而泄之。

  疮家呕吐有二,凡肿疡年壮谓伏热在心,宜降其火。如溃疡年老谓虚,宜大补之。

  内疏黄连汤 治呕吐 ,发热,脉沉而实,肿哽色不变,根深,脏腑秘涩。

  黄连 芍药 川归 黄芩 栀子 薄荷 桔梗 木香 槟榔 甘草 连翘便秘加大黄。

  复煎散 治肿 于外,根 不深,脉浮,邪气盛则必侵于内,宜托之。

  地骨皮 四君子汤 桂 川归 芍药 黄芩 防风(二两) 黄 防己(一两) 热加黄连上以苍术一斤,水五升,煎至半,去滓入药煎服。便秘加大黄。

  黄连消毒汤 治一切疮疽背脑。

  黄连(一钱) 黄芩 黄柏 地黄 知母(四钱) 羌活(一钱) 独活 防风 本 归尾桔梗 连翘(四钱) 黄 人参 甘草(三分) 苏木 泽泻(二分) 防己(五分)千金内托散 治痈疽使气血先实则脓如推出也,即前方加大黄、五加子。

  验方 有人五十,形实,背生红肿,近骨下痛甚,脉浮数而洪紧,呕食。正冬月。

  又 有妇七十,好酒形实,脑生疽,脉急切涩。

  大黄 人参(各酒炒一钱)又 麻黄 桂枝(冬月用之) 附子(脉紧用之) 黄柏(酒炒) 栝蒌 甘草节羌活 青皮 半夏 人参 黄 姜煎又 初生一切疮疽发背服之而效,云能下死血。

  大黄 甘草 辰砂 血竭 酒下。

  解毒丹 治一切发背痈疽、金石毒,散肿消毒,轻者可服。

  紫背车鳌大者,盐泥固制, 红出火毒,甘草膏丸,甘草汤下;外用寒水石 红,入瓮沉井中,腊猪脂调敷。

  一方以轻粉为佐;又方以灯草为佐。

  三生散 治漫肿光色,附骨痈,如神。

  露蜂房 蝉蜕 头发上等分,烧存性,三钱研细酒下。

  清凉膏 治发背。

  川归 白芷 木鳖肉 白芨 黄柏 白蔹(一两) 乳香(研) 腻粉(少粉) 白胶(少许) 丹(五两) 麻油(十两)煎如法,曾用五灰膏敷一宿,待恶肉腐以刀去之,却以绵蘸香油扭干覆之,待好肉如岩 状,方可收口,收口用乳香、没药、龙骨、白蔹等。

  丁疮刘方乌头尖 附尖 蝎梢 雄黄(一钱) KT 砂 蜈蚣(一双) 粉霜 轻粉 麝香乳香(五分) 信(二钱半)上俱为末,先破疮出血了以草杖头用纸带入于内,以深为妙。

  丁疮李方归尾 没药 乳香 白芨 本 杏仁 黄丹 蓖麻 粉霜 巴霜 木鳖 麻油桃柳条煎如法。

  丁疮 毒瓦斯入腹,昏闷不食。

  紫花地丁草 蝉蜕 贯众(五钱) 丁香 乳香 温酒下二钱。

  疔 状初发先痒后痛,先寒后热,热定则寒,四肢沉重,头痛心惊,眼花,呕则危。

  乳香散 治疮口大痛。

  寒水石( ) 活石(各一两) 乳香 没药(各五分) 脑(少许) 末掺口上。

  雄黄散 治恶肉不去。

  雄黄(一钱) 巴豆(一个去皮) 乳香 没药(少许)上另研极细,和匀上肉。

  木香散 治久不收口。

  木香 槟榔 川归(一钱) 黄连(二钱)末掺之。

  出剩骨血竭草罨之自出。

  又青橘叶 地锦草上二味杵成膏,先洗疮口净用土牛膝内入孔中。

  治漏疮剩骨 远志 金银花 甘草 黄 (酒煮)

  卷之下

  瘰(二十一)

  因食味之浓,郁气之积,曰毒、曰风热。实者易治,虚者可虑。

  夫初发于少阳,不守禁戒,延及阳明。盖胆经主决断,有相火而气多血少,治宜泻火散结。虚则补元气,千金散主之;实则泻阴火,玉烛散主之。

  化坚汤升麻(一钱) 葛根(五分) 漏芦(足阳明) 牡丹皮(三钱去留血) 生熟地黄(各三分)连翘(一钱) 黄 (护皮毛,生血脉) 芍药(三分) 桂(散结,寒因热用) 柴胡(八分)黍粘(消肿)羌活 独活 防风(散结) 昆布(软坚) 广术 三棱(削坚) 参腹胀加朴;气不顺加木香、陈皮;便秘加大黄。

  大黄汤大黄(煨) 皂角刺 甘草煎服,以麝香、栝蒌仁敷之。

  周用火针刺核,即用追毒膏,点苎线头上,内针孔。

  又杜牛膝粘敷其上,一日一易,脓将尽。

  又用生玄参、地榆、活石,寒水石、大黄等末缚其疮。又同白厄菜、墨斗草同敷其上。又用寒水石、朴硝、大黄、木香、槟榔、龙骨末收口,后又用竹茹,亦长肉。白膏药收后,红不退,用 窠敷。如已溃久不收口,用铁烙,香油灯烧,烙其腐尽,根据前治。

  去瘰 毒皂角子(五两) 大黑豆(一升) 甘草(一两) 青叶汁(一斤) 煮汁,可常食,不过二斗。

  瘰 (太阳经少阳经。)瘿(在隐僻处。)结核(按之走痛。)劳瘵结核(耳后连有数介,或聚或散。)耳后项上生块核 五倍子 香白芷 末蜜调敷。

  有人用雄黄、砒、乳香三味,入米粽内捻饼, 瘤,自能开腐。

  卷之下

  肺痿肺痈肠痈(二十二)

  脉数应当发热而又恶寒,若有痛处,当发其痈。

  脉数而虚,咳唾涎沫,为肺痿。

  脉数而实,或滑,咳而胸隐隐痛,为肺痈。

  脉紧而数,脓为未成;紧去但数,脓为已成。

  脉滑而数,小腹坚满,小便或涩,或汗或寒,为肠痈。

  设脉迟紧聚,为瘀血,下血则愈。

  设脉洪数,脓为已成。滑为实,数为热,卫数下降,荣滑上升,荣卫相干,血为败浊,甚者腹胀转侧闻水声。

  肺痿 热在上焦,其病多涎唾,小便反难而数,大便如豚脑,欲咳不咳,咳出干沫,唾中出血,上气喘满,或燥而渴,寸口脉数而虚,按之涩。

  甘草(四两) 干姜(二两) 人参(一两) 姜(三片) 枣(三枚) 同煎。

  肺痈 乃风伤于卫,热过于荣,血为凝滞,蓄热痈肺,其病咳唾脓出,口燥胸中隐隐痛,喘满不渴,唾沫腥臭,时时振寒,吐出米粥,寸口数而实,按之滑。

  小青龙汤 治肺痈先解表之邪也,此治肿疡之法也。

  葶苈大枣泻肺汤 治肺痈喘不得卧也。

  葶苈炒黄,研丸弹子大,水三升入枣先煎二升,入葶苈煎至一升,顿服之。

  先进小青龙三服后,进此。

  桔梗汤 治咳胸满,唾如米粥,当吐脓血。

  甘草 桔梗 水煎。

  苇叶汤 治咳有微热烦,胸心甲错,此治溃疡之法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