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医藏
- 丹溪心法
丹溪心法
不能治也,盖无一人能守禁忌耳。此妇人,本病外,又是百余帖加减四物汤,半年之上,方得月经行,十分安愈。
醉仙散 胡麻仁 牛蒡子 蔓荆子 枸杞子(各半两,同炒黑色) 防风 栝蒌根 白蒺藜 苦参(各上为末,每一两半,入轻粉二钱拌匀。大人每用一钱,空心、日午临卧各一服,茶汤调吃后五七日间,先于牙缝内出臭涎水,浑身觉疼,昏闷如醉,利下臭屎为度。量大小虚实减与之。证候重而急者,须先以再造散下之,候补养得还,复与此药吃。须断盐、酱、醋、诸般肉、鱼腥、椒料、水果、煨烧、炙爆及茄子等物,只宜淡粥,煮熟时菜,并乌梢菜花蛇用淡酒煮熟食之,以助药力也。
再造散 锦纹大黄,(一两) 皂角刺(一两半,独生经年黑大者) 郁金(半两,生) 白牵牛(头末六钱,半生半上为细末。每服二钱(一云五钱),临卧冷酒调服(一云日未赤面东服),以净桶伺候,泄出虫。如虫黑色,乃是多年,赤色是为方近。三四日又进一服,真候无虫则根矣。后用通圣散调理,可用三棱针刺委中出血。终身不得食牛马驴骡等肉,大忌房事,犯者必不救。
黄精丸 苍耳叶 紫背浮萍 大力子(各等分) 乌蛇肉(中半酒浸去皮骨) 黄精(倍前三味生捣汁,和四味研细焙干)上为末,神曲糊丸如梧子大。每服五七十丸,温酒下。一方加炒柏、生地黄、甘草节。
又方 苍耳叶 浮萍 鼠粘子 乌蛇肉(等分)上用豆淋酒炒等分为末。每服一二钱,豆淋酒调下。
治麻风脉大而虚者。
苦参(七钱半) 苍耳 牛蒡子 酒蒸柏(一作酒柏,各二两) 黄精 浮萍(各一两)上为末。用乌蛇肉酒煮,如无蛇,以乌鲤鱼亦可,糊丸服之。候脉实,再用通天再造散 治麻风 四物汤加羌活、防风、陈皮、甘草。
又方 大黄 黄芩 雄黄(三两)上为末。用樟树叶浓煎汤,入药蒸洗。
〔附录〕此疾非止肺脏有之,以其病发于鼻,从俗呼为肺风也。鼻准肿赤胀大而为疮,乃血随气化也。气既不施,则血为之聚,血既聚,则使肉烂而生虫也。生虫者,厥阴主之,以药缓疏之,煎《局方》升麻汤下泻青丸。余病各随经治之。
附方 凌霄花散 治疠风。
蝉壳 地龙(炒) 僵蚕(炒) 全蝎(各七个) 凌霄花(半两)上为末。每服二钱,酒调下。于浴室内,常在汤中住一时许,服药效。
东坡四神丹 治大风。
羌活 玄参 当归 熟地黄上等分,炼蜜丸,梧子大。每服七十丸。
浮萍散 治癞及风癣。
浮萍(一两) 荆芥 川芎 甘草 麻黄(去根节,以上各半两或加当归、芍药。
上为末。每服一两,水二盏煎。入葱白、豆豉亦可。汗出则愈。
通圣散 见斑疹类。
《局方》 升麻汤 熟半夏 茯苓 白芷 当归(各三钱) 苍术 干葛 桔梗 升麻(各一两) 熟枳壳 干姜(各半钱) 大黄(蒸,半两) 芍药(七钱半) 陈皮 甘草(各一两半)上 咀。每服四钱,生姜灯心同煎,食前服。
泻青丸 见中风类。
身上虚痒,血不荣于腠理,所以痒也。
上用四物汤,加黄芩煎,调浮萍末服之。
又方 凌霄花末一钱酒调下。
卷四
缠喉风喉痹六十五
附咽痛咽疮喉痹,大概多是痰热,重者用桐油探吐。一方,射干,逆流水吐之。又方,李实噙口内,更用李实根研水敷项上一周遭(用新采园中者)。缠喉风,属痰热,戴云:“谓其喉里外皆肿者是也”,用桐油,以鹅翎探吐。又法,用灯油脚探吐。又用远志去心为末,水调敷项上一遭,立效,亦可吐。咽喉生疮痛,是虚热血虚,多属虚火游行无制,客于咽喉也人参、荆芥、蜜炙黄柏。虚火用人参、竹沥;血虚,四物加竹沥;实热者,黄连、荆芥、薄硝,蜜、姜汁调,噙化。治咽喉,用倒滴刺根净洗,入些少好酒同研,滴入喉中,痛立止痹风热痰,先以千缗汤,后以四物加黄芩、知母,养阴则火降。又方,猪牙皂角为末,和霜梅噙。又方,木鳖子用盐水浸,噙一丸。又方,茜草一两,一服,降血中之火。又方,焰半钱,枯矾半钱, 砂一钱为末,杜仲、牛膝捣汁调。喉闭,或有中垂一丝,结成小血珠垂在咽喉中,用杜牛膝根,即鼓槌草直而独条者,捣碎,用好米醋些少和研,取汁三五滴,滴在鼻中,即破。喉痛,必用荆芥。阴虚火炎上,必用玄参。又喉痹,陈年白梅,入蚰蜒 入方 雄黄解毒丸 治缠喉急喉风,双蛾肿痛,汤药不下。
雄黄(一两) 巴豆(去油,十四个) 郁金(一钱)上为末,醋糊丸如绿豆大。热茶清下七丸,吐出顽涎即苏,大效。如口噤,以物斡开灌之,下咽无有不活者。
润喉散 治气郁夜热,咽干硬塞。
桔梗(二钱半) 粉草(一钱) 紫河车(四钱) 香附(三钱) 百药煎(一钱半)上为末,敷口内。
又方 喉痛。
硼砂 胆矾 白僵蚕 陈霜梅上为末,和噙。
卷四
头风六十六
属痰者多。有热,有风,有血虚。在左属风,荆芥、薄荷;属血虚,川芎、当归在右属痰,苍术、半夏;属热,酒芩为主。又属湿痰,川芎、南星、苍术。偏头风,在左属风者,用荆芥、薄荷。此二味,即是治之主药。有君臣佐使之分,凡主病者为君而多,次之,佐又次之,须要察其兼见何症而佐使之。如有痰,即以二陈汤治痰而佐之,他症皆仿此。又须察识病情,全在活法,出入加减,不可执方。
入方 酒片芩(一两) 苍术 羌活 防风(各五钱) 细辛(二钱) 苍耳(三钱)上为末。每服三钱,生姜一大片,同擂匀。茶汤荡起服之。
又方 酒片芩(五钱) 苍术(二钱半) 羌活 苍耳 川芎 生甘草 酒黄连(各一钱半) 半夏曲(炒三钱半)上为末。服法同前。
又方酒片芩(一两) 苍术 羌活 川芎(各五钱) 苍耳 细辛(各三钱)上为末。服法同前。
又方 湿痰头风。
片芩(酒炒,三钱) 苍术(酒炒,一两) 川芎 细辛(各二钱) 甘草(一钱)上为末。服法同前。
瘦人搐药软石膏 朴硝(各五钱) 脑子 荆芥 檀香皮 薄荷(各一钱) 白芷 细辛(各二钱)上为末。搐鼻内。
头痒风屑发黄方 用大黄酒浸炒为末,茶调服。
一粒金搐鼻方 治偏头风。
荜茇(不以多少,研细,用 猪胆汁拌匀,再入胆内,悬阴干) 本 玄胡索 白芷 川芎(各一两) 青黛(二两)上为末,入制荜茇末一两半,用无根水丸。每用一粒,长流水化开鼻。以铜钱二三文口咬定,出涎。
治头风 乌头尖(七个) 荆芥 防风 甘草 蔓荆子 台芎 桔梗 麻黄上为末。茶调。
一人头风鼻塞。
南星 苍术 酒芩 辛荑 川芎上为末。茶调。
〔附录〕头风用热药多,间有挟热而不胜热剂者,宜消风散、茶调散服之。头风发动,顶后两项筋紧吊起痛者,看其人挟寒挟虚,宜三五七散。头风,九月取菊花作枕,最良。《素论头风者,本于风寒入于脑髓耶。《本事方》论妇人患头风者,十居其半,或者妇人无巾以御风寒焉耳。男子间有患者。若经年不愈者,宜灸囟会、百会、前顶、上星等穴,瘥。
附方 消风散 荆芥穗 甘草(炙) 川芎 羌活 人参 茯苓 防风 白僵蚕(炒) 藿香 蝉蜕(去土,炒,各二两) 浓朴(姜制,半两) 陈皮(去白,半两)上为末。每服二钱,荆芥汤或茶清调下。
茶调散 薄荷(去梗不见火,八两) 川芎(四两) 羌活 甘草 白芷(各二两) 细辛(去叶,一两) 防风二两半) 荆芥(去梗,四两)上为细末。每服二钱,食后,茶清调下。常服清头目。
三五七散 细辛(一斤半) 干姜(炮,二斤) 防风(四斤) 山茱萸(去核) 茯苓(各三斤) 附子(三十五个炮,去皮脐)上为细末。每服二钱,温酒食前调下。
卷四
头眩六十七
头眩,痰,挟气虚并火。治痰为主,挟补药及降火药。无痰则不作眩,痰因火动。又有湿痰者,有火痰者。湿痰者,多宜二陈汤。
火者,加酒芩。挟气虚者,相火也,治痰为先,挟气药降火,如东垣半夏白术天麻汤之类不可当者,以大黄酒炒为末,茶汤调下,火动其痰,用二陈加黄芩、苍术、羌活,散风行湿。左手脉数热多,脉涩有死血;右手脉实有痰积,脉大是久病(久一作虚)。久病之人,气血俱虚而脉大,痰浊不降也。昔有一老妇,患赤白带一年半,头眩,坐立不得,睡之则安。专治赤白带,带愈,其眩亦安。
〔附录〕眩者,言其黑晕转旋,其状目闭眼暗,身转耳聋,如立舟船之上,起则欲倒。盖虚极乘寒得之,亦不可一途而取轨也。又风则有汗,寒则掣痛,暑则热闷,湿则重滞,此四乘虚而眩晕也,又或七情郁而生痰动火,随气上厥,此七情致虚而眩运也。淫欲过度,肾不能纳气归元,使诸气逆奔而上,此气虚眩运也;吐衄漏崩,肝家不能收摄荣气,使诸血失道妄行,此血虚眩运也。要寻致病之因,随机应敌。其间以升降镇坠行汗为最,不可妄施汗下。识者将有采薪之忧。有早起眩运,须臾自定,日以为常者,正元饮下黑锡丹。伤湿头运,肾着汤加川芎,名除湿汤。疏风,川芎茶调散;有痰,青州白丸子。
附方 头晕方 利痰,清热,降火,或滚痰丸亦可。
南星(五分,制) 半夏(一钱) 桔梗(七分) 枳壳(一钱) 陈皮(一钱) 甘草(五分) 茯苓(一钱) 黄芩(七分)上作一服,生姜七片,水煎,食后服。
香橘饮 治气虚眩晕。
木香 白术 半夏曲 橘皮 茯苓 砂仁(各半两) 丁香 甘草(炙,二钱半)上锉散。水二盏,生姜五片,煎服。加当归、川芎、 白附子丸 治风痰上厥,眩晕头疼。
全蝎(半两,炒) 白附子(炮) 南星(炮) 半夏 旋复花 甘菊 天麻 川芎 橘红 僵蚕(炒) 干姜(生,各二两)上为末,生姜半斤取汁,打糊丸梧子大。煎荆芥汤下五十丸。
人参前胡汤 治风痰头晕目眩。
半夏曲 木香 枳壳(炒) 紫苏 赤茯苓 南星(炮) 甘草(炙,各五钱) 人参(三钱) 前胡(五钱) 橘红(五钱)上锉散。每服五钱,生姜五片,水煎服。
芎术除眩散 治感湿感寒,头重眩晕。
附子(生) 白术 川芎(各半两) 官桂 甘草(炙,各二钱半)上锉。每服三钱,姜七片,水煎服。
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 治气上冲胸,战摇眩晕。
茯苓(一两) 桂枝(七钱半)白术 甘草(炙,各半两)上锉。每服四钱,水煎服。风症,加川芎、细辛;湿症,加川芎、苍术;寒症,加干姜、良姜。
半夏白术天麻汤 见头痛类。
正元散 红豆(炒,三钱) 人参(二两) 肉桂(半两) 附子(炮,去皮尖) 川芎 山药(姜汁炒) 乌药(各一两) 川乌(炮,去皮脐,半两) 干姜(炮,三钱) 白术 甘草(炙) 茯苓(各二两) 陈皮(二钱) 黄 (炙,一两半)上 咀。每服三钱,水一盏,姜三片,枣一个,入盐 黑锡丹 肉桂(半两) 沉香 附子(炮,去皮脐) 故纸 胡芦巴(酒浸炒) 茴香(炒) 肉豆蔻(面裹煨) 阳起石(研细水飞) 金铃子(蒸去皮核) 木香(各一两) 硫黄 黑锡(去滓,各二两)上用黑盏或新铁铫内,如常法,结黑锡、硫黄、砂子,地上出火毒,研令极细,余药并,罗为末,一处和匀,自朝至暮,以研至黑光色为度,酒糊丸如桐子大,阴干,入布袋内,擦令光莹。每服四十粒,空心盐姜汤或枣汤下;女人艾枣汤下。
肾着汤 见腰痛类。
川芎茶调散 见头痛类。
卷四
头痛六十八
头痛多主于痰,痛甚者火多。有可吐者,可下者。清空膏治诸头痛,除血虚头痛不可治(出《东垣试效方》)。血虚头痛,自鱼尾上攻头痛,用芎归汤。古方有追涎药。
〔附录〕头痛须用川芎,如不愈,各加引经药。
太阳川芎,阳明白芷,少阳柴胡,太阴苍术,少阴细辛,厥阴吴茱萸。
如肥人头痛,是湿痰,宜半夏、苍术;如瘦人,是热,宜酒制黄芩、防风。如感冒头痛防风、羌活、 本、白芷;如气虚头痛,宜黄 酒洗、生地黄、南星、秘藏安神汤;如风在上头痛,宜天麻、蔓荆子、台芎、酒制黄芩;如苦头痛,用细辛;如形瘦苍黑之人头痛,乃是血虚,宜当归、用芎、酒黄芩;如顶颠痛,宜 本、防风、柴胡。东垣云:顶颠痛须本,去川芎。且如太阳头痛,恶风,脉浮紧,川芎、羌活、独活、麻黄之类为主;少阳,脉弦细,往来寒热,柴胡为主;阳明头痛,自汗,发热恶寒,脉浮缓长实,升麻、葛根、石膏、白芷为主;太阴头痛,必有痰,体重或腹痛,脉沉缓,以苍术、半夏、南星为主;少阴头痛,足寒气逆,为寒厥,其脉沉细,麻黄、附子、细辛为主;厥阴头痛,或吐痰沫,厥冷,其脉浮缓,吴茱萸汤主之,血虚头痛,当归、川芎为主;气虚头痛,人参、黄 为主;气血俱虚头痛,调中益气汤内加川芎三分,蔓荆子三分,细辛二分,其效如神。又有痰厥头痛,所感不一。是知方者验也,法者用也,徒知体而不知用者弊,体用不失,可谓上工矣。
附方 清空膏 治偏正头痛,年深不愈者。又治风湿热,头上壅,及脑痛,除血虚头痛不治。
川芎(五钱) 柴胡(七钱) 黄连(酒炒) 防风 羌活(各一两) 炙甘草(一两五钱) 细挺子黄芩(三两,去皮,一半酒制,一半炒)上为末,每服二钱,热盏内入茶少许,汤调如膏。抹在口内,临卧少用白汤送下。如苦,每服加细辛二分;痰厥头痛,脉缓,减羌活、防风、川芎、甘草,加半夏一两五钱;如正头痛,服之不愈,减羌活、防风、川芎一半,加柴胡一倍;如发热、恶热而渴,此阳明头痛,只与白虎汤,加好吴白芷, 安神汤 治头痛,头旋眼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