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溪心法


  附方 中满分消丸 治中满鼓胀,水气胀大热胀,并皆治之。

  黄芩 枳实(炒) 半夏 黄连(炒,各五钱) 姜黄 白术 人参 甘草 猪苓(各一钱) 浓朴(制,一两) 茯苓 砂仁(各二钱) 泽泻 陈皮(各三钱) 知母(四钱) 干生姜(二钱)上为末,水浸蒸饼,丸如梧子大。每服百丸,焙热,白汤下,食后。寒因热用,故焙服 广术溃坚汤 中满腹胀,内有积块,坚硬如石,令人坐卧不安,大小便涩滞,上气喘促浓朴 黄芩 益智 草豆蔻 当归(各五钱) 黄连(六钱) 半夏(七钱) 广术 升麻 红花(炒) 吴茱萸(各二钱) 甘草(生) 柴胡 泽泻 神曲(炒) 青皮 陈皮(各三钱)渴者,加葛根四钱。上每服七钱,生姜三片,煎服。

  紫苏子汤 治忧思过度,致伤脾胃,心腹胀满,喘促烦闷,肠鸣气走,漉漉有声,大小便不利,脉虚紧而涩。

  苏子(一两) 大腹皮 草果 半夏 浓朴 木香 陈皮 木通 白术 枳实 人参 甘草上水煎,生姜三片,枣一枚。

  人参芎归汤 治血胀,烦躁,水不咽,迷忘,小便多,大便异,或虚厥逆。妇人多有此当归 半夏(七钱半)川芎(一两) 蓬术 木香 砂仁 白芍 甘草(炙,各半两) 人参 桂心五灵脂(炒,各二钱半)上水煎,生姜三片,枣一个,紫苏四叶。

  禹余粮丸 治中满,气胀,喘满,及水气胀。

  蛇含石(大者三两,以铁铫盛入炭火中 ,药与铫子一样通红,用钳出铫子,以药淬醋中,候冷,研极细)真针砂(五两,先以水淘净,控干,更以铁铫子炒干,入禹余粮。一处用米醋二升就铫内煮令醋干为度,却就用铫子同二药入一秤炭火中 令通赤,钳出铫子,倾药于净砖地上,候冷研极细) 禹余粮(三两,同入针砂内制)以上三物为主,其次量人虚实,入下项药:木香 牛膝(酒浸) 莪术(炮) 白蒺藜 桂心 川芎 白豆蔻 土茴香(炒) 三棱(炮)羌活 茯苓 干姜(炮) 青皮(去白) 附子(炮) 陈皮 当归(酒浸一夕)上各半两,虚人老人,全用半两。实壮之人,随意减之。

  上为末,拌匀,以汤浸蒸饼,滤去水,和药再捣极匀,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温酒下。最忌食盐,否则发疾愈甚。

  平胃散 见脾胃。

  五苓散 见中暑。

  抵当丸 水蛭(七个) 虻虫(八个) 桃仁(七个) 大黄(一两)上为末,分作四丸。水一盏,煎一丸,取七分,温服,当下血,未下再服。

  《绀珠》 木香槟榔丸 木香 槟榔 当归 黄连 枳壳 青皮 黄柏(各一两) 黄芩 陈皮 三棱 香附 牛末(各二两) 莪术 大黄(各四两)上为末,面糊丸梧子大。每服五七十丸,临卧姜汤下。寻常消导开胃,只服三四十丸。

  温中丸 见积类。

  三补丸 见补损。

  卷三

  小便不通四十

  小便不通,有气虚、血虚、有痰、风闭、实热。气虚,用参、 、升麻等,先服后吐,或参、 药中探吐之;血虚,四物汤,先服后吐,或芎归汤中探吐亦可;痰多,二陈汤,先服后吐。以上皆用探吐。若痰气闭塞,二陈汤加木通(一作木香)、香附探吐之,以提其气。气升则水自降下,盖承载其水也。有实热者当利之,砂糖汤调牵牛末二三分,或山栀之类。有热、有湿、有气于下,宜清、宜燥、宜升。有孕之妇,多患小便不通,胞被胎压下故也。《转胞论》用四物参、术、半夏、陈皮、甘草,姜枣煎汤,空心服。一妇人脾疼后,患大小便不通,此是痰隔中焦,气滞于下焦,以二陈汤加木通,初吃后,煎〔附录〕肾主水,膀胱为之府,水潴于膀胱而泄于小肠,实相通也。然小肠独应于心者,哉?盖阴不可以无阳,水不可以无火,水火既济,上下相交,此荣卫所以流行,而水窦开阖所以不失其司耳。惟夫心肾不交,阴阳不调,故内外关格而水道涩,传送失度而水道滑,热则不通,冷则不禁。其热盛者,小便闭而绝无;其热微者,小便难而仅有。肾与膀胱俱虚,客热乘之,故不能制水。水挟热而行涩,为是以数起而溺有余沥;肾与膀胱俱冷,内气不充,故胞中自滑,所出多而色白,为是以遇夜阴盛愈多矣。小便涩滑,又当调适其气欤。

  附方 草蜜汤 治心肾有热,小便不通。

  生车前草捣取自然汁半盏,入蜜一匙,调下。

  蒲黄汤 治心肾有热,小便不通。

  赤茯苓 木通 车前子 桑白皮 荆芥 灯心 赤芍 甘草(炙) 生蒲黄 滑石(等分)上为末。每服二钱,葱头一根,紫苏五叶,煎汤调服。

  又方 治膀胱不利为癃。癃者,小便闭而不通。

  八正散加木香以取效。或云滑石亦可。

  又方 治小便不通,脐下满闷。

  海金沙(一两) 腊茶(半两)上为末。每服三钱,生姜甘草汤调下。

  又方 治小便不通。

  鸡子中黄一枚,服之不过三。

  又方 炒盐热熨小腹,冷复易之。

  又方 治忍小便久致胞转。

  自取爪甲烧饮服之。

  又方 以蒲黄裹患人肾,令头至地,三度即通。

  又方 取陈久笔头一枚,烧为灰,和水服之。

  芎归汤 见肠风类。

  二陈汤 见中风。

  八正散 见淋。

  卷三

  小便不禁四十一

  小便不禁者,属热属虚。热者,五苓散加解毒;虚者,五苓加四物。

  戴云:小便不禁,出而不觉,赤者有热,白者气虚也。

  〔附录〕小便不禁,有虚热、虚寒之分。内虚寒自汗者,秘元丹、《三因》韭子丸;内虚湿热者,六味地黄丸或八味丸,加杜仲、骨脂、五味。老人,宜八味丸减泽泻为妙。

  附方 秘元方 助阳消阴,正气温中,内虚里寒,冷气攻心,胀痛泄泻,自汗时出,小便不禁,阳衰足冷,真气不足,一切虚冷。

  白龙骨(三两,烧) 诃子(十个,炮,去核) 砂仁(一两) 灵砂(二两)上四味为末,煮糯米粥丸,如麻子大。空心温酒送下二丸,临卧冷水送下三丸。忌葱茶 暖肾丸 治肾虚多溺,或小便不禁而浊。

  胡芦巴(炒) 故纸(炒) 川楝(用牡蛎炒,去牡蛎) 熟地黄 益智 鹿茸(酒炙) 山茱(烧醋淬七次,另研) 赤石脂(各七钱半) 龙骨 海螵蛸 熟艾(醋拌炙焦) 丁香 沉香 乳香(各五钱) 禹余粮( ,醋淬,七钱半)上为末,糯米粥丸如梧子大。服五十丸,煎菖蒲汤空心送下。

  《三因》 家韭子丸 治下元虚冷,小便不禁,或成白浊。

  韭子(六两,炒) 鹿茸(四两,酥炙) 苁蓉(酒浸) 牛膝 熟地黄 当归(各二两) 巴戟(去心) 菟丝子(酒浸,各一两半) 杜仲 石斛 桂心 干姜(炮,各一两)上为末,酒糊丸如梧子大。每服一百丸,空心汤酒任下。

  六味地黄丸 (见补损) 八味丸 (见补损。)

  卷三

  关格四十二

  关格,必用吐,提其气之横格,不必在出痰也。有痰宜吐者,二陈汤吐之,吐中便有降。有中气虚不运者,补气药中升降。寒在上,热在下,脉两手寸俱盛四倍以上。

  戴云:关格者,谓膈中觉有所碍,欲升不升,欲降不降,欲食不食,此谓气之横格也。

  卷三

  淋四十三

  淋有五,皆属乎热。解热利小便,山栀子之类,山栀子去皮一合,白汤送下。淋者,小便淋沥,欲去不去,不去又来,皆属于热也。

  入方:治老人气虚而淋者。

  人参 白术 木通 山栀 地髓汤 治死血作淋,痛不可忍,此证亦能损胃不食。

  杜牛膝(一合)上以水五钟煎,耗其四而留其一,去滓,入麝香少许。空心服之。又只单以酒煎,亦可,又名苦杖散。老人虚寒者,八味丸或六味地黄丸为要药。

  又方 治气虚而淋者。

  八物汤加黄 、虎杖、甘草煎汤服,诸药中可加牛膝。

  〔附录〕诸淋所发,皆肾虚而膀胱生热也。水火不交,心肾气郁遂使阴阳乖舛,清浊相干蓄在下焦,故膀胱里急,膏血砂石,从小便道出焉。于是有欲出不出淋沥不断之状,甚者塞其间,则令人闷绝矣。大凡小肠有气则小便胀,小肠有血则小便涩,小肠有热则小便痛痛者为血淋,不痛者为尿血,败精结者为沙,精结散者为膏,金石结者为石,小便涩常有余沥者为气,揣木揆原,各从其类也。执剂之法,并用流行滞气,疏利小便,清解邪热。其调平心火,又三者之纲领焉。心清则小便自利,心平则血不妄行。最不可用补气之药,气补而愈胀,血得补而愈涩,热得补而愈盛。水窦不行,加之谷道闭遏,未见其有能生者也。

  虽然,肾气虚弱,囊中受寒,亦有挟冷而小便淋涩,其状先寒战而后溲便。盖冷气与正气交争,冷气盛则寒战而成淋,正气盛则寒战解而得便溺也。又有胞系转戾之不通者,是不可不尿入房使水气上逆,气迫于胞,故屈戾而不得舒张也。胞落则殂。

  淋闭,古方为癃。癃者,罢也。不通为癃,不约为遗,小便滴沥涩痛者谓之淋,小便急满不通者谓之闭,宜五苓散、灯心汤调服。若脐下胀满,更加琥珀末一钱,甚效。

  有淋病下诸通利药不能通者,或用木香流气饮,或别用通气香剂才愈者,此乃气淋,出于冷热淋之外。血淋一证,须看血色分冷热。色鲜者,心小肠实热;色瘀者,肾膀胱虚冷。若的是冷淋及下元虚冷,血色瘀者,并宜汉椒根锉碎,不以多少,白水煎,后冷服。若热极成淋,服药不效者,宜减桂五苓散加木通、滑石、灯心、瞿麦各少许,蜜水调下。

  附方 二神散 治诸淋急痛。

  海金砂(七钱半) 滑石(半两)上为末。每服二钱半,多用灯心、木通、麦门冬煎,入蜜少许,调下。

  五淋散 治诸淋。

  赤茯苓 赤芍 山栀仁 生甘草(七钱半)当归 加黄芩(五钱)每服五钱,水煎,空心服。

  车前子散 治诸淋,小便痛不可忍。

  车前子(不炒,半两) 淡竹叶 荆芥穗(能通窍) 赤茯苓 灯心(各二钱半)上作二服,水煎。

  又方 治小肠有热,血淋急痛。

  生车前草洗净,臼内捣细,每服准一盏许,井水调,摅清汁,食前服。若沙淋,则以寒水石为末,水调服。

  茯苓调血汤 治酒面过度,房劳后,小便下血。

  赤茯苓(一两) 赤芍 川芎 半夏曲(各五钱) 前胡 柴胡 青皮 枳壳 北梗 桑皮 白茅根 灯心 甘草(炙,各二钱半)每服三钱,姜三片,蜜一匙,水煎服。

  沙石淋方 黑豆(一百二十粒) 生粉草(一寸)上以水煎乘热入滑石末一钱,空心服。

  木香汤 治冷气凝滞,小便淋涩作痛,身体冷。

  木香 木通 槟榔 大茴香(炒) 当归 赤芍 青皮 泽泻 橘皮 甘草上每服三钱,姜三片,入桂少许,煎服。

  又方 治小便淋痛,下沙石,或赤涩。

  萱草根上用一握,捣取汁服;或嫩苗煮食之,亦可。

  又方 治卒淋痛。

  益元散(二钱) 茴香(一钱,微炒黄)上为末。水煎服。

  又方 治淋,茎中痛,其肝经气滞有热。

  甘草梢子(一味)。

  上用水煎,空心服。

  又方 治苦病淋而茎中痛不可忍者。

  六君子汤,或四君子汤,加黄柏、知母、滑石、石苇、琥珀煎服。方见脾胃类。

  《博济方》治五淋。

  赤芍药(一两) 槟榔(一个,面裹煨)上为末。每服一钱,水煎,空心服。

  又方 治热淋、血淋效。

  赤小豆(不以多少,炒熟)上为末。每服二钱,煨葱一根,温酒调服。

  通秘散 治血淋,痛不可忍。

  陈皮 香附 赤茯苓(等分)上锉散。每服二钱,水煎,空心服。

  白薇散 治血淋、热淋。

  白薇 赤芍(等分)上为末。每服二钱,温酒调下,立效。或加槟榔。

  发灰散 治血淋,若单小便出血,为茎衄,皆主之。

  乱发不以多少烧灰,入麝香少许,每服用米醋泡汤调下。

  治淋,以葵子末等分,用米饮空心调下,最治妇人胞转不尿。

  沉香散 治气淋,多因五内郁结,气不舒行,阴滞于阳,而致壅滞,小腹胀满,便溺不通,大便分泄,小便方利。

  沉香 石苇(去毛) 滑石 王不留行 当归(各半两) 葵子 芍药(七钱半)甘草 陈皮(二钱半)上为末。每服二钱半,煎大麦汤调下。

  又方 治淋。

  人参(一钱) 白术(一钱半) 泽泻(七分) 麦门冬(半钱) 赤茯苓(七分) 甘草(半钱) 滑石(半钱)竹叶(三十片) 灯心(二十茎)上锉。作一服,水煎。

  又方 海金沙七钱半 滑石五钱煎木通、麦门冬、车前草汤,服二钱。

  生附汤 治冷淋,小便秘涩,数起不通,窍中苦痛,憎寒凛凛,多因饮水过度,或为寒湿,心虚志耗,皆有此附子(去皮脐) 滑石(各半两) 瞿麦 木通(七钱半) 半夏上锉散。每服三钱,水一钟,生姜三片,灯心 八正散 治大人小儿心经蕴热,脏腑秘结,小便赤涩,癃闭不通,热淋血淋并宜。

  车前 瞿麦 蓄 滑石 甘草 山栀 木通 大黄(面裹煨,各等分) 灯心(二十茎)上每服五钱,水煎,空心服。

  清心莲子饮 治上盛下虚,心火炎上,口苦咽干,烦渴微热,小便赤涩,或欲成淋。

  黄 石莲肉 白茯苓 人参(各七钱半) 黄芩 甘草(炙) 地骨皮 麦门冬 车前子(各五钱)上每服五钱,水煎。发热,加柴胡、薄荷。

  又方 治诸淋。

  五苓散(二钱) 益元散(一钱) 灯心(三十茎)上水煎,空心服。或云益元散只加车前末一钱。又或去前二件,只加阿胶末一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