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医藏
- 丹台玉案
丹台玉案
以有余之肝木。克不足之脾土。则气愈结。而食愈不化。由是膨胀紧急。而病日益深矣。先得于食。而后伤于色。则脾先病。而肾继之。中脘先胀。而后及于小腹。先得于色。而后伤于食。则肾先病而脾继之。小腹先胀。而后及于中脘。若气与食色三者俱伤。则一齐而发。中脘小腹两胁尽胀。此病之尤重者也。三者之中又有虚实之分。虚者壳壳然坚而不痛。气满按之则陷而软。实者内挟宿食或瘀血邪实于内。按之不陷而硬痛。又有眼下忽如卧蚕状者。必发水肿。然水何自而来耶。盖人身真水真火。消化万物以养生。脾土虚弱。则水流为湿。火炎为热。湿热郁结经络。浊腐之气。津液与血。皆化为水。水积妄行。面目虚浮。流于膜外遍身。皮肤光肿。手按成窟。随手而起。上则喘急咳嗽者何也。盖金生水。脾病则肺失降下之令。故喘嗽。下则足膝 肿者何也。盖肾主水。脾病则湿热下注。故 肿。阳水先肿上体。肩背手膊属手三阳经也。治宜辛寒散结行气。苦寒泻火燥湿。阴水先肿下体。腰腹胫 。属足三阴也。治宜苦温燥脾或辛热导气。故男从脚下肿起。女从头上肿起也。逆阴阳微妙。欲知其死生何以断之。曰鼓胀之病。脐满者重。脐突者死。发热者重。腹如墙壁坚硬者死。水肿之病。手心足心平满者死。面黑肉硬腹多青筋者死。此断死生之大诀也。大法治鼓胀者。
以实脾去湿宽膨利水为主。不可过于克伐。治水肿者。以行水为主。而后补之。如此治法。
万无一失矣。
卷之五 鼓胀门
脉云
脉宜浮大。忌沉细。经云。水气浮大得延生。沉细应当是死别。
卷之五 鼓胀门
立方
胡芦酒 治单腹胀初起。一服立消。
苦葫芦(一个。去蒂如盖。内盛老煮酒。原以蒂盖上。隔水炖滚。乘热饮酒吐利后即愈舒中益元汤 治气虚中满。肚腹膨胀。朝宽暮急肚大筋青。
人参 白术(土炒) 肉桂(各一钱) 莱菔子 浓朴(姜汁炒) 泽泻(各一钱二分) 水煎实脾饮 治虫胀不烦渴。大便溏。小便少不涩。一切肿胀。忌食盐酱。
槟榔 白术 干姜 大附子 草果(各一钱) 广木香 白茯苓 浓朴 苍术(各一钱五分) 水煎空心服。
五子十皮汤 治一切虫胀。并气虚中满。单腹胀。
茯苓皮 草果皮 牡丹皮 生姜皮 大腹皮 地骨皮 木瓜皮 木通皮 五加皮(各一钱) 甘草皮(五分) 大腹子 车前子 葶苈子 紫苏子 菟丝子(各一钱二分) 加灯心三十茎。
空心服。
四炒枳壳丸 治气血凝滞。变成鼓胀。
枳壳(四两。分作四处。) 一分苍术(一两。同煮干炒黄色。去术。) 一分小茴香(一两。同干。炒黄色。去卜子。) 香附(醋炒二两) 槟榔 玄胡索 三棱(各一两)上为末。好醋同老米打糊为丸每服二钱。空心白滚汤下。
换金丹(秘方) 治一切鼓胀神效。
广木香 青皮(醋炒) 芦荟 肉豆蔻(面包煨) 麦芽(炒) 神曲(炒) 山楂肉 千金子(去壳油各三两) 白术(土炒) 黄连(各二两) 槟榔(一两) 沉香(七钱)黑蝉七只。洗净入雄猪肚内。扎口煮半熟。取出去蝉骨与肠。再同煮极烂。和前药捣为丸每服五分。白滚汤送下。加至一钱止。如上膈胀白豆蔻汤下。下膈胀砂仁汤下。此丸服后。要合参苓白术散间服。(方见脾胃门)珍珀活命丹 治单鼓胀。
牛黄 琥珀 珍珠 蟾酥 朱砂(各一钱) 蝼蝈(七个) 地鳖虫(七个)上为细末。人乳为丸。每服五分。空心白滚汤送下。
二丑夺命丹 治气蛊。血蛊。大小便不通。面足浮肿。肚大青筋。痰喘气急。饮食不进。服此丸忌盐酱房劳。发物荤腥。百日之外。
木通 香附(醋炒) 大黄 草果(炒) 芫花 槟榔 泽泻(去毛) 红芽大戟 小芽皂甘遂(各一两) 黑丑(炒) 白丑(生用各五钱) 雷丸(三钱)上为末。以白酒酱同老米。打糊为丸。每服二钱。白酒送下。泻三四次。第二日服补脾丸药药。如胀肿不消。以陈壁土煎水服之。即消散矣。
又方 治鼓胀小便不通。急胀如鼓。
石 (五钱) 琥珀(二钱) 沉香(三钱) 白槟榔 木香(各一钱五分) 麝香(五分)蝼蝈(即土狗二十个)上为末。以白酒酱为丸。每服一钱五分。陈香丸汤送下。
神仙蒸脐法 治鼓胀。服药难于取效。内服换金丹。外用此法。(方见噎膈门)紫金锭 治鼓胀初起。姜汤磨服四钱。(方见痰门)秘效丸 治肚腹胀大。小便短涩。脐凸气喘。夜不得卧。
橘红 青皮(醋炒) 砂仁(炒) 枳壳(麸炒) 桑白皮 草果仁(炒) 槟榔(各一两) 芫花大腹皮 茯苓皮 浓朴 丁皮(炒) 肉桂(炒) 南木香 苍术(米泔浸炒) 益智仁(各八钱)上为末。醋打面糊为丸。体浓者五钱。体弱者三钱。第一服消上部葱汤下。第二服消中部陈功。轻者不三服而愈。
妇人有气鼓血鼓。方与论并见妇人门。
卷之五 鼓胀门
附水肿
水肿之病。有因鼓胀而得者。有不因鼓胀而得者。视其眼高起如卧蚕状者。必发此症。
论大法宜实脾利小水。宽膨去湿顺气。然病势至此。则水气用事。真气无权矣。
卷之五 鼓胀门
附水肿
祛水饮 治腰以上肿。身热气在表。宜发汗而愈。
麻黄(去节) 柴胡(各一钱) 升麻(八分) 防风 山楂(各三钱) 生姜五片煎服。
消肿汤 治腰以下肿。小便不利。
猪苓 泽泻 木通 车前子 葶苈子(各二钱) 地骨皮 五加皮 生姜皮 海金沙 枳壳(各一钱) 灯心三十茎。空心服。
琥珀丸 治一切水肿。小便不通。大便溏泻。气喘等症。
大戟 芫花(醋炒) 海金沙(炒) 白丑(微炒捣末水牛尿浸焙干各二两) 琥珀(八钱)黄连(酒炒) 滑石(各一两) 肉桂(五钱)上为末。以木通一斤。煎浓汤法为丸。每服二钱。空心白滚汤下。
扶脾逐水丸 治通身水肿。气望上逆。小便竟无。日不能食。夜不能卧。
白茯苓 云白术 山药 苦葶苈 花椒目 巴戟(各五钱) 黄连 黑丑(各八钱) 北五味(二钱) 海金沙 泽泻(各一两)上为末。荷叶煎汤为丸。每服三钱。空心白滚汤下。
尊重丸 治一切肿胀。小便涩。大便闭。并单腹胀。
沉香 丁香 人参 槟榔 广术香 青皮 陈皮 枳壳 白芷 车前子 苦葶苈 木通赤上为末。姜汁打糊为丸。每服二钱。空心白滚汤下。
治水肿照各经加药法。
如从阴肿起。其根在肾。加泽泻。从面肿起其根在肺。加桑白皮。从四肢肿起。其根在脾。加大戟。从背肿起。其根在胆。加雄黄木通。从胸肿起其根在皮肤。加茯苓。从腹中肿起。其根在脾与胃。加花椒目。从口唇肿起。其根在小肠。加巴戟。从脚肿起。其根在心。加葶苈。从胁肿起。其根在肝。加芫花从腰肿起。其根在胃。加甘遂。从脐肿起。其根在大肠。加姜皮。从头目肿起。其根在心肺。加羌活。从膈至小腹肿起。其根在膀胱。加海金
卷之五
胁痛门
肝藏于内。外应乎胁。胁之所在。肝之所在也。所藏者血。所属者怒气。扑跌斗殴。内伤乎。藏于肝部。则虽无瘀血。而亦痛矣。然何以辨其为血与气耶。盖瘀血作痛者。痛而不膨按之亦痛。不按亦痛。其痛无时而息也。怒气作痛者。痛而且膨。得嗳则缓。已而复痛。其痛有时而息也。此非血与气之辨乎。然有左胁痛右胁痛。左胁痛甚者。必是肝火盛。木气实。
右胁痛甚者。必是痰流注。并食积。两胁走痛者。必痰饮也。又有季胁作痛者何也。盖季胁两肋稍之处。肝之下胆之位也。痛甚而下连小腹者。亦是死血。痛不甚而止于一处者痰也。
治此病者。审其所伤而治之。亦无不中矣。
卷之五 胁痛门
脉云
脉沉气。涩血。滑痰数热。两胁疼痛。脉必双弦。弦满者顺洪大者逆。
卷之五 胁痛门
立方
疏肝散瘀汤 治瘀血凝结两胁刺痛。
当归 红花 苏木 青皮 柴胡(各一钱) 山楂(二钱) 白芍 乌药 桂枝 甘草(各八分) 水煎热服。
抑肝定痛饮 治怒气伤肝胁痛。
广木香 橘红 青皮 柴胡 白芍 当归(各一钱五分) 官桂(六分) 沉香 枳壳(各一钱) 水煎热服。
龙荟丸 治肝火盛肋胁作痛。
当归 龙胆草 山栀仁(炒黑) 黄芩(酒炒) 黄连(各一两) 大黄(酒蒸) 芦荟 青黛(各五钱) 广木香(三钱) 麝香(五分)上为末。神曲三两。打糊为丸。每服二钱。姜汤送下。
和肝饮 治胁下杠梗起一条作疼。
当归 白芍 三棱 青皮(各一钱五分) 大茴香 木香 枳壳 柴胡 砂仁(各八分)水煎不拘时服。
调肝饮 治季胁痛连小腹。
当归 川芎 乌药 玄胡索 青皮(各一钱五分) 柴胡 槟榔 广木香 桃仁(去皮尖各一钱) 水煎热服。
舒肝汤 治痰凝聚结。两胁胀痛。夜不能卧。
白芥子 柴胡 青皮(各二钱) 橘核 乌药(各一钱五分) 澹竹沥(一钟) 龙胆草(一钱) 生姜五片煎服。
卷之五
腰痛门
肾藏于内。外应乎腰。腰之所在。肾之所在也。惟房劳不节竭其真精。则肾脏空虚。而腰斯雄健。斫丧真元。遗其病于暮年也。有瘀血腰痛者。因跌扑坠堕傍及。两腰俱痛。日轻夜重。而脉涩者是也。有湿痰腰痛。因天阴久坐而发。或因膏粱而致。其脉或滑而伏是也。又有闪挫而得腰痛者。亦有肾虚无所凭根据。一有闪挫则肾离其故处。其脉实。此痛之所由作也。
又有久泻而得腰痛者。利尽其水。而真水亦涸故也。又有腰重如带五千钱者何也。盖肾属水。其质本重。而又兼脾湿下注。湿与水而同宫。水得湿而溢满。此腰之所以重也。然但湿而不甚痛者。以肾水不收故也。女人腰痛。少壮者多血滞。衰老者多血虚。产妇临蓐而先腰痛者。乃胞系欲脱于肾故也。治此病者。审其虚实。而施治无不中矣。
卷之五 腰痛门
脉云
腰痛之脉。多于沉弦沉为气滞。弦为损肾。濡细伤湿。涩为瘀血。滑乃痰火。洪大肾虚。脉带沉滑易痊。
卷之五 腰痛门
立方
立安饮 治肾虚腰痛。
杜仲(盐水炒) 黄柏(炒) 破故纸(炒) 人参 菟丝子 牛膝(各一钱五分) 白茯苓当归 川芎 生地(各二钱) 水煎。临服加盐三分。
散痛饮 治瘀血所滞。两肾作痛。
乌药 玄胡索 杜仲(盐水炒) 桃仁(去皮尖各一钱五分) 青皮 柴胡 穿山甲 牛膝红花(各一钱) 甘草(二分) 加生姜三片。煎服。
调荣汤 治闪挫腰痛。
当归 生地(各三钱) 官桂(一钱) 乌药 红花 陈皮 白芍(酒炒各二钱) 水酒各一祛湿汤 治腰痛。重坠如带数千钱者。内有湿热也。
泽泻 黄柏 白茯苓 木通(各一钱) 防己 苍术 杜仲 破故纸(各一钱六分) 生姜三片煎服。
奇妙丸 治妇腰痛。血凝气滞。经水不调。肾经虚极。
当归(酒洗) 白芍(酒炒) 杜仲(各二两) 广木香 肉桂 玄胡索 牛膝(各一两) 破故纸(炒) 甘草(炙) 桃仁(去皮尖) 生地 川芎(各一两五钱)上为末。蜜丸。每服三钱。空心白酒送下。
煨肾丸 治肾虚腰疼。
杜仲(盐水炒三钱为末) 用猪腰子一枚。批作五七片。以椒盐腌去腥水掺末在内。以荷叶包裹。外加湿纸三四重。放灰火中煨熟。热酒送下。
肾着汤 治腰痛体重。腰冷如冰。
白茯苓 甘草(各二钱) 白术(三钱) 干姜(炒黑一钱五分) 加黑枣五枚。空心服。
青蛾丸 治一切腰痛。肾虚血少。痛时腰冷寒邪凝滞。气血不和等症。
萆 (四两。分作四分盐水童便。米泔水。酒。各浸一日。焙干炒) 杜仲(姜汁炒)胡桃肉(去膜另研各八钱) 补骨脂(四两酒浸)上为末蜜丸。每服三钱。空心青盐二分酒送下。
神功散 治一切腰疼。不论肾虚。血滞闪挫立效。
杜仲(四两童便二碗煎干) 橘核(一两五钱同杜仲炒) 黄柏(五钱炒令褐色) 上为末。
每服三钱。空心酒调下。
腰痛曲不能转者。针人中立愈。
卷之五
泄泻门
泄者如水之泄也。势犹HT 缓。泻者势似直下微有不同。而其为病则一。故总名之曰泄泻。
要病斯作矣。然亦有先感怒气。而后伤饮食者。有先伤饮食。而后感怒气者。有适值饮食之间。而忽发暴怒者。有忧郁内结。而含悲以食者。有饮食后。即入水洗浴者。有饮食未久。复饮食者。凡此皆足以成其病。善调摄者。不饥不食。不渴不饮。喜怒有节。不使太过。何至有泄泻之患哉。大抵泄泻与下痢。皆脾家之疾。而受病之新久不同。故势有轻重。而治之有难易也。然果何以知之。盖宿食停于中得湿热而始变。则有赤白诸般之色。而为下痢。此受病已久。故有积而无粪也。饮食过饱。挟湿而不尽化。则大便通痢。无里急后重之苦。而为泄泻。此受病未久。故有粪而无积也。此泄痢之别。用药者其可以概施乎。诸痢多热。而寒者少。诸泻多寒。而热者间或有之。惟完谷不化。属于客热在脾。火性急速。不及传化而自出也。然亦有脾寒。不能运而完谷不化者。此其常也。治此病者。当视其小便之赤白。察其脉之洪数沉迟而已。小便赤。脉洪数则为热。小便清。脉沉迟则为寒。不可不辨也。
卷之五 泄泻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