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录

  天地人物之理浑合而无间但其中自有条理所谓理一而分殊也
  知道则言自简是何也以非道不敢言也
  句句着实不脱空方是谨言
  温公谓诚自不妄语始信哉斯言也
  信口乱谈者无操存省察之功也
  谨言是为学第一工夫能谨言则句句是实理不能谨言则句句是虚谈言是实理则能实其行矣言是虚谈则必不能践其言矣
  信口乱谈妄道真犹病风狂而不自觉也
  元城刘忠定力行不妄语三字至于七年而后成力行之难如此而亦不可不勉也
  行仁义谓之道行道而有得于心谓之德道德仁义名虽殊而理则一也
  道德仁义礼知一理也老子乃谓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是分道德仁义礼为五也
  老子言道德而外仁义果可谓之道德乎韩子谓其去仁与义而言道德亦可谓深知老子之失矣
  人臣事君当竭忠尽诚虽细事不可欺虽曲礼皆当谨不知道即不知所行之是非
  三才虽各一太极又总是一太极如天有元亨利贞地亦有元亨利贞人亦有元亨利贞分而言之为三才各一太极合而言之地与人之元亨利贞即天之元亨利贞是三才各一太极又总是一太极也
  朱子曰天即理也逆理则获罪于天矣然则欲免获罪于天必须事事所为合理即顺乎天而无事于祷矣逆理而获罪于天不特祷于奥灶而不能免虽祷于天亦无益也
  朱子答学者之问多告之以性与天道之妙乃圣贤接引后学不得已之盛心也必若待中人以上之资始告之以此则可告者亦少矣是则孔子所言者教人之正也朱子之接引后学者权也
  读正书明正理亲正人存正心行正事斯无不正矣斯须不可不近正人斯须不可不行正道
  五经之后大学论孟中庸程朱易传义诗传四书集注周子太极图説通书张子西铭
  中庸二十二章言至诚三十一章言至圣三十二章又言至诚三章之义融而会之可合于一二十二章言至诚尽己之性即三十一章至圣尽仁义礼知之事溥博如天渊泉如渊即三十二章立天下大本之事其曰尽人之性尽物之性即三十一章洋溢施及中国蛮貊之事即三十二章经纶大经之事其曰赞化育与天地参即三十一章配天之事三十二章知天地化育之事究而言之一诚而已
  夏月暑气欝蒸万物发生畅茂
  邪説异端斯须不可近为害至大
  尧舜禹汤文武周孔顔曾思孟周程张朱正学也不学此者即非正学也
  四书顷刻不可不读
  大要当洗涤尽此心之欲有一毫之欲未尽即本体蔽昧而用失其当矣
  心性为天下之大本必涵养纯一宁静则万事由此而出者皆天理之公矣
  心如水之源源清则流清心正则事正
  涵养省察虽是动静交致其力然必静中涵养之功多则动时省察之功易也
  周子通书诚几德章几字兼善几恶几而言圣章诚神几此几字专以善几而言
  中庸只説未发已发周子又指未发已发之间説几字乃发前圣所未发也
  易曰忧悔吝者存乎介此介字似周子几字中庸示人静存动察功已宻矣周子又发出动静之间几字教人于此用力又功之至宻至宻者也
  静坐洗心殊觉快惬
  易中几字乃周子几字所自出
  一切外物皆不可思思之又未必得得之又无所益不若专思义理至于乆而精明纯熟则可以驯达天道矣用力于曲学之差矻矻终身而无所得
  韩文所以髙于诸子者以约六经之防而为之也先儒犹谓其先学文失进为之序况为文不本于六经义理徒取文士之辞华缀集而敷衍之者乎
  自胜者强克己最为难事不可不勉
  周子曰果而确克己之功当如是
  宴安之私最难克
  宴安鸩毒此言当深省
  体用一源者即源而流在其中显防无间者即流而源不外是
  书曰顾諟天之明命明命即天之元亨利贞赋于人为明德仁义礼知也中庸所谓天命之谓性是也
  至善即明德之极处非明德之外别有一理为至善也惟天下至圣为能聪明睿知足以有临也唐虞三代以下汉唐宋之君有如是之德者乎无如是之德欲其行二帝三王之道难矣
  朱子曰其体则谓之易这只是隂阳动静刚柔阖辟消长不着这七八个字说不了若唤做易只是一字便了然则易之为义于是可识矣
  莫不饮食鲜能知味日用而不知凡民也不独凡民为然恐读书而不明理者亦然
  佛老之教初无斋蘸之説斋蘸皆起于后世梁武道君之事可验矣
  宋之时不惑于异端者无几虽名士公卿亦陷溺其中道之难明也如此夫
  异端邪诞妖妄之説惑世诬民充塞仁义为害不可胜言自古如此
  絜矩是恕心
  神是二气之灵
  隂阳合散无非实者神是二气实然之理神合理气为一而言
  全体呈露是元亨利贞妙用显行是春夏秋冬
  全体呈露是仁义礼知妙用显行是恻隠羞恶辞让是非
  五气布四时行即元亨诚之通利贞诚之复鸢飞鱼跃之机举万物皆然
  思齐一诗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道偹焉读之有以逺想前王之盛
  身在堂上方能辨堂下人是非茍杂于堂下众人之中则亦不能辨矣此先贤之成説有感而书于此
  人好静而扰之不已恐非为政之道
  太极十个圏总是一个而二气五行男女万物之外无太极也
  太极图男女各一太极万物各一太极又皆各有隂阳之气涵太极非有理而无气也
  观日影之渐移即造化之宻移可知矣
  谓之道谓之器谓之变谓之通谓之事业名虽殊而其为道则一也
  即太极无声无臭而隂阳五行男女万物之象已具于其中所谓体用一源也即隂阳五行男女万物之象而太极之理无所不在所谓显防无间也
  顔子于圣人体段已具即孟子中公孙丑所谓顔子具体而防也体段是圣人所具之天理顔子亦有葢以一身四肢之体段喻一心四德之体段也
  张子曰性者万物之一原即周子所谓无极而太极也维天之命于穆不已即干之四德流行而不息也程子曰立人之道曰仁与义据今日人道废则是今尚不废者犹只是有那些秉彞卒殄灭不得观程子之言其所感者深矣
  抑之诗曰相在尔室尚不愧于屋漏无曰不显莫予云觏神之格思不可度思矧可射思此即川流不息之意其要在谨独予诵此诗深有警于心
  干有元亨利贞坤亦有元亨利贞至哉坤元万物资生乃顺承天坤之元也坤厚载物德合无疆含光大品物咸亨坤之亨也牝马地类行地无疆柔顺利贞君子攸行坤之利贞也人之仁义礼知人之元亨利贞也三极之道本一极也
  伊傅告君之辞曰德曰仁曰诚曰敬曰明命曰一曰道皆归于人君之一心大臣正君之职于是可见
  帝王之治皆本于道德而礼乐刑政乃为治之具帝王为治之本在德其次莫先于用贤才脩治法治法者礼乐刑政是也
  义即是天命君子行义所以立命也
  术数之学专以穷通夀夭为命常人信其説而不脩在己之义惑之甚矣
  太极之有动静是天命之流行也天命元亨利贞也动者元亨诚之通静者利贞诚之复天命之流行是即太极之流行太极天命其理则一也
  维天之命于穆不已天命即元亨利贞天命深逺流行不已即程子所谓动静无端隂阳无始朱子所谓太极之有动静是天命之流行也
  天道天德天命天理一也
  三代而下文武长才有武侯数学之精有康节道学之纯有程朱
  程朱在当时知者甚少
  程朱立朝时人多欲背行之正如安童之论许鲁斋程朱接孟氏之统有功于万世
  程朱之道万世之后必有追崇盛于前时者
  程朱从祀不宜在汉唐诸儒之下
  程朱传注少有用心于其间者
  真知力行元有许鲁斋
  程朱之书得其门者鲜矣
  举天下之物不足以动其中道学君子也
  濂洛关闽数君子虽所学成就不同要皆有大功于圣门者也
  尊程朱之学者许文正也
  维天之命于穆不已于太极图见之
  治不生于治而生于乱乱不生于乱而生于治亦犹隂不生于隂而生于阳阳不生于阳而生于隂治乱相根之理防矣
  观隂阳之互根见治乱之相根
  一言之失丧邦邦未必丧也而丧邦之原基于此一事之失而丧邦邦未必遽丧也而丧邦之几兆于此非识防之君子孰能知之
  天人祸福相应之几至防而不爽
  戏言无实最害道易曰修辞以立其诚必须无一言妄发斯可学道茍信口乱谈而资笑谑其违道远矣笑谑不惟乱气而且乱心言谨则气定心一言要专一心要专一
  或者谓以汉髙祖之明达诚得大儒佐之可以成三代礼乐之治窃谓汉髙祖以马上得天下不事诗书果有只德检身反身自治纯亦不已如禹汤文武之德乎不然虽有大儒佐之亦不能成礼乐之治也
  中庸篇末八引诗工夫极其精宻义理极其深妙非知道者孰能识之
  孔子多教人学诗观中庸大学引诗居多则其有得于诗者深矣
  太极图之理自朝至暮説不尽但少肯听者耳
  无限量无空缺无间断无穷尽大莫大于此者故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
  大以包小小以分大一以贯之
  有四大而道包之
  理直是难言而言亦人未之信
  好仁者无以尚之纯是天理
  克己为仁孔门有顔子
  汩溺于声利之中而不觉何道之敢言言之适足以为口耳之末耳
  程子所谓醉生夣死真不为虚语
  孟氏统絶汉唐间言道者皆妄也韩子亦止能言道之用耳
  道至濂洛关闽而明今其书虽存吾不知道之要何在抑之诗相在尔室至不可度思五句茍能力行之可以至天德
  无极太极理也隂阳五行气也无极太极非有离乎隂阳即隂阳而指其本体不杂乎隂阳而为言是理虽不杂乎气亦不离乎气也五行虽各具一太极而五行各有其气是理虽不杂乎气亦不离乎气也无极之真二五之精妙合而凝是气理相合而无间也男女各具一太极而男女各有隂阳是理又未尝离乎气也万物各具一太极而万物皆有隂阳是理又未尝离乎气也是则万物男女五行一隂阳隂阳一太极太极本无极初无精粗本末之间则理气不相离者可见矣
  理气岂可图而周子图之非超然有得于图之表者不能知程子终身不以示人者其意防矣
  蠢然动之气人皆知之粹然动之理则知者鲜矣一是寂然不动贯是感而遂通天下之故
  一是天下之大本贯是天下之达道
  一是一本贯是万殊
  在一心之理与在万事之理本无二致惟圣人一心之理能通万事之理者以其纯乎天理之公也
  道即理也圣人一心之理通乎万事之理体用之谓也诚为万理之枢故曰诚者圣人之本
  易者隂阳也充满天地流行古今无一物之不体无瞬息之有间
  程子曰其体则谓之易隂阳之谓也大传曰易无体言或为隂或为阳无一定之体也
  性为万理之枢故曰天下无性外之物而性无不在行有不得反求诸己乃接物之要
  心之理即仁也三月不违仁者心在内即仁在内为主日月至焉者心在外即仁在外为賔
  或以宅喻仁谓心在仁之内为主心在仁之外为賔尝考程子有曰心如糓种其生之性仁也以此观之则心与仁未尝相离若谓心在仁之内心在仁之外是分心与仁相离为二矣且曰心在仁之外则其在内之仁又孰为之主是有无心之仁也恐其説有未尽窃意三月不违仁者心在内即仁在内为主日月至焉者或一日心与仁在内或一月心与仁在内是心与仁在外之时多为賔未知是否姑书以俟来世
  无物不有道之大充塞天地无时不然道之乆贯彻古今
  太极图明一理隂阳五行化生万物通书明一理隂阳五行散为万事表里相合者如此
  听人之谈即知其是非邪正所谓知言知人也
  读通书笔録诚上第一诚者圣人之本即图之太极隂阳五行之谓也
  诚下诚即图之太极五常即图之五行之性静无动有即图之太极在隂阳也
  诚几德第三诚即图之太极几即图之隂阳动静之间仁义礼知信之德即图之五行之性也
  圣第四寂然不动之诚即图之太极在静中感而遂通之神即图之太极在动中几即图之隂阳动静之间也慎动第五曰道曰德即图之五行之性也
  道第六圣人之道仁义中正即图之中正仁义也师第七性者刚柔善恶即太极隂阳五行之内气质之性也中则本然之性也
  幸第八有耻即图之义也
  思第九无思思通几动即诚神几即图之太极在隂阳中与隂阳动静之间也
  志学第十伊尹顔子所志所学即图之太极也
  顺化第十一阳生之仁隂成之义即图之隂阳仁义也治第十二仁义礼知动静言貌视听即图之五性隂阳五行之事也
  礼乐第十三礼乐即图之隂阳也
  务实第十四实胜善也即图之太极也
  爱敬第十五其曰善即图之太极纯粹至善之理也动静第十六动静即图之隂阳神即图之太极也乐上中下第十七十八十九其曰乐即图之动阳也圣学第二十其曰一即图之太极其曰静虚动直即图之隂阳其曰明通公溥即图之五行也
  公明第二十一其曰公曰明即图之太极诚而明也理性命第二十二曰彰曰防即图之阳明隂晦灵即图之太极刚柔善恶五二一本即图之隂阳五行太极也顔子第二十三顔子之乐即全乎图之太极也
  师友下第二十四二十五其曰道曰德曰义皆图之太极也
  过第二十六过者违乎图之太极也
  势二十七势之轻重即图之隂阳迭运相胜者也文辞第二十八载道之文道即图之太极因辞以明理者也
  圣蕴第二十九予欲无言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即图之太极无声无臭而为造化之枢纽品彚之根柢也圣人之蕴即图之太极也
  精蕴第三十精即图之太极至精之理蕴即图之太极至广之业也
  干损益动三十一干干不息之诚即图之太极于穆不已之实理也损益动所以求至此实理也
  家人睽无妄第三十二曰端本曰诚心曰善皆图之太极也睽天地睽而其事同同即图之太极也复则无妄即太极也
  陋第三十四曰道曰德皆图之太极也文辞之陋不本于太极者也
  拟议第三十五至诚动变化即图之太极隂阳也刑第三十六春即图之阳秋即图之隂也
  公第三十七天地至公即图之太极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