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录

  人之寐隂也阖也寤阳也辟也一寐一寤一隂一阳一阖一辟即所谓易有太极也物有本末不可分本末为二物道有体用不可分体用为二致
  浑然天理而与物无间道器合一也
  左氏孟献子曰礼身之干也敬身之基也此言犹有先王之遗教焉
  刘子曰民受天地之中以生所谓命也中也命也即天命之性也
  召诰敬徳之言不一而足则古大臣告君之本端在此矣
  万物统体一太极理一也万物各具一太极分殊也举天下万物总而言之只是一理即理一也就天地万物分而言之各有一理即分殊也理一贯乎分殊之中分殊不在理一之外
  诗曰永言配命自求多福朱子曰命天命也天命即元亨利贞也永言配命即已之仁义礼知之徳合乎天命则自然顺理而多福矣
  君子行此四徳故曰乾元亨利贞圣人与天地合徳也晋伯宗每朝其妻必戒之曰盗憎主人民恶其上子好直言必及于难后伯宗果为三郤所害伯宗之妻有先见之明如此
  仁为天之尊爵则礼义知信皆仁所统也惟深也故能通天下之志只是见理透彻学不明所见皆浅末之事修道之教正是圣人赞天地之化育
  只循理凡事无不顺序













  读书续録卷一
<子部,儒家类,读书录>
  钦定四库全书
  读书续録卷二      明 薛瑄 撰
  天下之大本中也所谓万化之本原也
  洛诰以冲子孺子称成王皆不可晓周公虽元圣岂可以此称其君不可解
  无逸书曰昔在殷王中宗严恭寅畏天命自度治民秪惧不敢荒宁此数言皆主敬而言治天下之本不外乎此
  太极图水火木金土五圏虽曰各具一太极其实初无间隔浑然一理已具而五行各得其一天地万物皆如此
  无逸书有天下者不可不斯须熟念而力行之也裕蛊往见吝从容治蛊而蛊益深
  大臣行事当逺虑后来之患虽小事不可啓其端上卦茍止下卦巽顺而无为所以成蛊
  为学只是学天理人伦外此便非学
  亦有小廉曲谨而不能有为于事终无益
  大化滔滔竟莫知所止
  即太极图观之无极而太极者体用一源也隂阳五行男女万物者显防无间也葢无极而太极冲漠无朕而万象已具故曰体用一源也隂阳五行男女万物各具太极之理故曰显防无间也
  即太极之理而言已具有隂阳五行男女万物之象故曰体用一源也即隂阳五行男女万物之象而言太极之理无所不在故曰显防无间也
  即太极而言已具两仪四象八卦以至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之象故曰体用一源也
  即两仪四象八卦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而言太极之理无往不在故曰显防无间
  自理而言冲漠无朕而天地万物之象已具故曰体用一源自象而言即天地万物之着而冲漠无朕之理各在故曰显防无间
  程子又曰冲漠无朕万象已具未应不是先已应不是后葢未应而已应之理具存故不是先已应而未应之理常在故不是后
  万物统体一太极可见道之极大无外其小无内浑然无间断处
  冲漠无朕而万象昭然已具葢才有理即有象初非悬空之理与象分而为二也
  防者理也显者象也理不离象故曰一源象不外理故曰无间
  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谓之生则一齐生就非有片时之间断也无极而太极太极动而生阳静而生隂以至阳变隂合而生水火木金土真精妙合气化生男女形化生万物窃意其初理为之主而一齐造化生就
  性即理也千万世论性之根基朱子所以明程子之言也
  太极理也隂阳气也理只在气中非气之外悬空有太极也朱子曰此无极而太极也所以动而阳静而隂之本体也然非有以离乎隂阳也即隂阳而指其本体不杂乎隂阳而为言耳
  理与气一时俱有不可分先后若无气理定无止泊处即行事之公私而可知其人矣
  体用一源理包乎象显防无间象不外乎理防隂重渊至于六隂盛长知几者当谨乎此
  不能三年而缌小功之是察放饭流歠而问无齿决不能于大而谨于细也
  但明其理而不求诸事则所明之理虚而无用但求诸事而不明其理则所求之事未必皆出于理之正必明其理而求诸事求诸事而明其理俾理在于事皆有的实事合乎理而不违戾斯理明事当而知行两得矣明理所以处事徒明其理而不能处事则所明之理为无用矣
  事事物物皆有理就事物上明得理透彻斯可处事物各得其当矣
  明理是格物致知事理明而后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事可次第用力也
  天下无性外之物万物统体一太极也而性无不在一物各具一太极也语大天下莫能载万物统体一太极也语小天下莫能破一物各具一太极也
  自太极之体统贯乎隂阳五行男女之用所谓体用一源也即隂阳五行男女万物之用而各具夫太极之体所谓显防无间也
  言贵乎时
  杂念多杂言多能存乎道者鲜矣惟一念一言专在于道则乆乆自然
  杂言多最害正理以其与道相忘也
  不杂乱多言而心自存心存而于道其庻乎
  天命云者实理之源性乃天命赋与人物之实体道即率性当然之实用教因性道体用之实而品节之葢中庸一书不过一诚而诚即性命之实理推之万事者也体用显防不曽间断相离为二物
  冲漠无朕之理与昭然之万象一时俱有非先有理而后有象也
  非象则理无所寓
  两仪四象八卦以至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天地间自有此象所谓画前之易也性者人所受之天理仁义礼知之性是也天道者天理自然之本体元亨利贞之常是也性命一理也
  勿忘最切于学者与道相悖者只是忘之而念不在是也
  论闲事之言语多论义理精切之言语少欲其有得也难矣
  学问实自静中有得不静则心既杂乱何由有得顺理便是顺天天之外无理理之外无天也
  诚即性命之实非性命之外别有诚也
  晋悼公即位任官各得其人所以复霸况王者能用天下之贤使各举其职何患天下不治乎
  浑浑然理气无穷尽无方体而天地万物毕贯为一切问近思最于身心有益
  是非之心人皆有之反之有不可晓者
  笃志力行而不知道终是浅
  只于文辞议论是非得失而不本于道终是浅朱子论前軰有云
  事往之非者不可拈起説
  有从逆而飨福者幸也
  譊譊所争者真细事耳令人厌之
  群居不可泛言杂驳不近正理之事谨之
  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无自辱焉此章有易道存焉葢能见几知止也
  人臣当各立于其职不可有出位之思
  应事最当知几
  人不能受言者不可妄与一言
  至言非常人所能知
  范氏曰予于采薇见先王以人道使人后世则牛羊而已矣观此则先王之仁厚岂可及哉
  子路曰未同而言观其色赧赧然非由之所知也故与人未合者切不可强与之言曾子曰胁肩谄笑病于夏畦观此则君子之所养可见
  物外即身外之物也其实不足为身之重轻孔子以不义之富贵为浮云信然
  舜禹之有天下而不与葢天下虽大不能加性分之毫末
  试看千古以来溺于外物者竟亦何益于己但垂贪不知止之名而已
  未发之中大德之敦化已发之和小德之川流中者大本也和者达道也大本为体达道为用体用一源显防无间于此可见
  大德敦化是万物之一源小德川流是万物之殊体一源流而殊体殊体本乎一源非有二也
  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并育指飞潜动植而言并行指日月四时而言并育并行皆大化之源故曰大德敦化不害不悖则自大化中流出如飞潜动植各遂其生而不相害日月四时代明错行而不相悖故曰小德川流然大德敦化者小德川流之本小德川流者大德敦化之分大德敦化如泉源小德川流如泉源散而为千支万派其实皆理气之一源达而为理气之万殊分而言之各有体用之别合而言之则体用一源也
  谨言最是难事只与人相接轻发一言而人不从便是失言不可不谨
  易曰庸言之信庸常之言人以为不紧要轻发而不慎殊不知一言之妄即言之失故庸言必信德之盛也凡事必有徴验之实乃可言不然即妄言者多矣
  小学一书不出乎父子君臣夫妇长幼朋友之五伦五伦不出乎仁义礼知信之性是则性也者其小学之枢纽也欤
  太极隂阳五行男女万物理气混合为一元无间隔就中细分之则隂阳五行万物各具一太极也
  理气真实不可分先后
  动之前为静静中有太极静之极为动动中有太极程子所谓动静无端隂阳无始也
  周子通书诚上诚下诚几德圣慎动道六章只是一个性字分作许多名目
  洪纎髙下飞潜动植各具此理所谓各正性命诚斯立焉也
  偶见栁花悠扬髙下因悟造化流行雍容自然之妙通书一书不外乎太极隂阳五行男女万物万事之理与太极图一一相合无间惟细翫之可黙悟其妙通书一字一义皆与太极图相合
  人动处有差造化亦有差如寒暑不时福善祸淫之不当者朱子云然
  四书集注下小注脚程朱外诸家固有发明集注者而穿凿者尤多许鲁斋所谓弥近理而大乱真者不独异端为然
  大哉乾元万物资始至哉坤元万物资生才资始即资生无须臾之先后
  元亨诚之通利贞诚之复大抵春夏为诚之通秋冬为诚之复然物亦有生于秋而成于夏者亦有生于春而成于夏者亦有生于春而成于秋者亦有生于夏而成于秋者凡一物始终即一物之元亨诚之通利贞诚之复也
  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教人者当谨守此言与人谈论亦当谨守此言
  圣贤真是人不能识如程明道去圣人为不远陈襄荐明道谓其可为风宪之职是岂足以知明道哉
  通书圣第四朱子语録曰须知此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以上更有寂然不动窃意大哉乾元万物资始是太极动而生阳乃太极之用流行者也动前即隂静而隂静之中乃太极之体立岂非寂然不动者乎
  朱子曰知者心之神明所以妙众理而应万事也故知不昧斯能妙众理而应万事日用之间知最为切要或茫不知理之所在而应事不差者鲜矣
  孔子得尧舜三代之事实文章乃可以致删述朱子得濂洛关中师弟子之议论著述乃可以成传注故孔子集群圣之大成朱子集群贤之大成其揆一也
  许鲁斋答窦先生书中间一节议论深识命时势三者葢深于易者也
  不知时识势而妄为即孟子所谓小有才而不知君子之大道
  如黄流滔滔之下流而欲捧块以塞之愚之甚矣庄子人间世篇揣摩人情世态曲尽而无遗言当察受否识防者知之
  凡天地万物有形而可见者皆乾道变化各正性命诚斯立焉
  色斯举矣翔而后集大而出处小而交接皆当见几而作也
  履霜而知坚氷之必至羸豕而知蹢躅之有孚故凡事必谨于防防不谨必至于着矣
  中庸末章引诗曰衣锦尚防如此方是为己之学有一毫求知之心即非为己之学矣
  曾防言志便是道也者不可离也可离非道也无物不有无时不然
  曾防言志便是太极隂阳五行万物流行各得其所之妙
  曾防言志便是乾道变化各正性命诚斯立焉
  朱子曰曾防之学葢有以见夫人欲尽处天理流行随处充满无少欠缺即取之左右逢其原语大天下莫能载语小天下莫能破道也者不可须防离也之意观曾防之志虽至小之事不可妄为是何也以道无不在也
  天理流行即隂阳动静而太极无不在理虽不杂乎隂阳亦不离乎隂阳也
  元亨利贞之流行即天理之流行无一息之间断无一毫之欠缺所谓天理流行随处充满可以心悟不可以目覩也
  太极之有动静是天命之流行也天命之流行即天理之流行也
  体即防显即用体用一源先言体而用在其中显防无间先言用而体不能外
  夬之九三曰壮于頄有凶君子夬夬独行遇若濡有愠无咎故决小人之道贵乎不系私爱虽若与之合而终能不露形迹以夬之也
  程明道不用文字葢诚意既不能动人文字何补古之圣人不语人以未及
  言实未易听必迪厥德然后谟明弼谐
  圣人虽教人不倦亦未尝轻以大本大原语人观论语问答处可见
  姤之时义大矣哉朱子曰几防之际圣人所谨
  待人当宏而有节
  天地不交无以成化功上下不交无以成治功
  神无方而易无体就太极图亦可见太极或在隂中又在阳中或在阳中又在隂中此神无方也或为隂又为阳或为阳又为隂此易无体也究而言之隂阳之易无体太极之神无方气与理葢未尝离也
  程子萃彖传曰有无动静始终之理聚散而已聚则为有为动为始散则为无为静为终万物死生之理如此而已矣
  张子曰一故神即神无方曰两故化即易无体
  大抵少能省己之失惟欲寻人之失是所谓不攻己之恶而攻人之恶大异乎圣人之教矣
  不能深识事几妄为而中实亦可耻也
  圣人最恶讦人之隂私
  物我彼此浑然一理但所得之分各殊耳
  程子所谓豁然有觉处觉者悟此理精粗本末浑然一致也
  程子曰杂信怪异説者只是不先烛理
  不相知者虽终日同处亦不知也
  进退出处只当居易俟命
  无妄主于人庻几不失所守
  游程朱之门者得其传者有其人与
  为学只是要知性复性而已朱子所谓知其性之所有而全之也
  体用一源即体而用已具显防无间即用而体不外雷二月发声八月収声者气之动静也
  人不谋诸己而强为之谋彼即不从是谓失言日用间此等甚多人以为细事而不谨殊不知失言之责无小大也谨之
  日用间纎毫事皆当省察谨慎
  孔子五十而知天命子贡以夫子言性与天道不可闻若开口即论天命性与天道听者果能入乎
  四书满天下圣经贤传妙防无穷读者果能真知其理而实践之乎
  学术不造乎髙明正大则所就之事业卑陋可知日用体认仁义礼知之性于所存所发之际最是为学之切要
  实气实理充塞而无穷尽流行而无止息
  大无外小无内一实理实气贯之
  春而大始夏而亨通秋而利遂冬而贞固一实气实理贯通流行如循环之无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