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儒藏
- 语录
- 读书录
读书录
太史公作贾谊传不载治安防载吊屈原鵩鸟赋亦有感而然
汉法去秦无几观武帝时可见
天地上下同流是乾道变化万物各得其所是各正性命
为学只要分理欲二字
程子言恶亦不可不谓性也此指理在气中荀子言性恶则专主气言故有不同
孔子因尧舜三代之遗典故得以删述賛修朱子因濂洛诸儒之遗论故得以折去取
尧舜之道非孔子无以明濂洛之道非朱子无以发周子程子张子之学非得朱子为之发明后世纷纷莫知所定论矣
理无形也假象以显义易卦太极圗皆然
使尧舜禹汤文武周孔顔曽思孟周程张子之道昭然明于万世而异端邪说莫能杂者朱子之功也韩子谓孟子之功不在禹下余亦谓朱子之功不在孟子下气有消息理无穷尽
理无方体无穷尽
朱子门人陈北溪论理切实
程子曰在物为理处物为义陈北溪曰理是在物当然之理义所以处此理
行道而有得于心之谓徳不但动时如此虽静而有得于心即所谓徳
黙而存之有得于心非所谓徳乎
非礼勿视听言动便是克己视听言动之合礼处便是复礼
程子曰不仁者无所知觉指知觉为仁则不可窃疑知觉之所以能知觉者由生理之流行而无间也生理是仁知觉是智如人一身生理周流无间是仁有是仁方能知觉痛痒生理不周流则不仁不仁则不知痛痒所谓手足痿痹不仁也
仁则满腔子是恻隠之心故有知觉不仁则此心顽然无知觉矣
知觉不可训仁所以能知觉者仁也
体言理用言象体用一源言理而象在其中显言象微言理显微无间以象言而理在其中
天以一理赋与万物人得其全物得其偏于全之中又有气质昬明强弱之不齐惟生知上圣气得其清于全者无所蔽中人以下则气质昬浊而全者不能无蔽与物之偏者无异此人有近于物者物于偏之中又有得其一端之明者如雎鸠有别蜂蚁君臣之类此物有近于人者但物之气质之偏终为所拘不能通乎理之全惟人能变化气质则有可通之理故张子曰善变之则天地之性存焉气质之性君子有弗性者焉
不知言则无以知人盖知言则理明于人之贤否无遯情如鉴之照物
临川呉氏曰太极无动静故朱子释太极圗曰太极之有动静是天命之流行也此是为周子分解太极不当言动静以天命有流行故只得以动静言窃谓天命即天道也天道非太极乎天命既有流行太极岂无动静乎朱子曰太极本然之妙也动静所乘之机也是则动静虽属隂阳而所以能动静者实太极为之也使太极无动静则为枯寂无用之物又焉能为造化之枢纽品彚之根柢乎以是而观则太极能为动静也明矣宋髙宗中兴之主陈少阳岳飞皆死于谗佞信用汪黄秦桧之奸邪其不亡者幸而已
水火木金土五行虽各具一性却总是一个太极之理但五行之气各有所偏故所得不全耳如普照万物总是一个日光而得其光者有偏全由物有大小不同而日光则本无不全也朱子所谓五行各一其性而太极浑然之全体无不各具于一物之中而性无不在者此也
宋徽宗崇道教真宗启之也其效可见矣
语大天下莫能载万物统体一太极也语小天下莫能破万物各具一太极也
战国之时举世趋利而孟子言仁义是以所如不合性如水水本清被泥沙浊了便浊了也只得谓之水性本善被气质夹杂恶了便恶了也只得谓之性故程子曰恶亦不可不谓之性者此也
人心无一毫私意便与天地万物之理相合为一圣人教人只是文行忠信未尝极论髙逺
教人言理太髙使人无可依据
圣人未尝轻以理之本原语人也
读书録卷九
<子部,儒家类,读书录>
钦定四库全书
读书録卷十 明 薛瑄 撰
在天为命在人为性一而二二而一者也
理无空缺与人心之性浑合无间
敬以直内之语自夫子始发之至程朱发明其义无余蕴矣
阳动之时太极在阳中隂静之时太极在隂中以至天地万物无所不在此理不杂乎气亦不离乎气也太极圗上一圏之中冲漠无朕而隂阳五行男女万物之象已具所谓体用一源也隂阳五行男女万物而太极之理随在所谓显微无间也
程子曰以小人贪求不已之心移于进徳则何善如之此即孟子所谓求有益于得者求在已者也
董卓郿坞之金亦愚矣哉身行不义自毙而已其能有之乎
治乱无不自微至大看复姤初爻可见
恶由微以至大坤之初六可见
尚义则道日长尚利则道日消天下治忽分焉
朱子超然逺引当时小人方欲以利禄轻重之是何异防鸮得腐鼠而吓鹓鸾也
滔滔趋利之势不已必至于乱非圣贤孰能救之此孟子之书首言仁义以防本塞源也
人己一也浚人之脂膏以自肥何其不仁如是哉姤一隂生于下羣阳不能自立君子谨之
夏月阳气充盛万物畅茂嘉美之防也
春秋最重民力凡有兴作小大必书圣人仁民之意深矣
秦恶闻其过而亡汉好谋能听而兴岂非千古之永鉴天理本顺而自逆之是故恶夫凿者
鸟知择巢人不知择所处可以人而不如鸟乎
南宋之君大抵无刚明者虽朱子之贤不能用群奸得志终至偾国岂非后世之鉴
昭烈孔明抑于史笔之不公至朱子纲目然后大义明于万世
朱子楚词集注成于晚年所感者深矣
元刘靖脩不屑就其意微矣
司马公劝仁宗建储一事可谓大忠
忠臣事君视天下犹一家非为身谋也
圣贤之言专务明理不尚文彩然理明字顺自无不文常人之言专尚文彩理茍未明文亦何用
万物美恶精粗不齐者皆气之为也
耳目口鼻小体也皆能知声色臭味心大体也反不能知义理是非惑莫大焉
或问太虚程子曰亦无虚遂指虚曰皆是理安得谓之虚天下无寔于理者朱子曰天下之理至虚之中有至实者存至无之中有至有者存夫理者寓于至有之中不可以目撃而指数也观程朱之言可以知道矣万事差错只是是非颠倒
人欲肆而羞恶之心亡矣
人犹知论人之是非而已之是非则不知也
吮痈防痔而得车多者小人之无耻也
朱子曰程子言仁本末甚备今撮其要不过数言盖曰仁者生之性也而爱其情也孝弟其用也公者所以体仁犹克己复礼为仁也学者于前之三言者可以识仁之名义于后一言可以知用力之方矣
因黙念一隂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窃以继成皆以气言贴隂阳字说善性皆以理言贴道字说及捡陈北溪性理字义与鄙意合因志之
朱子曰一隂一阳之谓道太极也继之者善生生不已之意属阳成之者性各正性命之意属隂
隂阳之外无一物
继善成性无须臾止息
徃年在湖南尝行沅州北涧谷中雾蒸湿及登髙山絶顶则日光晴霁俯视沅州城郭及众山之低小者云气浮绕徃来其间驶如奔马开阖万变是时必于其下矣以是知云气最低方云合而之时日在云上未尝不光霁也
天最髙日月星辰次之云气最低凡云气皆在日月星辰之下以是知其最低也
邵子曰干四十八而四分之一分为所克之隂也盖自干至泰干夬大有大壮小畜需大畜泰凡八卦共四十八爻分作四分每分十二爻其三分三十六阳爻其一分十二隂爻也又曰坤四十八而四分之一分为所克之阳也盖自坤至否坤剥比观豫晋萃否凡八卦共四十八爻分作四分每分十二爻其三分三十六隂爻其一分十二阳爻也
忠如水之源恕如水之流一个忠做出百千个恕来一个源流出百千道水来即忠恕而一贯之防明矣自然体立用行者圣人之忠恕也尽已推己者学者之忠恕也曾子言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非谓学者尽已为忠推已为恕也姑借忠以明一之体借恕以明贯之用故知尽已推已其施无穷则知一贯之理不尽矣
中庸之忠恕乃学者尽已推已之正名即程子所谓动以人也论语之忠恕乃圣人自然之忠恕即程子所谓动以天也
太极圗见天人合一之妙
太史公言汉武帝谴死钩弋夫人与凡有子之嫔御为能杜絶后来之女乱是则然矣亦非仁者之心也诚使家法严伦理明则后世之女乱非所忧也如文王之修身齐家以及天下欲使万物皆得其所何至不仁如是乎
张子曰神者二气之良能也良能是其自然能伸能屈之妙朱子曰者隂之灵神者阳之灵灵即所谓良能也
天地之开阖世运之兴衰日月之徃来昼夜之变化寒暑之推迁万物之始终皆隂阳之气屈伸消息为之主此神所以体物而不可遗也
海水是众水之聚与山泽通气有源之水不同尝问海上居人海水味咸其海中山岛井泉之水却甘以是知海水与有源之水不同
隂阳不在五行外太极亦岂在隂阳外所谓精粗本末无彼此也
周子言男女而万物在其中言万物而男女在其内互文也
魏公子无忌从车骑虚左迎侯生生直上载公子上坐此载字亦加载之意与老子屈子扬子载魄之载字同义
圣贤之言皆平易易知后世儒者有作禅语以见于文辞者虽曰明理失平易之意矣
陈平以金间楚即战国之术
有以释老机巧之言解吾书者几何而不陷于异端乎
文武成康之治一变而为春秋再变而为战国极矣朱子曰干一而实故以质言而曰大地二而虚故以量言而曰广
程子易传质慤精深广大微妙朱子本义亦有不能出其外者
程子之易主孔子但与本义不合
人之为学当于性情上用功尤切
知而不去为智虽知不能固守而去之焉得为智四方上下徃来古今实理实气无丝毫之空隙无一息之间断
西铭只是欲人存天理
人物皆得天地之气以成形所谓天地之塞吾其体皆得天地之理以成性所谓天地之帅吾其性体性人与物皆同所谓理一也然人得其气之正而理亦全物得其气之偏而理亦偏圣人尤得其气之最清最秀者故性极其全与天地合徳贤者禀其次乎圣人故其徳出乎凡民皆分殊也
致知力行惟在于实一有不实则不能造其极矣夫子四教忠信为文行之本
思量万事万理不过一实
为学不实无可据之地
人之所为一有不实即为妄矣
人而不实无一而可
人于实之一字当念念不忘随事随处省察于言动居处应事接物之间必使一念一事皆出于实斯有进徳之地
千言万语只在实
因读天地之塞吾其体之塞字益知上下四方气之充塞无丝毫之空隙
天地之塞吾其体得天地之气以成形也天地之帅吾其性得天地之理以成性也践形则能全天赋我之体尽性则能全天赋我之理知化穷神者乐天而能践形尽性也无愧无忝者畏天而求践形尽性也古语云天定能胜人人定亦能胜天如古者无道之世若秦若隋若武氏之流方其势盛之时虐熖如烈火不可近此人定胜天也及其罪盈恶稔人怨天怒勦絶覆亡之无遗育此天定胜人也善恶之报岂不明甚信古语之不诬继之者善化育之始流行而未已阳也成之者性人物禀受一定而不易隂也
继之者善就造化流行上説成之者性就人物禀受说万物至大者皆有外惟理之大无外万物至小者皆有内惟理之小无内
天地万物皆虚惟理最实
隂阳五行男女万物太极都在里许
朱子谓河圗之数不过一隂一阳一竒一偶以两其五行而已盖河圗一六水二七火三八木四九金五十土皆两其五行也自其著者观之则动静不同时隂阳不同位而太极无不在焉所谓显微无间也自其微者而观之则冲漠无朕之中而动静隂阳之理已具于其中矣所谓体用一源也
理气象数初不相离如干之健理也其象天象也其所以为象者气也气之有次第节限者数也
豫上九曰防豫成有渝无咎复六三频复厉无咎皆广迁善之门也
以五乘十二六十也以十二乘五亦六十也即参伍之义
易曰忧悔吝者存乎介介即周子所谓几善恶也朱子曰大概看易须谨守彖象之言圣人自解得极精密平易窃观朱子解文王彖辞惟主孔子
能艮其背便不获其身行其庭不见其人
孔子恶利口之覆邦家者千万世国家乱亡皆由于此大人虎变未占有孚如成汤自其征伐之先已有傒蘓之望是未占有孚也
朱子之易惟主卜筮与程子异其论亦有不出程传之外者
圣贤千言万语只要人存天理去人欲
天之道知也地之道仁也圣人与天地相似者知仁而已知周乎万物者知也道济乎天下者仁也乐天知命故不忧知也安土敦仁故能爱仁也天地之道不外乎仁智圣人之道亦不外乎仁智此圣人与天地合徳也易曰一隂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继成以气言从隂阳字来善性以理言从道字来
程复心大学章句圗首画太极圗中间着一气字是以气言太极周子无极而太极专以理言也程说曰太极未有象惟一气耳是即汉儒异端之说又岂识所谓太极哉
河圗之一竒一偶造化之一动一静人之一呼一吸皆一隂阳也
东汉之规模不如西汉者政以光武好吏事不如髙祖得人君之体也
光武以防纬论学何以为出治之本
隂阳无时不相胜隂退则阳胜隂阳退则隂胜阳一隂一阳相胜而不已也
剥尽为坤阳生为复夬尽为干隂生为姤圣人于阳曰复于隂曰姤扶阳抑隂之意也
东汉党锢诸君子正不知羣隂并长之时而欲力胜之难矣
圣人之进退存亡与造化消息盈虚之理为一异乎汉末诸贤矣
汉末诸贤先儒谓一变则至于道
后汉贤者刻意尚行若不可及概以中庸之道则有不合者矣
太极理也生物之本隂阳五行气也生物之具男女万物皆自此出而理气则浑融无间也
至大者道也圣人之门而道存焉游其门者难为言可知矣
三代之后有汉世道之大防也
地处天中而有尽天包地外而无穷
三代圣人皆以道治天下汉髙不喜诗书至溺儒冠岂非世道之大防与
汉髙有功于天下固大矣其修身无本治家无法以诈御臣下视禹汤文武为何如哉
上下四方理气充塞无穷尽无方体
无一时一事而无理故当无一时一事而不习此学而时习之也今人特以执卷诵习为习此特习所知之一端耳又岂能尽时习之功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