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儒藏
- 语录
- 经济文衡
经济文衡
星辰类
论北辰常居其所之义
先生文集北辰辨
此説谓帝座只有紫微一星号为北辰常不动
帝座惟在紫微者据北极七十二度常见不隠之中故有北辰之号而常居其所盖天形运转昼夜不息而此为之枢如轮之毂如硙之脐虽欲动而不可得非有意于不动也若太微之在翼天市之在尾摄提之在亢其南距赤道也皆近其北距天极也皆逺则固不容于不动而不免与二十八宿同其运行矣故其或东或西或隠或见各有度数仰而观之盖无晷刻之或停也今曰是与在紫微者皆居其所而为不动者四则是一天而四枢一轮而四毂一硙而四脐也分寸一移则其辐裂而瓦碎也无日矣若之何而能为运转之无穷哉此星家浅事不足深辨然或传写之误则不可以不正也故为之辨
论星垣纒度之数
答蔡西山
此段谓当各指其星之所在使人易晓
星经紫垣固所当先太微天市乃在二十八舍之中若列于前不知如何指其所在恐当云在紫垣之旁某星至某星之外起某宿几度尽某宿几度又记其帝座处须云在某宿几度距紫垣几度赤道几度距垣四面各几度与垣外某星相直及记其昏见及昏旦夜半当中之月其垣四面之星亦须注与垣外某星相值乃可易晓不知盛意如何
五行类
论隂阳五行生行之义
太极图解
此段发明太极图五行次第
阳变隂合而生水火木金土水隂盛故居右火阳盛故居左木阳穉故次火金隂穉故次水土冲气故居中而水火之交系乎上隂根阳阳根隂也水而木木而火火而土土而金金而复水如环无端五气布而四时行也
论五行气质之説
同上
此叚专以质与气论五行隂阳之序
五行者质具于地而气行于天者也以质语其生之序则曰水火木金土而水木阳也火金隂也以气语其行之序则曰木火土金水而木火阳也金水隂也又统而言之则气阳而质隂也又错而言之则动阳而静隂也
论五行所生之序
语録
此叚专一发明五行体虚形定之旨
阳变隂合初生水火水火气也流动闪烁其体尚虚其成形犹未定次生木金则确然有定形矣水火初是自生木金则次于土五行之属皆从土中旋生出来
论五行循环相生之义
语録
此叚发明隂根阳阳根隂错综相生之义
或问以质而语其生之序不是相生否只是阳变而助隂故生水隂合而阳盛故生火木金各从其类故在左右先生答云水隂根阳火阳根隂错综而生其端是天一生水地二生火天三生木地四生金到得运行处便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又生水水又生木循环相生又如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都是这个物事
论十是五行之数
同上
此叚专论二四生相乘之义
卦虽八而数则十八是隂阳数十是五行故一隂一阳便是二以二乘二便是四以四乘四便是八五行本只是五而有十者盖是一个便包两个如木便包甲乙火便包丙丁土便包戊己金便是包庚辛水便是包壬癸所以为十
论木为仁火为礼之説
同上
此叚谓神字犹云意思之义
或问木之神为仁火之神为礼如何见得先生答云神字犹云意思也且如一枝柴却如何见得他是仁只是他意思却是仁火那里见得他是礼却是他意思是礼
论隂阳在五行中之义
同上
此叚发明周子五行一隂阳之説
得五行之秀者为人只説五行而不言隂阳者盖做这人须是五行方做得成然隂阳便在五行中所以周子云五行一隂阳也舍五行别无讨隂阳处如甲乙属木甲便是阳乙便是隂丙丁属火丙便是阳丁便是隂不须更説隂阳而隂阳在其中矣或曰如言四时而不言寒暑尔曰然
论五行体质之义
同上
此叚发明横渠金木属土之説
问五行体质属土否先生云横渠正防有一説好只説金与木之体质属土水与火却不属土问火附木而生莫亦属土否曰火自是个虚空中物事问只是温热之气便是火否曰然
论土旺四季之义
同上
此叚以土旺于未故有再取之义
或问四时取土何为季夏又取一番先生答云土旺于未故再取之土寄旺于四季每季皆十八日是土四个十八日计七十二日其他四行分四时亦各得七十二日五个七十二日共凑成三百六十日也
论五行所属之义
同上
此叚发明雨属水及寒属金貎属水之説
或问形质属土否及呉斗南説如何先生答云旧来谓雨属木旸属火燠属水寒属金风属土雨看来只得属水自分晓怎生属得木问寒如何属金曰引证甚佳左传厖凉冬杀金寒玦离也又曰貎言视聴思皆只以次第相属问貎如何属水曰容貎光泽故属水言发于气故属火
论水火所成之义
同上
此叚谓天地混沌时只看水火二者
天地始初混沌未分时想只是水火二者水之滓脚便成地今登髙而望羣山皆为波浪之状便是水泛如何曰只不知因甚麽时凝了初间极软后来方凝得硬问想得如潮来涌起沙相似曰然水之极浊便成地火之极清便成风霆雷电日星之属
四时类
论四端如四时之义
先生语录之辞
此叚谓四端四时不过天地间一个生底道理
人之四端如天之四时春生便是仁夏长便是礼秋收便是义冬藏便是智不过是天地间一个生底道理程子所谓譬如糓种仁则其生之性玩此则仁可识矣【语録】若説仁义便如隂阳若説四端便如四时若分四时四端八字便是八节
论天地发生之气
同上
此叚谓四时浑然只是一个发生之气
天地只是一个春气发生之初为春气长得过便为夏收敛便为秋消缩尽便为冬明年又复从春处起浑然只是一个发生之气【语录】
以一歳言之有春夏秋冬以干言之有元亨利贞以一月言之有晦朔望以一日言之有旦昼暮夜
天有春夏秋冬地有金木水火人有仁义礼智只是四件
以气言则春夏秋冬以徳言则元亨利贞在人则为仁义礼智元亨利贞理也有这四叚气也有这四段理便在气中两个不曾相离
周正不改月之辨
答呉晦叔
此段以周不改月之説未有明据
所谕周正之説终未能穏当孟子所谓七八月乃今之五六月所谓十一月十二月乃今之十月九月是周人固已改月矣但天时则不可改故书云秋大熟未获此即只是今时之秋盖非申酉之月则未有以见夫岁之大熟而未获也以此考之今春秋月数乃鲁史之旧文而四时之序则孔子之微意伊川所谓假天时以立义者正谓此也若谓周人初不改月则未有明据胡文定只以商秦二事为证以彼之博洽精勤所取犹止于此则无他可考必矣今乃欲以十月陨霜之异证之恐未足为不改月之騐盖霜在今之十月则不足怪在周之十月则为异矣又何必史书八月然后为异哉况鲁史不传无以必知其然不若只以孟子尚书为据之明且审也若尚有疑不若且阙之之为愈不必强为之説矣【诗中月数又似不曾改如四月维夏六月徂暑之类故某向者疑其并行也】
经济文衡前集卷八
<子部,儒家类,经济文衡>
钦定四库全书
经济文衡前集卷九
宋 滕珙 撰
浑象类
论仪象法要之制
答江徳功
此段论仪象法要谓此俯视者正为浑象
浑仪诗甚佳其间黄簿所谓浑象者是也三衢有印本苏子容丞相所撰仪象法要正谓此俯视者为浑象也但详呉掾所説平分四孔加以中星者不知是物如何制作殊不可晓恨未得见也
论玑衡浑象之制
答江徳功
此段谓玑衡浑象各是一器不当并説
玑衡之制在都下不久又苦足疾未能往观然闻极疎略若不能作水轮则姑亦如此可矣要之以衡窥玑仰占天象之实自是一器而今人所作小浑象自是一器不当并作一説也元祐之制极精然其书亦有不备乃最是切处必是造者秘此一节不欲尽以告人耳
论天体圆象之制
答蔡节斋
此叚谓天形一定其间随人所望有少不同处耳
天经之説今日所论乃中其病然亦未尽彼论之失正坐以天形为可低昻反覆耳不知天形一定其间随人所望固有少不同处而其南北髙下自有定位正使人能入于弹圆之下以望之南极虽髙而北极之在北方只有更髙于南极决不至反入地下而移过南方也【但入弹圆下者自不看见耳】盖图虽古所创然终不似天体孰若一大圆象鑚穴为星而虚其常隠之规以为瓮口乃设短轴于北极之外以缀而运之又设短柱于南极之北以承瓮口遂自瓮口设四柱小梯以入其中而于梯永架空北入以为地平使可仰窥而不失浑体耶古人未有此法杜撰可笑试一思之恐或然即着其説以示后人亦不为无补也
律説类
论定律圆径之制
答蔡西山
此段论引汉志起十二律周径未免牵强
律説少有碍处便不可笔之于书此意甚善不唯此一事而已他事亦何莫不然也但圆径亦须更子细如引汉志由此之义起十二律之周径恐未免有牵强处也嘉量积处数之前合定方深围径之数以相参騐证辨首章可早修定寄来商量此处无头难下语也
论审定作书之义
答蔡西山
此段论律书章数之当定
易中七八九六之数向来揲蓍处推起虽亦脗合然终觉曲折太多不甚简易疑非所以得数之原近因间看四象次第偶得其説极为径防不审亦尝如此推寻否本原第一章围径之説殊不分晓此是最大节目不可草草
气章恐合移在第四五间盖律之分寸既定便当埋管气以验其应否至于播之五声二变而为六十调者乃其余耳况审度嘉量谨权尤不当在气之前也但气章已有黄钟之变半分数而前章未有明文恐合于正律分寸章后别立一章具载六变律及至半变半声律之长短分寸乃为完备耳【后叚议论有发明此章指者并移附入】审度章【云云】生于黄钟之长【下当改云】以子谷秬黍中者九十枚度之一为一分【凡黍实于管中则十三枚而满一重积九十重则千二百枚而满其龠矣故此九十枚之数与下章千二百枚之数其实一也】十分为寸【云云】
嘉量章龠合升斗斛皆当实计广狭分寸
证辩第一章今欲求声气之中【下当改云】而莫适为准则莫若且多截竹以拟黄钟之管或极其短或极其长长短之内每差一分而为一管皆即以其长权为九寸而度其围径如黄钟之法焉如是则更迭以吹【云云】
司马贞九分为寸之説本原既不载恐合于证辩中立为一条以证前篇之説
诸尺是非后来考得如何已改定幸并録示
论分定正声子声之説
答陈安卿【淳】
此段谓依通典十二律之均逐一认定分别正声子声
所论律吕恐看得未子细须作一图子分定十二律之位却于中间定处别用纸作一小轮子写五声之位当用心纸条穿定令可轮转却依通典十二律之均逐一认定分别正声子声则自见得次序分明不可只如此空説也盖正声是全律之声【如黄钟九寸是也】子声是半律之声【如黄钟半寸是也】一均之内以宫声为主其律当最长其商角征羽之律若短即用正声或有长者则只可折半用子声此所谓一均五声而分正声子声之法也十二律既自有正声又皆有子声以待十二均之用所谓黄钟大吕太簇无子声以其一均之内商角征羽四声皆短于本律故也若以中吕为宫则黄钟为征而当用子声矣若以賔为宫则大吕为征而当用子声矣若以林钟为宫则太簇为征而当用子声矣此十二律所以皆有子声矣试更用此推之当自晓得不然只须面论乃可通也
歴説类
论考究歴家之説
答李敬子
此段谓月令疏晋天文志不可不读
康节之言大体固如是矣然歴家之説亦须考之方见其细密处如礼记月令疏及晋天文志皆不可不读也【近见一书名天经只是近世人所作然类集古今言天者极为该备不知曾见之否】
论歴家筭数之法
答李敬子
此段谓筭数之法非空言
天之外无穷而其中央空处有限天左旋而星拱极仰观可见四游之説则未可知然歴家之説乃以筭数得之非凿空而言也若果有之亦与左旋拱北之説不相妨如虚空中一圆毬自内而观之其坐向不动而常左旋自外而观之则又一面四游以薄四表而止也
论日月岁行之数
语录
此段专以天説之言为正
天説云天体至圆周围三百六十五度四分度之一绕地左旋常一日一周而过一度日丽天而少迟故日行一日亦绕地一周而在天为不及一度积二百六十五日九百四十分日之三百三十五日而与天会是一岁日行之数也月丽天而尤迟一日常不及天十三度十九分度之七积二十九日九百四十分日之四百九十九而与日会十二会得全日三百四十八余分之积又五千九百八十八如日法九百四十而一得六不尽三百四十八通计得日三百五十四九百四十分日之三百四十八是一岁月行之数也岁有十二月月有三十日三百六十日者一岁之常数也故日与天会而多五日九百四十分日之二百三十五者为气盈月与日会而少五日九百四十分日之五百九十二者为朔虚合气盈朔虚而闰生焉故一岁闰率则十日九百四十分日之八百二十七三岁一閠则二十二日九百四十分日之六百单一五岁再闰则五十四日九百四十分日之三百七十五十有九岁七闰则气朔分齐是为一章也此説分明可更详之
论定法无差之説
此段谓今之造歴只是赶趂天之行度所以多差
今之造歴者无定法只是赶趂天之行度以求合或过则损不及则益所以多差因言古之钟律纽筭寸分毫厘丝忽皆是定法如合符契皆自然而然莫知所起古之圣人其思之如是之巧然皆非私意撰为之也意古之歴书亦必有一定之法而今亡矣三代而下造歴者纷纷莫有定议愈精愈密而愈多差由不得古人一定之法也故尝谓天之运无常日月星辰积气皆动物也其行度疾速或过不及自是不齐使我之法能运乎天而不为天之所运则其疎密迟速或过不及之间不出乎我此虚寛之大数虽有差忒皆可推而不失矣何者以我法之有定而律彼之无定自无差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