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儒藏
- 语录
- 经济文衡
经济文衡
此段谓孔子不称管仲之义而独称其功
孔子之于管仲不复论其所处之义而独称其所就之功盖管仲之为人以义责之则有不可胜责者亦不可以复立于名教之中以功取之则其功所以及人者未可以遽贬而絶之也是以置其所不可胜责者而独以其不可贬者称之称之固若与之而其所置而不论者又若将有时而论之也夫若将有时而论之则其所以为存万世之防者亦不可不谓之切至耳盖圣人之心至明至公人之功罪得失固无所逃于其间而其抑扬取舎之际亦未尝有所偏胜而相掩也非可与权者其孰能知之
又答连嵩卿云孔子许管仲以仁正以其功言之尔非以管仲为仁人也若其无功又何得为仁乎论管仲小哉之器
答潘时举
此段谓管仲只在功利上走施设不过如此
问管仲以匡天下正诸侯为莫大之功却不知有行一不义杀一不辜底事莫大于此此其所以为小也先生曰必兼其上面两句方见得他器小盖奢而犯礼便是他里面着不得见此些小功业便以为惊天动地所以肆然犯礼无所忌也亦缘他只在功利上走所以施设不过如此才做到此便不觉自足矣古人论王霸以为王者兼有天下霸者能率诸侯此以位论固是如此然使其匡天下正诸侯皆出于至公而无一毫之私心则虽在下位何害其为王道惟其搂诸侯以伐诸侯者皆假仁义以为之欲其功尽归于已故四方贡赋皆归于其国天下但知有齐而不复知有天子此其所以为功利之心而非出于至公也在学者身上论之凡日用常行应事接物之际才有一毫侈心便非正道便是霸道者之习此不可不省察也
按林闻一问管仲之器小集注云度量褊浅规模卑狭只是一意否先生曰某当时下此两句便有意思因令座间各说其意董叔重云度量褊浅言容纳不得也管仲志于功利功利粗成心已满足此器便小盖不是从反身修徳处做来故规模亦狭奢而犯礼器小可知器大则自知礼矣
战国臣类
论乐毅伐齐之师
答黄义刚
此段谓乐毅只是因人怨湣王故能下齐城
问乐毅伐齐王文中以为善藏其用东坡则责其不合妄效王者事业以取败亡二者之说孰是先生曰这只是他们爱去立说后都不去考校子细只缘田单防守故不奈他何当时乐毅自是兼秦魏之师又因人怨湣王之暴故一日下齐七十余城及既杀了湣王则人心自是休了他又怕那三国来分了他底连忙发遣他以燕之力量也只做得恁地何况田单也忠义尽死节守那一城乐毅也自煞费气力去取是被他善守后不奈他何乐毅也只是战国之士他又何尝是王者之师他当时也恣意去卤掠正如孟子所谓毁其宗庙迁其重器他不过如此举措他岂是不要他底但是田单与他皆防两个相遇智勇相角至相持三年便是乐毅也煞费气力但取不得及骑刼用则是大段无能被田单使一个小术数子便乗兴发将去以此见国不可以无人如齐但有一个田单尽死节恁地守便无人奈得他何
论蔺相如全璧制奈之勇
同前
此段谓相如也是料得秦不敢杀他后方恁地做
问蔺相如其始能勇于制秦其终能和以待廉颇可谓贤矣但以某观之使相如能以待廉颇之术待秦乃为善谋盖柔乃能制刚弱乃能胜强今乃欲以匹夫之勇恃区区之赵而鬬强秦若秦奋其虎狼之威将何以处之今能使秦不加兵者特幸而成事耳先生曰子由有一段说大故取他说他不是战国之士此说也太过其实他只是战国之士山亦有一说大槩与公说相似相如不合与争那璧要之恁地说也不得和氏璧也是赵国相传以此为宝若当时骤然被人将去则国势也解不振古人传国皆以宝玉之属为重若子孙不能谨守便是不孝当时秦也是强但相如也是料得秦不敢杀他后方恁地做若其他人则是怕秦杀了便不敢去如蔺相如岂是孟浪恁地做须是料度得那秦过了战国时如此等也多黄歇要取楚太子也是如此当时被他取了秦也不曾做声只恁休了
西汉臣类
论张子房诸葛孔明人品
语录
此段谓子房之学是从黄老中来诸葛孔明学术亦甚杂然意思颇正大
问张子房诸葛孔明人品曰张子房全是黄老皆自黄石一编中来又问非今之三略乎曰又有黄石公素书然大率是这様说话辅广云观他博浪沙中事也甚竒伟曰此又忒煞是黄老为君报讐此是他资质好处后来事业则都是黄老了凡事放退一步若不得那些清髙之意来缘饰遮盖则其从衡诡谲殆与陈平辈一律耳诸葛孔明学术亦甚杂辅广云他虽尝学申韩却觉意思颇正大曰唐子西尝说子房与孔明皆是好人才但其所学一则从黄老中来一则从申韩中来
论张良全是术数
语录
此段谓项羽已是无能为终必就擒
问伊川山皆言张良有儒者气象先生却以良为任术数曰全是术数问养虎自贻患等事切谓机不可失曰此时使了却项羽却较易些然项羽已是无能为终必就擒也
按先生通鉴纲目书云二世三年沛公得张良为廏将五年夏四月汉以萧何为丞相遣张良归韩西楚杀韩王成张良复归汉
三国臣类
论孔明招徕降附之略
答何叔京
此段谓孔明防众而归非不肯徒还为常人之态
示喻孔明事以为天民之未粹者此论甚当然以为略数千戸而归不肯徒还乃常人之态而孔明于此亦未能免俗者则某窃疑之夫孔明之出祁山三郡响应既不能守而归则魏人复取三郡必齮龁首事者坟墓矣防众而归盖所以全之非贼人讳空手之谓也近年南北交兵淮汉之间数有降附而吾力不能守虏骑复来则委而去之使忠义遗民为我死者肝脑涂地而莫之收省此则孔明之所不忍也故其言曰国家威力未举使赤子困于豺狼之吻盖伤此耳此见古人忠诚仁爱之心招徕懐附之略恐未必如明者之论也
又书云孔明失三郡非不欲尽徙其民意其仓卒之际力之所及止是而已若其心则岂有穷哉以其所谓困于豺狼之吻者观之则亦安知前日魏人之暴其邉境之民不若今之外敌哉孔明非急近功见小利诡众而自欺者徙民而归殆亦昭烈不肯弃民之意欤
论孔明善及子孙之报
同前
此段专非南轩为是
武侯传读之如何更有可议处否问疑数条例小差以书问之钦夫皆以为然但某所传末略载诸葛瞻及子尚死节事以见善善及子孙之义钦夫却以为不然以为瞻任兼将相而不能早去黄皓又不能奉身以去以冀其君之悟可谓不克肖矣此法甚严非虑所及也又书云所喻孔明于管乐取其得君以行志此说恐未尽钦夫论瞻权兼将相而不能极谏以去黄皓谏而不聴又不能奉身而退以冀主之一悟兵败身死虽能不降仅胜于卖国者耳以其犹能如此故书子瞻嗣爵以微见善善之长以其智不足称故不详其事不足法也此论甚精愚所不及
论武侯知义利大分
答或人
此段谓孔明细微之间不能无未察处
义利之大分武侯知之有非他人所及者亦其天资有过人处若其细微之间则不能无未察处岂其学有未足故耶观其读书之时他人务为精熟而已则独观大防此其大者固非人所及而不务精熟亦岂得无欠阙耶若极言之则以孟子顔子亦未免有如此处故横渠先生云孟子之于圣人犹是麄者
论武侯与管仲之心不同
答叶贺孙
此段谓武侯事虽未纯却是王者之心
问孔子所称管仲夺伯氏邑没齿无怨言此是难恐不但是威力做得曰固是虽然亦只是霸者事问武侯于廖立李平是如何曰防武侯事迹尽有驳杂去处然武侯事虽未纯却是王者之心管仲连那心都不好程先生称武侯有王佐之才亦即其心而言之事迹间有未纯也然其要分兵攻魏先主将一军入斜谷闗羽将荆州之众北向宛洛则魏首尾必不相应事必集矣蜀人材难得都是武侯逐旋招致许多人不似髙祖光武云合响应也
东晋臣类
论王导谢安清虚
答黄义刚
此段谓谢安却有心中原王导都无取中原意
问老子之道曹参文帝用之皆有效何故以王谢之力量反做不成先生曰王导谢安又何曾得老子妙处然谢安又胜王导石林说王导只随波逐流谢安却有心于中原王导自渡江来都无取中原意此说亦是但谢安也被这清虚误了都做不得
五代臣类
论冯道乡原之贼
答张敬之
此段谓乡原人皆称之不知有无穷之祸
问乡原徳之贼曰乡原者为他做得好人皆称之不知有无穷之祸如五代冯道者此真乡原也本朝范质人谓其好宰相只是欠为世宗一死耳如范质之徒却最敬冯道辈虽苏子由议论亦未免此本朝忠义之风却是自范文正公作成起来也
经济文衡后集卷九
<子部,儒家类,经济文衡>
钦定四库全书
经济文衡后集卷十
宋 滕珙 撰
孔子类
论孔子夷惠之清和
文集读余隠之辩温公疑孟子上【隠之名允文建安人】
此段谓温公之说乃所以助孟子而非攻之也
观吾夫子之行时乎清而清时乎和而和仕止久速当其可而已是乃所谓时中也是圣人之时者也讵可与夷惠同日而语哉此不待别求左验而是非乃明也姑即温公之所援以为说者论之固已晓然矣如温公之说岂非吾夫子一人之身而兼二子之长欤然则时乎清而非一于清矣是以清而不隘时乎和而非一于和矣是以和而未尝不恭其曰圣之时者如四时之运温凉和燠各以其序非若伯夷之清则一于寒凉栁下恵之和则一于温燠而不能相通也以是言之则是温公之所援以为说者乃所以助孟子而非攻也又曰茍有心于制行至章末愚欲删去而易之曰使夷惠有心于制行则方且勉强修为之不暇尚何以为圣人之清和也欤彼其清且和也盖得于不思不勉之自然是以特立独行终其身而不变此孟子所以直以为圣人而有同于孔子也又恐后之学者慕其清和而失之一偏于是立言以捄其末流之而又曰乃所愿则学孔子也其抑扬开示至深切矣亦何疑之有
论仲尼焉学之义
答林择之【用中】
此段谓文武之道是指先王之礼乐刑政教化文章
仲尼焉学旧来说得太髙详味文意文武之道只指先王之礼乐刑政教化文章而已故特言文武而又以未坠于地言之若论道体则不容如此立言矣但向来贪说个髙低意思将此一句都瞒过了李光祖虽亦曲为之说然费气力似不若四平放下意味深长也但圣人所以能无不学无不师而一以贯之便是有个生而知之底本领不然则便是近世博雅之学而非所以为孔子故子贡之对虽若逊辞然其推尊之意亦不得而隠矣
论圣门成人之说
答陈同甫
此段谓子路之问夫子亦就其所及告之
至于儒者成人之论专以儒者之学为出于子夏此恐未可悬断而子路之问成人夫子亦就其所及而告之故曰亦可以为成人则非成人之至矣为子路为子夏此固在学者各取其性之所近然臧武仲卞庄子冉求中间挿一个孟公绰齐手并脚又要文之以礼乐亦不是管仲萧何以下规模也
论孔门教人之序
答林退思
此段谓道体虽髙且大而实未尝不贯日用之间
孔门之教则其所从言之者至为卑近不过孝悌忠信持守认习之间而于所谓学问之全体初不察察言之也若其髙第弟子多亦仅得其一体夫以夫子之圣诸子之贤其于道之全体岂不能一言尽之以相授纳而顾为是拘拘者以狭道之传画人之志何哉盖所谓道之全体虽髙且大而其实未尝不贯乎日用细微切近之间茍恱其髙而忽于近慕于大而略于细则无渐次经由之实而徒有悬想跂望之劳亦终不能以自达矣故圣人之教循循有序不过使人反而求之至近至小之中博之以文以开其讲学之端约之以礼以严其践履之实使之得寸则守其寸得尺则守其尺如是久之日滋月盛然后道之全体乃有所向望而渐可识有所循习而渐可能自是而往俛焉孶孳毙而后已而其所造之浅深所就之广狭亦非可以必诣而预期也故夫子尝以先难后获为仁又以先事后得为崇徳盖于此小差则心失其正虽有钻坚仰髙之志而反为谋利计功之私矣仁何自而得徳何自而崇哉
论圣门精义之学
答江元适
此段谓圣门下学之序始于格物致知
圣门之学下学之序始于格物以致其知不离乎日用事物之间别其是非审其可否由是精义入神以致其用其间曲折纎悉各有次序而一以贯通无分段无时节无方所以为精也而不离乎粗以为末也而不离乎本必也优游潜玩餍饫而自得之然后为至固不可自画而缓亦不可以欲速而急譬如草木自萌自芽生长以至于枝叶华实不待其日至之时而揠焉以助之长岂不无益而反害之哉精义二字闻诸长者所谓义者宜而已矣物之有宜有不宜事之有可有不可吾心处之知其各有定分而不可易所谓义也精义者精诸此而已矣所谓精云者犹曰察之云尔精之之至而入于神则于事物所宜毫厘委曲之间无所不悉有不容言之妙矣此所以致用而用无不利也
论圣人道体浑全之义
答江元适【泳】
此段谓圣人之学莫非大中至正之矩
圣人之学所以异乎老释之徒者以其精粗隠显体用浑然莫非大中至正之矩而无偏倚过不及之差是以君子智虽极乎髙明而见于言行者未尝不道乎中庸非故使之然髙明中庸实无异体故也道之不行也智者过之愚者不及也道之不明也贤者过之不肖者不及也又曰差之毫厘缪以千里圣人丁寜之意亦可见矣
圣门入道之功
陈文蔚录
此段谓得入圣人之道皆有所见
或问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夫子之道髙逺故不得而入也答曰不然顔子得入故能仰之弥髙钻之弥坚至于在前在后如有所立卓尔曽子得入故能言夫子之道忠恕子贡得入故能言性与天道不可得闻文章可得而闻他人自不能入耳非髙逺也七十子之徒几人入得譬如与两人说话一人理防得一人理防不得防得者便是入得防不得者便是入不得且孔子之教众人与教顔子何异顔子自入得众人自入不得多少分明
孔门髙弟类
论曾防言志之义
答廖子晦
此段谓圣人与之盖取其所见之髙所存之广耳非谓学问之道只到此便为至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