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大力先生稿


  古人引诗引书。摠由天理烂熟。头头合节。如此章摠是一君子无所不用其极。非由商周时势起见。如斯文之谬也由前而唐虞。何常无自新新民工夫。只一钦哉慎乃有位。敬修可愿。四海困穷。天禄永终。则自新作新新命皆在其中矣。且未知大力作邦畿黄鸟穆穆文王瞻彼淇澳数节题。又当如何将时世生议论枝节次苐也。圣门诸贤可与言诗。独许子贡子夏二人。以斯知作引证题。当另具一虚圆活泼灵妙胸襟耳。 【 艾千子】
  也只为自新新民新命源流一串处。不曾讲究淂欛柄到手。但有一副当后世功利作用在胸中。触着便来。此处不分明。纵具虚圆活泼灵妙胸襟。摠说到罗剎鬼国去也。
  汤之盘

  ○如切如磋者道学也

  章世纯
  味诗之所拟、而知古人之学之深也、夫入于学之途、不与之相尽不可矣、此真切蹉相继之说也、且德要之止至善而摠归之大学之道明乎学之与德。相循而极耳。故学难言也。古之人亦未尝质言之而寄之所似。则如切如磋之咏是已。其言如切也、则非切之谓、言其切之所肖者也、其言如磋也、则非磋之谓、言其磋之所肖者也、吾求其旨之所存、概乎其言学矣、彼学者心浮焉而不能寔则与理不能相看切磋者器与物之相劳也甚矣致其所难于物而器亦书用其利焉此亦其至寔者也学不若此而何可以为学。且学者心□焉而不可续则与理不能相究。切且磋者器之用于物也亦再易矣求其□变于物而我亦更有所以自用焉此其愈精者也学不若此而又何可言学。而先之以如切者所有说也。凡求物之妙者。其始不可以□用其深。继之如磋者此有说也。凡求物之妙者。其功不可以一用而上。学与理以两无形者相求而吾就其无形者言之则其辞莫可举而故因予人所可见者以寄其旨。且学与理亦以两无穷者相求。而吾就其无穷者言之。则其说不可毕。而故假于再变而极者以寓其意。凡言如之者必有不相同者在也以为学之事之精。非尽若制□之以力求也。夫亦淂象焉而已矣。凡言如之者。亦尚有不相及者在也以为用器之攻苦。非为学者之所深肖也。夫亦淂意意焉而已矣。而要之自可以见古人之学之深也。

  切理会题。朗然可据。亦幽然微远。如此作文。手与题洽。心与手洽。吾乃推服耳。 【 艾千子】
  学训讲习讨论。所以别于修也。儱侗虚说个学。则省察克治。亦可统名曰学。文于此久清切。故其刻发似乎深遥曲隽。然皆落空去。试换做琢磨句题。亦无甚不可。此正其心手未曾与题洽。而千子亟推服之。何其汰也。
  如切如

  ○大畏民志  二句

  章世纯
  淂所以服民者、识治要矣、夫以我治民则难民自为治则易、畏民志者、此使民自为治之术也、且君未有能操民之形者。独能操民之心。心愈隐。愈自为用。而上愈淂而用之。君所淂借以立本者也、使无讼者、握机于此、彼讼者、辞与情相藏也、则下与上相贼也、乃有不淂尽其情于我者、不淂尽者畏我也其畏我者我有以畏之也盖凡物视所对而为心。彼诚小人、而我非君子、夫亦逢其类矣、开之谩也、若之何不上下其辞以舞也、若彼为小人、而我则君子、夫既遇其胜矣、受之恩也、若之何不敛心抑气而辑也、以邪遇正。邪正相与明。而生克之理存其中。夫且能无析乎。因而借彼神明立我灵爽、彼自为屈也、而我权申矣且以我之正。感彼之正两性相与征而虽而维天之命临其中。夫且能无悚乎。因而即彼神明。为我神明。彼自为胜也、而我胜彼矣、畏则服、服则悦、悦者生子畏、畏则无讼、讼则有德、有德生于无讼、一畏而父母天地之戴、合一于此矣、民一畏而我之德礼政刑、亦又两立其间矣、我入于彼者彼所不能知。不能知而能受。我所得于彼者。彼亦不能觉。不能觉而能从。治贵知本、此为知本哉、志以本事。移民之心以正民之事。我以本民。端我之事。以易民之心。此上所以不劳、而下所以不苦也、

  无讼一节。借以证本字耳。大畏句讲太多。知本讲太少。 【 艾千子】
  且不论讲淂多少。先须讲淂是。若是时。多亦可。少亦可。不是时。多少摠没帐。其病只坐好言。纔弄巧便乱道矣。
  大畏民

  ○心不在焉  节

  章世纯
  心有妙于不在者、可以知事心之道矣、夫以不在而可以尽遗□□、此空万物之道、身之所以全也、且心者、合在不在以为妙者也、为众物主、故以时有左为用、唯为众物主、故以尽不在为尊、因其不在、淂在之用、因其所在、又淂不在之用、故有取于不在、则借所在以寄之、以寄之于此、而淂空于彼君子所以遣累、有取于在、则借所不在以专之、以绝意于彼、而淂一于此、君子所以致用、故在亦为功、不在亦为功者心也、夫不在而空诸累、岂从天下绝哉、已自忘其见闻觉知、与天下接者矣、视而不见、即天下何尝有色也、听而不闻、即天下何尝有声也、食而不知味、即天下何尝有肥甘也、夫如是、故能行于万物之中、而尝与之相离、盖心虽应万。常当其一。君子知之。故设一所以为其寄。心虽驭实。常全其虚。君子知之。故取诸虚以为其通也。

  但不知猫犬熟睡时。此不见不闻。可称遣众有否。又不知代鸟飞。代马走。天津桥上看猢狲时。亦可称妙于不在尽遣众有否。率天下之人而叛圣离经。必吾大力也。 【 艾千子】
  剿秃丁讲疏之粗谈。直敢无忌惮入经义。亦秀才大乱之道也。

  ○心诚求之  者也

  章世纯
  明于康诰之解、而慈可使众明矣、夫慈所至而情自通、无他曲巧矣、民与赤子、岂两道哉、且治国之事、归于使众、孝弟慈皆为通术、而通慈于使众、差见难者则独以其众也、夫以四境之大。万民之多。其居之遐也。何以见之迩也。其居之僻也。何以知之明也。本相待之势。为君长之所从立。而事务稠浊则不若一君一长之易承、然而书垂如保赤子之文、则何以称焉、凡慈于物则爱之甚。爱之甚则求之诚彼处属物之势然而不相通者其精神有不接者也亦在一体之中然而不相周者其精神有不全者也苟为沉机体物。隐心度务。一乎彼而为情。归乎身而生虑。然则彼虽不言吾必有以意之也独意不淂吾可援类见端循而测之也赤子虽近。肌肤相切以不能言是亦远于千里百姓能言何能自暴以不自暴是亦瘖于赤子苟为不求情皆不可淂苟为诚求情皆不可隐而于其所恶。逆而夺之。于其所好迎而与之。皆易事也。故慈非勇也、慈生勇、爱有所至、身有所急、古之人、尝以犯天下之大患、慈非智也、慈生智、虑有所切、识有所精、古之人、尝以兴天下之大务、故有省方观民皇华遣使、惧于不察、则身询之、惧于不周则使人代之、凡皆心诚求之之说也、然而政兴法立、事周计全、因循切合、曲淂所谓、凡皆中之之说也、而中起于诚。诚起于慈。故慈之所往。虽本凡人。可以有禹汤之智。虽其今日。可以致商周之功。若谓治国有异法、御众有畸术、须问而知、待习而能、则有国者安淂两国而试诸而天下岂有学养子而后嫁者哉、若夫耒耜网罟宫室衣裳官刑礼乐文事武用、皆积慈之所生、知其所起、则虽古无伏羲神农尧舜、其在今日、亦必皆能备之矣、故曰慈者所以使众也、

  题言如保。言诚求。言未有学养子而后嫁。何等不即不离。今寔填爱百姓。慈生勇生智。政兴法立等语。题词语意尽失之矣。可叹也。 【 艾千子】
  上言家国之理本通。此下方言推行事□。此节乃上下交接处。言孝弟慈之推行。本乎自然。只要诚心求取。而三者之中。惟慈心最真而易晓。故特引以证三者之同然。非谓治国推行尽于慈。亦非谓推行便有政治作为也。明淂大意。正要切实发挥。千子不即不离四字。亦混话有病。
  心诚求

  ○生财有大道

  章世纯
  驭之以正、而财亦非所讳矣、夫无适无道也、君子有大道、而生财之道亦在其中、固可因之以为王事耳、且为天下而谓财非所急、此狂说也、人无衣食之需、则可以无君臣、国无百物之备。则无以立等制。摠其大凡、皆以财耳、故财之所系大矣。不可以为小。生财之道亦大矣不可以求之于小夫天下之财固非本不足也天有时地有养举天地以供人而谓不足以赡者则非天地之功之信狭也无制数焉故也物有万。人处一尽万类以养一类而谓不足以充者必非万物之数之果歉也亦无制数焉故也是故随阳而出。顺阴而成。争时取泽以长功者百财有生之道也寒暑调力、雨愓当会。使物乐出劝进者天地生财之道也而人者兼天地而制之兼万物而使之内取之智。外取之力。成其功而受其报。斟酌节适之间。其道固有宽然而可议者矣其中为之居者又兼万民而制之兼百官而使之精取诸礼。粗取诸制。交其事而互其功。而整济流通之间。其道愈有宽然而可议者矣然则必不虑其不可以周于上下也君专其资。民无所藉者。苟道也豊于上而余于下斯则王者之所谓荡荡也又不虑其不可以经于久近也今日取之。明年无复者。苟道也立于一时可守于万世斯则王者之所谓悠久也若夫庶人之家。已有力。待上而功。已有财。待上而安如是而用道道亦因之少隘者势隘也而王权之所□。虽无财之处皆可为财虽费财之处皆可益财如是而用道道可因之以大者势大也以其有可以淂之之理。故称道焉。又有正大无私之体。故称大焉。而于国有富厚之实。于身又有勤俭之名。则又果道也。既有富厚之实。又并生仁义之事。则又生道也。故曰生财有大道。

  中有不磨之论。不淂以一二近子书语废之。 【 张尔公】
  立体既大。蕴义复深。隽词秀气。皆以经理相周。的真管子文字。诋大力之文为伪子者。非但未梦见管子。正未望见大力门户耳。 【 吴次尾】
  所见高骏而又确实。行文一气转变相生不穷。相迎不测。中四段尤奇矫。集中有数文字。
  生财有

  ○伐氷之家

  章世纯
  臣有燮理之责者、其于义愈重矣、夫曰伐氷之家、明有责于辅气之政也、是非可私利者也、且天地之财、计本量委则足矣、而民有不足、则利有所并也、是以君子不兼利而尽物、畜马乘之所以不察于鸡豚也、而况伐氷之家乎、是其君所与共理阴阳也、夫阳之在天地、犹火之着于物也、伏而入、则藏于地中、过而在下布而出、则行于人间、过而在上、阴者、阳之济也、氷者、至阴之气也、是故于其在下、则以乘从之于下、三之日内于凌阴、此内阴之说也、于其在上、则氷从之于上、四之日其蚤献羔祭韭、此抑阳之说也。而王者行之畿甸、诸侯则举之其国、王与诸侯、则调制阴阳之主也、此其重者也、君令之于上卿大夫皆行之于下、卿与大夫、则调制阴阳之辅也、此亦其重者也阴阳者、民之生主也、阴、阳之生主也、然则伐氷之家而顾名以思义者知已有民之责焉尔。犹将藉于阴阳以阜民之生。而凡所以厚民之生者。将何不用矣。知己有利之责焉尔。犹将藉于阴阳以导物之利。而凡所以厚物之畜者。亦何不用矣。祈乎为民。则不以奉身也。祈乎导利。则不以擅利也。不奉身。不擅利。则必有不为以自明节也。

  通篇上淂顾名以思义者二比。作解题正论耳。余话闲话。摠是大力要搬衍一篇藏氷说。且如此便可燮理阴阳。只恐宰相须用凌人矣。书生腐谈。与题何涉。 【 艾千子】
  艾评尽之矣。此不过是卿大夫之家之属辞名色耳。于氷别无意义。即顾名思义。亦小题花草法。也须借点缀击动下句为淂。况可呆讲氷义乎。
  伐氷之

  ●中庸

  御儿吕留良晚邨评点

  天命之谓性
  修道之谓教
  喜怒哀乐之中
  天地位焉二句
  君子之道二句
  父母其顺矣乎
  体物而不可遗
  诚之不可揜如此夫
  周公成文武之德
  追王大王王季
  郊社之礼二句
  父子也三句
  及其知之一也
  怀诸候则天下畏之
  尊其位四句
  凡事豫则立
  行前定则不疚
  诚之者人之道也
  诚之者择者也
  自诚明谓之性
  自明诚谓之教
  至诚之道全章
  成已仁也二句
  博厚则高明
  悠久所以成物也
  今夫地六句
  大哉圣人三节
  考诸三王二句
  下袭水土
  万物并育一句
  小德川流二句
  唯天下至三句
  文理密察二句
  日月所照
  唯天下至大经
  是故君子笃恭而天下平
  无声无臭至矣

  ○天命之谓性

  章世纯
  中庸论性、以其从来者名之焉、夫不知性、则不能以善性之用、淂其所谓、而性之初分不亦审乎、且性者、生之质也、人之所淂有非人之所得设、其本盖出于天、夫以虚观物、万物无不独化、独化者、无待而然者也、有物自造、岂有使之者哉、以物观物、万物无不乘化、乘化者、有待而然者也、道生天。天生人。岂有能离之者哉。有生之族、小者从大四时五行流神明于上而阴阳刚柔之质成乎其间矣不然者、□类化之理也、一身之内、精者从粗生长收藏贲敷其精、而仁义礼智之在乎人者、与相效法矣、不然、无相受之能也、夫仁义礼智、归乎阴阳刚柔阴阳刚柔、归乎五行四时、然则天之与人处乎其外而常为主乎内人之所为乃天之所为耳亦定乎其始而常久而管乎其终终世不相去终世不自由也由此言之、人性固已自然、圣人又何事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