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学略

  
  诸儒学略第二十五
  
  《丧服要记》一卷,汉湘乡蒋琬撰(《隋书经籍志》)。章炳麟云:湖南人士,始后汉桂阳蔡伦。伦诚宦者,然史称其有才学,校雠经典,伦实监理,斯固弘恭、史游之次,又始造树肤鱼网为纸,中夏文化升降之迹,伦有力焉。其后蜀有蒋琬、刘巴之徒兴于零陵,琬代诸葛亮执政,成劳炳然。巴在汉末称高士,声及吴会,诸葛亮自言运筹帷幄不及子初远甚,誉或少过,然蜀世文诰策命皆巴所为,诚文章之隽也。及晋,有桂阳罗含,桓温称之,以为江左之秀,岂惟荆楚而已(见《晋书文苑传。),其文迹可睹者有《湘中记》,时见援引,盛道湘水之美,信而有征。是数子者,皆湖南之令。
  
  《禹贡疆理广记》六卷(赵希弁《读书附志》)。同时衡山廖偁有《洪范论》(见《经义考》)。《周官总义》三十卷(见《四库提要》)、《周礼辨疑》(《一统志》)、《周易总义》三十卷、《易学举隅》四卷,宁乡易祓撰。《宋史艺文志》载长沙谭世勣有《易传》十卷。《经义考》载湘阴彭宗茂有《易解》。赵希弁《读书附志》载衡山乐洪有《卦气图》一卷。《经义考》载周子《易通》一卷。《四库总目》载武陵丁易柬有《周易象义》十卷。而《唐书艺文志》安乡阴宏道有《周易新传疏》十卷。宋湘阴周式有《毛诗笺传辨误》八卷(国史《经籍志》)。《经义考》言茶陵谭世选有《毛诗传》二十卷。《宋史》本传言永明周尧卿有《诗说》三十卷。《唐书艺文志》载唐阴宏道有《春秋左氏传序》一卷。宋长沙狄遵度有《春秋杂说》。晋南平车允有《讲孝经义》四卷(见《旧唐书经籍志》)。周式有《论语集解辨惑》十卷《拾遗》一卷。周子有《论语说》。《经义考》载群经总义则吴猎有《经解》,而明时华容孙珏有《古微书》三十六卷。小学则宋茶陵陈仁子有《韵史》三百卷(潜研堂《补元史艺文志》)。
  
  史部:正史则唐时欧阳询奉敕撰《魏书》、《陈书》。唐湘潭路振奉敕撰太祖、太宗两朝国史一百十卷(《玉海》)。元欧阳玄为宋、辽、金三史总裁官。晋湘阴邓灿有《晋纪》十一卷、《元明纪》十篇、《晋阳秋》三十二卷。而宋湘乡王容修光、宁二宗日历。元欧阳玄督修泰定帝、明、文、宁三宗实录。明夏原吉撰太祖、太宗、仁宗实录,李东阳撰宪宗、孝宗实录。纪事本末则宋浏阳汤璹有《建炎德安守御录》一卷。别史则宋长沙孟瑜有《野史》三十卷(《玉海》)。杂史则宋湘乡何烈有《靖康拾遗录》(《书录解题》);祁阳陶牧有《五代史补》五卷(宋志)。载记则湘潭路振有《九国志》四十九卷(宋志)。《舆地纪胜》载晋临沅廖某有廖氏谱。而《御览》引《魏阶别传》、《晋罗含别传》,皆失撰人名氏。吴张胜有《桂阳先贤画赞》,刘彧《长沙耆旧传赞》,见于隋志。《楚国先贤传赞》、《零陵武陵先贤传》、《岳阳名贤传》,皆失撰人名氏,时代未详。隋志载耒阳罗含《湘中山水记》,明时已佚。梁武陵黄闵有《神壤记》,隋宋居士有《衡山记》,唐卢拯有《湘中山水记》,见于隋志及《通志略》。唐常林有《义陵记》,晋郭仲产、庾仲雍、甄烈皆有《湘州记》,见隋志、《御览》。刘宋盛宏之《荆州记》,见隋志。梁宜都宗懔、唐京兆杜公瞻皆有《荆楚岁时记》。
  
  子部:杂记则宋长沙王观国《学林》。类书则唐欧阳询《艺文类聚》。道家则晋邓灿有《老子注》,见《宋书》本传。
  
  湘潭王氏辑《刘令居集》,署曰丞阳刘巴撰。挚虞《文章流别》言魏零陵周不贤有《文论》四首。隋志载晋《罗含集》三卷、桂阳《谷俭集》一卷。《唐书张正见传》载陈《阴常侍集》一卷。唐志录长沙刘蜕《文泉子集》十卷、《李群玉集》一卷《后集》五卷。
  
  元明以来,作者辈出,详见于明湘潭周圣楷之《楚宝》、罗汝怀之《湖南文徵》、邓显鹤之沅湘耆旧、资江耆旧集。而毛国翰之《湖南女士诗钞》、王先谦之《湘中六家词》、罗汝怀之《潭雅集》、杨丕复之《常德文徵》、廖基棫之《沩宁诗选》,亦其类也。昔王湘绮与李子政书,亟道楚南文学盛于逊清,王船山、魏承贯、何东洲、曾太傅先后辈兴,欲叙源流,勒成湘史,上应枝江之瑞,下垂南国之型。姜泳洪济寰尝欲撰《长沙文徵》,张大首郡,墓草已宿,青简待编,望好事者继其志也。
  
  流寓学略第二十六
  
  周末,屈原被放,至于湘南,忧愁幽思而作《离骚》诸篇。怀石自投汨罗以死。《史记》本传 
  
  贾谊,洛阳人,为长沙王太傅,过湘水,投书以吊屈原,又作《鵩鸟赋》。《史记》本传
  
  汉司马迁,年十岁诵古文,二十而南游江淮,上会稽探禹穴,窥九疑,浮于沅湘。《史记太史公自序》
  
  晋陶淡,太尉侃之孙,好读《易》,于长沙临湘山中结庐居之。《晋书》本传
  
  齐宗测,南阳人,少静退不乐人间,尝游衡山七岭,著《衡山记》。《南齐书》本传
  
  梁吴均,吴兴人,有《至湘州望南岳》及《发湘州赠亲故别》诸诗。《诗纪》
  
  陈江总,济阳人。《衡州九日诗》云:“聊以著书情,暂遣他乡日。”《诗纪》
  
  隋杨温,高祖母弟瓒子。兄纶以怨望徙朱崖,温坐徙零陵,作《零陵赋》以自寄。《隋书滕穆王瓒传》
  
  唐赵冬曦,定州人,开元初流岳州,与刺史张说登楼唱和。《全唐诗传》
  
  韦宙,京兆人,为永州刺史。尝隐居衡山,有书堂。又卢璠,范阳人,亦有书堂在衡山。《南岳总胜集》
  
  元结,汝州人,曾任道州刺史,去官,隐祁阳。尝撰《大唐中兴颂》,属颜真卿大书,刻之浯溪。旧志《金石志》
  
  李白,陇西人,以永王璘事流夜郎,泛洞庭,上三峡,遇赦得释,还憩岳阳,有《九日登巴陵置酒望洞庭水军》诗。薛仲邕撰《年谱》
  
  李泌,京兆人,肃宗时隐衡山。《唐书》本传
  
  杜甫,襄阳人,大历中,出瞿塘,下江陵,溯沅湘以登衡山,因客耒阳望狱调。《唐书》本传,杜甫集中有《游道林寺》、《宿花石戍》诸诗
  
  韩愈,昌黎人,贞元十九年为阳山令,过郴州,有《郴州祈雨》及《郴口》诸诗;自郴至衡,有《合江亭》及《谒衡岳庙》诗;自衡至潭,有《陪杜侍御游湘西寺》及《湘中寺》诗;自此泛洞庭,有《阻风赠张十一》诗;至岳州,有《别窦司直》诗。朱子《韩文考异》
  
  柳宗元,河东人,贬永州刺史,有《永州七记》、《零陵三亭》、《零陵郡复乳穴记》。《陪永州崔使君讌谦南池序》
  
  柳宗直,河东人,随兄宗元至永州,著《西汉文类》,年三十卒于永州。柳宗元《祭十郎文》
  
  吴武陵,信州人,元和进士,坐事流永州,柳宗元与论三代受命之符,作《贞符》一篇。柳集
  
  裴休,济源人,乾符中,由太子少保分司东都,历荆南节度使。尝讲道益阳,有白鹿衔花而听。《一统志》
  
  段成式,临淄人,文昌子,仕至太常少卿。寓襄阳,徙辰州,撰《酉阳杂俎》三十卷。《楚纪》
  
  夏侯嘉正,江陵人,太平兴国中进士,著作佐郎,使于巴陵,为《洞庭赋》。《宋史》本传
  
  章望之,浦城人,尝南泛湖湘,山水胜处无所不历,有歌诗杂文数十篇。《宋史》本传
  
  范仲淹,吴人,尝读书于安乡。《宋史》本传
  
  胡安国,崇安人,宦游荆楚,因家衡岳下,筑碧泉书堂,著《春秋传》。《宋史》本传,别详《衡麓学略》
  
  曾几,河南人,避地衡岳,与胡安国游。
  
  黄庭坚,分宁人,崇宁三年,迁宜州道,出零陵,泊舟浯溪,寻元结遗迹,至《中兴颂》厓下,留宿三日,赋诗题壁,后人谓之小磨厓。《山谷集》
  
  李焘,丹陵人,绍兴进士,官敷文阁学士。徙居浏阳,撰《资抬通鉴长编》九百七十八卷。
  
  胡铨,庐陵人,建炎进士,绍兴五年,除枢密院编修,以忤秦桧,编管新州,量移衡州,尝寓西湖,与衡士讲学其中。《宋史》本传
  
  汪藻,德兴人,博极群书,老不释卷,官显谟阁学士,夺职,居永州,卒,有《浮溪集》。《宋史》本传
  
  戴溪,永嘉人,监南岳庙,领石鼓书院山长,有《论语孟子答问》。《宋史》本传、《书录解题》
  
  林用中,三山人,元祐中监南岳庙,与朱子,张栻游岳,憩方广,晨夕唱和,极一时之盛。《南岳志》
  
  周必大,庐陵人,游学安仁,读书于清溪及县东之玉峰。
  
  吴翌,建阳人,游学衡山,师事胡宏,又与张栻游。运副萧之敏聘掌岳麓书院,辞不就。筑室衡山,榜曰澄斋。朱子撰《行状》
  
  蔡元定,建阳人,以伪学禁谪道州,至春陵,远近来学者益众,学者称西山先生。《宋史》本传
  
  蔡沈,元定子,从元定谪道州,父子相对,以义理自怡悦。《宋史蔡元定传》
  
  魏了翁,蒲江人,尝知常德府。降居靖州,湖湘之士不远千里从学,著《九经要义》百卷。《宋史》本传
  
  欧阳守道,吉州人,淳祐进士,湖南转运副使吴子良聘为岳麓副山长。守道初升讲,发明孟氏正人心承三圣之说,学者悦服。《宋史》本传
  
  虞集,蜀人,九岁寓长沙就外傅,尽读诸经,通其大义。《元史》本传
  
  王申子,邛峡人,元季隐居慈利,著《大易辑说》、《春秋类传》。《明一统志》
  
  薛瑄,河津人,宣德中出监湖南银场,日探性理诸书,学益进。《明史》本传
  
  杨士奇,泰和人,早孤贫甚,力学授徒自给,多游湖湘间。《明史》本传
  
  陈献章,新会人,游衡山,与诸生讲学于兜率寺。再游南岳。复与诸生讲学其上。《一统志》
  
  叶钊,丰城人,尝讲学衡阳,及卒,学者祀之石鼓书院。《明史》本传
  
  王守仁,余姚人,谪龙场驿丞,道出辰州,爱虎溪山之胜,宿僧房弥月,沅陵进士唐愈贤从之游。嘉靖初,又与其徒钱、王、张、缪俱游南岳,日与衡士讲学,从者百余人。旧《通志》
  
  赵贞吉,内江人,嘉靖中以廷诤忤旨,谪典史,侨寓益阳,讲学龙州书院。《湖南通志》
  
  湛若水,增城人,与王守仁同学而异趣。嘉靖甲辰,年八十,因与武陵蒋信有约,遂自罗浮携门人骆尧知等游衡山,筑室紫云峰麓,与衡士讲学其中,久乃归。又十年,若水年九十,复游衡,泊舟石鼓,再登南岳,棲迟数月,颜若童稚。《湖广通志》
  
  罗洪先,吉水人,嘉靖中,尝微服访黄门祝咏于衡阳,遂登南岳,与僧楚石为方外交,手植松数株,至今人呼“念庵松”。《三楚文献录》
  
  邹守益,江西安福人,嘉靖中讲学石鼓书院,著《教言》二十五篇。《三楚文献录》
  
  尹台,永新人,尝与湛若水、邹守益共登衡岳,访朱、张遗迹,为买山立祠,重刻《游岳诗集》旧《志》
  
  孙应骜,扬州人,嘉靖中为湖广布政使,慕武陵蒋信之学,开讲桃冈之侧。旧《志》(按信字卿实,先师王守仁,复事湛若水,官贵州提学副使,践履笃实,学者称为正学先生,有道林诸集及《蒋道林文粹》)
  
  邹元标,吉水人,尝寓辰州,游大酉钟鼓洞,流连歌咏。旧《志》
  
  李渭,铜仁人,任广东参政,隆庆五年讲学石鼓,久之,自衡岳、九疑访濂溪故里,衡士多从游者。旧《通志》
  
  茅坤,归安人,巡按两广,道出衡阳,因讲学石鼓书院。旧《通志》
  
  袁宏道,公安人,慕桃源山水之胜,扁舟入武陵,居德山半年,遍游桃川、渔仙诸胜,皆有记。义通志。
  
  艾南英,东乡人,崇祯间客衡阳,序张龙生诗。《艾千子集》
  
  黄道周,漳浦人,崇祯中谪戍辰州。《明史周延儒传》
  
  蒙正发,崇阳人,寓衡阳,著有《三湘从事录》、《欵乃声》诸稿。《通志》
  
  钱邦芑,丹徒人,明亡为僧,寄籍武陵,与门下土讲《易》,卒于宝庆,著书二十余种。《楚风补》
  
  张士玙,钟祥人,明亡,走平江,黄冠教授,文士多出其门。著有《太极图解》、《四书讲》行世。《通志》
  
  纪昀,献县人,雍正七年,张世芳知临武县,聘主义学,时为诸生。《临武志》
  
  按曾文正《湖南文徵序》云:“湖南之为邦,北枕大江,南薄五岭,西接黔蜀,群苗所萃,盖亦山国荒僻之亚。然周之末世,屈原出于其间,《离骚》诸篇,为后世言情韵者所祖。”屈子楚人,非生于湘中,第被放至此耳。然流风所被,化及千年,此州之士,尽洗蛮风,登诸华琰。其后昌黎开南岳之云,子厚揽永州之胜,胡安国讲学于碧泉,朱、张宣道于岳麓。大贤所至,群彦景从,过化存神之妙,有非浅人所能共喻者,稍述其略,示乡人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