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集语

  《困学纪闻》引《京氏易积算法》夫子曰:“八卦因伏羲,暨于神农。重乎八纯,圣理元微,易道难究。迄乎西伯父子,研理穷通,上下囊括,推爻考象,配卦世应,加乎星宿,局于六十四所,二十四气,分天地之数,定人伦之理,验日月之行,寻五行之端。灾祥进退,莫不因兹而兆矣。故考天地日月星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之情状,运气生死休咎,不可执一隅。故曰易含万象。”
  《韩诗外传》八孔子曰:“《易》先同人后大有,承之以谦,不亦可乎!”故天道亏盈而益谦,地道变盈而流谦,鬼神害盈而福谦,人道恶盈而好谦。谦者,抑事而损者也。持盈之道,抑而损之,此谦德之于行也。顺之者吉,逆之者凶。五帝既没,三王既衰,能行谦德者,其惟周公乎!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假天子之尊位七年,所执贽而师见者十人,所还质而友见者十三人,穷巷白屋之士,所先见者四十九人,时进善者百人,官朝者千人,谏臣五人,辅臣五人,拂臣六人,载干戈以至于封侯,而同姓之士百人。孔子曰:“犹以周公为天下赏,则以同族为众,而异族为寡也。”故德行宽容,而守之以恭者荣;土地广大,而守之以俭者安;位尊禄重,而守之以卑者贵;人众兵强,而守之以畏者胜;聪明睿智,而守之以愚者哲;博闻强记,而守之以浅者不溢。此六者,皆谦德也。《易》曰:谦亨,君子有终。吉。能以终吉者,君子之道也。贵为天子,富有四海,而德不谦,以亡其身者,桀纣是也,而况众庶乎?夫《易》有一道焉,大足以治天下,中足以安家国,近足以守其身者,其惟谦德乎!”
  《大戴礼易本命》子曰:“夫易之生人、禽兽、万物、昆虫,各有以生。或奇或偶,或飞或行,而莫知其情,惟达道德者,能原本之矣。天一,地二,人三,三三而九,九九八十一。一主日,日数十,故人十月而生。八九七十二,偶以承奇,奇主辰,辰主月,月主马,故马十二月而生。七九六十三,三主斗,斗主狗,故狗三月而生。六九五十四,四主时,时主豕,故豕四月而生。五九四十五,五主音,音主猿,故猿五月而生。四九三十六,六主律,律主禽鹿,故禽鹿六月而生也。三九二十七,七主星,星主虎,故虎七月而生。二九十八,八主风,风主虫,故虫八月化也。其余各以其类也。鸟鱼皆生于阴而属于阳,故鸟鱼皆卵。鱼游于水,鸟飞于云,故冬燕雀入于海,化而为蚧。万物之性各异类,故蚕食而不饮,蝉饮而不食,蜉蝣不饮不食,介鳞夏食冬蛰。龁吞者八窍而卵生,咀嚾者九窍而胎生,四足者无羽翼,戴角者无上齿,无角者膏而无前齿,有羽者脂而无后齿。昼生者类父,夜生者类母。凡地东西为纬,南北为经。山为积德,川为积刑。高者为生,下者为死。丘陵为牡,溪谷为牝。蜯蛤龟珠,与月盛虚。是故坚土之人肥,虚土之人大,沙土之人细,息土之人美,秏土之人丑。是故食水者善游能寒,食土者无心而不息,食木者多力而拂,食草者善走而愚,食桑者有丝而蛾,食肉者勇敢而捍,食谷者智惠而巧,食气者神明而寿,不食者不生而神。故曰:有羽之虫三百六十,而凤凰为之长;有毛之虫三百六十,而麒麟为之长;有甲之虫三百六十,而神龟为之长;有鳞之虫三百六十,而蛟龙为之长;倮之虫三百六十,而圣人为之长。此乾坤之美类,禽兽万物之数也。故帝王好坏巢破卵,则凤凰不翔焉;好竭水搏鱼,则蛟龙不出焉;好刳胎杀夭,则麒麟不来焉;好填溪塞谷,则神龟不出焉。故王者动必以道,静必以理,动不以道,静不以理,则自夭而不寿。妖孽数起,神灵不见,风雨不时,暴风水旱并兴。人民夭死,五谷不滋,六畜不蕃息。”
  卢辩《大戴礼易本命》注孔子曰:“圣人智通于大道,应化而不穷,能测万品之情也。”
  《后汉书郎珝传》孔子曰:“雷之始发大壮始,君弱臣强从解起。”
  《吕氏春秋慎行论壹行》孔子卜,得贲。孔子曰:“不吉。”子贡曰:“夫贲亦好矣,何谓不吉乎?”孔子曰:“夫白而白,黑而黑。夫贲,又何好乎?”
  《说苑反质》孔子卦得贲,喟然仰而叹息,意不平。子张进,举手而问曰:“师闻贲者吉卦,而叹之乎?”孔子曰:“贲,非正色也,是以叹之。吾思夫质素,白当正白,黑当正黑。文质又何也?吾亦闻之,丹漆不文,白玉不雕,宝珠不饰,何也?质有余者不受饰也。”
  《淮南子人间训》孔子读《易》至损益,未尝不愤然而叹曰:“益损者,其王者之事与?事或欲以利之,适足以害之;或欲害之,乃反以利之。利害之反,祸福之门户,不可不察也。”
  《说苑敬慎》孔子读《易》至于损、益,则喟然而叹。子夏避席而问曰:“夫子何为叹?”孔子曰:“夫自损者益,自益者缺,吾是以叹也。”子夏曰:“然则学者不可以益乎?”孔子曰:“否。天之道,成者未尝得久也。夫学者以虚受之,故曰得。苟不知持满,则天下之善言不得入其耳矣。昔尧履天子之位,犹允恭以持之,虚静以待下,故百载以逾盛,迄今而益章。昆吾自臧而满意,穷高而不衰,故当时而亏败,迄今而逾恶。是非损益之征与?吾故曰,谦也者,致恭以存其位者也。夫丰明而动,故能大,苟大则亏矣,吾戒之。故曰天下之善言不得入其耳矣。日中则昃,月盈则食。天地盈虚,与时消息。是以圣人不敢当盛,升舆而遇三人则下,二人则轼,调其盈虚,故能长久也。”子夏曰:“善。请终身诵之。”
  《论衡卜筮》子路问孔子曰:“猪肩羊膊,可以得兆,萑苇槁芼,可以得数,何必以蓍龟?”孔子曰:“不然,盖取其名也。夫蓍之为言耆也,龟之为言旧也。明狐疑之事,当问耆旧也。”
  《抱朴子内篇袪惑》有古强者云:“孔子尝劝我读《易》,云:‘此良书也,丘窃好之。韦编三绝,铁挝三折。今乃大悟。’”
  《尚书序疏》引《尚书纬》孔子求书,得黄帝元孙帝魁之书,迄于秦穆公,凡三千二百四十篇。断远取近,定可以为世法者百二十篇。以百二篇为《尚书》,十八篇为《中候》。
  《尚书大传》郑注心明曰圣。孔子说休徵曰:“圣者,通也。兼四而明,则所谓圣。圣者,包貌言视听而载之以思心者,通以待之君。思心不通,则是不能心明其事也。”
  《尚书大传》孔子曰:“吾于《洛诰》,见周公之德光明于上下,勤施四方,旁作穆穆,至于海表,莫敢不来服,莫敢不来享,以勤文王之鲜光,以扬武王之大训,而天下大洽。故曰圣之与圣也,犹规之相周,矩之相袭也。”
  《尚书大传》子张曰:“尧舜之主,二人刑而天下治,何则?教诚而爱深也,一夫而被此五刑。”子龙子曰:“未可谓能为书。”孔子曰:“不然也,五刑有此教。”
  《尚书大传略说》子夏读《书》毕,见于夫子,夫子问焉:“子何为于《书》?”子夏对曰:“《书》之论事也,昭昭如日月之代明,离离若星辰之错行,上有尧舜之道,下有三王之义。商所受于夫子,志之于心,弗敢忘也。虽退而岩居河济之间,深山之中,作坏室,编蓬户,尚弹琴其中,以歌先王之风。则可以发愤慷慨,忘己贫贱,有人亦乐之,无人亦乐之,而忽不知忧患与死也。”夫子造然变色曰:“嘻!子殆可与言《书》矣。虽然,见其表,未见其里也。”颜渊曰:“何为也?”子曰:“窥其门而不入其中,观其奥藏之所在乎?然藏又非难也。丘尝悉心尽志以入其则,前有高岸,后有大溪,填填正立而已。是故尧典可以观美,禹贡可以观事,咎繇可以观治,鸿范可以观度,六誓可以观义,五诰可以观仁,甫刑可以观诫。通斯七观,《书》之大义举矣。”
  《韩诗外传》二子夏读《诗》已毕,夫子问曰:“尔亦何大于《诗》矣?”子夏对曰:“《诗》之于事也,昭昭乎若日月之光明,燎燎乎如星辰之错行,上有尧舜之道,下有三王之义,弟子不敢忘。虽居蓬户之中,弹琴以咏先王之风,有人亦乐之,无人亦乐之,亦可发愤忘食矣。《诗》曰:‘衡门之下,可以栖迟;泌之洋洋,可以疗饥。’”夫子造然变容,曰:“嘻!吾子殆可以言《诗》已矣。然子以见其表,未见其里。”颜渊曰:“其表已见,其里又何有哉?”孔子曰:“窥其门不入其中,安知其奥藏之所在乎?然藏又非难也。丘尝悉心尽志已入其中,前有高岸,后有深谷,泠泠然如此既立而已矣。不能见其里,未谓精微者也。”
  《说苑敬慎》孔子曰:“存亡祸福,皆在己而已。天灾地妖,亦不能杀也。昔者殷王帝辛之时,爵生乌于城之隅,工人占之曰:凡小以生巨,国家必祉,王名必倍。帝辛喜爵之德,不治国家,亢暴无极,外寇乃至,遂亡殷国。此逆天之时,诡福反为祸。至殷王武丁之时,先王道缺,刑法弛,桑穀俱生于朝,七日而大拱。工人占之曰:桑穀者,野物也。野物生于朝,意朝亡乎?武丁恐骇,侧身修行,思昔先王之政,兴灭国,继绝世,举逸民,明养老之道。三年之后,远方之君,重译而朝者六国。此迎天时,得祸反为福也。故妖孽者,天所以警天子诸侯也;恶梦者,所以警士大夫也。故妖孽不胜善政,恶梦不胜善行也。至治之极,祸反为福。故太甲曰: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逭。”
  《史记三代世表》褚少孙补赞孔子曰:“昔者尧命契为子氏,为有汤也。命后稷为姬氏,为有文王也。太王命季历,明天瑞也。太伯之吴,遂生源也。”
  《意林》四王逸正部仲尼叙书,上谓天谈,下谓民语。兼该男女,究其表里。
  《隶释》四周憬铭孔子曰:“禹不决江疏河,吾其鱼矣!”


卷五

[六艺四下]
  《御览》八百四引《诗含神雾》孔子曰:“诗者,天地之心,君德之祖,百福之宗,万物之户也。刻之玉版,藏之金府。”
  《毛诗木瓜传》孔子曰:“吾于木瓜,见苞苴之礼行。”
  《韩诗外传》五子夏问曰:“《关雎》何以为《国风》始也?”孔子曰:“《关雎》至矣乎!夫《关雎》之人,仰则天,俯则地,幽幽冥冥,德之所藏,纷纷沸沸,道之所行,如神龙变化,斐斐文章。大哉!《关雎》之道也。万物之所系,群生之所悬命也,河洛出书图,麟凤翔乎郊。不由《关雎》之道,则《关雎》之事将奚由至矣哉?夫六经之策,皆归论汲汲,盖取之乎《关雎》。《关雎》之事大矣哉!冯冯翊翊,自东自西,自南自北,无思不服。子其勉强之,思服之。天地之间,生民之属,王道之原,不外此矣!”子夏喟然叹曰:“大哉《关雎》!乃天地之基也。”
  《吕氏春秋季春纪先己》《诗》曰:“执辔如组。”孔子曰:“审此言也,可以为天下。”子贡曰:“何其躁也。”孔子曰:“非谓其躁也,谓其为之于此而成文于彼也,圣人组修其身而成文于天下矣。”
  《盐铁论相刺》孔子曰:“诗人疾之不能默,丘疾之不能伏。”是以东西南北,七十说而不用,然后退而修王道,作《春秋》,垂之万载之后,天下折中焉。
  《论衡对作》孔子曰:“诗人疾之不能默,丘疾之不能伏。”是以论也。
  《盐铁论执务》孔子曰:“吾于河广,知德之至也。而欲得之,各反其本,复诸古而已。”
  《说苑贵德》孔子曰:“吾于《甘棠》,见宗庙之敬也。甚尊其人,必敬其位,顺安万物,古圣之道几哉!”
  《说苑敬慎》孔子论《诗》,至于《正月》之六章,惧然曰:“不逢时之君子,岂不殆哉!从上依世则废道,违上离俗则危身,世不与善,己独由之,则曰非妖则孽也。是以桀杀关龙逢,纣杀王子比干。故贤者不遇时,常恐不终焉。《诗》曰:‘谓天盖高,不敢不局;谓地盖厚,不敢不蹐。’”此之谓也。
  《汉书刘向传》孔子论《诗》,至于“殷士肤敏,灌将于京”,喟然叹曰:“大哉天命!善不可不传于子孙,是以富贵无常,不如是,则王公其何以戒慎!民萌何以劝勉!”
  《毛诗素冠传》子夏三年之丧毕,见于夫子,援琴而弦,衎衎而乐,作而曰:“先王制礼,不敢不及。”夫子曰:“君子也。”闵子骞三年之丧毕,见于夫子,援琴而弦,切切而哀,作而曰:“先王制礼,不敢过也。”夫子曰:“君子也。”子路曰:“敢问何谓也?”夫子曰:“子夏哀已尽,能引而致之于礼,故曰君子也;闵子骞哀未尽,能自割以礼,故曰君子也。夫三年之丧,贤者之所轻,不肖者之所勉。”
  《淮南子缪称训》闵子骞三年之丧毕,援琴而弹其弦是也,其声切切而哀。夫子曰:“弦则是也,其声非也。”
  《说苑修文》子夏三年之丧毕,见于孔子。孔子与之琴,使之弦,援琴而弦,衎衎而乐,作而曰:“先王制礼,不敢不及也。”子曰:“君子也。”闵子骞三年之丧毕,见于孔子。孔子与之琴,使之弦。援琴而弦,切切而悲,作而曰:“先王制礼,不敢过也。”孔子曰:“君子也。”子贡问曰:“闵子哀不尽,子曰‘君子也’;子夏哀已尽,子曰‘君子也’。赐也惑,敢问何谓?”孔子曰:“闵子哀未尽,能断之以礼,故曰君子也;子夏哀已尽,能引而致之,故曰君子也。夫三年之丧,固优者之所屈,劣者之所勉。”
  《后汉张奋传》孔子谓子夏曰:“礼以修外,乐以修内。丘已矣夫!”
  《大戴礼记哀公问》哀公问于孔子曰:“大礼何如?君子之言礼,何其尊也?”孔子曰:“丘也小人,何足以知礼!”君曰:“否。吾子言之也。”孔子曰:“丘闻之也,民之所由生,礼为大。非礼无以节事天地之神明也,非礼无以辨君臣上下长幼之位也,非礼无以别男女父子兄弟之亲、昏姻疏数之交也。君子以此之为尊敬然,然后以其所能教百姓,不废其会节;有成事,然后治其雕镂文章黼黻以嗣;其顺之,然后言其丧算,备其鼎俎,设其豕腊,修其宗庙,岁时以敬祭祀,以序宗族。则安其居处,丑其衣服,卑其宫室,车不雕几,器不刻镂,食不贰味,以与民同利。昔之君子之行礼者如此。”公曰:“今之君子,胡莫之行也?”孔子曰:“今之君子,好色无厌,淫德不倦,荒怠敖慢,固民是尽,忤其众以伐有道,求得当欲,不以其所。古之用民者由前,今之用民者由后。今之君子莫为礼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