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儒藏
- 语录
- 二程遗书
二程遗书
学之兴起莫先于诗诗有美刺歌诵之以知善恶治乱废兴礼者所以立也不学礼无以立乐者所以成德乐则生矣生则恶可己也恶可已则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若夫乐则安安则乆乆则天天则神天则不言而信神则不怒而威至于如此则又非手舞足蹈之事也
緑衣卫庄姜伤已无德以致之行有不得者反求诸己而已矣故曰緑兮丝兮女所治兮我思古人俾无訧兮绤兮絺兮凄其以风我思古人实获我心丝之緑由女之染治以成言有所自也绤絺所以来风也
螽斯惟言不妬忌若芣苢则更和平妇人乐有子谓妾御皆无所恐惧而乐有子矣
居仁由义守礼寡欲
君子上达小人下达下学而上达意在言表也
有实则有名名实一物也若夫好名者则狥名为虚矣如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谓无善可称耳非狥名也
万物皆备于我矣反身而诚乐莫大焉不诚则逆于物而不顺也
干阳【一有物字】也不动则不刚其静也专【专一】其动也直【直遂】不专一则不能直遂坤隂【一有物字】也不静则不柔【不柔一作归】其静也翕【翕聚】其动也辟【发散】不翕聚则不能发散
致知在格物格至也或以格为止物是二本矣
人须知自慊之道
乾元者始而亨者也利贞者性情也性情犹言资质体段亭毒化育皆利也不有其功常乆而不已者贞也诗曰维天之命于穆不己者贞也
天地日月一般月受日光而日不为之亏然月之光乃日之光也地气不上腾则天气不下降天气降而至于地地中生物者皆天气也惟无成而代有终者地之道也
识变知化为难古今风气不同故器用亦异宜是以圣人通其变使民不倦各随其时而已矣后世虽有作者虞帝为不可及己盖当是时风气未开而虞帝之德又如此故后世莫可及也若三代之治后世决可复不以三代为治者终苟道也
动乎血气者其怒必迁若鉴之照物妍媸在彼随物以应之怒不在此何迁之有
圣人之言冲【一作中】和之气也贯彻上下
人须学顔子有顔子之德则孟子之事功自有【一作立】孟子者禹稷之事功也
中庸之言放之则弥六合卷之则退藏于密
孔子谓顔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君子所性虽大行不加焉虽穷居不损焉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者也用之则行舍之则藏皆不累于己尔
囘也非助我者也于吾言无所不悦与圣人同尔人须知自慊之道自慊者无不足也若有所不足则张子厚所谓有外之心不足以合天心者也
文王陟降在帝左右不识不知顺帝之则【不作聪明顺天理也】狼跋其胡载防其尾公孙硕肤赤舄几几取狼为兴者狼前后停兴周公之德终始一也称公孙云者言其积德之厚赤舄几几盛德之容也
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有节故有余止乎礼义者节也
月不受日光故食不受日光者月正相当隂盛亢阳也鼓者所以助阳然则日月之眚皆可鼓也【月不下日与日正相对故食】
季冬行春令命之曰逆者子尅母也
太中首中阳气潜萌于黄宫信无不在乎中养首一藏心于渊美厥灵根测曰藏心于渊神不外也杨子云之学盖尝至此地位也
顔子短命之类以一人言之谓不幸可也以大目观之天地之间无损益无进退譬如一家之事有子五人焉三人富贵而二人贫贱以二人言之则不足以父母一家言之则有余矣若孔子之至德又处盛位则是化工之全尔以孔顔言之于一人有所不足以尧舜禹汤文武周公羣圣人言之则天地之间亦富有余【一作亦云富有】也【惠廸吉从逆凶常行之理也】
视聴思虑动作皆天也人但于其中要识得眞与妄尔东周之乱无君臣上下故孔子曰如有用我者吾其为东周乎言不为东周也
素履者雅素之履也初九刚阳素履已定但行其志尔故曰独行愿也
视履考祥居履之终反观吉凶之祥周至则善吉也故曰其旋元吉
比之无首凶比之始不善则凶
豮豕之牙吉不去其牙而豮其势则自善矣治民者不止其争而教之让之类是也
介于石理素定也理素定故见几而作何俟终日哉豫者备豫也逸豫也事豫故逸乐其义一也
谦者治盈之道故曰裒多益寡称物平施
凡为人言者理胜则事明气胜则招怫
感慨杀身者易从容就义者为难
成性存存道义之门道无体义有方也
中者天下之大本天地之间亭亭当当直上直下之正理出则不是唯敬而无失最尽
孟子谓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助长正是着意忘则无物
天者理也神者妙万物而为言者也帝者以主宰事而名
易要玩索斋戒以神明其德夫
学只要鞭辟【一作约】近里着己而已故切问而近思则仁在其中矣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立则见其参于前在与则见其倚于衡夫然后行只此是学质美者明得尽查渣便浑化却与天地同体其次惟庄敬持养及其至则一也
人最可畏者是便做要在烛理【一本以下云子路有闻未之能行惟恐有闻】宰予昼寝以其质恶因是而言
顔子屡空空中【一作心】受道子贡不受天命而货殖亿则屡中役【一作亿】聪明亿度而知此子贡始时事至于言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闻乃后来事其言如此则必不至于不受命而货殖也
天生德于予及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此圣人极断制以理
文不在兹言文未尝忘唱道在孔子圣人以为己任诗书执礼皆雅言雅素所言也至于性与天道则子贡亦不可得而闻盖要在黙而识之也
君子坦荡荡心广体胖
尽己之谓忠以实之谓信发已自尽为忠循物无违谓信表里之义也
理义体用也【理义之説我心】
居之以正行之以和
艮其止止其所也各止其所父子止于恩君臣止于义之谓艮其背止于所不见也
至诚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赞者参赞之义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之谓也非谓赞助只有一个诚何助之有
知至则便意诚若有知而不诚者皆知未至尔知至而至之者知至而往至之乃吉之先见故曰可与几也知终而终之则可与存义也【知至至之主知知终终之主终】
忠信所以进德脩辞立其诚所以居业者乾道也敬以直内义以方外者坤道也
脩辞立其诚文质之义
天下皆忧吾独得不忧天下皆疑吾独得不疑与乐天知命吾何忧穷理尽性吾何疑皆心也自分心迹以下一段皆非
息训为生者盖息则生矣一事息则一事生中无间断硕果不食则便为复也寒往则暑来暑往则寒来寒暑相推而岁成焉
日新之谓盛德生生之谓易隂阳不测之谓神要思而得之
为政须要有纲纪文章先有司乡官读法平价谨权量皆不可阙也人各亲其亲然后能不独亲其亲仲弓曰焉知贤才而举之子曰举尔所知尔所不知人其舍诸便见仲弓与圣人用心之大小推此义则一心可以防邦一心可以兴邦只在公私之间尔
子夏问政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子夏之病常在近小子张问政子曰居之无倦行之以忠子张常过高而未仁故以切己之事答之
其为气也配义与道道有冲漠之气象
圣人以此洗心退藏于密圣人以此斋戒以神明其德夫
二程遗书卷十一
钦定四库全书
二程遗书卷十二
宋 朱子 编
戊冬见伯淳先生洛中所闻
纯亦不已天德也造次必于是顚沛必于是三月不违仁之气象也又其次则日月至焉者矣
一隂一阳之谓道自然之道也继之者善也出道则有用元者善之长也成之者却只是性各正性命者也故曰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百姓日用而不知故君子之道鲜矣如此则亦无始亦无终亦无因甚有亦无因甚无亦无有处有亦无无处无
民受天地之中以生天命之谓性也人之生也直意亦如此【若以生为生养之生却是修道之谓教也至下文始自云不能者败以取祸则乃是教也】
且唤做中若以四方之中为中则四边无中乎若以中外之中为中则外面无中乎如生生之谓易天地设位而易行乎其中岂可只以今之易书为易乎中者且谓之中不可捉一个中来为中
顔子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囘也不改其乐箪瓢陋巷非可乐葢自有其乐耳其字当玩味自有深意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明此理也在止于至善反己守约是也
杨子出处使人难説孟子必不肯为杨子事
孔子与防葢与圣人之志同便是尧舜气象也诚异三子者之撰特行有不揜焉者眞所谓狂矣子路等所见者小子路只为不达为国以礼道理所以为夫子笑若知为国以礼之道便却是这气象也
人之学当以大人为标垜然上面更有化尔人当学顔子之学【一作事】
穷理尽性矣曰以至于命则全无着力处如成于乐乐则生矣之意同
子贡曰夫子之文章可得而闻也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子贡葢于是始有所得而叹之以子贡之才从夫子如此之乆方叹不可得而闻亦可谓之钝矣观其孔子没筑室于场六年然后归则子贡之志亦可见矣他人如子贡之才六年中待作多少事岂肯如此
生生之谓易天地设位而易行乎其中乾坤毁则无以见易易不可见乾坤或几乎息矣易毕竟是甚又指而言曰圣人以此洗心退藏于密圣人示人之意至此深且明矣终无人理防易也此也宻也是甚物人能至此防思当自得之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致与位字非圣人不能言子思葢特传之耳
顔子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则是防知道之无穷也瞻之在前忽焉在后他人见孔子甚逺顔子瞻之只在前后但只未在中间尔若孔子乃在其中焉此未逹一间也
成性存存便是道义之门
凡人才学便须知著力处既学便须知得力处
二程遗书卷十二
钦定四库全书
二程遗书卷十三
宋 朱子 编
亥八月见先生于洛所闻
公族有罪磬于甸人如其伦之防无服明无罪者有服也
杨墨之害甚于申韩佛老【一无老字】之害甚于杨墨杨氏为我疑于仁墨氏兼爱疑于义申韩则浅陋易见故孟子则辟杨墨为其惑世之甚也佛老【一作氏字】其言近理又非杨墨之比此所以害尤甚杨墨之害亦经孟子辟之所以廓如也
礼云惟祭天地社稷为越绋而行事似亦大早虽不以卑废尊若既而行之宜亦可也葢未时哀戚方甚人有所不能祭尔
艮其止止其所也八元有善而举之四凶有罪而诛之各止其所也释氏只曰止安知止乎【吴本罪作恶诛作去】
释氏无实
释氏説道譬之以管窥天只务直上去惟见一偏不见四旁故皆不能处事圣人之道则如在平野之中四方莫不见也
释氏本怖死生为利岂是公道唯务上达而无下学然则其上达处岂有是也元不相连属但有间断非道也孟子曰尽其心者知其性也彼所谓识心见性是也若存心养性一段事则无矣彼固曰出家独善便于道体自不足【一作己非矣】或曰释氏地狱之类皆是为下根之人设此怖令为善先生曰至诚贯天地人尚有不化岂有立伪教而人可化乎
曽子易篑之意心是理理是心声为律身为度也洒扫应对便是形而上者理无大小故也故君子只在慎独
知之明信之笃行之果知仁勇也若孔子所谓成人亦不出此三者臧武仲知也孟公绰仁也卞庄子勇也
二程遗书卷十三
钦定四库全书
二程遗书卷十四
宋 朱子 编
亥九月过汝所闻
绚问先生相别求所以教曰人之相爱者相告戒必曰凡事当善处然只在仗忠信只不忠信便是不善处也
有人治园圃役知力甚劳先生曰蛊之象君子以振民育德君子之事惟有此二者余无他为二者为己为人之道也【为己为人呉本作治己治人】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何以言仁在其中矣学者要思得之了此便是彻上彻下之道
曽子曰士不可以不毅任重而道逺先生曰而不毅则难立毅而不则无以居之【西铭言之道】
读书要玩味
中庸始言一理中散为万事末复合为一理
中庸曰大哉圣人之道洋洋乎发育万物峻极于天优优大哉礼仪三百威仪三千待其人而后行故曰苟不至德至道不凝焉皆是一贯
持国曰若有人便明得了者伯淳信乎曰若有人则岂不信葢必有生知者然未见之也凡云为学者皆为此以下论孟子曰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性则知天矣存其心养其性所以事天便是至言
佛氏不识隂阳昼夜死生古今安得谓形而上者与圣人同乎
佛言前后际断纯亦不已是也彼安知此哉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自汉以来儒者皆不识此义此见圣人之心纯亦不已也诗曰维天之命于穆不已葢曰天之所以为天也于乎不显文王之德之纯葢曰文王之所以为文也纯亦不已此乃天德也有天德便可语王道其要只在慎独
学要在敬也诚也中间便【一作更】有个仁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之意【敬主事】
人之学不进只是不勇
或问系辞自天道言中庸自人事言似不同曰同系辞虽始从天理隂阳鬼神言之然卒曰黙而成之不言而信存乎德行中庸亦曰鬼神之为德莫盛矣乎视之而不见听之而不闻体物而不可遗使天下之人斋明盛服以承祭祀洋洋乎如在其上如在其左右诗曰神之格思不可度思矧可射思夫防之显诚之不可揜如此夫是岂不同
人多言广心浩大然未见其人也
乐则行之忧则违之乐与忧皆道也非己之私也圣人致公心尽天地万物之理各当其分佛氏总为一己之私安得同乎圣人循理故平直而易行异端造作大小大费力非自然也故失之逺
易中只是言反覆往来上下
伊尹曰天之生斯民也使先知觉后知使先觉觉后觉予天民之先觉者也予将以斯道觉斯民也释氏之云觉甚底是觉斯道甚底是觉斯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