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诗故训传

  羔裘
  羔裘豹袪,自我人居居。【传】袪,袂也。本末不同,在位与民异心自用也。居居,怀恶不相亲比之貌。【笺】羔裘豹袪,在位卿大夫之服也。其役使我之民人,其意居居然有悖恶之心,不恤我之困苦。岂无他人?维子之故。【笺】此民,卿大夫采邑之民也,故云岂无他人可归往者乎?我不去者,乃念子故旧之人。
  
  羔裘豹褎,自我人究究。【传】裦,犹袪也。究究,犹居居也。岂无他人?维子之好。【笺】我不去而归往他人者,乃念子而爱好之也。民之厚如此,亦唐之遗风。
  
  《羔裘》二章,章四句。
  
  《鸨羽》,刺时也。昭公之后,大乱五世,君子下从征役,不得养其父母,而作是诗也。【笺】大乱五世者,昭公、孝侯、鄂侯、哀侯、小子侯。
  鸨羽
  肃肃鸨羽,集于苞栩。【传】兴也。肃肃,鸨羽声也。集,止;苞,稹;栩,杼也。鸨之性不树止。【笺】兴者,喻君子当居安平之处,今下从征役,其为危苦,如鸨之树止然。稹者,根相迫迮梱致也。王事靡盬,不能蓺稷黍,父母何怙?【传】盬,不功致也。怙,恃也。【笺】蓺,树也。我迫王事,无不功致,故尽力焉,既则罢倦,不能播种五谷,今我父母将何怙乎?悠悠苍天,曷其有所!【笺】曷,何也。何时我得其所哉。
  
  肃肃鸨翼,集于苞棘。王事靡盬,不能蓺黍稷,父母何食?悠悠苍天,曷其有极!【笺】极,已也。
  
  肃肃鸨行,集于苞桑。【传】行,翮也。王事靡盬,不能蓺稻粱,父母何尝?悠悠苍天,曷其有常!
  
  《鸨羽》三章,章七句。
  
  《无衣》,刺晋武公也。武公始并晋国,其大夫为之请命乎天子之使,而作是诗也。【笺】天子之使,
  无衣
  岂曰无衣七兮?【传】侯伯之礼七命,冕服七章。【笺】我岂无是七章之衣乎?晋旧有之,非新命之服。不如子之衣,安且吉兮。【传】诸侯不命于天子,则不成为君。【笺】武公初并晋国,心未自安,故以得命服为安。
  
  岂曰无衣六兮?【传】天子之卿六命,车旗衣服以六为节。【笺】变七言六者,谦也。不敢必当侯伯,得受六命之服,列于天子之卿,犹愈乎不。不如子之衣,安且燠兮。【传】燠,煖也。
  
  《无衣》二章,章三句。
  
  《有杕之杜》,刺晋武公也。武公寡特,兼其宗族,而不求贤以自辅焉。
  有杕之杜
  有杕之杜,生于道左。【传】兴也。道左之阳,人所宜休息也。【笺】道左,道东也。日之热恒在日中之后,道东之杜,人所宜休息也。今人不休息者,以其特生阴寡也。兴者,喻武公初兼其宗族,不求贤者与之在位,君子不归,似乎特生之杜然。彼君子兮,噬肯适我。【传】噬,逮也。【笺】肯,可;适,之也。彼君子之人,至于此国,皆可求之我君所。君子之人,义之与比。其不来者,君不求之。中心好之,曷饮食之?【笺】曷,何也。言中心诚好之,何但饮食之?当尽礼极欢以待之。
  
  有杕之杜,生于道周。【传】周,曲也。彼君子兮,噬肯来游。【传】游,观也。中心好之,曷饮食之?
  
  《有杕之杜》二章,章六句。
  
  《葛生》,刺晋献公也。好攻战,则国人多丧矣。【笺】丧,弃亡也。夫从征役,弃亡不反,则其妻居家而怨思。
  葛生
  葛生蒙楚,蔹蔓于野。【传】兴也。葛生延而蒙楚,蔹生蔓于野,喻妇人外成于他家。予美亡此,谁与独处?【笺】予,我;亡,无也。言我所美之人无于此,谓其君子也。君谁与居乎?独处家耳。从军未还,未知死生,其今无于此。
  
  葛生蒙棘,蔹蔓于域。【传】域,营域也。(四部备要本“营”作“茔”)予美亡此,谁与独息?【传】息,止也。
  
  角枕粲兮,锦衾烂兮。【传】齐则角枕锦衾。礼,夫不在,敛枕箧、衾、席,韣而藏之。【笺】夫虽不在,不失其察也。摄主,主妇犹自齐而行事。予美亡此,谁与独旦?【笺】旦,明也。我君子无于此,吾谁与齐乎?独自洁明。
  
  夏之日,冬之夜。【传】言长也。【笺】思者于昼夜之长时尤甚,故极言之以尽情。百岁之后,归于其居。【笺】居,坟墓也。言此者,夫人专一,义之至,情之尽。
  
  冬之夜,夏之日。【传】室,犹居也。【笺】室,犹冢圹。百岁之后,归于其室。
  
  《葛生》五章,章四句。
  
  《采苓》,刺晋献公也。献公好听谗焉。
  采苓
  采苓采苓,首阳之巅。【传】兴也。苓,大苦也。首阳,山名也。采苓,细事也。首阳,幽辟也。细事喻小行,幽辟喻无征也。【笺】采苓采苓者,言采苓之人众多非一也,皆云采此苓于首阳山之上,首阳山之上信有苓矣,然而今之采者未必于此山,然而人必信之。兴者,喻事有似而非。人之为言,苟亦无信。舍旃舍旃,苟亦无然。【传】苟,诚也。【笺】苟,且也。为言,谓为人为善言以称荐之,欲使荐进用也。旃之言焉也,舍之焉,谓谤讪人,欲使见贬退也。此二者,且无信受之,且无答然。人之为言,胡得焉?【笺】人以此言来,不信受之,不答然之,然后察之,或时见罪,何所得?
  
  采苦采苦,首阳之下。【传】苦,苦菜也。人之为言,苟亦无与。舍旃舍旃,苟亦无然。【传】无与,勿用也。人之为言,胡得焉?
  
  采葑采葑,首阳之东。【传】葑,菜名也。人之为言,苟亦无从。舍旃舍旃,苟亦无然。人之为言,胡得焉?
  
  《采苓》三章,章八句。
  唐国十二篇,三十三章,二百三句。
  
  
  国风 秦风
  
  《车邻》,美秦仲也。秦仲始大,有车马礼乐侍御之好焉。
  车邻
  有车邻邻,有马白颠。【传】邻邻,众车声也。白颠,的颡也。未见君子,寺人之令。【传】寺人,内小臣也。【笺】欲见国君者,必先令寺人使传告之,时秦仲又始有此臣。
  
  阪有漆,隰有栗。【传】兴也。陂者曰阪,下湿曰隰。【笺】兴者,喻秦仲之君臣所有,各得其宜。既见君子,并坐鼓瑟。【传】又见其礼乐焉。【笺】既见,既见秦仲也。并坐鼓瑟,君臣以闲暇燕饮相安乐也。今者不乐,逝者其耋。【传】耋,老也。八十曰耋。【笺】今者不于此君之朝自乐,谓仕焉而去仕他国,其徒自使老,言将后宠禄也。
  
  阪有桑,隰有杨。既见君子,并坐鼓簧。【传】簧,笙也。今者不乐,逝者其亡。【传】亡,丧弃也。
  
  《车邻》三章,一章四句,二章章六句。
  
  《驷驖》,美襄公也。始命,有田狩之事,园囿之乐焉。【笺】始命,命为诸侯也。秦始附庸也。
  驷驖
  驷驖孔阜,六辔在手。【传】驖,骊;阜,大也。【笺】四马六辔,六辔在手,言马之良也。公之媚子,从公于狩。【传】能以道媚于上下者。冬猎曰狩。【笺】媚于上下,谓使君臣和合也。此人从公往狩,言襄公亲贤也。
  
  奉时辰牡,辰牡孔硕。【传】时,是;辰,时也。冬献狼,夏献麋,春秋献鹿豕群兽。【笺】奉是时牡者,谓虞人也。时牡甚肥大,言禽兽得其所。公曰左之,舍拔则获。【传】拔,矢末也。【笺】左之者,从禽之左射之也。拔,括也。舍拔则获,言公善射。
  
  游于北园,四马既闲。【传】闲,习也。【笺】公所以田则克获者,乃游于北园之时,时则已习其四种之马。輶车鸾镳,载猃歇骄。【传】輶,轻也。猃、歇骄,田犬也。长喙曰猃,短喙曰歇骄。【笺】轻车,驱逆之车也。置鸾于镳,异于乘车也。载,始也。始田犬者,谓达其搏噬,始成之也。此皆游于北园时所为也。
  
  《驷驖》三章,章四句。
  
  《小戎》,美襄公也。备其兵甲以讨西戎,西戎方强而征伐不休,国人则矜其车甲,妇人能闵其君子焉。【笺】矜,夸大也。国人夸大其车甲之盛,有乐之意也。妇人闵其君子,恩义之至也。作者叙内外之志,所以美君政教之功。
  小戎
  小戎俴收,五楘梁辀。【传】小戎,兵车也。俴,浅;收,轸也。五,五束也。楘,历录也。梁辀,辀上句衡也。一辀五束,束有历录。【笺】此群臣之兵车,故曰小戎。游环胁驱,阴靷鋈续。【传】游环,靷环也。游在背上,所以御出也。胁驱,慎驾具,所以止入也。阴,揜轨也。靷,所以引也。鋈,白金也。续,续靷也。【笺】游环在背上无常处,贯骖之外辔,以禁其出。胁驱者,著服马之外胁,以止骖之入。揜轨在轼前,垂辀上。鋈续,白金饰续靷之环。文茵畅毂,驾我骐馵。【传】文茵,虎皮也。畅毂,长毂也。骐,骐文也。左足白曰馵。【笺】此上六句者,国人所矜。言念君子,温其如玉。【笺】言,我也。念君子之性温然如玉,玉有五德。在其板屋,乱我心曲。【传】西戎板屋。【笺】心曲,心之委曲也,忧则心乱也。此上四句者,妇人所用,闵其君子。
  
  四牡孔阜,六辔在手。骐駵是中,騧骊是骖。【传】黄马黑喙曰騧。【笺】赤身黑鬣曰駵。中,中服也。骖,两騑也。龙盾之合,鋈以觼軜。【传】龙盾,画龙其盾也。合,合而载之。軜,骖内辔也。【笺】鋈以觼軜,軜之觼以白金为饰也,軜系于轼前。言念君子,温其在邑。【传】在敌邑也。方何为期?胡然我念之。【笺】方今以何时为还期乎?何以然了不来?言望之也。
  
  俴驷孔群,厹矛鋈錞。蒙伐有苑,【传】俴驷,四介马也。孔,甚也。厹,三隅矛也。錞,(左金右尊)也。蒙,讨羽也。伐,中干也。苑,文貌。【笺】俴,浅也。谓以薄金为介之札。介,甲也。甚群者,言和调也。蒙,厖也。讨,杂也。画杂羽之文于伐,故曰厖伐。虎韔镂膺。交韔二弓,竹闭绲縢。【传】虎,虎皮也。韔,弓室也。膺,马带也。交韔,交二弓于韔中也。闭,绁;绲,绳;縢,约也。【笺】镂膺,有刻金饰也。言念君子,载寝载兴。厌厌良人,秩秩德音。【传】厌厌,安静也。秩秩,有知也。【笺】此既闵其君子寝起之劳,又思其性与德。
  
  《小戎》三章,章三句。
  
  《蒹葭》,刺襄公也。未能用周礼,将无以固其国焉。【笺】秦处周之旧土,其人被周之德教日久矣,今襄公新为诸侯,未习周之礼法,故国人未服焉。
  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传】兴也。蒹,薕;葭,芦也。苍苍,盛也。白露凝戾为霜,然后岁事成,兴国家待礼然后兴。(四部备要本“国”前无“兴”)【笺】蒹葭在众草之中,苍苍然强盛,至白露凝戾为霜,则成而黄。兴者,喻众民之不从襄公政令者,得周礼以教之则服。所谓伊人,在水一方,【传】伊,维也。一方,难至矣。【笺】伊,当作繄。繄,犹是也。所谓是知周礼之贤人,乃在大水之一边,假喻以言远。溯洄从之,道阻且长。【传】逆流而上曰溯洄。逆礼则莫能以至也。【笺】此言不以敬顺往求之,则不能得见。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传】顺流而涉曰溯游。顺礼求济道来迎之。【笺】宛,坐见貌。以敬顺求之则近耳,易得见也。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传】萋萋,犹苍苍也。晞,干也。【笺】未晞,未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之湄。【传】湄,水隒也。溯洄从之,道阻且跻。【传】跻,升也。【笺】升者,言其难至如升阪。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传】坻,小渚也。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传】采采,犹萋萋也。未已,犹未止也。所谓伊人,在水之涘。【传】涘,厓也。溯洄从之,道阻且右。【传】右,出其右也。【笺】右者,言其迂迴也。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传】小渚曰沚。
  
  《蒹葭》三章,章八句。
  
  《终南》,戒襄公也。能取周地,始为诸侯,受显服,大夫美之,故作是诗以戒劝之。
  终南
  终南何有?有条有梅。【传】兴也。终南,周之名山中南也。条,槄;梅,柟也。宜以戒不宜也。【笺】问何有者,意以为名山高大,宜有茂木也。兴者,喻人君有盛德,乃宜有显服,犹山之木有大小也。此之谓戒劝。君子至止,锦衣狐裘。【传】锦衣,采色也。狐裘,朝廷之服。【笺】至止者,受命服于天子而来也。诸侯狐裘,锦衣以裼之。颜如渥丹,其君也哉!【笺】渥,厚渍也。颜色如厚渍之丹,言赤而泽也。其君也哉,仪貌尊严也。
  
  终南何有?有纪有堂。【传】纪,基也。堂,毕道平如堂也。【笺】毕也堂也,亦高大之山所宜有也。毕,终南山之道名,边如堂之墙然。君子至止,黻衣绣裳。【传】黑与青谓之黻,五色谓之绣。佩玉将将,寿考不忘。
  
  《终南》二章,章六句。
  
  《黄鸟》,哀三良也。国人刺穆公以人从死,而作是诗也。【笺】三良,三善臣也。谓奄息、仲行、鍼虎也。从死,自杀以从死。
  黄鸟
  交交黄鸟,止于棘。【传】兴也。交交,小貌。黄鸟以时往来得所,人以寿命终,亦得其所。【笺】黄鸟止于棘,以求安己也。此棘若不安,则移。兴者,喻臣之事君亦然。今穆公使臣从死,刺其不得黄鸟止于棘之本意。谁从穆公?子车奄息。【传】子车,氏。奄息,名。【笺】言谁从穆公者,伤之。维此奄息,百夫之特。【传】乃特百夫之德。【笺】百夫之中最雄俊也。临其穴,惴惴其慄。【传】慄慄,惧也。【笺】穴,谓冢圹中也。秦人哀伤此奄息之死,临视其圹,皆为之悼慄。彼苍者天,歼我良人。【传】歼,尽;良,善也。【笺】言彼苍者天,愬之。如可赎兮,人百其身。【笺】如此奄息之死,可以他人赎之者,人皆百其身,谓一身百死犹为之。惜善人之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