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氏文通

【9.9.1】助设问。
[861]论颜渊:子曰:‘何哉,尔所谓达者?’
[862]孟梁下:何哉,君所谓转身以先于匹夫者,以为贤乎?——两「何哉」有若设问之辞。然此皆无疑而反诘也。
[863]史记季布列传云:足下何以得此声于梁楚间哉?
[864]又汲郑列传云:汲黯何如人哉?——两句,似皆问其所不知。不知两句口气,一则奇其有「此声」,一则奇其为「人」,此所以助以「哉」字也。至所以为问辞者,在「何」字,不在「哉」字,故「哉」字助句,专以解惑而设问者盖不多见。惟「哉」字所助之句,凡有「奚」「何」询问代字在先,如:
[865]孟子离娄下:此物奚宜至哉?
[866]又梁惠王下:君如彼何哉?
[867]又离娄下:如此则与禽兽奚择哉?——等句,姑以列入设问句内,以后不再引。
【9.9.2】助拟议。
[868]孟公下:不遇故去,岂予所欲哉!
[869]又:予岂若是小丈夫然哉!
[870]又:予虽然,岂舍王哉!
[871]又滕上:陶冶亦以其械器易粟者,岂为厉农夫哉!
[872]又:尧舜之治天下,岂无所用其心哉!
[873]又:巨屦小屦同贾,人岂为之哉!——六引孟子,其与「哉」字呼应者,惟「岂」字耳,而拟议情状溢于口角。他书亦然。
[874]史项羽本纪:今将军内不能直谏,外为亡国将,孤特独立而欲常存,岂不哀哉!
[875]又李斯列传:然则夫所贵于有天下者,岂欲苦形劳神,身处逆旅之宿,口食监门之养,手持臣虏之作哉!
[876]又袁盎列传:妾主岂可与同坐哉!
[877]荀子荣辱篇:是其为相县也,几直夫刍豢稻梁之县糟糠尔哉!
[878]又大略篇:利夫秋豪,害靡国家,然且为之,几为知计哉!
[879]韩非子奸劫篇:处非道之位,被众口之谮,溺于当世之言,而欲当严不可抗拒子而求安,几不亦难哉!
[880]庄外物:君岂有升斗之水而活我哉!
[881]又天运:夫迹,履之所出,而迹岂履哉!
[882]又大宗师:浸假而化予之尻以为轮,以神为马,予因以乘之,岂更驾哉!
[883]吕氏春秋无义篇:今秦令鞅将,魏令公子当之,岂且忍相与战哉!
[884]汉刑法志:今律令烦多而不约,自典文者不能分明,而欲罗元元之不逮,斯岂刑中之意哉!
——诸引同上。以见「哉」「岂」两字自为呼应,而「岂」字后不加弗辞,则句意相反,与前论「乎」字同有定律也。荀韩两子句内,「几」即「岂」也。
又有「哉」字助句,先为一提,而后推言其事理者,孟子最习用也。
[885]孟子公孙丑上云:有若曰:‘岂惟民哉!’——此句一提,下至「未有盛于孔子也」,皆承此句而来。
[886]又云:矢人岂不仁于*人哉!矢人惟恐不伤人,*人惟恐伤人。巫匠亦然。
[887]又离娄上云:不仁者可与言哉!安其危而利其菑,乐其所以亡者。
[888]又离娄下云:夫章子岂不欲有夫妻子母之属哉!为得罪于父母,出妻屛子,终身不养焉。
[889]又滕文公下云:予岂好辩哉!予不得已也。
[890]又滕文公下云: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息。[891]又滕文公上云:尧舜之治天下,岂无所用其心哉!亦不用于耕耳。
——七引,皆以「哉」字助句先提,初以反说而后推言其正意也。
其见于他书者。
[892]庄子逍遥游云:岂惟形骸有聋盲哉!夫知亦有之。
[893]又骈拇云:骈拇枝指,出乎性哉!而侈于德。附赘县疣,出乎形哉!而侈于性。多方乎仁义而用之者,列于五藏哉!而非道德之正也。
[894]汉书贾谊传云:岂惟胡亥之性恶哉!彼其所以道之者非其理故也。
[895]又匈奴传云:且夫前世岂乐倾无量之费,役无罪之人,快心于狼望之北哉!以为不壹劳者不久佚,不暂费者不永宁。是以忍百万之师,以推饿虎之喙,运府库之财,填庐山之坚而不悔也。
[896]又扬雄传云:唯其人之赡知哉!亦会其时之可为也。——韩文往往用之,学者可检阅也。夫「哉」字助句一提,摇曳有姿,拟议之状,不言而喻。

【9.9.3】有平迭数句,皆助「哉」字者,则有拟议情状,又兼有咏叹之意矣。
[897]孟子万章上有云:我何以汤之聘币为哉!我岂若处畎亩之中,由是以乐尧舜之道哉!
[898]又云:与我处畎亩之中,由是以乐尧舜之道,吾岂若使是君为尧舜之君哉!吾岂若使是民为尧舜之民哉!吾岂若于吾身亲见之哉!——首引两句,迭嶂用「哉」字,后引三迭,其一种较量往复之情,溢于言表矣。
若[899]昌黎后二十九日复上宰相书云:其所求进见之士,岂复有贤于周公哉!不惟不贤于周公而已,岂复有贤于时百执事者哉!岂复有所计议能补于周公之化者哉!——此则以「哉」字助句喝起,使下文跌劳动保护,故三迭「哉」字,所以逼至尽头,而后折转得势。故诸迭句皆自为量度而已,并无咏叹之情也。文字之不可拘于一说也如斯。惟如
[900]汉书司马迁传云:嗟乎,嗟乎!如仆尚何言哉,尚何言哉!
[901]论语为政云:人焉廋哉,人焉廋焉!
[902]孟子万章上云:得其所哉,得其所哉!
[903]汉书李斯列传云:丞相岂少我哉,且固我哉!——此则连迭两句,或同字,或同式,其为咏叹之句,自不待言矣。
至不迭句而深得咏叹之神者,则惟视其相配之字而已。
[904]论为政:大车无*,小车无*,其何以行之哉!
[905]礼大学:寔能容之,以能保我子孙黎民,尚亦有利哉!
[906]孟梁下:臧氏之子,焉能使予不遇哉!
[907]后汉李云传:若夫托物见情,因文载旨,使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自戒。贵在于意达言从,理归乎正,曷其绞讦摩上以衒沽成名哉!
[908]左襄二十五:乌乎!诗所谓‘我躬不说,皇恤我后’者,宁者可谓不恤其后矣,将可乎哉!
[909]孟公下:彼以其富,我以吾仁,彼以其爵,我以吾义,吾何慊乎哉!
[910]秦策:人生世上,势位富贵,盖可忽乎哉!
[911]论阳货:鄙夫可与事君也与哉!——所引「哉」字各句,与配之字则有「其」「尚亦」「焉」「曷其」「何」等语在先,以及「乎哉」「与哉」合助诸字以殿后,而咏叹之神,自寓其中。
然「哉」字所以最称咏叹之句者,则惟在单助动、静等字耳。
[912]论语八佾云:管仲之器小哉!
[913]孟子离娄上云:旷安宅而弗居,舍正路而不由,哀哉!——两引「哉」字 ,一助静字,一助动字,皆以殿句。
而如是句法,先置者居多,其起词则为名、为顿、为读皆有焉。
[914]礼中庸:大哉圣人之道!
[915]论八佾:大哉问!
[916]又颜渊:富哉言乎!
[917]又子路:野哉由也!
[918]又先进:孝哉*子骞!
[919]又子路:有是哉子之迂也!①
[920]又:小人哉樊须也!②
[921]又泰伯:大哉尧之为君也!
[922]孟尽下:大哉居乎!
[923]又梁下:善哉问也!
[924]礼檀弓:张老曰:‘美哉轮焉!美哉奂焉!’
[925]左襄二十七:尚矣哉,能歆神人,宜其光辅五君以为盟主也!
[926]又:赵孟曰:‘善哉,民之主也!’③
[927]又襄二十九:见舞大武者,曰:‘美哉,周之盛也其若此乎!’④
[928]又:为之歌大雅,曰:‘广哉,熙熙乎!曲而有直体,其文王之德乎!’
[929]又:为之歌唐,曰:‘思深哉!其有陶唐氏之遗民乎!’
[930]庄人间世:奈何哉!其相物也!
[931]又在宥:意,毒哉!僊僊乎归矣!⑤
[932]韩樊绍述墓志铭:多矣哉!古未尝有也!⑥——诸引「哉」字,各助一实字,本表词也,而先置者,所以勃发其感喟之情也。继之者或为名,或为顿,或为读,皆其起词也。此与
[933]论语学而:鲜矣仁。
[934]又子罕:惜乎,吾见其进也,未见其止也。——两句,同为赞叹之式,而尤深者则惟用「哉」字。故曰「哉」字用于咏叹者为最称也。经生家谓句法以‘鲜矣仁’ 为最奇,不知礼中庸有‘强哉矫’之句,「强哉」乃上文表词,而缀以「矫」字以状「强」字,则「强哉」二字之辞气更为劲挺。遍阅史籍,句法之变,无与匹者。
[935]孟子尽心下云:脍炙哉!——三字用以答问,而赞叹亦深矣。
○1 [919]「有是」非静字,是同动加止词。
○2「小人」既非动字,也非静字。
○3此句非以「善哉」为「民之主也」的表词。「善哉」与「民之主也!」为两个感叹句。
○4此句与以次两例都是左传记吴季扎聘鲁,观周之乐舞时的赞叹之辞。「美哉」等等之起词是当前省略之大武等等,与其后语句无关,非其表词。
⑥ 「毒哉」「多矣哉」皆独立的感叹句,非后续词语之表词。


【9.10】耶字,古同「邪」。颜氏家训音辞篇曰:‘未定之辞’,是也。盖「邪」系牙音,声出则口开而不能合。经籍用以助设问咏叹之句者,则不概见;而用以助拟议未定之辞气者,则习见也。
【9.10.1】助设问。
[936]庄天道:问桓公曰:‘敢问公之所读者何言邪?’公曰:‘圣人之言也。’
[937]又外物:周问之曰:‘鲋鱼,来!子何为者邪?’
[938]又秋水:河伯曰:‘然则何贵于道邪?’
——三引「邪」字助句,似皆设问之辞。不知所以问者,在「何」字也。「邪」字在四书左传不多见,自语策诸子始用之。「邪」系楚音,此战国时南学渐北之证。
[939]鲁语:鲁其亡乎,使僮子备官而未之闻耶!
[940]汉霍光传:君未谕前画意邪?——两引有似设问,然言者意中已无疑矣,而未便质言,故出以拟议之辞气耳。

【9.10.2】其助拟议之句法同「乎」字。
[941]汉魏其传:天下方有急,王孙宁可以让邪?
[942]史货殖列传:夫倮,鄙人牧长。淸,穷乡寡妇。礼抗万乘,名显天下,岂非以富邪!
[943]又张陈列传:此亦各欲南面而王,岂欲为卿相终已邪?
[944]史封禅书:此岂所谓无其德而用事者邪?
[945]又吴王濞传赞:毋为权首,反受其咎,岂盎错邪?
[946]又项羽传赞:羽岂其苗裔邪?
[947]庄大宗师:庸讵知夫造物者之不息我黥而补我劓,使我乘成以随先生邪?
[948]庄盗跖:柳下季曰:‘今者阙然数日不见,车马有行色,得微往见跖邪?’
[949]魏志温恢传:得无当得蒋济为治中邪?
[950]庄德充符:无趾语老聃曰:‘孔丘之于至人,其未邪?彼何宾宾以学子为?彼且蕲以諔诡幻怪之名闻,不知至人之以是为己桎梏邪?’
[951]庄德充符:子既若是矣,犹与尧争善,计子之德不足以自反邪?
[952]汉朱云传:小生乃欲相吏邪?——诸引「邪」字所助之句,各有「宁」「岂」「庸讵」「得微」「不知」等字先之,①与「乎」字所助拟议之句同,而正意反说、反意正说亦同。
不宁惟是,「邪」字助迭句以为两商者,所用连字亦与「乎」字同。
[953]庄天运:意者其有机缄而不得已邪?意者其运转而不能自止邪?
[954]秦策:意者臣愚而不阖于王心邪?亡其言臣者将贱而不足听邪?
[955]赵策:不识三国之憎秦而爱怀邪?亡其憎怀而爱秦邪?
[956]庄外物:抑固窭耶?亡其略弗及邪?
[957]庄盗跖:知不足邪?意知而力不能行邪?
[958]左昭二十六:不知天之弃鲁邪?抑鲁君有罪于鬼神邪?
[958] 庄齐物论:虽然,尝试言之:庸讵知吾所谓知之非不知邪?庸讵知吾所谓不知之非知邪?——引内所用「意者」「亡其」「意」「抑」「庸讵」等字,皆「乎」字助迭句所用者也。
又有先问后解之句亦同。
[960]荀子荣辱篇:将以为智邪?得愚莫大焉。将以为利邪?则害莫大焉。
[961]史黥布列传:使何得见,言之而是邪,是大王所欲闻也;言之而非邪,使何等二十人伏斧质淮南市,以明王倍汉而与楚也。②
[962]庄在宥:自三代以下者,匈匈焉终以赏罚为事,彼何暇安其性命之情哉?而且说明邪,是淫于色也;说聪邪,是淫于声也;说仁邪,是乱于德也;说义邪,是悖于理也;说礼邪,是相于技也;说乐邪,是相于淫也;说圣邪,是相于艺也;说知邪,是相于疵也。
[963]又达生:弟子曰:‘不然。孙子之所言是邪?先生之所言非邪?非固不能惑是。孙子所言非邪?先生所言是邪?彼固惑而来矣,又奚罪焉?
至先解后问者,则如:
[964]庄子寓言云:有以相应也,若之何其无鬼邪?无以相应也,若之何其有鬼邪?
[965]又齐物论云;既使我与若辩矣,若胜我,我不若胜,若果是也,我果非也邪?我胜若,若不吾胜,我果是也,在果非也邪?其或是也,其或非也邪?其俱是也,其俱非也邪?——迭用「邪字煞句,揣摩量度之辞气,自流露于口吻矣。
故[966]韩文圬者传云:吾以是观之,非所谓食焉怠其事而得天殃者邪?非强心以智而不足,不择其才之称否而冒之者邪?非多行可愧,知其不可而强为之者邪?将富贵难守,薄功在厚飨之者邪?抑丰悴有时,一去一来而不可常者邪?——迭用五「邪」字,自为商度,而感叹之情溢于言表,可与楚辞卜居篇后先嫓美矣。
○1[951][952]无「宁」「岂」等字先之。
○2[961][962]之「邪」用法与【9.2.4】节之「也」为近,与他例「邪」字用法稍异。

【9.10.3】「邪」字助咏叹之句,亦时带有拟议之意。
[967]易系辞:乾坤其易之门邪!
[968]又:妻其可得见邪!
[969]又:于稽其类,其衰世之意邪!
[970]庄逍遥游: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971]荀子强国篇:然而县之以王者之功名,则倜倜然其不及远矣。是何也?则其殆无儒邪!
诸引皆有「其」字与「邪」字相应以为咏叹者。
若[972]庄子齐物论云:景曰:‘吾有待而然者邪!吾所持又有待而然者邪!吾待蛇蚹蜩翼邪!’
[973]又知北游云:东郭子问于庄子曰:‘所谓道,恶乎在?’庄子曰:‘无所不在。’东郭子曰:‘期而后可。’庄子曰:‘在蝼蚁。’曰:‘何其下邪!’曰:‘在稊稗。’曰:‘何其愈下邪!’曰:‘在瓦甓。’曰:‘何其愈甚邪!’——两节迭用「邪」字,咏叹其意,拟议其貌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