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氏文通

[859]左宣十二:不捷,参之肉将在晋军,可得食乎!——「可」「得」两助动字连用,并助「食」字。
[860]又襄三十一:逢执事之不闲而未得见,又不获闻命,未知见时。
[861]又昭元:若野赐之,是委君贶于草莽也,是寡大夫不得列诸卿也。不宁唯是,又使圉蒙其先君,将不得为寡君老,其蔑以复矣。
[862]韩论淮西状:农夫织妇不得安业。
[863]又行难:吾不忍赤子之不得乳于其母也。——「得」字后诸动字概为外动而为所助也。①
○1马氏说[860]以次诸例‘「得」字后诸动字概为外动’,很成问题。 [860]的「见」如作「接见」讲,是受动,[861]的「老」依旧注作「称老」讲,则是内动,[863]的「乳」作「喂奶」讲,是受动。

【5.8.4】助动之后,往往介以「以」字而直接所助之动字者,明其所以助也。
可以
[864]孟梁下:然则小固不可以敌大,寡固不可以敌众,弱固不可以敌强。——「小固不可以敌大」者,犹云「小固不可以之敌大」也。「以之」者,即「以小」也。「之」代「小」字,而为「以」字之司词,为其见于上文,故不书明,详于介字篇。①「敌」,外动字,为「可」字所助。下二句仿此。
[865]又梁下:吾何修而可以比于先王观也?——「可以比」者,犹云「可以所修者比」也。「以」之司词已见上文,故不书。然有书明者。如:
[866]孟公下:焉有君子而可以货取乎?——一句,犹云「焉有君子而以货可取」也,「货」为「以」之司词。至如
[867]又公下:不识王之不可以为汤武,则是不明也。
[868]又滕上:今滕绝长补短,将五十里也,犹可以为善国。
[869]又万上:故君子可欺以其方,难罔以非其道。——诸句,「以」字司词,皆其句之起词也。②如是,以「以」字为受动字,亦无不可,盖「以」字可作「用」字解。
[870]左隐十一:滕侯曰:‘我,周之卜正也,薛,庶姓也,我不可以后之。——「我不可以后之」者,犹云「不可以我后之」也,与前引同。
[871]又昭十五:吾不可以欲城而迩奸,所丧滋多。——「以」之司词在上文。
[872]秦策:寡人闻之,毛羽不丰满者,不可以高飞;文章不成者,不可以诛罚;道德不厚者,不可以使民;政教不顺者,不可以烦大臣。
[873]齐策:苏秦之事,可以请行,可以令楚王亟欲下东国,可以益割于楚,可以忠太子而使楚益入地,可以为楚王走太子,可以忠太子使之亟去,可以恶苏秦于薛公,可以为苏秦请封于楚,可以使人说薛公以善苏子,可以使苏子自解于薛公。
[874]史淮阴侯列传:臣闻败军之将,不可以言勇,亡国之大夫,不可以图存。
[875]庄秋水:梁丽可以冲城而不可以窒穴,言殊器也。
[876]又养生主: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
[877]又至乐:褚小者不可以怀大,绠短者不可以汲深。
[878]又马蹄:马,蹄可以践霜雪,毛可以御风寒。
[879]又在宥:敢问治身奈何而可以长久?——诸所引句,「可」后「以」字,其司词非其起词,即其前文,故不重书也。「可以」两子,经籍习用有如此者。
足以。
[880]孟梁上:吾力足以举原钧,而不足以举一羽,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则王许之乎?——「力足以举」者,犹云「以力足举」也。「以」字司词,仍为起词,与「可」字后「以」字无异。
[881]又万下:下士与庶人在官者同禄,禄足以代其耕也。——「禄足以代」者,即「其禄足以之代」也。
[882]左隐五:凡物不足以讲大事,其材不足以备器用,则君不举焉。
[883]楚语:圉闻国之宝六而已。明王圣人能制议百物以辅相国家,则宝之;玉足以庇荫嘉榖,使无水旱之灾,则宝之;龟足以宪臧否,则宝之;珠足以御火灾,则宝之;金足以御兵乱,则宝之。山林薮泽足以备财用,则宝之。若夫*嚣之美,楚虽蛮夷,不能宝也。
[884]史项羽本纪: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
[885]又汲郑列传:然御史大夫张汤,智足以拒谏,诈足以饰非。
[886]又货殖列传:然堇堇物之所有,取之不足以更费。
[887]庄秋水:由此观之,又何以知毫末之足以定至细之倪,又何以知天地之足以穷至大之域?
[888]又人间世:夫支离其形者,犹足以养其身,终其天年,又况支离其欲速则不德者乎!
[889]史赵世家:循法之功不足以高世,法古之学不足以制今。
[890]庄知北游:生者喑醷物也,虽有寿夭,相去几何;须臾之说也,奚足以为尧桀之是非?
[891]又在宥:而佞人之心,翦翦者又奚足以语至道!——诸引句,「足」字后「以」字司词,皆不明书。
能以。
[892]孟公上:曰:‘有。得百里之地而君之,皆能以朝诸侯,有天下。’——「皆能以朝诸侯」者,犹云「皆能以百里之地朝诸侯」也。盖所能「朝诸侯」者,徒以有「百里之地」也。「以」字司词见于上文,故不书明,与「可」「足」两助动后「以」字相同。
[893]又离上:故曰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能以」与「足以」对用,用法无异。
[894]左僖二十七:过三百乘,其不能以入矣。
[895]庄天道:臣不能以喻臣之子,臣之子亦不能受之于臣。
[896]荀子议兵:弓矢不调,则羿不能以中微。——三引「能以」皆同上。
得以。
[897]史叔孙通列传:秦以不早定扶苏,令赵高得以诈立胡亥,自使灭祀。——「得以诈立」者,犹云「以不早定扶苏之故,赵高能诈立」也。「得以」与「能以」同解。惟「得以」两字,经史不习见,故不多引。
○1此指【7.3.3】节。
○2[869]「可」与「以」不连,「以」字司词是「其方」,不是句的起词。
【5.8.5】又助动诸字,亦可单用,而无其它动字为续者,盖所助动字已见前文,故不重言也。前文无所助动字而亦单用者,则非助动字矣。
「可」字单用。
[898]孟梁下:臣弒其君可乎?——「可乎」者,「可弒其君乎」也。「弒」字在前,故「可」字虽单用,而其后当有「弒」字意,不言而喻。
[899]又梁上:曰:‘何由知吾可也?’——「可」字后有「保民」之意。
[900]左宣十一:王曰:‘善哉!吾未之闻也,反之,可乎?’
[901]又襄二十七:天生五材,民幷用之,废一不可。
[902]又昭五:可。苟有其备,何故不可?
[903]又定元:若从君者,则貌而出者入可也,寇而出者行可也。
[904]又庄九:管夷吾治于高傒,使相可也。
[905]又僖二十二:利而用之,阻隘可也,声盛致志,鼓儳可也。
[906]庄秋水:然则吾大天地而小毫末可乎?
[907]史李斯列传:必秦国之所生然后可。
[908]又廉颇列传: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
[909]又屈贾列传: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910]汉贾谊传:今而有过,帝令废之可也,退之可也,赐之死可也,灭之可也。若夫东缚之,系绁之,输之司寇,编之徒官,司寇小吏,詈骂而榜笞之,殆非所以令众庶见也。
[911]论先进: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诸所引「可」字,或殿助字,或否,无不单用,而所助动字既在前文,故不重言也。
「足」字单用不常见。
「能」字单用。
[912]左文元:‘能行乎?’曰:‘不能。’‘能行大事乎?’曰:‘能。’——两答所问,一曰「不能」,一曰「能」,「能」字皆单用。盖茨所助动字即「行」字,已在前文,故不重言耳。
[913]孟告下:夫徐行者,岂人所不能哉!——「所不能」者,即「徐行」耳。
[914]左昭十二:‘若问远焉,其焉能知之?’王曰:‘子能乎?’对曰:‘能。’——一问一答,「能」字单用同上。
[915]秦策:一年之后,为帝若未能,于以禁王之为帝有余。——「未能」者,「未能为帝」也,倒用法。
[916]庄秋水:虽然,夫折大木,蜚大屋者,唯我能也。——与孟子「徐行」句同法。
[917]论语宪问:夫子欲寡其过而未能也。——亦此例也。
「可」「得」连用与「得」字单用。
[918]孟公下:前日愿见而不可得。
[919]又滕上:然后中国可得而食也。①
[920]又滕下:虽日挞而求其齐也,不可得矣。
[921]又告下:国欲治,可得乎?
[922]史刺客列传:秦兵旦暮渡易水,则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可得」两字连用为常。
[923]孟尽上:见且由不得亟,而况得而臣之乎!——「得」字单用。惟「臣」为「得」字所助,间以「而」字,另有例也。
[924]左襄二十七:若保是言也,欲辞福禄得乎?——「得」字单用,犹云「能辞福禄乎」。
[925]又昭三十一:事君,臣之所不得也,敢逃刑命!
[926]又襄十四:夫二子者,或*之,或推之,欲无入,得乎!——两引「得」字同上。
①[919]「得」助「食」,间以「而」字,与下[923]同。
【5.8.6】「可」「足」二字,间有用如静字者,则非助动字矣。
[927]左隐元:子封曰:‘可矣。’
[928]又:公闻其期,曰:‘可矣。’——「可矣」者,言其时之可也,故「可」字用如表词。
[929]汉朱云传:臣得下从龙逄比干游于地下足矣。——「足矣」者,亦表词也。
[930]孟告下:地非不足也,而俭于百里。——「足」字虽有受动之意,①而用如表词。
[931]汉文帝纪:太仆见马遗财足。
[932]史张释之列传:法如是足也。——同上。
○1此「足」为「充足」义,无受动之意。

【5.8.7】然「可」「足」「能」「得」诸字用如外动字者常也。①
[933]史汲郑列传:使人可其奏。——所「可」者「其奏」也,故「可」为外动字。
[934]韩柳州庙碑:吾侯闻之,得无不可于意否?——犹云「吾侯于意得无不以所闻之事为可」也。是恐其所不可者为所闻之事也,故「可」字止词隐寓上文。
[935]孟梁上:为肥甘不足于口与?轻暖不足于体与?——「足」字用如内动字,故「于口」「于体」其转词也。
[936]燕策: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不能期年」者,「未及期年」也,此「能」字之又一解也。
至「得」字之为外动字,经书习见,不胜引也。
○1本节头上说是「可」等常用如外动,但所举例中,[933]的「可」,[936]的「能」可说是用如外动;[934]的「可」,[935]的「足」似均为静字,应属上【5.8.6】节。
无属动字四之五
【5.9】动字所以记行。行必有所自,所自者,起词也。然有见其行而莫识其所自者,则谓之「无属动字」,言其动之无自发也,凡记变,概皆无属动字。
[937]公隐九:三月癸酉,大雨震电。
[938]又:庚辰,大雨雪。——「雨」「电」「雪」三字,皆天变也,然莫识变之所由起,故无起词。无起词,则动之行无所属矣。三传书天变类如是。
[939]史汲郑列传:河南失火,延烧千余家。——「失火」者,非「河南失」也,「于河南失」也。故「失火」无主,亦记变也。
[940]公桓三:有年。有年何以书?以喜书也。大有年何以书?亦以喜书也。此其曰有年何?仅有年也。彼其曰大有年何?大丰年也。——「有年」之「有」亦无属动字,盖不识其为何「有」也。「有」字往往无起词,不仅书天变也。前论「有」「无」二字已详,兹不重赘。①
①「有」「无」,【5.9.1】节称同动字,本节又称无属动字,似无定见。

【5.9.1】有连字假用动字而无起词者,亦可谓无属动字,①其详见连字篇。
[941]后汉胡广传:统之,方轨易因,险涂难御。——「之」代字,指上文,「统」字止词。然何为「统」者,则无所指明,故可谓之无属动字。「统之」二字,用为总结上文之连字。由是,
[942]史五帝本纪:总之不离古文者近是。——「总之」二字亦此例也。不特此也。
[943]又礼书:至于高祖,光有四海。
[944]汉儒林传:至于威宣之际,孟子孙卿之列,咸遵夫子之业而润色之。——所谓「至于」者,言其时耳,用为承上起下之连字。
[945]史张释之列传:陵迟而至于二世,天下土崩。
[946]又酷吏列传:一岁至千余章。
[947]又淮阴侯列传:不至十日,而两将之头可致于戏下。
[948]又孟荀列传:推而大之,至于无垠。
[949]又:推而远之,至天地未生,窈冥不可考而原也。
[950]又:然要其归,必止乎仁义节俭,君臣上下六亲之施。
[951]又屈原列传: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所引「陵迟而至」,又「一岁至」,「不至」,与夫「推而大之」,「推而远之」,以及「要其归」,「推此志也」诸语,皆无属动字以为连字者。
[952]又张释之列传:令他马,固不伤我乎!——「令他马」,「设令为他马」也。然而谁令「令」之,则不言也。
故「假令」「假设」「浸假」诸动字,假以为推宕连字者,亦此志也。
①「总」至「推」等字说是无属动字,是指这些动字用在这些句子里无起词,因而是无所属,与上一节「雨」「雪」等动字照例无起词因而在动字中自成一类不同,不应混为一谈。至于说这些字是假用动字为连字,就更不妥了。
②此处有语病,只能说「陵迟而至」「一岁至」「不至」的「至」,「推而大之」「推而远之」的「推」……是无属动字。马氏行文往往在此等处不甚照顾。
实字卷之五
动字假借五之一
【5.10】动字既类,其用不紊,其为体也无方,名字、代字、静字、状字皆假借焉。
【5.10.1】有假公名、本名为动字者。
[953]左襄三十:疑年,使之年。——「使之年」者,「使之自言其年」也。「年」名也,而假为外动。①
[954]又昭元:请皆卒,自我始。——「请皆卒」者,「请以车皆改为卒伍」也。「卒」字假为外动。
[955]又昭四:其出入也时,食肉之禄,冰皆与焉。——「其出入也时」者,「冰之出入皆以定时」也。「时」字假为内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