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儒藏
- 小学
- 马氏文通
马氏文通
[698]左隐四:夫州吁,阻兵而安忍。
[699]又:夫州吁弑君而虐用其民。——两「夫」字先于本名。论者注意「州吁」,故以「夫」字提明而特指焉。①此「夫」字合本名而置句首者。
[700]又昭七:日君以夫公孙段为能任其事而赐之州田。—「夫」先本名而在句中,惟以指示耳。
[701]史日者列传:此夫老子所谓‘上德不德,是以有德。’——同上。
「夫」合公名而冠句首。
[702]左僖二十四:夫祛犹在,女其行乎?——「祛」公名,「夫」先之,以指当日所断之祛也。此置句首亦所以为发语辞也。
[703]论先进:夫人不言,言必有中。——「人」虽公名,「夫」先焉,特指所语者。
[704]孟公下:夫士也亦无王命而私受之于子。——「士」公名,「夫」先焉,以指一类之士。
[705]周礼考工记:夫人而能为镈也。——亦以指一类工人也。
又「夫」字亦可解作「此」字。
[706]左成十六:则夫二人者,鲁国社稷之臣也。
[707]又隐四:此二人者,实弑寡君,敢即图之。——「此」「夫」二字语气相同。上引「夫」字皆先公名冠句首者。
「夫」合公名而位句中。
[708]又宣二:公嗾夫獒焉。——「獒」公名,「夫」先之,以指灵公自豢之獒。
[709]孟万下:宜与夫礼若不相似然。——「礼」公名,先以「夫」字,特指以上所引之礼。
[710]论先进:是故恶夫佞者。——「夫佞者」特指子路。
[711]礼祭义:忌日不用,非不祥也,言夫日志有所至而不敢尽其私也。——「夫日」者,此日也,特指忌日而言。
[712]论先进:非夫人之为恸而谁为?——「夫人」指颜渊。
[713]庄田子方:若夫人者,目击而道存矣。——「夫人」特指所语之人。
[714]左僖三十: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夫人」特指秦穆公也。上引「夫」字皆先公名而位句中者。
「夫」贯读首。
[715]礼檀弓:予恶夫涕之无从也。——「涕之无从也」读也,「夫」先之,以志所恶也。
[716]齐策:乃歌夫长铗归来者也。——「长铗归来」,所歌之语,「夫」先之,以志所恶也。
[717]论季氏: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此「夫」字直贯一读。
[718]庄大宗师:吾思夫使我至此极者,而弗得也。——「使我至此极者」乃「思」之止词,「夫」先之,特指「思」之所志也。
[719]韩答崔立之书:设使与夫今之善进取者,竞于蒙昧之中,仆必知其辱焉。——「今之善进取者」一读,「夫」字冠之,所以特指此类之人也。上引「夫」字,皆冠于读首以为特指者。
由是观之,凡公名前有静字或有偏次以成一顿者,与凡静字、代字用如名者,皆可加以「夫」字。
[720]左文十三:请东人之能与夫二三有司言者。——「有司」名也,「二三」静字也,而「夫」字冠之。
[721]庄徐无鬼:子不闻夫越之流人乎?——此名前有偏次而「夫」字冠之者。
[722]论宪问:夫我则不暇。——此代字前加「夫」字者。②
[723]荀子解蔽:不以夫一害此一。——此「夫」合静字者,可解如「彼」字,犹云「不以彼一害此一。」如是,
[724]郑语:夫其子孙必光启土。
[725]楚语:夫其有故。——两「夫」字皆可作「彼」字解。
若「夫」字单用而解如「彼」字者,则为指名代字矣。
○1[698]的「夫」字,此称特指代字,[八?3]与此例重,却说「夫」是提起连字。
○2杨云:此「夫」字是连字,非是代字。 今案:此「夫」亦可解为语气助词。
【2.5.2.2】是、此、若三字先于公名,所指皆当前者;非当前者,间以彼字先之。「是」「此」「若」三字先乎公名则在偏次。前论指名代字已引证矣。①
是。
[726]左昭四:有是三者,何乡而不济!——「三者」用如公名。前以「是」字以指示焉。
[727]论宪问:丘何为是栖栖者与?——「栖栖者」用如名字,加「是」以特指焉。
[728]颜氏家训风操:吕尚之儿,如不为上,赵壹之子,傥不作一,便是下笔即妨,是书皆触也。——「是书」者,犹云「凡是书札皆犯讳」也,与此所云「是」字不类。
此。
[729]史封禅书:诸此祠太祝常主。——「诸此祠」者,前叙之祠也。
[730]又酷吏列传:其治狱所排大臣自为功,多此类。——「此类」者,指上文所叙之事也。
[731]又:非此母不能生此子。——「此母」「此子」者,指彼此确有所指也。
[732]又张释之列传:此两人言事曾不能出口。——「此两人」指前叙之两人也。
[733]又信陵君列:此子贤者,世莫能知。——同上。
[734]庄人间世:使予也而有用,且得有此大也邪?——「此大也」指上文所形木之广大。
若。
[735]论公冶:君子哉若人,尚德哉若人!——「若人」者,「此人」也。
[736]公羊定四:楚人为无道,君如有忧中国之心,则若时可矣。——「若时」者,「此时」也。
[737]又隐四:公子翚恐若其言闻乎桓。——「若其言」者,「此其言」也。
彼。
[738]史刺客列传:彼秦大将擅兵于外,而内有乱,则君臣相疑。——此言秦将远在秦国,故冠「彼」字以指焉。②
[739]又商君列传:彼王不能用君之言任臣,又安能用君之言杀臣疑。——「彼王」者,指魏王,不在当前也。
[740]又屈原列传:又怪屈原以彼其材游诸侯,何国不容,而自今若是?——「以彼其材」者,远指屈原生前之材也。
[741]又留侯世家:我欲易之,彼四人辅之,羽翼已成,难动矣。——「彼四人」者,指不在当前之人也。
[742]又李将军列传:而广身自射彼三人者。——「彼三人」者,非在近之人也。
[743]韩师说: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读者。——此论传道之师,今以「童子之师」为此,故冠以「彼」字,示非指目前所论者也。
[744]诗经召南驺虞:彼茁者葭。
[745]又小星:嘒彼小星。——等句,皆明指其远者而言。
故所指而有远近先后之别者,别以「彼」「此」二字,单用为常。
[746]史酷吏列传序:由是观之,在彼不在此。——「彼」「此」指前文所言远近两端也。
[747]汉司马相如传:陛下患使者所司之若彼,悼不肖愚民之如此。——「彼」「此」二字所指,亦在上文所言先后两事。
[748]史秦楚之际月表序:以德若彼,用力如此,盖一统若斯之难也。——所指同上。
[749]孟尽下:在彼者皆我所不为也,在我者皆古之制也。——「彼」「我」亦犹「彼」「此」,接指上文,次其先后也。
[750]秦策:息壤在彼。——「彼」字单用,明指以前盟地,非如指名代字仅指所为语者,故列于此。
○1参【2.2.7】节。
○2杨云:「彼秦」二字当一顿,「彼」者,「彼秦」,非「彼大将」。马氏误。
【2.5.2.3】「此」「是」诸字单用,以指上文而为起词者,已详指名代字矣。先以「如」「若」诸字,如「如此」「如是」「若斯」之类,则为表词,位在句末为常,先乎静字者,所以甚之也。「若」字单用,①间亦训作「如此」,非常解也。
[751]论子路:夫如是,则四方之民襁负其子而至矣。——「夫如是」者,总言上之好礼义信也。「夫」起词,②「如是」,其表词也。论语用「夫如是」三次,句法皆同。
[752]孟梁下:如此然后可以为民父母。——「如此」亦指上文而为表词,其起词不言而喻。句法与「夫如是」无异。
[753]又万下:其自任以天下之重如此。——「此」指上文伊尹推极其泽民之心,无使一人之或遣也,今以「如此」总指之而为表词,「其自任以天下之重」,读也而为起词。
[754]史酷吏列传:其欲荐吏,扬人之善,蔽人之过如此。——句法同上。
[755]汉刑法志:宣帝自在闾阎而知其若此。——「若此」指上文,为表词,「其」字起词也。
[756]有君如是其贤也。——犹云「有君其贤也如是」,「如是」乃表词也。今先乎静字,甚言其贤故云尔。
[757]韩与陆员外书:待梁与王如此不疑也,梁与王举人如此之当也。——「不疑」静字,「当」字亦然,「如此」二字先之,所以甚之也。
[758]史韩非列传:夫事以密成而以泄败,未必其身泄之也,而语及其所匿之事,如是者身危。——犹云「其人而如是也其身危矣。」「如是」二字表词,「者」字其起词也,与「夫如是」句法相同。
[759] 汉刑法志:夫以孝文之仁,平勃之知,犹有过刑谬论如此甚也。——犹云「以孝文之仁,平勃之知,而用刑之过,持论之谬,其甚也犹如此也」云云,故「如此」先乎「甚」字者,所以甚之也。前节所引司马相如传与秦楚之际月表序可参观,则知「如彼」「若斯」亦间用也。
[760]书大诰:王曰:‘尔惟旧人,尔丕克远省,尔知宁王若勤哉!’——「若勤」者,「若此勤」也。但曰「若」者,省文也。
[761]孟梁上: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云「以如此所为,求如此所欲」也。
[762]史礼书:人苟生之为见,若者必死,苟利之为见,若者必害。——索隐云:‘人苟以贪生为见,不能见危致命,如此者必刑戮及身也。’
[763]汉贾谊传:顽顿亡耻,奊诟亡节,廉耻不立,且不自好,苟若而可。——「苟若而可」者,言「苟且如此而即可」也。
①【2.2.7】节论指名代字,「是」「此」之外有「斯」「兹」而无「若」。
② 杨云:此「夫」字无所指,乃连字,非代字也。马氏以为起词,大误。今案:此「夫」亦可认为语气助词。
【2.5.3】约指代字又分两种:一,后乎名、代诸字而以之重指者,则与所指名、代之字同次,盖重指者必与所指相同也。二,后乎名、代诸字而为其分子者,则常在正次,盖分子正次,分母偏次,乃约分之例也。凡约指代字之在宾次者,必先所宾焉。
【2.5.3.1】重指名代诸字者:皆、尽、悉、遍、都、咸、一、两、具。
[764]孟告下:人皆可以为尧舜,有诸?——「人」名也,「皆」约指代字,后乎名而重指之,同在主次,而为「可」之起词。
[765]孟尽下:众皆悦之。——「众」字亦约指代字也,「皆」重指之。余与上同。
[766]左哀十六:王与二卿士,皆五百人当之,则可矣。——「王与二卿士」诸名,后以「皆」字,同在宾次,而为「当」字止词,今先置焉。
[767]汉叔孙通传:诸言盗罢之。——「诸言盗者」接读代字也,「皆」字后之,同在宾次,而为「罢」字止词。
[768]史匈奴列传:朕与单于皆捐往细故。——「皆」字重指以前两名,同在主次。
[769]韩新修滕王阁记:公至之日,皆罢行之。——「皆」字重指以前上文,而为「罢」字止词。
[770]史封禅书:泾渭皆非大川,以近咸阳,尽得比山川祠而无诸加。——「泾」「渭」两水名,「皆」字与「尽」字重指焉,而与之同次。
[771]汉高帝纪:余悉除去秦法,吏民皆按堵如故。——「悉」字重指「余」字,而而两字皆「除去」之止词,故先置焉,犹云「其余秦法尽除去焉。」「字」皆重指「吏民」两字。
[772]韩圬者传:其它所以养生之具,皆待人力而后完也,吾皆赖之。然人不可遍为,宜乎各致其能以相生也。——第一「皆」字重指「具」字,并在主次。以后「皆」字与「遍」字,亦指「养生之具」,同在宾次而皆先焉。
[773]韩新修滕王阁记:洪江饶虔吉信抚袁,悉属治所。——「悉」字总指上八府也。
[774]韩淮西事宜状:据行营所追人额,器械弓矢一物已上,悉送行营充给。——「悉」者,重指「一物已上之器械弓矢」也,亦即「送」字止词而先置焉。
[775]韩许国公神碑:悉有其舅司徒之兵与地。——「悉」者重指下文之「兵与地」也,今先于「有」字,所谓先其所宾也。
[776]汉贾谊传:若其它背理而伤道者,难遍以疏举。——「遍」字重指前读,而为「疏举」止词,今先置者,先所宾也。
[777]史平准书:置平准于京师,都受天下委输。——「都」字重指委输之物,故在宾次,而先于「受」字者,先所宾也。
[778]韩答崔立之书:若都不可得……——「都」字亦重指上文之事。
[779]韩科斗书后:天下之欲铭述其先人功行,取信来世者,咸归韩氏。——「咸」,皆也,解与前同。
[780]史曹相国世家:举事无所变更,一遵萧何约束。——「一」字,皆也,悉也,犹云「悉遵萧何所约束者」。
[781]韩高闲上人序:可喜可愕,一寓于书。——犹云「凡可喜可愕之事尽寓于书」也。
[782]赵策:今大王垂拱而两有之,是臣之所以为大王原也。——「两」字重指上文,位于宾次而先焉。
[783]史萧相国世家:以何具得秦图书也。——「具」字重指「图书」,言所得无遗也,先于「得」字者,先所宾也。
以上所引约指代字与所指同次者。
【2.5.3.2】为名代诸字之分子者:莫、或、多、无、有。
[784]孟梁上:晋国,天下莫强焉。——犹云「天下之国无强于晋国者。」
[785]左成十六:各顾其后,莫有斗心。——「莫」者,无人也。
[786]史项羽本纪:诸侯军救巨鹿下者十余壁,莫敢纵兵。——「莫」者,十余壁之中无一军也。
[787]汉叔孙通传:尽问诸生,诸生或言反,或言盗。——「或」者,指上诸生中有其人也。①
[788]孟梁下:诸侯多谋伐寡人者。——犹云「诸侯之中多有谋伐寡人者。」「多」字正次,「诸侯」偏次,犹分子与分母然。
[789]史平准书:商贾以币之变,多积货逐利。——「多」者,指商贾中有多人也。
[790]史张耳陈余列传:赵人多为张耳陈余耳目者,以故得脱出。——「多」者,赵人中有多人也。
[791]汉东方朔传:四方士多上书言得失自衒鬻者以千数。——「多」者,四方士中有多人也。
[792]韩送杨少尹序:道路观者,多叹息泣下,共言其贤。——「多」者,观者中不止一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