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氏文通

[358]左昭四:冀之北土,马之所生,无兴国焉。——「所」指冀北之地。
[359]汉王尊传:尊拨剧整乱,诛暴禁邪,皆前所稀有,名将所不及。——两「所」字皆指前事。
[360]左襄三十一:大官大邑,身之所庇也。——「所」指「大官大邑」。
[361]庄逍遥游:今子之言,大而无用,众所同去也。——「所」指「子之言」。
[362]汉儒林传:六学者王教之典籍,先圣所以明天道,正人伦,致至治之成法也。——「所」指「六学」,而司于「以」字。
[363]韩柳子厚墓志铭:播州非人所居。——「所」指「播州」。以上所引诸书,「所」之前词皆名也,而先置焉。
前词为代字。
[364]史魏其传:诸所与交通,与非豪桀大猾。——「所」指「诸」字,为「与」字之司词而先焉。「诸」者,指示代字也(例另详)。「交通」之起词,即前文之「灌夫」也。犹云「诸凡灌夫所与交通之人,与一非豪桀大猾」也。
[365]史游侠列传:诸所尝施,唯恐见之。——「所」指「诸」字,同上,犹云「诸凡鲁朱家所尝施,唯恐见之。——「所」指「诸」字,同上,犹云「诸凡鲁朱家所尝诱之人唯恐人见之」。
[366]韩徐偃王庙碑:凡所以君国子民待四方,一出于仁义。——「所」指「凡」字,「凡」亦指示代字也。
[37]庄天运:彼,人之所引,非引人也。——「所」指「彼」字,「彼」代字也。
[368]汉高帝纪: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所」指「此」字,而隶于「以」字。
[369]又贾谊传:此所以为主上豫远不敬也,所以礼貎大臣而厉其节也。——两「所」字皆指「此」字,而「此」字只一见者,可见「此」「所」两字之不相连也,而「所」指「此」字益明矣。
[370]史李斯列传:此五帝三王之所以与敌也。
[371]又张耳陈余列传:此臣之所谓传檄而千里定者也。——两「所」字皆指「此」字。
[372]孟告下:夫徐行者,岂人所不能哉?所不为也。——两「所」字皆指「徐行者」。
[373]庄庚桑楚:此三言者,趎之所患也。——「所」指「此三言者」。①
上引诸书,「所」字前词皆代字也。

有以「所」字远指,包举前文者,此盖与前节以「此」字为前词者句法相似。
[374]韩盘谷序:大丈夫之遇知于 天子,用力于当世者之所为也。
[375]又:大丈夫不遇于时者之所为也。——两「所」字皆指段,犹云「此大丈夫之」云云。
[376]汉贾谊工作:所以明有敬也。
[377]又:所以明有孝也。
[378]又:所以明有度也。
[379]又:所以长恩且明有仁也。——四「所」子皆各指前文四段。设加「此」字,与前节所引句法与异。
[380]左襄二十一:祁大夫所不能也。——「所」字指前事。
[381]左襄三十一:抑心所谓危,亦以告也。——「所」指论子皮以尹何为邑事,在前文甚远。凡此句法,皆以煞段也。

①[372]「徐行者」及[373]。「此三言者」的「者」非代字,应为助读之助字,参【9.7】节。

【2.3.2.2】前词后乎「所」字者,亦有名、代之分。
前词为名字。
[382]孟滕下:仲子所居之室,伯夷之所筑哉?抑亦盗跖之所筑与?所食之粟,伯夷之所树与?抑亦盗跖之所树与?——「所居之室」「所食之粟」两「所」字,一指「室」,一指「粟」,皆置其后。
[383]史匈奴列传:天所立大单于,敬问皇帝与恙。——「所」指「大单于」,犹云「大单于,天之所立,敬问皇帝无恙。」
[384]又:匈奴所与我界瓯脱外弃地,匈奴非能至也。——「所」指「弃地」也。
[385]又:悉复收秦所使蒙恬所夺匈奴地者。——上「所」指「蒙恬」,下「所」指「地」,皆各后焉。
[386]汉贾谊传:汉之所置传相方握其事。——「所」指「传相」。
[387]燕策:将军自为计则可矣,而亦何以报先王之所以遇将军之意乎?——「所」指本句下「意」字。
[388]燕策:臣恐侍御者之不察先王之所以畜幸臣之理,而又不白于臣之所以事先王之心。——两「所」字一指「理」,一指「心」,皆在其后。
[389]史李斯列传:所赐长子书及符玺皆在胡亥所。——上「所」字指下「书」及「符玺」。
[390]论述而:子之所慎,齐战疾。——「所」指三端。
[391]韩与柳中丞书:虽国家故所失地,旬岁可坐而得。——「所」指「地」
[392]又与郑而公书:前后人所与及裴押衙所送钱物,幷委樊舍人主之。——两「所」字皆指「钱物」。
[393]汉陆贾传:所死家得宝剑车骑侍从者。——「所」指「家」,犹云「成死之家」也。
[394]韩黄家贼事宜状:比工作所发诸道南讨兵马,例皆不谙山川,不伏水土。——「所」指下文「兵马」。以上所书,「所」之前词皆名也而后置者。
「所」字前置后而为代字者,概为「者」字。
[395]孟告上:其所以放其良心者,亦犹斧斤之于木也。——「所」指「者」字,原其所以放心之事与斧斤伐木与异,故「者」亦空指事理耳。
[396]又:拱把之桐梓,今苟欲生之,皆知所以养之者。——「所」指「者」,即云「皆知所以养之之术」也。
[397]礼大学: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所」指「者」者,皆据人而言。
[398]汉贾谊传:及秦而不然,其俗固非贵辞让也,所上者告讦也;固非贵礼义也,所上者刑罚也。——两「所」各指「者」字,犹云「其俗所上之事」也。
[399]庄德充符:所爱其母者,非爱其形也,爱使其形者也。——「所」指「者」字,犹云「所爱于其母之故」也。
[400]齐策:视吾家所寡有者。——「所」指「者」,即云「视吾家所寡有之物」也。
[401]庄养生主: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所」指「者」,犹云「臣所好之事」也。
[402]史酷吏列传:所爱者挠法活之,所憎者曲法诛灭之。——犹云「其所爱之人」「其所憎之人」也。
[403]庄法箧:阖四竟之内,所以立宗庙社稷治邑屋州闾乡曲者,曷尝不法圣人哉!——犹云「所以为此之道」也。
[404]又达生:器之所以疑神者其是与?——犹云「所以疑神之道」也。
[405]史萧相国世家:汉王所以具知天下阨塞户口多少强弱之处民所疾苦者,以何具得秦图书也。——「所」指「者」,「所以具知」云云者,犹云「所以具知如此之故」也。凡「所以者」之句,皆原其故也。
[406]汉循吏传:庶民所以安其田里而亡叹息愁恨之心者,政平讼理也。——「原民所以如此之故也。
[407]史萧相国世家:上所为数问君者,畏君倾动关中。——「所」乃「为」字司词,指「者」字,亦原故之词气也。若此句法,凡书尽有,盖不及博引也。

【2.3.2.3】有以「所」字行之领起者,则其前词详观上下文,有可不言而喻者。
[408]礼大学: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
[409]又:所谓诚其意者。——乃承上文而言。犹云「上文之谓修身在正其心者」,「上文之谓诚其意者」云。
[410]赵策:所贵于天下之士者,为人排患释难解纷乱而无所取也。——此推言世人所以贵士之道,「所」字突起者,不言而喻也。①

更有传中誓文以「所」字领起者,而杜注与经学家直谓「所」字系当时誓词②,盖曾未细味其文,故武断耳。
[411]左文十三:所不归尔帑者有如河。——「所」指「者」,此句含「余如」两字,犹云「余如不归尔帑有如何」云。盖誓文必有假设之词。③
[412]又定三:余所有济汉而南者有若大川。——此加「余」「有」两字,益明矣。犹云「余如有济汉而南之事有若大川。」
[413]又襄二十三:所不请于君焚丹书者有如日。——犹云「余如有不请君焚丹书之心。」
[414]又襄二十五:婴所不唯忠于君利社稷者是与,有如上帝。——此倒文也。犹云「婴如有不唯与忠君利社稷之人有如上帝」也。
[415]又僖二十四:所不与舅氏同心者有如白水。—犹云「余如有不与舅氏同心之事有如白水」云。
[416]又定六:所不以为中军司马者有如先君。——犹云「余如有不以为中军司马之事」也。
[417]论雍也:予所否者天厌之。——犹云「余如有不安之心天厌之。」注疏解「所」字亦云誓辞,④盖未知「所」「者」两字互指之例耳。

①[410]原在‘更有传中誓文以「所」字领起者……故武断耳’一段后,今移前。
②章云:此云‘杜注与经学家直谓「所」字系当时誓词’,考杜注并无以「所」为誓词解。孔颖达疏亦仅以「有如」为誓词而不言「所」。惟阮元校勘记于僖二十四年传称‘誓词多云「所不」。’所云经学家或即指此。
③章云:经传释词九云:‘「所」犹「若」也,「或」也。’马氏说本此。
④章云:正义云:‘“予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者,此誓辞也。’惟朱熹集注云:‘「所」,誓辞也。’马氏殆指朱注而言。

【2.3.2.4】经史中「所」字先乎动字而上下文并无为所指者,直可视如所指之名。若「所」字前加以「有」「无」之字,其用法尤习见也。
[418]礼中庸:舟车所至,人力所通,天之所覆,地之所载,日月所照,霜露所队,凡有血气者,莫不尊亲。——六「所」字皆先其动字,其先后并无为所指者。其意犹云「舟车人力所可通到之处,天地覆载之宙合,日月照临之乾坤,霜露降泽之田土,凡有血复气之人云云」,不必明言所指诸名而其意可知。故「所」合动字,直视同名字也。
[419]又:所求乎子,以事父未能也。——「所求乎子」者孝也,犹云「以孝事父未能」也。
[420]史货殖列传:所至国君无不分庭与之抗礼。——「所至」者,凡至之国也,犹云「所至之国其君云云」。
[421]又:以所多易所鲜。——即以己多之物易其少物也。
[422]论为政:所损益可知也。——「所损益」者,犹云「损益之礼」也。
[423]孟告下:则鲁在所损乎,在所益乎?——犹云「当损当益之国」也。
[424]孟尽下:仁者以其所爱及所不爱,不仁者以其所不爱及其所爱。——「所爱」与「所不爱」,即以代人民、土地也。
[425]史韩非列传:凡说之务,在知饰所说之所敬而灭其所丑。——「所说」代与说之人,「所敬」「所丑」者,即所敬所丑之事也。
[426]孟离下:又极之于其所往。——「所往」者,所往之地也。
[427]史酷吏列传:所治即上意所欲罪予监史深祸者。——「所治」「所欲罪」,皆指人也,犹云「汤所欲治之人即上意所欲罪者与监史深祸者。」「予」,「与」也。①
[428]孟万上:吾闻观近臣以其所为主,观远臣以其所主。——「其所为主」者「远臣」也,「其所主」者,「近臣」也。
[429]庄胠箧:罔*之所布,耒耨之所刺,方二千余里。——「所布」「所刺」者,犹言水陆可渔可食可耕之地也。
[430]汉陆贾传:令我日闻所不闻。——「所不闻」之事也。
[431]又叔孙通传:吾不忍为公所为,公所为不合古。——「所为」之礼仪也。
[432]汉贾谊传:夫天子之所尝敬,众庶之所尝宠,死而死耳,贱人安宜得如此而顿辱之哉!——「所敬」「所宠」者即大臣也。
[433]汉司马相如传:今割齐民以附夷狄,弊所恃以事无用。——「所恃」者中国之民也。
[434]韩上于相公书:所观变于前,所守易于内,亦其理宜也。——「所观」者,言外景也,「所守」者,言内心也。
[435]又答崔立之书:苦家庭衣食不足,谋于所亲。——犹言「其所亲之戚友」也。
[436]庄养生主: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响然,奏刀騞然。——犹云「手肩足膝接于牛身之处其奏刀如是」也。
[437]齐策:故明主察相,诚欲以伯王也为志,则战攻非所先。——「非所先」者,不当先之事也。以上所引,皆「所」合动字,即以代所指之名字为用也。

①章云:马解误也。下文曰:‘即上意所欲释,与监史轻平者。’传盖谓汤迎合上意,所治之狱,如其人为上所欲加之以罪者,则发交苛刻之监史;如其人为上意所欲释者,则发交宽平之监史。「即」,「若」也;「予」,动字,非连字。今案:章说是,但为照顾马氏解说,本文未在‘所欲罪’后加逗号。

【2.3.2.5】「所」合动字,其先或加「无」字者,所以决其事之无也;加「有」字则反是。而「所」字实仍为其后动字之止词。盖所为决「有」「无」者,即「所」字所指之事物也。
[438]史曹相国世家:举事无所变更。——犹云「无变更之事」也,「所」为「变更」之止词,即指变更之事。下仿此。
[439]又酷吏列传:问遗无所受,请寄无所听。——同上。
[440]又魏其传:蚡事魏其无所不可。——即云「无不可之事」也,同上。
[441]又:夫无所发怒,乃骂临汝侯。——犹云「夫正无发怒之处。」
[442]汉传常等传:楼兰龟兹数反复而不诛,无所惩艾。——犹云「将无惩艾之事。」
[443]史淮阴侯列传:非信无所与计事者。——犹云「非信无与计事之人。」
[444]论先进:于吾言无所不说。——即「无不说之言」也。
[445]韩代张籍书:无所能人,乃宜以盲废,有所能人,虽盲,废于俗辈,不当废于行古人之道者。——「无所能人」即「人之无能为者」也。
[446]又樊绍述墓志铭:其富若生蓄,万物必具,海含地负,放恣横从,无所统纪。——即云「无有统纪其财富」者。至若
[447]礼檀弓:君之臣免于罪,则有先人之敝庐在,君无所辱命。
[448]左成二:能进不能退,君无所辱命。
[449]公襄二十七:无所用盟,请使公子鱄约之。——高邮王氏以「所」字为语助解,不知「无所辱命」。「焉」,「于此」也,「所」代「于此」者,以转词在先,「于」字省故也。其例详后。故「所」在「无」后,为止词与为转词,其义判然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