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文解字注

  杜dù
  注解:甘棠也。召南:蔽芾甘棠。毛曰:甘棠,杜也。释木曰:杜,甘棠。本无不合。棠不实,杜实而可食,则谓之甘棠。凡实者皆得谓之杜,则皆得谓之甘棠也。牡棠牝杜,析言之也。杜得偁甘棠,互言之也。释木又曰:杜,赤棠。白者棠。魏风传用之。此以其木色之异异其名,与杜甘棠说异,卽与分牡牝说异,为许所不取。戴先生曰:尔雅谓杜甘曰棠。毛公失其句读,葢依陆玑疏白棠卽甘棠,子美。赤棠卽杜,子涩。为此说耳。非许意,亦非尔雅意也。先生又曰:棃山樆。谓棃山生曰樆。榆白枌。谓榆之白者曰枌。今按毛传云:枌白榆也。诚当于白为读。汉书音义云:离山棃也。是尔雅当同音义□其字矣。从木土声。徒古切。五部。借以为杜塞之杜。
  路径:段注说文□第六卷□木部
  槢xí
  注解:槢木也。庄子、淮南有椄槢字,皆谓械楔,不为木名。从木习声。似入切。七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六卷□木部
  樿zhǎn
  注解:樿木也。可□为栉。玉藻曰:栉用樿栉,发晞用象栉。礼器曰:樿勺。郑曰:樿木白理。中山经曰:风雨之山,其木多棷樿。郭曰:樿木白理,中栉。从木单声。旨善切。十四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六卷□木部
  椲wěi
  注解:椲木也。可屈为杅者。屈当作诎。诘诎,纡曲也。纟部云:纡诎也是也。杅当作盂。盂,饮器也。玉篇曰:椲木皮如韦,可屈以为盂。从木韦声。于鬼切。十五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六卷□木部
  楢yóup240下
  注解:柔木也。工官□为耎轮。大郑引鄹子书:秋取柞楢之火。工官若周之轮人,汉之考工室也。耎轮者,安车之轮也。郭注山海经云:楢,刚木,中车材。刚木卽柔木。葢此木坚韧,故柔刚异偁而同实耳。从木酋声,读若糗。以周切。三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六卷□木部
  桏qiónɡ
  注解:椶椐木也。集韵作椶,类篇作□,是宋初本不同也。宋刻铉本及李氏五音韵谱作□。毛刻初印同。斧季剜版作椶。按□字无考。椶椐木,合二为名,未知何木也。释木曰:楥柜桏。郭注云:未详。或曰:桏当为柳。柜柳似柳,皮可以煑作饮。郭易桏为柳,而后释柜柳,则篇、韵以柜柳释桏,非也。说文葢取诸尔雅。椶与楥形似。椐与柜声同。椶疑楥之误。从木邛声。渠容切。九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六卷□木部
  棆lún
  注解:母杶也。按母杶当作毋疵。皆字之误也。释木:棆,无疵。古母无通用。故许作母。玉篇:棆,木名也。□,无□木也。二字为伍,葢谓一物也。广韵云:无□木一名棆。是也。杨雄蜀都赋说木有□。郭云:棆,楩属,似豫章。从木仑声,读若《易》卦屯之屯。陟伦切。十三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六卷□木部
  楈xū
  注解:楈木也。上林赋有胥邪。南都赋作楈枒。郭璞曰:胥邪似幷闾,皮可作索。按未审卽许所云楈木否也。从木胥声,读若芟刈之芟。芟在七八部。胥在五部。合韵也。唐韵私闾切。
  路径:段注说文□第六卷□木部
  柍yǎnɡ
  注解:柍梅也。柍梅合二字成木名。今各本□去柍字,是柍卽枏矣。释木:时英梅。齐民要术引郭注云:英梅未闻。今本注云:雀梅。殆非郭语。南都赋曰:柍柘檍檀。与樱梅山□等各为一条。柍梅非今之梅类明矣。从木央声。于京切。古音在十部。李善于两切。一曰江南橦材,其实谓之柍。橦,帐极也。与此不相涉。以唐式柴方三尺五寸曰一橦,音锺,解之。下文又不属也。况汉人曰章,唐人乃曰木锺乎。枷字下曰:淮南谓之柍。宜以订正此句。一说蜀都赋布有橦华。刘逵云:橦,树名。谓此橦材坚实者谓之柍也。实下当有者字。
  路径:段注说文□第六卷□木部
  楑kuí
  注解:楑木也。未详。从木癸声。求癸切。十五部。一曰度也。度,徒落切。此与手部揆音义皆同。揆专行而楑废矣。
  路径:段注说文□第六卷□木部
  □ɡǎo
  注解:□木也。六书故以乌臼当之,未知是否。从木咎声,读若晧。晧各本作皓,非。今正。古老切。古音在三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六卷□木部
  椆chóup214上
  注解:椆木也。中山经:虎首之山,多苴椆椐。郭曰:椆,未详也。音雕。从木周声,读若丩。职留切。三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六卷□木部
  樕sù
  注解:朴樕,小木也。朴当作□。□朴正俗字也。各本无小字。今依五音韵谱、韵会、集韵、类篇补。召南:林有朴樕。毛曰:朴樕,小木也。释木云:樕朴,心。樕朴卽诗之朴樕。俗书立心多同小,又艹书心似小,毛传、说文当本作心木,讹为小木耳。诗正义云:某氏曰:朴樕,斛樕也。有心能湿,江河闲以作柱。孙炎曰:朴樕一名心。据此及许立文之次弟,知朴樕乃木名,非凡小木之偁也。斛,俗作槲。槲樕栎之类。朴,尔雅音义作□。广韵曰:杺,木名。其心黄。杺卽尔雅心字。从木欶声。桑屋切。三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六卷□木部
  □yí
  注解:□木也。未详。从木彝声。羊支切。广韵以脂切。十五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六卷□木部
  梣cén
  注解:青皮木。淮南书曰:夫梣木色靑愈翳,而蠃蜗愈睆,此皆治目之药也。高曰:梣木,苦历木名也生于山。剥其皮以水浸之,正靑,用洗眼,愈人目中肤翳。正文各本讹误。今考定如是。按本艹经谓之秦皮。以一名岑皮而声误作秦耳。其木一名石檀。陶隐居云是樊槻木。槻音规。集韵云:江南樊鸡木。其皮入水绿色,可解胶益墨。樊鸡卽樊槻也。从木岑声。子林切。七部。玉篇作今切。□,或从□省。□,籒文□。见宀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六卷□木部
  棳zhuō
  注解:棳木也。未详。俗以为梁上楹之字。从木叕声。职说切。十五部。益州有棳县。棳上当有母。地理、郡国二志,益州皆有母棳县。
  路径:段注说文□第六卷□木部
  □háo
  注解:□木也。未详。从木,号省声。乎刀切。二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六卷□木部
  棪yǎn
  注解:遬其也。释木:棪,槤其。郭曰:棪实如柰,可食。南山经传曰:棪,别名速。其子似柰而赤,可食。按遬,籒文速字也。今尔雅作□。为俗字。从木炎声,读若三年导服之导。三年导服,详示部禫下。棪读如淡,与导服相似也。山海经传音剡。尔雅音义余念反。唐韵以冄切。
  路径:段注说文□第六卷□木部
  □chuán
  注解:□木也。未详。从木遄声。市缘切。十四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六卷□木部
  椋liánɡ
  注解:卽来也。释木曰:椋卽梾。释文曰:梾埤苍,字林作来。本说文也。絫□曰卽来,单□曰来。唐本艹谓之椋子木。从木京声。吕张切。十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六卷□木部
  □fèi
  注解:□木也。未详。从木费声。房未切。十五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六卷□木部
  樗huà
  注解:樗木也。各本樗与□二篆互讹。今正。毛诗音义、尔雅音义、五经文字可证也。假令许书与今互异,则陆氏、张氏当辨明之,如穜种之例矣。豳风、小雅毛传皆曰:樗,恶木也。惟其恶木,故豳人只以为薪。小雅以俪恶菜,今之臭椿树是也。所在有之,有一种叶香者可食。从木雩声。各本作虖声。今正。丑居切。五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六卷□木部
  楀yǔp241下
  注解:楀木也。未详。小雅:楀维师氏。笺云:楀,氏也。集韵、类篇皆云:楀,木名。□,姓。引诗□维师氏。唐石经初刻从手,后改从木。按篇、韵皆无□字。释文、五经文字、急就篇颜注皆从木。从木禹声。王矩切。五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六卷□木部
  蘽lěi
  注解:蘽木也。释木:诸虑,山櫐。欇,虎櫐。郭曰:今江东呼櫐为藤虎櫐,今虎豆。缠蔓林树而生。中山经:毕山,其上多櫐。(依齐民要术艺文类聚。)郭曰:今虎豆,狸豆之属。櫐一名縢,音耒。按櫐者蘽之省。其物在艹木之闲,近于艹者则为艹部之藟,诗之藟也。近于木者则为木部之蘽,释木之山櫐、虎櫐也。縢藤古今字。谓之縢者,可以为缄縢也。蘽之属不一,统名之曰蘽木。从木藟声。形声包会意。力轨切。十五部。□,籒文。
  路径:段注说文□第六卷□木部
  桋yí
  注解:赤栜也。释木曰:桋,赤栜。白者栜。毛传曰:桋,赤栜也。郭云:赤栜树叶细而岐锐,白栜叶圆而岐,为大木。按栜,释文音山厄反。许书无栜字,葢古只作朿也。从木夷声。以脂切。十五部。《诗》曰:“隰有杞桋。”小雅文。
  路径:段注说文□第六卷□木部
  栟bīnɡ
  注解:栟榈,椶也。各本夺椶字。今依韵会本补。广雅、刘逵引异物志皆曰:栟榈,椶也。上林、甘泉赋字作并闾。南都、吴都赋字作栟榈。许书有栟无榈,榈因栟之木旁而同之耳。从木幷声。府盈切。十一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六卷□木部
  椶zōnɡ
  注解:栟榈也。互训也。蜀都赋椶枒楔傱,四木名也。从木□声。子红切。九部按椶与召南之緫音义略同。毛曰:緫,数也。数读数罟之数。可作萆。艹部曰:萆,雨衣。一名蓑衣。按可作萆之文,不系于栟下而系椶下者。此树有叶无枝,其皮曰椶,可为蓑。故不系栟下也。椶本皮名,因以为树名,故栟闾与椶得互训也。张揖注上林赋曰:并闾,椶也。皮可以为索,今之椶绳也。玉篇云:椶榈一名蒲葵。今按南方艹木状云:蒲葵如栟榈而柔薄,可为簦笠,出龙川。是蒲葵与椶树各物也。谢安之蒲葵扇,今江苏所谓芭蕉扇也。椶叶缕析,不似蒲葵叶成片可为笠与扇。
  路径:段注说文□第六卷□木部
  椅yī
  注解:梓也。释木曰:椅,梓。浑言之也。卫风传曰:椅,梓属。析言之也。椅与梓有别,故诗言椅桐梓漆。其分别甚微也,故尔雅、说文浑言之。从木奇声。于离切。古音在十七部。按贾逵说又作檹。
  路径:段注说文□第六卷□木部
  槚jiǎp242上
  注解:楸也。释木:槐小叶曰榎。郭云:槐当为楸。楸细叶者为榎。文大而皵楸,小而皵榎。郭云:老乃皮粗皵为楸,小而皮粗皵者为榎。又槄,山榎。郭云:今之山楸。按榎者槚之或字。左传、孟子作槚。尔雅别言之。许浑言之。从木贾声。古雅切。音在五部。《春秋传》曰:“树六槚于蒲圃。”见左传襄四年。
  路径:段注说文□第六卷□木部
  梓zǐ
  注解:楸也。从木,宰省声。卽里切。一部。按许知宰省声而非辛声者,于或字知之也。或字,葢古文之遗与。榟,或不省。
  路径:段注说文□第六卷□木部
  楸qiū
  注解:梓也。左传,史,汉以萩为楸。如秦周伐雍门之萩,淮北常山巴南河济之闲千树萩,是也。左传萩一作秋。从木秋声。七由切。三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六卷□木部
  □yì
  注解:梓属。大者可为棺椁,小者可为弓材。按□檍古今字。心部□,今作亿。艹部□,今作薏。水部□,今作澺。人部□,今作亿。然则经典檍字卽说文之□,何疑。考工记:取□之道七。柘为上,檍次之。此卽所谓小者可为弓材也。唐风:隰有杻。释木、毛传皆曰:杻,檍也。许无杻字。岂其字正作纽,俗作杻与。大郑云:檍读如亿万之亿。陆机云:今官园种之。正名曰万岁,取名于亿万。□汲山下人或谓之牛筋,或谓之檍,材可为弓弩□也。今各本椋□二篆之闲有檍篆,云杶也。从木意声。葢浅人谓不当阙檍字而增之。本云檍杻也,后又讹杻为杶,不可通。考韵会云。说文作□,今文作檍,则黄氏所据锴本未误也。今□檍篆。从木□声。于力切。一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六卷□木部
  柀bǐ
  注解:黏也。黏各本作檆,徐铉因增一檆篆,非也。今□檆篆,依尔雅正檆为黏。释木曰:柀,黏。上音彼,下音所咸反。卽今之杉木也。黏与杉为正俗字。郭云:黏生江南,可以为船及棺。罗氏愿尔雅翼曰:柀似杉而异,杉以材偁,柀又有美实,而材尤文采。其树大连抱,高数仞,叶似杉,木如柏,作松理,肌理细软,堪为器用,古所谓文木也。其实有皮殻,大小如枣而短,去皮殻,可生食。本艹有彼子,卽柀子也。引苏恭说:本艹误入虫部,陶隐居木部出之。按依罗氏说则柀与杉有别。今人□用者皆杉,非柀也。尔雅、说文浑言之耳。南方艹木状曰:杉一名柀黏。从木皮声。甫委切。古音在十七部。按尔雅音义音彼。又匹彼反。集韵、类篇本之,皆补靡普靡二切。今尔雅音义彼讹作披,非也。苏恭本艹彼子注云:彼当作柀。柀仍音彼。成化刻本彼亦讹披。一曰析也。析各本讹折,今正。叶石君写本及类篇正作析。按柀析字见经传极多,而版本皆讹为手旁之披,披行而柀废矣。左传曰:披其地以塞夷庚。韩非子曰:数披其木,毋使木枝扶疎。战国策范睢引诗曰:木实緐者披其枝,披其枝者伤其心。史记魏其武安传曰:此所谓枝大于本,胫大于股,不折必披。方言曰:披,散也。东齐声散曰□,器破曰披,此等非柀之字误,卽柀之假借。手部披训从旁持,木部柀乃训分析也。陆德明、包恺、司马贞、张守节、吴师道皆音上声,普彼反,是可证字本从木也矣。〖注〗檆,原从木从黏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