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儒藏
- 小学
- 说文解字注
说文解字注
路径:段注说文□第一卷□玉部
璹shúp15上
注解:玉器也。徐锴曰:尔雅:璋大八寸谓之琡。说文有□无琡。宜同也。从王□声,读若淑。殊六切。三部。〖注〗篆作□,本字。□,□,同□。□,古文璹。
路径:段注说文□第一卷□玉部
瓃léi
注解:玉器也。隽不疑传,带櫑具剱。晋灼曰:古长剱首以玉作井鹿卢形,上刻木作山形,如莲花初生未敷时。霍清治书云:考古图有玉辘轳玉具剱,古乐府所云腰闲辘轳剱也。按古玉器为鹿卢转旋,葢不独剱具。先郑注周礼云:驵外有捷卢也。捷卢亦谓鹿卢也。从王畾声。说文无畾字,而云畾声者,畾卽靁之省也。靁字下曰:从雨畾,象回转形。木部櫑字下曰:刻木作云靁,象施不竆。杨雄赋曰:轠轳不絶。凡从畾字皆形声兼会意。鲁回切。十五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一卷□玉部
玼cǐ
注解:新玉色鲜也。各本无新。诗音义两引皆作新色鲜也,今补。玼本新玉色,引伸为凡新色,如诗玼兮玼兮,言衣之鲜盛。新台有玼,言台之鲜明。韵会引作玉色鲜絜也。从王此声。诗音义音此,又且礼反。十五部。古此声之字多转入十六部。十六部与十七部至近,是以刘昌宗云仓我反也。玼之或体作瑳,楚景瑳以为名。诗君子偕老二章、三章皆曰:玼兮玼兮。是以二章毛、郑有注,三章无注,或两章皆作瑳。内司服注引瑳兮瑳兮,其之翟也。又引瑳兮瑳兮,其之展也。可证。自浅人分别玼属二章,瑳属三章,画为二字二义,又于说文增瑳为训释,今□。《诗》曰:“新台有玼。”诗邶风文,今本作泚。韩诗作漼,云鲜儿,卽今璀璨字也。〖注〗《诗□邶风□新台》。玼:今本作泚。《说文》:“泚,清也。”泚是玼是假借字。这裹由玉色鲜明引申泛指鲜明。有:助词。
路径:段注说文□第一卷□玉部
璱sè
注解:玉英华相带如瑟弦也。左思吴都赋:符采彪炳。刘逵注曰:符采,玉之横文也。郭璞引王子灵符应曰:赤如鸡冠,黄如蒸栗,白如割肪,黑如纯漆,玉之符采也。璱、瑟叠韵。从王瑟声。所栉切。十二部。《诗》曰:“瑟彼玉瓒。”诗之大雅作瑟。笺云:瑟,絜鲜貌。孔子曰:璠与,近而视之瑟若也。韵会引作瑟,彼则引诗为发明从瑟意。〖注〗《诗□大雅□旱麓》。璱:今本作瑟。郑笺:“瑟,絜(洁)明貌。”
路径:段注说文□第一卷□玉部
□lì
注解:玉英华罗列秩秩。尔雅释训:秩秩,清也。毛传:秩秩,有常也。瑮列双声,瑮秩叠韵。从王□声。力质切。十二部。聘义说玉云:缜密以栗。《逸论语》曰:“玉粲之璱兮,其□猛也。”蓺文志曰:论语,汉兴有齐鲁之说。传齐论者,惟王阳名家。传鲁论者,安昌矦张禹,最后而行于世。然则张禹鲁论所无,则谓之逸论语,如十七篇之外为逸礼,二十九篇之外为逸尚书也。齐论多问王、知道二篇。王伯厚云:问王疑当作问玉。按说文玉瑮莹三字下所引,葢卽问玉篇欤。
路径:段注说文□第一卷□玉部
莹yíngp15下
注解:玉色也。谓玉光明之皃,引伸为磨。莹亦作蓥。从王,荧省声。李善引说文乌明切。唐韵乌定切。十一部。一曰石之次玉者。此字义之别说也。齐风传曰:莹,石似玉也。卫风传曰:莹,美玉也。《逸论语》曰:“如玉之莹。”此葢引证玉色之义。
路径:段注说文□第一卷□玉部
璊mén
注解:玉□色也。毛传曰:璊,赪玉也。今本脱玉字。从王□声。莫奔切。古音在十四部。禾之赤苗谓之□。各本从木作樠,今依毛诗释文宋椠。□卽艹部虋字之或体。艹部不言或作□,而此见之,亦可见或字不能悉载。言璊玉色如之。衅声在十三部,与十四部□声最近,而又双声。此璊、□字皆于虋得义也。玧,璊或从允。允声在十三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一卷□玉部
瑕xiá
注解:玉小赤也。子虚赋:赤瑕驳荦。张揖曰:赤瑕,赤玉也。扬雄蜀都赋、左思吴都赋皆云瑕英。刘逵曰:瑕,玉属也。木华海赋:瑕石诡晖。广雅玉属有赤瑕。若聘义瑕不揜瑜注:瑕,玉之病也。高注淮南书曰:瑕犹衅也。此别一义衅同璺。从王叚声。乎加切。古音在五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一卷□玉部
琢zhuó
注解:治玉也。释器:玉谓之琢,石谓之摩。毛传同。按琢琱字谓镌錾之事,理字谓分析之事。考工记:□磨五工。玉人,记玉之用。楖人、雕人,阙。楖人葢理之,如楖之疏发。雕人葢琢之,如鸟之啄物。左思赋水鸟曰:雕琢蔓藻。是其意。从王豖声。竹角切。三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一卷□玉部
琱diāo
注解:治玉也。释器:玉谓之雕。按琱琢同部双声,相转注。诗周礼之追,大雅之敦弓皆与琱双声也。一曰石似玉。此字义之别说。从王周声。都僚切。古音在三部。经传以雕雕为琱。
路径:段注说文□第一卷□玉部
理lǐ
注解:治玉也。战国策:郑人谓玉之未理者为璞。是理为剖析也。玉虽至坚,而治之得其□理以成器不难,谓之理。凡天下一事一物,必推其情至于无憾而后卽安,是之谓天理,是之谓善治,此引伸之义也。戴先生孟子字义疏证曰:理者,察之而几徽必区以别之名也,是故谓之分理。在物之质曰肌理,曰腠理,曰文理。得其分则有条而不紊,谓之条理。郑注乐记曰:理者,分也。许叔重曰:知分理之可相别异也。古人之言天理何谓也,曰理也者,情之不爽失也,未有情不得而理得者也。天理云者,言乎自然之分理也,自然之分理,以我之情絜人之情,而无不得其平是也。从王里声。良止切。一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一卷□玉部
珍zhēnp16上
注解:宝也。宀部曰:宝,珍也。是为转注。从王□声。陟邻切。古音在十三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一卷□玉部
玩wán
注解:弄也。廾部曰:弄,玩也。是为转注。周礼曰:玩好之用。从王元声。五换切。十四部。貦,玩或从贝。
路径:段注说文□第一卷□玉部
玲líng
注解:玉声也。甘泉赋:和氏珑玲。大□:亾彼珑玲,皆谓玉声。法言、广雅作玲珑。从王令声。郞丁切。古音在十二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一卷□玉部
玱qiāng
注解:玉声也。小雅:有玱葱珩。毛传:玱,珩声也。秦风佩玉将将、玉藻然后玉锵鸣皆当作此字。从王仓声。七羊切。十部。《诗》曰:“攸革有玱。”周颂载见文。攸,各本作□,今正,说见鋚字下。有玱,今诗作有鸧,亦作鎗。按鸾铃辔饰之声而字作玱,玉声而字作锵皆得谓之假借。○《诗□周颂□载见》。经典中将将,锵锵,鸧鸧,都是玱玱这一象声词的不同书写形式。鞗革:用金玉装饰着的皮制马辔首。《集疏》:“革为辔首,以皮为之,鋚为辔首饰,以金为之。”鋚就是条。有:助词。今本玱作鸧。
路径:段注说文□第一卷□玉部
玎dīng
注解:玉声也。以椓之丁丁,伐木丁丁例之,葢当叠字言玎玎。从王丁声。中茎当经二切。十二部。齐大公子伋谥曰玎公。齐世家、古今人表皆云:师尚父之子丁公,丁公之子乙公,乙公之子癸公。犹之鲁禽父、晋夑父、卫康伯、宋微仲皆无谥,不闻谥玎也。此当云读若齐大公子伋谥曰丁公,转写脱读若字,因改丁为玎。不直言读若丁者,古音丁公之读当与凡丁异也,丁乙癸皆非谥明矣。而云谥丁公者,古者以字为谥之义也。
路径:段注说文□第一卷□玉部
琤chēng
注解:玉声也。从王争声。楚耕切。十一部。按此字恐系玱之俗。
路径:段注说文□第一卷□玉部
琐suǒ
注解:玉声。谓玉之小声也。周易:旅琐琐。郑君、陆绩皆曰:琐琐,小也。从王□声。苏果切。十七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一卷□玉部
瑝huáng
注解:玉声。谓玉之大声也。从王皇声。广韵云:说文音皇。十韵。
路径:段注说文□第一卷□玉部
瑀yǔ
注解:石之次玉者。次各本讹似,依诗音义、正义引订。郑风传曰:杂佩者,珩璜琚瑀冲牙之类。又曰:佩有琚瑀,所以纳闲。纳闲者,纳于上珩下璜冲牙之中也。韩诗传:蠙珠以纳其闲,保傅篇曰:玼珠以纳其闲。琚瑀以杂之。玼卽蠙。毛不言蠙珠,韩不言琚瑀,保傅篇兼言之,葢蠙珠居中,琚瑀皆美石,又贯于蠙珠之上下,故曰杂佩。杂,集也,集众美也。卢辨曰:玭珠之赤者曰琚,白者曰瑀。误矣。从王禹声。王矩切。五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一卷□玉部
玤bàngp16下
注解:石之次玉者,□为系璧。系璧,葢为小璧系带闲,县左右佩物也。从王丰声,读若《诗》曰“瓜瓞菶菶”。大雅生民文。此引经说字音也。补蠓切。九部。一曰若□蚌。今音蚌在讲韵,古音江讲合于东董。〖注〗《诗□大雅□生民》。瓞:小瓜。菶:今本《诗》作唪,与菶同音。菶菶:茂盛貌。这裹指果实累累貌。
路径:段注说文□第一卷□玉部
玪jiān
注解:玪□,石之次玉者。郑本尚书:璆玪琅玕。郑注:璆,美玉。玪,美石。子虚赋:瑊玏□厉。张揖曰:瑊玏,石之次玉者。中山经:葛山其下多瑊石。郭传:瑊玏,石似玉。广雅:瑊玏,石次玉也。按玪瑊同字。□玏同字,玪□合二字为石名,亦有单言玪者,如尚书、中山经及穆天子传是。从王今声。古□切。古音在七部。广韵瑊音箴,是。
路径:段注说文□第一卷□玉部
□lè
注解:玪□也。从王勒声。卢则切。一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一卷□玉部
琚jū
注解:佩玉石也。各本作琼琚也,今正。诗郑风正义、释文皆引说文:琚,佩玉名。卫风释文又引:琚,佩玉名。按杂佩谓之佩玉,见周礼、大戴礼、玉藻、诗郑风、秦风、卫风、尚书大传,赘以名字,语不可通。琚乃佩玉之一物,不得云佩玉名也。毛公、大戴皆云:琚瑀以纳闲。许君以瑀字厕于石次玉之类,然则名字为石之字误无疑。佩玉石者,谓佩玉纳闲之石也。木瓜毛传云:琚,佩玉石也。许君用之。今毛传石讹为名,莫能是正。瑀下不言佩玉石,琚下不言美石次玉,互见也。诗:佩玉琼琚。谓佩玉之闲有美琚也。琼瑰玉佩,谓美瑰在玉佩之闲也。从王居声。九鱼切。五部。《诗》曰:“报之□琼琚。”〖注〗《卫风□木瓜》。
路径:段注说文□第一卷□玉部
璓xiù
注解:石之次玉者。卫风充耳琇莹传:琇、莹,美石也。按琇、莹是二石名。故都人士传曰:琇,美石也。着传曰:莹,石似玉也。从王莠声。陆德明引说文弋久反。唐韵息救切。三部。按说文从莠,隶从秀,犹从芺之多为夭也。《诗》曰:“充耳璓莹。”〖注〗《诗□卫风□淇奥》。充耳就是瑱(用来塞耳的玉石之类的器物)。璓今本作琇。
路径:段注说文□第一卷□玉部
玖jiǔ
注解:石之次玉黑色者。诗木瓜传曰:玖,玉名。□中有麻传曰:玖,石次玉者。按不应同物异训,葢木瓜传本作玉石。汉书西域传:于阗国多玉石。注曰:玉石,石之似玉者也。杨雄蜀都赋亦言玉石,转写石讹名耳。玖音近黝,故训黑色。从王久声。陆德明引说文纪又反。唐韵举友切。古音在一部。诗久字在一部,孔子易传久在三部。《诗》曰:“贻我佩玖。”贻当作诒,王风文。读若□。此古音在一部之证。或曰若人句脊之句。此又一音也,上句音钩,下句当作痀。□部曰:痀,曲脊也,古读如苟。句声在四部,此一部、三部、四部合韵最近之理。〖注〗《诗□王风□丘中有麻》。
路径:段注说文□第一卷□玉部
□yí
注解:石之似玉者。似,玉篇作次,又引仓颉云:五色石也。从王□声,读若贻。与之切。一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一卷□玉部
珢yín
注解:石之似玉者,从王艮声。语巾切。古音在十三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一卷□玉部
□yì
注解:石之似玉者,从王曳声。余制切。古音在十六部。曳从□,以象抴引之。丿为声。按玉篇、广韵皆兼有□□字,训释同。□音臾。必有一误。
路径:段注说文□第一卷□玉部
璅zǎo
注解:石之似玉者,从王巢声。子晧切。二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一卷□玉部
琎jīn
注解:石之似玉者,从王进声,读若津。将邻切。十二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一卷□玉部
□zēn
注解:石之似玉者,从王朁声。侧岑切。七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一卷□玉部
璁cōng
注解:石之似玉者,从王悤声,读若葱。仓红切。九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一卷□玉部
□hào
注解:石之似玉者,从王号声,读若镐。乎到切。二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一卷□玉部
□xiá
注解:石之似玉者,从王舝声,读若曷。乎捌切。十五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一卷□玉部
□wàn
注解:石之似玉者,从王□声。乌贯切。十四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一卷□玉部
□xiè
注解:石之玉。锴本如此,下有言次玉者四字,葢注释语。自□至□十八字,皆似玉者。铉本作石之次玉者,与锴本注皆非。玉篇、广韵皆云:□,石似玉。从王燮声。稣叶切。七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