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儒藏
- 小学
- 说文解字注
说文解字注
路径:段注说文□第二卷□口部
□zhì
注解:野人之言。《论语》曰:质胜文则野。此字会意兼形声。从口质声。之日切。十二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二卷□口部
唫jìn
注解:口急也。从口金声。巨锦切。七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二卷□口部
噤jìn
注解:口闭也。史淮阴矦传:虽有舜禹之智,吟而不言。此假吟为噤也,吟噤义相似。从口禁声。巨禁切。七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二卷□口部
名mínɡ
注解:自命也。祭统曰:夫鼎有铭。铭者,自名也。此许所本也。周礼小祝故书作铭,今书或作名。士丧礼古文作铭,今文皆为名。按死者之铭,以缁长半幅,緽末长终幅,广三寸,书名于末曰:某氏某之柩。此正所谓自名。其作器刻铭,亦谓称先祖之德,着己名于下,皆只云名已足,不必加金旁。故许君于金部不□铭字,从周官今书、礼今文也。许意凡经传铭字皆当作名矣。郑君注经乃释铭为刻。刘煕乃云:铭,名也。记名其功也。吕忱乃云:铭,题勒也。不用许说。从口夕。夕者,冥也。冥不相见,冥,幽也。故□口自名。故从夕口会意。武并切。十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二卷□口部
吾wú
注解:我自偁也。偁各本作称,误。释诂曰:吾,我也。从口五声。五乎切。五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二卷□口部
哲zhép57上
注解:知也。释言曰:哲,智也。《方言》曰:哲,知也。古智知通用。从口□声。按凡从折之字皆当作斤□艹。各本篆文皆作手旁,用□改篆也,今悉正之。陟列切。十五部。悊,哲或从心。韵会引说文古以此为哲字。按心部云:悊,敬也。疑敬是本义,以为哲是假借。嚞,古文哲从三吉。或省之作喆。
路径:段注说文□第二卷□口部
君jūn
注解:尊也。此羊祥也,门闻也,户护也,发拔也之例。从尹口,尹,治也。口□发号。此依韵会,又补一口字。尹亦声。举云切。十三部。□,古文象君坐形。小徐本作?〖注〗□,亦古文君字。□,唐武后所制君字。
路径:段注说文□第二卷□口部
命mìnɡ
注解:使也。从口令。令者,发号也,君事也。非君而口使之,是亦令也。故曰:命者,天之令也。眉病切。古音在十二部。令亦声。
路径:段注说文□第二卷□口部
咨zī
注解:谋事曰咨。《左传》曰:访问于善为咨。毛传同。从口次声。卽夷切。十五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二卷□口部
召zhào
注解:□也。言部曰:□,召也。从口刀声。直少切。二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二卷□口部
问wèn
注解:讯也。言部曰:讯,问也。引伸为礼之聘问。从口门声。亾运切。十三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二卷□口部
唯wěi
注解:诺也。此浑言之。玉藻曰:父命呼,唯而不诺。析言之也。从口隹声。以水切。十五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二卷□口部
唱chànɡ
注解:导也。郑风曰:唱予和女。从口昌声。尺亮切。十部。古多以倡字为之。
路径:段注说文□第二卷□口部
和hè
注解:相应也。从口禾声。古唱和字不读去声。户戈切。十七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二卷□口部
咥xì
注解:大□也。卫风毛传曰:咥咥然□。《周易》:履虎尾,不咥人。马云:龁也。此别一义。从口至声。许旣切。又直结切。古音在十二部。《诗》曰:“咥其□矣。”
路径:段注说文□第二卷□口部
哑è
注解:□也。马融曰:哑哑,□声。郑云:乐也。从口亚声。于革切。古音在五部。按字林云:谥□声。呼益反。此由□言哑哑字音形皆变而云然。哑俗训为瘖。幺下切。《易》曰:“□言哑哑。”震卦辞。
路径:段注说文□第二卷□口部
噱jué
注解:大□也。从口豦声。其虐切。五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二卷□口部
唏xī
注解:□也。广雅:唏唏,□也。从口□声。依韵会订。虚岂切。十五部。一曰哀痛不泣曰唏,《方言》:唏,痛也。凡哀而不泣曰唏。于方则楚言哀曰唏。十二诸矦年表曰:纣为象箸而箕子唏。
路径:段注说文□第二卷□口部
听yǐn
注解:□皃也。司马相如赋:亾是公听然而□。从口斤声。宜引切。古音十三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二卷□口部
呭yìp57下
注解:多言也。《孟子》、《毛传》皆曰:泄泄犹沓沓也。曰部云:沓,语多沓沓也。言部又云:詍,多言也。引诗无然詍詍。从口世声。余制切。十五部。《诗》曰:“无然呭呭。”大雅今作泄泄。
路径:段注说文□第二卷□口部
□jiāo
注解:声□□也。周礼大祝注:祈□也。谓为有灾变,号呼吿神以求福。□,陆音叫。从口□声。古尧切。二部。按玉篇有□无□,□,古吊反。声也。此以倒□之□为声,卽□字也。广韵引汉刑法志□首,今志作□首。地理志巨鹿郻县,今说文作鄡县。鄡与□疑皆浅人改作,非许书本字。
路径:段注说文□第二卷□口部
咄duō
注解:相谓也。谓欲相语而先惊之之□。凡言咄嗟、咄唶、咄咄怪事者皆取猝乍相惊之意。仓颉篇曰:咄,啐也。说文:啐,惊也。李善注曹植赠彪诗引说文:咄,□也。从口出声。当□切。十五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二卷□口部
唉āi
注解:应也。《方言》:欸,然也。南楚凡言然者曰欸,或曰□。按广雅欸□然譍也,本方言。许以唉训应,欠部欸训訾,与《方言》异。葢唉、欸古通用也。□应书引作譍声也。从口矣声。读若尘埃。乌开切。一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二卷□口部
哉zāi
注解:言之闲也。释诂:孔□哉延虚无之言闲也。许分别释之曰:哉为言之闲。锴云:若左传远哉遥遥,《论语》君子哉若人是,哉为闲隔之□。按如锴说,则必句中乃为言之闲,岂句末者非耶。句中哉字皆可□句。凡□者之际曰闲,一者之竟亦曰闲,一之竟卽□之际也。言之闲歇多用哉字。若哉生明,初哉首基,则又训哉为始,凡竟卽为始。从口□声。将来切。一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二卷□口部
噂zǔn
注解:聚语也。《小雅》传曰:噂犹噂噂,沓犹沓沓。从口尊声。子损切。十三部。《诗》曰:“噂沓背憎。”人部又引诗僔沓背憎。诗释文曰:噂,说文作僔。五经文字亦云:僔,诗小雅作噂。陆、张皆不云说文有噂,则知浅人依诗增也
路径:段注说文□第二卷□口部
咠qì
注解:聂语也。耳部曰:聂,附耳私小语也。按聂取□耳附一耳,咠取口附耳也。从口耳。七入切。七部。《诗》曰:“咠咠幡幡。”巷伯三章:缉缉翩翩,四章:捷捷幡幡。许引当云咠咠翩翩。而云咠咠幡幡者,误合二章为一耳。咠咠,今诗作缉缉。毛云:缉缉,口舌声。
路径:段注说文□第二卷□口部
呷xiā
注解:吸呷也。司马相如赋曰:翕呷萃蔡。张揖曰:翕呷,衣起张也。海赋:犹尚呀呷,余波独涌。李善曰:呀呷,波相呑之皃。吴都赋曰:谊哗喤呷。广韵:喤呷,众声也。从口甲声。呼甲切。八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二卷□口部
嘒huìp58上
注解:小声也。《小雅》:呜蜩嘒嘒。毛曰:嘒嘒,声也。按商颂:嘒嘒管声。毛曰:嘒嘒,和也。从口彗声。呼惠切。十五部。《诗》曰:“嘒彼小星。”嚖,或从慧。
路径:段注说文□第二卷□口部
嘫rán
注解:语声也。《方言》:欸,然也。广雅:欸□然也。按然卽嘫,应声也。从口然声。如延切。十四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二卷□口部
唪běnɡ
注解:大□也。《玉篇》、《手鉴》皆作大声。从口奉声。读若《诗》曰“瓜瓞菶菶”。方蠓切。九部。按今生民作瓜瓞唪唪,而玉、口二部□引皆作菶菶。
路径:段注说文□第二卷□口部
嗔tián
注解:盛气也。门部曰:阗,盛皃。声羲与此同。今毛诗振旅阗阗,许所据作嗔嗔。玉藻:盛气顚实。注云:顚读为阗。盛身中之气使之阗满。《孟子》:填然鼓之。是则声同得相假借也。古音陈。今俗以为謓恚字。从口眞声。待年切。十二部。《诗》曰:“振旅嗔嗔。”《小雅》
路径:段注说文□第二卷□口部
嘌piāo
注解:疾也。桧风:匪车嘌兮。毛曰:嘌嘌,无节度也。按无节度者,卽上章所云疾驱,非有道之车也。从口票声。抚招切。二部。《诗》曰:“匪车嘌兮。”
路径:段注说文□第二卷□口部
嘑hū
注解:号也。号部曰:号,嘑也。是为转注。鸡人夜嘑旦以嘂百官,此嘑字之仅存者也。若衔枚氏嘂呼叹呜,《大雅》式号式呼,以及诸书云叫呼者其字皆当作嘑,不当用外息之字。嘑或作謼,崔灵恩毛诗:式号式謼。从口虖声。荒乌切。五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二卷□口部
喅yù
注解:音声喅喅然。从口昱声。余六切。古音在七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二卷□口部
啸xiào
注解:吹声也。召南笺曰:啸,蹙口而出声也。从口肃声。稣吊切。古音在三部。啸,籒文啸。从欠。欠部重出啸字,引诗其啸也謌。今诗惟条其啸矣作啸。
路径:段注说文□第二卷□口部
台yí
注解:说也。台说者,今之怡悦字。说文怡训和,无悦字。今文尚书:舜让于德不台。见《汉书□王莽传》、《班固□典引》。而《五帝本纪》本之作舜让于德不台怿。自序曰:唐尧逊位,虞舜不台。惠之早霣,诸吕不台。皆谓不为百姓所悦也。古文禹贡:祇台德先。郑注:敬悦天子之德旣先。从口□声。与之切。一部。按汤誓、高宗彤日、西伯戡黎皆云如台,殷本纪皆作柰何,释诂台予同训我,此皆以双声为用,何、予、台三字双声也。〖注〗今怡字。
路径:段注说文□第二卷□口部
嗂yáo
注解:喜也。从口□声。余招切。二部。此字与□羲相近。
路径:段注说文□第二卷□口部
启qǐ
注解:开也。按后人用启字训开,乃废启不行矣。启,教也。玉篇引尧典:胤子朱启明。释天:明星谓之启明。从户口。会意。康礼切。十五部。此字不入户部者,以口户为开户也。
路径:段注说文□第二卷□口部
嗿tǎnp58下
注解:声也。周颂传曰:嗿,众皃。按许以字从口,故释与毛异。从口贪声。他感切。古音在七部。《诗》曰:“有嗿其馌。”
路径:段注说文□第二卷□口部
咸xián
注解:皆也,悉也。咸,皆也。见释诂。从口从戌。会意。胡监切。古音在七部。戌,悉也。此从戌之故,戌为悉者,同音假借之理。
路径:段注说文□第二卷□口部
呈chénɡ
注解:平也。今义云示也,见也。从口□声。直贞切。十一部。壬之言挺也,故训平。
路径:段注说文□第二卷□口部
右yòu
注解:助也。从口又。又者手也。手不足,以口助之,故曰助也。今人以左右为又字,则又制佐佑为左右字。于救切。古音在一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二卷□口部
啻chì
注解:语时不啻也。□应引仓颉篇曰:不啻,多也。按不啻者,多之□也。秦誓曰:不啻若自其口出。世说新语云:王文度弟阿智,恶乃不啻。玉篇云:买卖云不啻也。可知为市井常谈矣。不啻如楚人言伙颐。啻亦作翅,支声帝声同部也。疒部疧下曰:病不翅。孟子曰:奚翅食重。从口帝声。施智切。十六部。一曰啻,諟也。言部曰:諟,理也。亦用諟为寀谛字。读若鞮。疑此谓后一义之读。
路径:段注说文□第二卷□口部
吉jí
注解:善也。从士口。居质切。十二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二卷□口部
周zhōu
注解:密也。密,山部曰山如堂者,引伸训为周致也。左传:晏子曰:淸浊小大,短长疾徐,哀乐刚□,遟速高下,出入周疏,以相济也。以周与疏反对。又襄二十七年:春,胥梁带使诸丧邑者,具车徒以受地,必周。杜皆云:周,密也。按忠信为周,谓忠信之人无不周密者。从用口。善用其口则密。不密者皆由于口。职留切。三部。□,古文周字。从古文及。及之者,周至之意。〖注〗□,亦古文周。
路径:段注说文□第二卷□口部
唐tánɡ
注解:大言也。引伸为大也,如说沿书者云:唐之为言荡荡也。见论衡。又为空也,如梵书云:福不唐捐。凡陂塘字古皆作唐,取虚而多受之意。□部曰:堤,唐也。从口庚声。徒郞切。十部。啺,古文唐从口昜。亦形声。〖注〗□、□,亦古文唐。
路径:段注说文□第二卷□口部
□chóu
注解:谁也。从口□,又声。□,古文畴。按此篆疑有误。白部曰:□,□也。从白□声。引唐书帝曰□咨。与此音义大同,但其字从口□声足矣,不当兼从又声。又在一部,非声也。老部□、酉部□、巾部□皆从□声,竹部筹、火部焘、言部诪,邑部□皆从□声。絶无从□声之字,可知此正当作□,为□之声。直由切。三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二卷□口部
嘾dànp59上
注解:含□也。庄子曰:大甘而嘾。从口覃声。徒感切。古音在七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