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儒藏
- 小学
- 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
矜 【午集中】【矛字部】 矜 【唐韻】【集韻】巨巾切【韻會】【正韻】渠巾切,□音。【說文】矛柄。【史記主父偃傳】起窮巷,奮棘矜。【註】矜者,戟鋋之杷也。【揚子方言】矜謂之杖。【註】矛戟,矜卽杖也。【集韻】或作□,通作槿。又【廣韻】巨斤切【集韻】渠斤切,□音勤。又【集韻】渠京切,音擎。義□同。 又【廣韻】【集韻】【韻會】□居陵切,音兢。【六書略】矜本矛柄,因音借爲矜憐之矜。【爾雅釋訓】矜憐,撫掩之也。又【釋言】苦也。【註】可矜憐者亦辛苦。【書泰誓】天矜于民。【詩小雅】爰及矜人。【註】貧窮可憐之人也。【公羊傳宣十五年】見人之厄則矜之。【註】矜,憫也。 又【小爾雅】惜也。【書旅獒】不矜細行,終累大德。【註】矜,憐惜之意。【傳】矜持也。 又【博雅】危也。【詩小雅】居以凶矜。【箋】凶危之地,謂四裔也。 又哀也。【揚子方言】齊魯之閒曰矜。 又遽也。【揚子方言】秦晉或曰矜。或曰遽。 又自賢曰矜。【書大禹謨】汝惟不矜,天下莫與汝爭能。【公羊傳僖九年】矜之者何。猶曰莫若我也。【註】色自美大之貌。【管子法法篇】彼矜者滿也,細之屬也。【註】滿招損,小人之類也。 又莊以持已曰矜。【論語】君子矜而不爭。 又敬也。【孟子】使諸大夫國人皆有所矜式。 又尚也。【賈誼治安策】嬰以廉恥,故人矜節行。 又竦也。【張衡思□賦】魚矜鱗而幷凌。 又【詩小雅】矜矜兢兢。【註】羊羣堅强也。 又【集韻】居覲切,兢去聲。亦憐也。 又【集韻】【韻會】姑頑切【正韻】姑還切。□與瘝同。【後漢和帝紀】寤寐恫矜。【註】病也。 又同鰥。【詩大雅】不侮矜寡。【禮王制】老而無妻者謂之矜。【集韻】通作□□。【琅邪代醉編】鰥寡之鰥,禮記作矜。哀矜之矜,前漢于定國傳作鰥。二字通聲互用也。 【六書正譌】矜从令。
矞 【午集中】【矛字部】 矞 【唐韻】餘律切【集韻】允律切【韻會】【正韻】以律切,□音聿。【說文】以錐有所穿也。从矛从。一曰滿有所出也。 又【揚子太□經】物登明堂,矞矞皇皇。【註】矞矞,物長春風之聲貌也。 又矞似,人名。【左傳文十年】楚范巫矞似。【註】范邑之巫也。 又矞雲,瑞雲也。【前漢董仲舒雨雹對】雲五色爲慶,三色成矞。【埤雅】或曰二色爲矞,外赤內靑謂之矞雲。矞同霱。 又矞皇,神名。【前漢司馬相如大人賦】前長離而後矞皇。【史記】作潏湟。 又【五音集韻】况必切,熏入聲。【玉篇】飛貌。【類篇】驚遽貌。【禮禮運】鳳以爲畜,故鳥不矞。【註】矞又作獝,驚飛也。【左思吳都賦】驫駥飍矞。【註】衆馬走貌。矞同獝。【集韻】或作□。 又【集韻】古穴切,音玦。權詐也。【荀子非十二子篇】矞宇嵬瑣。【註】矞同譎。
矟 【午集中】【矛字部】 矟 【廣韻】所角切【集韻】【韻會】【正韻】色角切,□音朔。【博雅】矛也。【釋名】矛長丈八尺曰矟,馬上所持,言其矟矟便殺也。【晉書劉邁傳】桓敬道戲馬事前,以矟擬殷仲堪。邁謂敬道曰:馬矟有餘,精理不足。【宋史儀衞志】矟,長矛也。木刃黑質盡雲氣。 又矟,唐金吾將軍執之。宋制,鹵簿出則八枚前導。 又【王羲之題衞夫人筆陣圖】紙者,陣也。筆者,刀矟也。墨者,鍪甲也。水硏者,城池也。心意者,將軍也。 【集韻】亦作槊鎙。
□ 【未集中】【耳字部】 □ 【集韻】五怪切,音聵。聾也。【玉篇】同聵。
矠 【午集中】【矛字部】 矠 【唐韻】士革切,音賾。【說文】矛屬。【廣韻】以矛取物也。 又【廣韻】楚革切【集韻】測革切,□音策。義同。 又刺取也。【魯語】矠魚□。 又【集韻】仕角切,音浞。刺也。 本作□。【集韻】亦作捔□簎。【正譌】別作擉。
矡 【午集中】【矛字部】 矡 【玉篇】居縛切【集韻】厥縛切,□音矍。矛屬。 又【字彙補】錐也。
盳 【午集中】【目字部】 盳 【集韻】謨郞切,音芒。盳洋,仰視貌。 又蒲光切,音旁。無放切,音妄。義□同。 【正字通】俗盲字,从亡目,失明也。何能仰視。
蛳 【申集中】【虫字部】 螄 【唐韻】疏夷切【集韻】霜夷切,□音師。蟲名,螺也。【正韻】螺螄。
直 【午集中】【目字部】 直 〔古文〕□□【唐韻】除力切【集韻】逐力切,□音値。【說文】正見也。【博雅】正也。【玉篇】不曲也。【易坤卦】直其正也。【書洪範】王道正直。 又準當也。【禮投壺】馬各直其算。【史記平準書】以白鹿皮爲皮幣,直四十萬。 又【增韻】當也。【儀禮士冠禮】主人立于阼階下,直東序西面。【疏】謂當堂上東序牆也。 又伸也。【孟子】枉尺而直尋。 又【玉篇】侍也。【晉書羊祜傳】悉統宿衞,入直殿中。 又順也。【詩鄭風】洵直且侯。 又猶宜也。【詩魏風】爰得我直。 又猶但也。【孟子】直不百步耳。 又猶故也。【史記留侯世家】張良嘗遊下邳,圯上有一老父至良所,直墮其履圯下。 又埋枉曰直。【韓愈王仲舒墓誌】公知制誥友人得罪公,獨爲直其冤。 又直來,無事而來也。【公羊傳莊二十七年】直來曰來。 又【禮月令】田事旣畢,先定準直,農乃不惑。【疏】準謂輕重平均,直謂繩墨得中也。 又骨直,謂强毅也。【周禮冬官考工記工人】骨直以立。 又語發聲。【史記龜筴傳】神龜知吉凶,而骨直空枯。【正義曰】直,語發聲也。 又柄也。【禮明堂位】玉豆雕篹。【註】篹,籩屬,雕刻飾其直者也。【疏】雕鏤其柄。 又殖也。【揚子太□經】直,東方也,春也。質而未有文也。【註】直之言殖也。萬物甲始出殖立,未有枝葉也。 又【揚子方言】袒飾謂之直袊。【註】婦人初嫁所著上衣,直袊也。 又【韻會小補】器直,曲尺也。梓人用之。 又官名。【鄧析子轉辭篇】湯有司直之人。又【通典】漢時繡衣直指,卽秦時御史大夫。 又直人,邑名。【左傳昭二十三年】劉子取直人。 又泉名。【公羊傳昭五年】直泉者何,涌泉也。 又門名。【三輔黃圖】長安城西出第二門曰直城門。 又姓。漢有直不疑。 又【諡法】肇敏行成曰直。 又【集韻】【韻會】直吏切【正韻】直意切,□音治。與値通。【史記項羽紀】直夜潰圍。【註】直,讀曰値。當也。【索隱曰】古字例以直爲値。【前漢酷吏傳】無直甯成之怒。【史記】作値。 又物價曰直。【北史齊景思王傳】食雞羹,何不還他價直也。 又傭作得錢亦曰直。【柳宗元送薛存義序】向使傭一夫於家,受若直,怠若事,則必甚怒而黜罰之矣。 又叶直略切,音著。【樂府焦仲卿妻詩】命如南山石,四體康且直。阿母得聞之,零淚應聲落。 又叶直六切,音逐。【楚辭九章】令五帝以折中兮,戒六神與嚮服。俾山川以備御兮,命咎繇使聽直。 【六書正譌】从□从十目。□,古隱字。十目所視,雖隱亦直。會意。俗作直,非。考證:〔【揚子方言】袒謂之直衿。【註】婦人初嫁所著上衣,直衿也。〕 謹照原文袒下增飾字。兩衿字□改袊。
盶 【午集中】【目字部】 盶 【集韻】五遠切,音阮。視也。【王延壽王孫賦】盶□□而踧□。【註】皆言形狀乖戾。
盷 【午集中】【目字部】 盷 【廣韻】亭年切,音田。目貌。【大戴禮本命篇】人生三月而徹盷,然後能有見。【註】盷,精也,轉視貌。 又【廣韻】地名,在絳。 又【集韻】胡千切,音賢。大目也。一曰國名。 又【廣韻】【集韻】□胡涓切,音懸。盷瞑,大目也。 又【集韻】眉貧切,音珉。視貌。與盿同。
相 【午集中】【目字部】 相 【唐韻】【正韻】息良切【集韻】【韻會】思將切,□音襄。【說文】省視也。 又【廣韻】共也。【正韻】交相也。【易咸卦】二氣感應以相與。【公羊傳桓三年】胥命者何,相命也。【註】胥,相也。相與胥音別義通。 又質也。【詩大雅】追琢其章,金玉其相。 又相思,木名。【左思吳都賦】相思之樹。【註】大樹也。東冶有之。 又【唐韻】【正韻】□息亮切,襄去聲。【爾雅釋詁】視也。【左傳隱十一年】相時而動。 又【集韻】助也。【易泰卦】輔相天地之宜。【書立政】用勱相我國家。 又【爾雅釋詁】導也。又勴也。【註】謂贊勉。【疏】鄉飲酒云:相者,一人敎導,卽贊勉也。 又【增韻】□也。【周禮春官大宗伯】朝觀會同,則爲上相。【註】相,詔王禮也。出接賔曰□,入詔禮曰相。相者,五人卿爲上□。 又【廣韻】扶也。【禮禮器】樂有相步。【註】扶工也。 又【小爾雅】治也。【左傳昭九年】□水屬也,火水妃也,而楚所相也。【註】楚之先祝融,主治火事。 又選擇也。【周禮春官簭人】上春相簭。【註】謂更選擇其蓍也。 又送杵聲。【禮曲禮】鄰有喪,舂不相。【註】相者,聲以相助,歌以助舂,猶引重者呼邪許也。 又相術。【左傳文元年】內史叔服能相人。 又月名。【爾雅釋天】七月爲相。 又官名。【呂覽】相者,百官之長也。【古三墳】伏犧氏上相共工,下相皇桓。【前漢百官公卿表】相國,丞相,皆秦官。 又計相。【史記張丞相傳】張蒼遷爲計相。【註】專主計籍。 又內相。【唐書陸贄傳】贄爲翰林時,號內相。 又家相。【禮曲禮】士不名家相。【註】主知家務者。 又【周禮春官】有馮相氏。【夏官】有方相氏。 又樂器。【禮樂記】治亂以相。【註】相卽拊也。亦以節樂,以韋爲表,裝之以穅。穅,一名相,因以名焉。 又星名。【石申星經】相星在北極斗南。 又江神,名奇相。見【博雅】。 又太史□部有相風竿。【傅休奕相風賦】表以靈鳥,鎭以金虎。以□祥風,以占吉凶。【古今注】作伺風鳥,夏禹所作也。 又藥名。【本草綱目】□相,麻黃別名。相鳥,馬蘭別名。 又地名。【商書序】河稟甲居相。【註】在河北。令魏郡有相縣。 又州名。後魏置相州,唐曰鄴都。 又姓。【後漢南蠻傳】武落鐘離山出四姓,一曰相氏。【後秦】相雲。【北齊】相願。又相里,務相,空相,熊相,倚相,京相,沂相,俱複姓。 又【字彙補】音禳。【禮祭法】相近於坎壇,祭寒暑也。【註】相近當爲禳祈,王肅又作祖迎。 又叶思必切,音悉。【杜甫漫興絕句】恰似春風相欺得,夜來吹折數枝花。【陸游詩話】白樂天用相字,多作思必切,如爲問長安月,如何不相離是也。此詩相欺,亦當讀入聲。 【說文】易緯文曰:地可觀者,莫可觀於木,故从目从木。【正字通】相,俗作□,轉注。相,思將切,省視也。□,莫卜切,目不明也。分相□爲二,非。
眻 【午集中】【目字部】 眻 【廣韻】與章切【集韻】【韻會】余章切,□音陽。美目也。 又【玉篇】眉閒曰眻。 又【廣韻】餘亮切【集韻】弋亮切,□陽去聲。義同。 【集韻】或作。通作揚。
盹 【午集中】【目字部】 盹 【集韻】朱倫切,音諄。與□同。【類篇】鈍目也。【篇海】目藏也。 又【廣韻】【集韻】□之閏切,諄去聲。義同。
盺 【午集中】【目字部】 盺 【集韻】許斤切,音欣。【玉篇】喜也。 又【類篇】視不明貌。
盻 【午集中】【目字部】 盻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胡計切,音係。【說文】恨視貌。【魏志許褚傳】馬超問,虎侯安在。魏太祖顧指褚。褚瞋目盻之,超不敢動。 又勤苦貌。【孟子】使民盻盻然。【趙註】勤苦不休息貌。【朱註】恨視也。 又【廣韻】五計切。【集韻】研計切,□音詣。又【集韻】吾禮切,詣上聲。義□同。 【字彙】盻字乃盻恨之盻,今人混作盼睞之盼,非。
盼 【午集中】【目字部】 盼 【唐韻】【集韻】【韻會】匹莧切【正韻】匹襉切,□攀去聲。【玉篇】目黑白分明也。【詩衞風】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註】盼,叶匹見反。 又【佩觿集】美人動目貌。【宋玉神女賦】目若微盼,精彩相接。 又【正韻】顧也,視也。【宋書謝晦傳】同被齒盼。【魏書昭成子孫元暉傳】亦蒙恩盼。 又木名。【山海經】浮山多盼木,枳葉而無傷,木蟲居之。 又州名。【唐書地理志】隴右道有盼頓州。 又水名。【山海經】黃山,盼水出焉,西流注於赤水。 又人名。【史記楚世家】齊將田盼子。 又姓。【山海經】深目民之國盼姓,食魚。【註】黃帝時姓也。 又【集韻】披班切,音攀。亦美目也。 又【字彙補】符分切,音汾。瞵盼,天旦欲明也。【王褒九懷】進瞵盼兮上丘墟。○按《說文》盼、盻、眄音義各別。《韻補》盼一作眄。舉要盼亦同盻。□非。
□ 【未集中】【糸字部】 □ 【篇海】師加切,音沙。小也。亦作紗。
盾 【午集中】【目字部】 盾 【唐韻】食尹切【集韻】【韻會】豎尹切,□犉上聲。【說文】瞂也,所以扞身蔽目,象形。【釋名】遯也。跪其後,避以隱遯也。【詩秦風】龍盾之合。【傳】盾,干也。畫龍於盾,合而載之,以蔽車也。【左傳定八年】虞人以鈹盾夾之。【周禮夏官】司兵掌五盾。【註】干櫓之屬。【齊語】管子曰:制輕罪,贖以鞼盾一戟。【註】綴革有文,如繪也。【管子幼官篇】兵尚脅盾。【註】署之于脅,故名。【宋史兵農志】楊偕獻所製神盾。【元史世祖紀】馬八國進銅盾。 又鉤盾,宦者近署。【前漢昭帝紀】上耕于鉤盾弄田。 又官名。【唐書百官志】鉤盾署令二人,掌供薪炭,鵝鴨,蒲藺,陂池,藪澤之物。 又星名。【史記天官書】杓端外一星,爲盾天鋒。 又國名。【魏書世祖紀】頞盾國獻獅子。 又言不相副曰矛盾。詳見矛字註。 又【集韻】庾準切【正韻】羽敏切,□音允。亦干也。 又中盾,太子詹事之屬。【前漢班固敘傳】數遣中盾,請問近臣。【師古曰】盾,讀曰允。今作中允。 又【廣韻】徒損切【集韻】【韻會】杜本切【正韻】徒本切,□豚上聲。人名。晉卿趙盾。 【集韻】通作楯。別作□,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