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儒藏
- 小学
- 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
涶 【巳集上】【水字部】 涶 【唐韻】【集韻】□土禾切,音詑。【說文】河津也,在西河西。【玉篇】水在西河。 又【廣韻】湯臥切【集韻】吐臥切。□與唾同。【說文】口液也。或从水作涶。
涷 【巳集上】【水字部】 涷 【唐韻】【正韻】德紅切【集韻】【韻會】都籠切,□音東。水名。【說文】涷水,出發鳩山,入于河。 又【爾雅釋天】暴雨謂之涷。【註】江東呼夏月暴雨爲涷雨。 又【玉篇】瀧涷,露貌。一曰沾漬貌。 又顆涷,草名。【本草】款冬一名顆涷。 又【廣韻】【集韻】【韻會】【正韻】□多貢切,音凍。義同。
涸 【巳集上】【水字部】 涸 【唐韻】下各切【集韻】【韻會】【正韻】曷各切,□音鶴。【爾雅釋詁】竭也。【禮月令】仲秋之月水始涸。 又【集韻】【韻會】【正韻】□胡故切,音護。義同。 【說文】亦作□。
涺 【巳集上】【水字部】 涺 【唐韻】九魚切【集韻】斤於切,□音居。【說文】水也。【玉篇】水名。 【集韻】或从作□,从凥作□。
□ 【未集中】【网字部】 □ 【玉篇】普革切。罔也。
涻 【巳集上】【水字部】 涻 【唐韻】始夜切【集韻】式夜切,□音舍。水名。【說文】水出北囂山,入邙澤。
涼 【巳集上】【水字部】 涼 【唐韻】【集韻】【韻會】呂張切【正韻】龍張切,□音良。【說文】薄也。【左傳莊三十二年】虢多涼德。 又風名。【禮月令】孟秋之月涼風至。 又州名。【廣韻】漢武帝攺雍州爲涼州。 又姓。魏太子太傅山陽涼茂。 又與同。【周禮天官】漿人掌共王之六飮,水漿醴涼醫酏。 又【唐韻】【集韻】【韻會】力讓切【正韻】力仗切,□音亮。佐也。【詩大雅】涼彼武王。本亦作諒。【韓詩】作亮。 又信也。【詩大雅】涼曰不可。
涽 【巳集上】【水字部】 涽 【集韻】呼昆切,音昏。涽涽,未定貌。【荀子賦篇】涽涽淑淑。 又呼困切,昏去聲。涽涽濁水。考證:〔【荀子賦論】涽涽淑淑。〕 謹照原書改賦篇。
岞 【寅集中】【山字部】 岞 【正字通】同岝。
涾 【巳集上】【水字部】 涾 【唐韻】徒合切【集韻】【韻會】【正韻】達合切,□音沓。【說文】涫溢也。今河朔方言謂沸溢爲涾。 又涾□,水波相連貌。詳□字註。
涿 【巳集上】【水字部】 涿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竹角切,音斲。【說文】流下滴也。【揚子方言】瀧涿謂之霑□。 又擊也。【周禮秋官】壷涿氏,掌除水蟲。【註】壷,瓦鼓,涿,擊之也。 又水名,出上谷涿鹿縣。【水經注】淶水,東逕涿縣故城,下與涿水合。 又州名。【地理通釋】涿州,本漢涿郡。 又涿鹿,山名。【廣輿記】北直保安州,秦屬上谷郡,漢曰涿鹿城。西南有涿鹿山。 又【集韻】徒谷切,音牘。義同。 又直角切,音濁。地名。一曰澤名。亦作濁。 【玉篇】亦作□。【集韻】或作湪。
淀 【巳集上】【水字部】 淀 【集韻】【韻會】堂練切【正韻】蕩練切,□音電。【玉篇】淺水也。一曰陂淀,泊屬。【左思吳都賦】掘鯉之淀。【註】淀如淵而淺。
岇 【寅集中】【山字部】 岇 【集韻】魯剛切,音昂。岇□,山高貌。一說借昂,義同。
滇 【巳集上】【水字部】 滇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都年切,音顛。【說文】益州池名。【前漢地理志】水在益州滇池縣。 又本西南夷名。【史記西南夷傳】西南夷君長以什數,夜郎最大,其西靡莫之屬。以什數,滇最大。 又【廣韻】徒年切【集韻】【韻會】【正韻】亭年切,□音田。滇污,大水貌。 又盛貌。【前漢郊祀歌】泛泛滇滇從高斿。 又【廣韻】【集韻】□他甸切,音瑱。滇,大水。【左思吳都賦】滇淼漫。【註】滇,水闊無涯之狀。 又【集韻】堂練切,音電。義同。 又【集韻】之人切【韻會】知鄰切,□音眞。滇陽,縣名,屬汝南。【前漢地理志】作眞陽。【續漢書】又作湞陽。 又【集韻】之刃切,音震。義同。 又通作顚。【司馬相如上林賦】文成顚歌。【註】益州顚縣,其人能西南夷歌。顚,與滇同。考證:〔【司馬相如子虛賦】文成顚歌。〕 謹照原文子虛賦改上林賦。
滈 【巳集上】【水字部】 滈 【唐韻】胡老切【集韻】下老切【韻會】合老切,□音皓。【說文】久雨也。一曰水名,在鄠。【括地志】滈水,源出雍州長安縣西北滈池。 又地名。【揚雄羽獵賦】經縈酆滈。【註】通作鎬。亦作鄗。 又滈汗,水貌。【郭璞江賦】滈汗六州之域。 又滈滈,水白光貌。【司馬相如上林賦】翯乎滈滈。 又【廣韻】許角切【集韻】黑角切,□音嗃。滈瀑,水沸湧貌。或作瀥□。 又【集韻】呼酷切,音熇。亦久雨也。 又黑各切,音臛。又光鑊切,音郭。義□同。
滉 【巳集上】【水字部】 滉 【廣韻】胡廣切【集韻】【韻會】【正韻】戸廣切,□音幌。水深廣貌。【郭璞江賦】瀇滉困泫。【集韻】或作潢瀇。
□ 【未集中】【羊字部】 □ 【集韻】胡沃切,音翯。小羊。
□ 【未集中】【糸字部】 □ 【篇海】同繮。○按卽繮字之譌。
□ 【未集中】【网字部】 □ 【篇海類編】俗黽字。
滋 【巳集上】【水字部】 滋 〔古文〕□□【唐韻】子之切【集韻】【韻會】津之切【正韻】津私切,□音兹。水名。【說文】水出牛飮山白陘谷。 又霸水之別名。【水經注】霸陵縣霸水,古曰滋水。 又蒔也,長也,益也。【書泰誓】樹德務滋。 又液也。【禮檀弓】必有草木之滋焉。 又多也,蕃也。【左傳僖十五年】物生而後有象,象而後有滋。 又滋味也。【禮月令】薄滋味,無致和。 又濁也。【左傳哀八年】武城人拘鄫人之漚菅者曰:何故使我水滋。 又與孳孜通。 又通作兹。【前漢五行志】賦斂兹重。 又【廣韻】疾之切,音慈。水名,出高麗山。【山海經】高是之山,滋水出焉。
滌 【巳集上】【水字部】 滌 【唐韻】徒歷切【集韻】【韻會】亭歷切【正韻】杜歷切,□音狄。【說文】洒也。【詩豳風】十月滌場。【正義】洗器謂之滌。 又旱氣也。【詩大雅】滌滌山川。 又煗風也。【歲華紀麗】風惟滌滌,木漸欣欣。 又浩酒也。【周禮春官】司尊彝凡酒脩酌。【註】脩讀如滌。滌酌,以水和而泲之。今齊人名浩酒曰滌。 又養牲室也。【禮郊特牲】帝牛必在滌三月。 又【集韻】徒弔切,音調。亦養牲室也。 又【韻補】叶毒藥切,音鐸。【班固東都賦】紹百王之荒屯,因造化之盪滌。體元立制,繼天而作。
滍 【巳集上】【水字部】 滍 【唐韻】【集韻】直几切【韻會】【正韻】丈几切,□音雉。水名。【說文】水出南陽魯陽堯山,東北入汝。 又【集韻】【韻會】或作泜。 又【集韻】丈里切,音峙。又直利切,音治。義□同。
滎 【巳集上】【水字部】 滎 【唐韻】【集韻】【韻會】□戸扃切,音熒。【說文】絕小水也。 又水名。【書禹貢】滎波旣豬。【周禮夏官職方氏】豫州,其川滎洛。 又滎陽,郡名。【地理通釋】滎陽,漢屬河南,今鄭州滎陽滎澤二縣。 又山名。【山海經】南海之外有滎山,滎水所出。 又【集韻】娟營切,音縈。滎瀯,波浪湧起貌。【郭璞江賦】漩澴滎瀯。 又【玉篇】【集韻】□烏迥切,音瑩。與濙同。汫濙,小水貌。 又【集韻】縈定切,音鎣。義同。亦作瀅。考證:〔【書禹貢】滎波旣道。〕 謹照原文旣道改旣豬。
滐 【巳集上】【水字部】 滐 【唐韻】渠列切【集韻】巨列切,□音傑。水激迴旋也。【木華海賦】□□滐而爲魁。【註】滐與傑同。
岋 【寅集中】【山字部】 岋 【集韻】鄂合切,音砐。動貌。【揚雄校獵賦】天動地岋。或从土作圾。【莊子天地篇】殆哉圾乎。
【卯集上】【心字部】 【正字通】同惎。
滑 【巳集上】【水字部】 滑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戸八切,音猾。【說文】利也。【周禮天官食醫】調以滑甘。【疏】滑者,通利往來。所以調和五味。 又澾也。【杜甫詩】霜濃木石滑。 又州名。【舊唐書地理志】滑州,隋東郡,武德元年改爲滑州。 又水名。【山海經】求如之山,滑水出焉。又【廣輿記】滑河,經滑縣北而東,滑最大,自洛以西,百水皆會於滑。 又古國名。【左傳襄二十九年】虞虢焦滑。 又鄭地名。【春秋莊三年】公次子滑。 又珠名。【沈懷遠南越志】走珠之次爲滑珠。 又姓,漢滑興。 又【廣韻】【集韻】【韻會】【正韻】□古忽切,音骨。亂也。【晉語】置不仁以滑其中。 又治也。【莊子繕性篇】滑欲於俗思,以求致其明。 又滑稽,謂俳諧也。【楚辭卜居】將突梯滑稽如脂如韋。 又混也。【楚辭漁父】滑其泥而揚其波。 又與汨同。滑滑,水流貌。【焦氏易林】湧泉滑滑。 又【廣韻】戸骨切【集韻】【韻會】【正韻】胡骨切,□音搰。亦亂也。
滒 【巳集上】【水字部】 滒 【唐韻】古俄切【集韻】居何切,□音歌。【說文】多汁也。【廣韻】滒溏淖也。【淮南子原道訓】甚淖而滒。
滓 【巳集上】【水字部】 滓 【唐韻】阻史切【集韻】【韻會】壯士切,□音笫。【說文】澱也。【李陵與蘇武書】動增泥滓。 又汁滓。【周禮春官醴齊註】醴,猶體也。成而汁滓相將。 又滓方,器名。【陸羽茶經】滓方以集諸滓器。 又平聲。【史記屈原傳】泥而不滓。【註】滓音湽。
滼 【巳集上】【水字部】 滼 【字彙】符諫切,音梵。浮貌。見釋藏。
滔 【巳集上】【水字部】 滔 【唐韻】土刀切【集韻】【韻會】【正韻】他刀切,□音叨。【說文】水漫漫大貌。【書堯典】浩浩滔天。 又流貌。【詩齊風】汶水滔滔。 又慢也。【左傳昭二十六年】士不濫,官不滔。 又水名。【穆天子傳】庚辰至於滔水。 又八風之一。【呂氏春秋】東方曰滔風。 又九土之一。【淮南子地形訓】西南戎州曰滔土。 又【集韻】徒刀切,音陶。聚也。【莊子田子方】滔乎前而不知其所以然。 【說文】从水舀聲。舀音由。凡慆蹈韜縚等字,皆从舀。上从爪,下从杵臼之臼。凡陷閻諂欿等字□从臽,音陷。與舀義別。考證:〔【淮南子地形訓】南戎州曰滔土。〕 謹照原文南上增西字。
滕 【巳集上】【水字部】 滕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徒登切,音騰。【說文】水超湧也。與騰通。【詩小雅】百川沸騰。 又張口騁辭貌。【易咸卦】滕口說也。 又【爾雅釋詁】滕,虛也。 又國名。【左傳僖二十四年】郜雍曹滕,文之昭也。【集韻】或書作□。
滖 【巳集上】【水字部】 滖 【集韻】宣隹切,音綏。與浽同。
滗 【巳集上】【水字部】 滗 【集韻】逼密切,音筆。與潷同。【博雅】□也。(潷)【廣韻】鄙密切【集韻】逼密切,□音筆。【博雅】盝也。一曰去汁也。或作滗。亦作□。
滩 【巳集上】【水字部】 灘 〔古文〕潬【唐韻】【集韻】【韻會】他干切【正韻】他丹切,□育攤。水灘也。【增韻】瀨也。 又【集韻】他含切,音貪。【爾雅釋天】太歲在申曰涒灘。 又【集韻】【韻會】□他案切,音炭。義同。 又【廣韻】呼旱切【集韻】許旱切,□音。水濡而乾也。與暵同。【說文】作□。 又【廣韻】奴案切【集韻】乃案切,□難去聲。水奔流貌。 又【韻補】叶他涓切,音湍。【白居易詩】手拄靑竹杖,足踏白石灘。漸怪耳目曠,不聞人世喧。
溜 【巳集上】【水字部】 溜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力救切,音霤。水名。【說文】水在鬱林郡。【後漢郡國志】鬱林郡有中溜縣。 又【水經注】漢水於槃頭郡南與溜水合。 又水溜下也。【孫綽遊天台山賦】醴泉涌溜于隂渠。又【馬觀瀛涯勝覽】弱水三千,舟行遇風,一失入溜,則水弱而沒溺。 又發也。【管子宙合篇】減溜大成。【註】減,盡也。溜,發也。言徧環畢莫不備得,故曰減溜大成。 又與霤同。【左傳宣三年】三進及溜。【正義】溜,謂簷下水滴之處。 又【集韻】力求切,音留。義同。 又與留同。【戰國策】成皋石溜之地。【註】古作石留。 又與流通。【靈樞經】所溜爲滎。【註】溜,流同。
溝 【巳集上】【水字部】 溝 【唐韻】古侯切【集韻】【韻會】【正韻】居侯切,□音鉤。【說文】水瀆,廣四尺,深四尺。【釋名】田閒之水曰溝。溝,搆也。縱橫相交搆也。【周禮地官】遂人十夫有溝。 又【爾雅釋水】水註谷曰溝。 又溝池,城塹也。【禮禮運】城郭溝池以爲固。 又汗溝,馬中脊也。【齊民要術】相馬法,汗溝欲其深。 又【集韻】古項切,音講。與港同。水分流也。詳港字註。 又【韻補】叶斤於切,音居。【焦氏易林】馬驚破車,王孫墜溝,身死魂去,離其室廬。
溞 【巳集上】【水字部】 溞 〔古文〕叜【廣韻】【集韻】蘇遭切【韻會】【正韻】蘇曹切,□音騷。【爾雅釋訓】溞溞,淅也。【註】淘米聲。【疏】詩大雅:釋之溞溞。【傳】釋淅米也。叟叟聲也。溞叟音異義同。◎按今《詩》本作叟叟。 又【集韻】疎鳩切,音搜。義同。通作溲。考證:〔【爾雅釋訓】【疏】詩大雅:淅之溞溞。【傳】釋淅米也。〕 謹照原文淅之改釋之。
溟 【巳集上】【水字部】 溟 【唐韻】莫經切【集韻】【韻會】忙經切,並音冥。【說文】小雨溟溟也。【揚子太□經】密雨溟沐。【註】溟沐,漸漬潤澤之意。 又海也。【十洲記】東王所居處,山外有員海。員海水色正黑,謂之溟海。通作冥。【莊子逍遙遊】北溟有魚。 又瀴溟,水勢絕遠杳冥之貌。【木華海賦】經途瀴溟。 又巊溟,山氣暗昧之狀。【左思吳都賦】巊溟鬱□。 又杳溟,水勢渺深激蕩也。【郭璞江賦】雷註杳溟。 又【廣韻】【正韻】莫迥切【集韻】【韻會】母迥切,□音茗。與瀴同。 又【集韻】莫逖切,音覓。亦小雨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