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儒藏
- 小学
- 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
盋 【午集中】【皿字部】 盋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北末切,音撥。【說文】盋,食器也。盂屬。【程大昌演繁露】盂,食器。若盋而大,今之所謂盋盂也。 【唐韻】同鉢。【六書正譌】从皿犮聲。別作鉢,非。
□ 【未集上】【竹字部】 □ 【廣韻】【集韻】□徒故切,音度。【類篇】首筓也。【廣雅】□謂之□。
盌 【午集中】【皿字部】 盌 【唐韻】【正韻】烏管切【集韻】【韻會】鄔管切,□剜上聲。【說文】小盂也。【揚子方言】宋楚魏之閒□謂之盌。【吳志廿寧傳】孫權特賜米酒眾殽,寧先以銀盌酌酒,自飲兩盌。【南史沈炯傳】茂陵玉盌遂出人閒。 【集韻】或作埦。【正譌】俗作椀。
盍 【午集中】【皿字部】 盍 【唐韻】胡臘切【集韻】【韻會】轄臘切【正韻】胡閤切。□與盇同。【說文】覆也。【爾雅釋詁】合也。【易豫卦】朋盍簪。【疏】羣朋合聚而疾來也。 又何不也。【左傳桓十一年】盍請濟師於王。【論語】盍各言爾志。 又【魏略西域傳】氐人分竄山谷閒,其種非一,自相號曰盍稚。 又姓。宋盍著,嘉□七年,以殿中丞知常熟縣事。 又【韻會】或作蓋。【詩小雅】蓋云歸處。【孟子】則蓋反其本矣。 又【集韻】丘葛切,音渴。盍旦,鳥名。【禮坊記】詩云:相彼盍旦,尚猶患之。【註】夜鳴求旦之鳥。【集韻】與曷鶡□同。 又【集韻】丘蓋切,音嘅。義同。 【字彙補】別作□,非。考證:〔【易豫卦】朋盍簪。【疏】羣朋合聚而疾求也。〕 謹照原文求改來。
盎 【午集中】【皿字部】 盎 【唐韻】【集韻】烏浪切【韻會】【正韻】於浪切,□鴦去聲。【說文】盆也。【爾雅釋器】盎謂之缶。【疏】瓦器也。可以節樂,可以盛水,盛酒。【揚子方言】罃甈謂之盎。【後漢逢萌傳】首戴瓦盎。【古樂府東門行】盎中無斗儲。【譚子化書】湯盎投井,所以化雹也。 又盛貌。【孟子】盎於背。【註】其背盎盎然盛。【樓异嵩山賦】方春陽之盎盎。 又盎齊,酒名。【周禮天官】酒正,辨五齊之名,三曰盎齊。【註】盎,猶翁也。盛而翁翁然蔥白也。 又門名。【三輔黃圖】長安城南,出東頭,第一門曰覆盎門。 又姓。見【姓苑】。 又【廣韻】烏朗切【集韻】【韻會】倚朗切【正韻】於黨切,□鴦上聲。義同。 【說文】或作。
盐 【亥集下】【鹵字部】 鹽 【唐韻】【集韻】【韻會】余廉切【正韻】移廉切,□音閻。【說文】鹹也。古宿沙初作,煮海爲鹽,河東鹽池,袤五十一里,廣七里,周百十六里。【周禮天官鹽人】掌鹽之政令,以共百事之鹽,祭祀共其苦鹽散鹽,賔客共其形鹽散鹽,王之膳羞共飴鹽。【註】苦鹽出於池,鹽爲顆未鍊治,味鹹苦。散鹽卽末鹽,出於海及井,幷煑鹻而成者,鹽皆散末也。形鹽卽印鹽,積鹵所結,形如虎也。飴鹽以飴雜和,或云生戎地,味甘美也。【禮內則】卵鹽。【註】大鹽也。【正字通】鹽種類非一,或出於鹵地,或出於井,出於崖,或出於石,出於木。 又【史記天官書】臯唐甘石,因時務論其書傳,故其占驗,凌雜米鹽。【正義曰】凌雜,交亂也。米鹽,細碎也。 又澤名。【史記大宛傳】于闐之東,水注鹽澤,潛行地下,則河源出焉。 又白鹽,山名。在四川夔州,南連赤甲山。【杜甫詩】赤甲白鹽俱刺天。 又國名。【山海經】鹽長之國。又無鹽,古國名。 又地名。鹽城,在蒲州安邑縣。一名司鹽城。【史記秦本紀】昭襄王十一年,齊韓魏趙宋中山,五國共攻秦,至鹽氏而還。又【前漢地理志】無鹽縣,屬東平郡,海鹽縣,鹽官縣,屬會稽郡。 又牛兩膁上曰陽鹽。【甯戚相牛經】陽鹽欲得廣。 又金鹽五加皮別名。 又姓。【魯國先賢傳】有北海相鹽津。又毋鹽,複姓。齊毋鹽邑大夫之後。 又無鹽,古之醜婦人。 又【廣韻】【集韻】【正韻】□以贍切,音豔。【廣韻】以鹽醃物也。【禮內則】屑桂與薑以灑諸上,而鹽之。 又同豔。【禮郊特牲】君親誓社,以習軍旅,流示之禽,而鹽諸利,以觀其不犯命也。【註】流,猶行也。行田也。鹽,讀爲豔,行田,示之以禽,使歆豔之,觀其用命不也。 又曲之別名。凡歌詩謂之鹽者,謂如吟行曲引之類也。【古樂府】有昔昔鹽,神雀鹽,黃帝鹽諸名。□讀作鹽。○按鹽,卽古曲前之豔。但歌此曲,不定爲曲前曲中,直如《九宮譜》之所謂慢詞也。 【字彙】俗作□。考證:〔賓客共其形鹽,王之膳羞共其飴鹽。〕 謹照周禮原文,形鹽下增散鹽二字。飴鹽上省其字。
监 【午集中】【皿字部】 監 〔古文〕□□譼【唐韻】【正韻】古銜切【集韻】【韻會】居銜切,□減平聲。【說文】臨下也。【徐曰】安居以臨下,監之也。【揚子方言】察也。【廣韻】領也。【詩小雅】何用不監。【箋】女何用爲職,不監察之。【禮王制】天子使其大夫爲三監。監於方伯之國。【註】使佐方伯,領諸侯,監臨而督察之也。上監去聲,下監平聲。【周禮天官大宰之職】邦國立其監。【註】謂公侯伯子男,各監一國。【莊子天運篇】監臨下土,天下戴之,此謂上皇。 又【韻府】攝也。【左傳閔二年】君行則守,守曰監國。 又【韻會小補】觀也。【魯語】長監于世。 又監寐,猶寤寐也。【後漢桓帝紀】監寐寤嘆。【註】言雖寢而不寐也。 又雲氣臨日也。【周禮春官】眂祲掌十煇之灋,四曰監。【疏】謂有赤雲氣在日旁,如冠珥。珥,卽耳也。 又星名。【史記天官書】歲隂在寅,歲星居丑,正月晨出東方,名曰監德。 又【唐韻】格懺切【集韻】【韻會】居懺切【正韻】古陷切,□減去聲。義同。 又【爾雅釋詁】視也。【書太甲】天監厥德,用集大命。【詩大雅】監觀四方,求民之莫。 又官名。【史記五帝紀】黃帝置左右監。又【唐書百官志】官寺之別曰寺,曰監。又【韻會】牧苑及鹽鐵官所治皆曰監。 又宦寺亦曰監。【史記秦本紀】衞鞅因景監求見孝公。【註】監,奄人也。 又姓。【風俗通】衞康叔爲連屬之監,其後氏焉。【史記田齊世家】監止爲齊□公相。【註】監,一作闞。 又【韻會】通作鑑鍳。【書酒誥】人無于水監,當于民監。【班倢伃自傷賦】□女圖以鏡監。 又監監,如金之監而明察也。【靈樞經】陽明之上監監然。 又【集韻】苦濫切,音闞。地名,在東平郡。【史記封禪書】蚩尤在東平陸監鄉,齊之西境也。【註】監,音闞。 又【前漢韋孟諫詩】我王如何,曾不斯覽。黃髮不近,胡不時監。監叶覽,覽音濫。 又叶古嫌切,音蒹。【韓愈子產頌】在周之興,養老乞言。及其已衰,謗者使監。 【六書正譌】从臨省聲,兼意。从血者,與□同義。古者歃血爲□,書其辭曰:明神監之。故□與監皆从血,會意。考證:〔【左傳閔二年】君行則有守,守曰監國。〕 謹照原文 省有字。〔【史記天官書】歲隂在寅,歲星居丑,正月辰出東方,名曰監德。〕 謹照原文辰出改晨出。
盒 【午集中】【皿字部】 盒 【廣韻】侯閤切【集韻】曷閤切【正韻】胡閤切,□音合。【類篇】盤屬。【廣韻】盤覆也。【字彙】俗作器名。 又【集韻】烏含切,音諳。器口斂也。
盔 【午集中】【皿字部】 盔 【廣韻】苦回切【集韻】【韻會】枯回切,□塊平聲。盂器。 又【玉篇】鉢也。 又【正字通】俗呼首鎧曰盔。
盖 【午集中】【皿字部】 盖 【正字通】俗蓋字。(蓋)〔古文〕□【唐韻】古太切【韻會】居太切,□音匄。苫也。【左傳襄十四年】乃祖吾離被苫蓋。【註】白茅,苫也,今江東呼爲蓋。 又掩也。【書蔡仲之命】爾尚蓋前人之愆。 又覆也。【關尹子八籌篇】其高無蓋。 又車蓋。【周禮冬官考工記】輸人爲蓋以象天,崇十尺。 又語辭。【詩小雅】謂天蓋高,謂地蓋厚。 又【廣韻】胡□切,音盍。亦苫蓋也。【集韻】靑齊人謂蒲席曰蒲蓋。 又通盍,何不也。【禮檀弓】子蓋言子之志于公乎。 又【正韻】古沓切。地名。【孟子】王使蓋,大夫王驩爲輔行。【註】蓋,齊下邑也。【前漢地理志】泰山郡蓋。 又姓。【前漢曹參傳】聞膠西有蓋公,善治黃老言。又蓋寬饒,字次公,魏郡人。 又【韻補】居氣切,叶音旣。【宋玉高唐賦】蜺爲旌,翠爲蓋,風起而止,千里而逝。
盗 【午集中】【皿字部】 盜 〔古文〕□□□□【唐韻】徒到切【集韻】【韻會】大到切【正韻】杜到切,□音導。【說文】私利物也。【易說卦】坎爲盜。【疏】取水行潛,竊如盜賊也。【左傳文十八年】竊賄爲盜,盜器爲姦。【周禮秋官】司隸帥其民而搏盜賊。【詩小雅】君子信盜,亂是用暴。【傳】盜,逃也。【風俗通】言其晝伏夜奔,逃避人也。 又【正字通】凡隂私自利者皆謂之盜。【穀梁傳哀四年】春秋有三盜,微殺大夫,謂之盜。非所取而取之,謂之盜。辟中國之正道以襲利,謂之盜。 又泉名。【後漢郡國志】徐州有盜泉。【說苑】水名盜泉,孔子不飲,醜其名也。 又星名。【宋史天文志】客星東南,曰盜星。主大盜。 又千里馬名。【穆天子傳】右服盜驪。【爾雅釋畜疏】駿馬小頸,名曰盜驪。 又草名。【爾雅釋草疏】蕧一名盜庚。 【六書正譌】卽涎字,欲也,欲皿爲盜,會意。从。俗从次,誤。
【卯集下】【攴字部】 【廣韻】補米切【集韻】普米切,□音睥。【說文】毀也。【集韻】或作捭。 又【廣韻】博計切【集韻】必計切,□音閉。義同。 又【集韻】卜禮切,音埤。【類篇】□,擊聲。
盙 【午集中】【皿字部】 盙 【唐韻】方矩切,音甫。【說文】黍稷圜器,本作簠。
盚 【午集中】【皿字部】 盚 【集韻】渠尤切,音求。姓也。見直音。 又【正字通】俗以盚爲盒名。
【子集下】【力字部】 【集韻】龍都切,音盧。【玉篇】助也。又【集韻】良據切,音慮。本作□,義同。
□ 【未集上】【竹字部】 □ 【篇海】戸吳切,音胡。□被也。
□ 【未集上】【米字部】 □ 【海篇】音分。掃棄之也。 又音奮。義同。○按糞或作□,當卽□字之譌。
盫 【午集中】【皿字部】 盫 【說文】同盦。【六書索隱】亦借爲庵舍字。古人印章多用之。
盠 【午集中】【皿字部】 盠 【廣韻】郞奚切【集韻】憐題切【正韻】鄰溪切,□音黎。【博雅】瓢也。【廣韻】以瓢爲飲器也。一曰簞也。 又【廣韻】盧啓切【集韻】【韻會】里弟切【正韻】良以切,□黎上聲。義同。 【集韻】與劙同。亦作□。
盡 【午集中】【皿字部】 盡 【唐韻】【正韻】慈忍切【集韻】【韻會】在忍切,□秦上聲。【說文】器中空也。【小爾雅】止也。【玉篇】終也。【廣韻】竭也。【集韻】悉也。【易繫辭】書不盡言,言不盡意。【左傳哀元年】去惡莫如盡。【穀梁傳定十年】孔子歷階而上,不盡一等。【禮曲禮】君子不盡人之歡。【中庸】天地之道,可一言而盡也。【史記禮書】明者,禮之盡也。【荀子正名篇】欲雖不可盡,可以近盡也。【註】適可而止也。 又【韓鄂歲華紀麗】大酺小盡。【註】月三十日爲大盡,二十九日爲小盡。 又姓。見【萬姓統譜】。 又【唐韻】【正韻】卽忍切【集韻】【韻會】子忍切,□津上聲。【類篇】極也。【正韻】盡之也。【書康誥】往盡乃心。【詩小雅】孔惠孔時,維其盡之。【左傳閔二年】晉侯使太子申生伐東山皋落氏,曰:盡敵而反。【禮樂記】殷周之□盡矣。 又【韻會】皆也。【左傳昭二年】韓宣子曰:周禮盡在魯矣。 又【類篇】任也。【增韻】縱令也。【左傳文十四年】公子商人,盡其家貸於公。【禮曲禮】虛坐盡後,食坐盡前。俗作儘。 又盡盡,極視盡物之貌。【荀子非十二子篇】學者之嵬盡盡然,盱盱然。 又【韻會】徐刃切【正韻】齊進切,□秦去聲。亦竭也。【周語】齊國佐其語盡。【註】盡其心意,善惡褒貶,無所諱也。【世說新語】可以累心處都盡。【註】盡,猶空也。
監 【午集中】【皿字部】 監 〔古文〕□□譼【唐韻】【正韻】古銜切【集韻】【韻會】居銜切,□減平聲。【說文】臨下也。【徐曰】安居以臨下,監之也。【揚子方言】察也。【廣韻】領也。【詩小雅】何用不監。【箋】女何用爲職,不監察之。【禮王制】天子使其大夫爲三監。監於方伯之國。【註】使佐方伯,領諸侯,監臨而督察之也。上監去聲,下監平聲。【周禮天官大宰之職】邦國立其監。【註】謂公侯伯子男,各監一國。【莊子天運篇】監臨下土,天下戴之,此謂上皇。 又【韻府】攝也。【左傳閔二年】君行則守,守曰監國。 又【韻會小補】觀也。【魯語】長監于世。 又監寐,猶寤寐也。【後漢桓帝紀】監寐寤嘆。【註】言雖寢而不寐也。 又雲氣臨日也。【周禮春官】眂祲掌十煇之灋,四曰監。【疏】謂有赤雲氣在日旁,如冠珥。珥,卽耳也。 又星名。【史記天官書】歲隂在寅,歲星居丑,正月晨出東方,名曰監德。 又【唐韻】格懺切【集韻】【韻會】居懺切【正韻】古陷切,□減去聲。義同。 又【爾雅釋詁】視也。【書太甲】天監厥德,用集大命。【詩大雅】監觀四方,求民之莫。 又官名。【史記五帝紀】黃帝置左右監。又【唐書百官志】官寺之別曰寺,曰監。又【韻會】牧苑及鹽鐵官所治皆曰監。 又宦寺亦曰監。【史記秦本紀】衞鞅因景監求見孝公。【註】監,奄人也。 又姓。【風俗通】衞康叔爲連屬之監,其後氏焉。【史記田齊世家】監止爲齊□公相。【註】監,一作闞。 又【韻會】通作鑑鍳。【書酒誥】人無于水監,當于民監。【班倢伃自傷賦】□女圖以鏡監。 又監監,如金之監而明察也。【靈樞經】陽明之上監監然。 又【集韻】苦濫切,音闞。地名,在東平郡。【史記封禪書】蚩尤在東平陸監鄉,齊之西境也。【註】監,音闞。 又【前漢韋孟諫詩】我王如何,曾不斯覽。黃髮不近,胡不時監。監叶覽,覽音濫。 又叶古嫌切,音蒹。【韓愈子產頌】在周之興,養老乞言。及其已衰,謗者使監。 【六書正譌】从臨省聲,兼意。从血者,與□同義。古者歃血爲□,書其辭曰:明神監之。故□與監皆从血,會意。考證:〔【左傳閔二年】君行則有守,守曰監國。〕 謹照原文 省有字。〔【史記天官書】歲隂在寅,歲星居丑,正月辰出東方,名曰監德。〕 謹照原文辰出改晨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