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儒藏
- 小学
- 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
□ 【備考】【未集】【耳字部】 □ 【篇海類編】同□。
□ 【未集上】【竹字部】 □ 【集韻】所蟹切,音灑。瑟也。
瘍 【午集中】【疒字部】 瘍 【唐韻】與章切【集韻】【韻會】余章切【正韻】移章切,□音陽。【說文】頭創也。【廣韻】傷也。【集韻】一曰創癰。【左傳襄十九年】荀偃癉疽生,瘍於頭。【疏】瘍,頭創也。【禮曲禮】身有瘍則浴。【周禮天官瘍醫註】瘍,創也。又【醫師】凡邦之有疾病者,疕瘍者造焉。【註】身傷曰瘍。 又【集韻】大浪切,音宕。畜病泄。 【類篇】或作痒。亦作□。
瘎 【午集中】【疒字部】 瘎 【廣韻】氏任切【集韻】時任切,□音諶。【玉篇】腹病也。【廣韻】腹內痼病。【揚子方言】秦晉之閒謂病曰瘎。 又【集韻】丈減切,音湛。又時鴆切,音甚。又【五音集韻】余廉切,音鹽。義□同。 【類篇】或作。
瘏 【午集中】【疒字部】 瘏 【唐韻】【集韻】【韻會】□同都切,音徒。【說文】病也。【詩周南】我馬瘏矣。【傳】瘏,病也。
眷 【午集中】【目字部】 眷 【唐韻】居倦切【集韻】【韻會】古倦切【正韻】吉掾切,□音卷。【說文】顧也。【博雅】嚮也。又回視也。【書大禹謨】皇天眷命。 又與睠通。【詩小雅】睠睠懷顧。【韓詩】作眷眷,勤厚之意也。又【大雅】乃眷西顧。【箋】眷,本又作睠。 又親屬也。【五代史裴皞傳】裴氏自晉魏以來,世爲名族。居燕省者,號東眷。居涼者,號西眷。居河東者,號中眷。 又或作婘。【史記樊噲傳】誅諸呂婘屬。 又姓。見【姓苑】。又茂眷,代北複姓。又壹斗眷,代北三字姓。 【集韻】亦作□。
眸 【午集中】【目字部】 眸 【唐韻】莫浮切【集韻】【韻會】迷浮切,□音謀。【說文】目童子也。【釋名】冒也。相裹冒也。【孟子】存乎人者,莫良於眸子。 又【集韻】通作牟。【荀子非相篇】堯舜參牟子。【註】牟同眸。謂二瞳相參也。
眹 【午集中】【目字部】 眹 【唐韻】直引切【集韻】【韻會】丈忍切【正韻】直忍切,□□上聲。【說文】目精也。俗謂目童子。【周禮春官瞽矇註】無目眹謂之瞽。有目眹而無見謂之矇。【音義】眹,又作。或作。 又【類篇】目兆也。【佩□集】吉凶形兆,謂之兆眹,字从目。 又【正韻】卽涉切,音接。亦目童子也。 【說文】本作□。从目灷聲。○按勝字賸字皆从朕,疑古以眹爲朕。
眺 【午集中】【目字部】 眺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他弔切,音糶。【說文】目不正也。【潘岳射雉賦】邪眺旁剔。【註】視瞻不正,常驚惕也。 又【玉篇】眺望也。【類篇】遠視也。【禮月令】可以遠眺望。 又臺名。【三輔黃圖】影蛾池,一曰眺蟾臺。 又【集韻】【正韻】土了切【韻會】吐了切,□糶上聲。義同。 或作覜。
眼 【午集中】【目字部】 眼 〔古文〕□【唐韻】五限切【集韻】【韻會】【正韻】語限切,□顏上聲。【說文】目也。【靈樞經大惑論】五藏六府之精氣,皆上注于目,爲之精。精之窠爲眼,骨之精爲童子,筋之精爲黑眼,氣之精爲白眼,故童子黑眼法于隂,白眼赤衇法于陽。【釋名】限也。瞳子限限而出也。【易說卦】巽其於人也,爲多白眼。【史記孔子世家】眼如望羊。【晉書阮籍傳】籍能爲靑白眼。【南史陶弘景傳】仙書云:眼方者壽千歲。弘景末年,一眼有時而方。 又馬有夜眼。【本草綱目】馬夜眼在馬足膝上,有此能夜行。 又果名。【嵆含草木狀】南方之果,珍異者有龍眼。 又香名。【洪芻香譜】白眼,香黃熟之別名。 又彪眼泉,地名。見【北史常景傳】。 又姓。見【姓苑】。 又【集韻】【韻會】【正韻】□魚懇切,垠上聲。【周禮冬官考工記輪人】望其轂欲其眼也。【註】眼出大貌。一曰突出貌。鄭康成讀。 又叶五建切,言去聲。【謝靈運斤竹詩】企石挹飛泉,攀林摘葉卷。想見山阿人,薜蘿若在眼。 又叶伊甸切,音宴。【蘇轍雪詩】終勝溪嶂長熏眼,典衣共子成高讌。 【說文】本作□。
睒 【午集中】【目字部】 睒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失冉切,音閃。【說文】暫視貌。【郭璞江賦】獱獺賧瞲乎厱空。 又窺也。【揚子太□經】瞢復睒天,不覩其軫。【註】瞢復而窺天,天道高遠,故不見其軫界也。 又電光也。【元包經】電炟炟,其光睒也。【韓愈寄崔立之詩】雷電生睒睗。 又晶熒貌。【韓愈東方半明詩】太白睒睒。 又地名。【唐書南蠻傳】越睒之西產善馬,世稱越睒駿。又【元史地理志】廣南西路,北勝府順州,俗名牛睒。 又國名。【晉法顯佛國記】西北有國名拘睒彌。 又【集韻】舒贍切,閃去聲。視速貌。 又【廣韻】【集韻】□吐濫切,塔去聲。□視也。 又部落名。【唐書西域傳】突羅朱闇婆部落,名伽龍睒。 【韻會】一作覢。【集韻】通作。或作□。 獱原刻从賔。
睓 【午集中】【目字部】 睓 【集韻】【韻會】□他典切,音腆。慙也。與同。 又人名。汝睓。見【宋史宗室表】。
睔 【午集中】【目字部】 睔 【唐韻】【集韻】□古本切,音袞。【說文】目大也。【南齊書張融海賦】瞯睔煥七曜之文。 又人名。【春秋傳】有鄭伯睔。 又【廣韻】【集韻】【韻會】□古困切,袞去聲。大目露睛也。 又【集韻】古患切,音慣。義同。 又【廣韻】盧本切【集韻】魯本切,□論上聲。睔目貌。 又【集韻】胡關切,音還。大目貌。同。 又【廣韻】胡本切【集韻】戸袞切,□音混。義同。或作□。
睕 【午集中】【目字部】 睕 【廣韻】於遠切【集韻】委遠切,□音婉。【類篇】目開貌。【玉篇】小嫵媚也。 又【廣韻】【集韻】□烏括切,剜入聲。義同。 又【廣韻】【集韻】□烏貫切,剜去聲。睕,大目。又轉目也。 又【集韻】鄔管切,剜上聲。與睕同。 又烏丸切,音剜。睕睕,深目貌。【晉書載記】孫珍患目,崔約戲曰:溺中則愈。珍曰目何可溺。約曰:卿目睕睕,正耐溺中。
睖 【午集中】【目字部】 睖 【廣韻】【集韻】□丑升切,音僜。睖瞪,直視貌。 又【集韻】閭承切,音陵。義同。
睗 【午集中】【目字部】 睗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施隻切,音釋。【說文】目疾視也。【廣韻】睒睗,急視也。【左思吳都賦】忘其所睒睗。【庾信枯樹賦】木魅睗睒。
硝 【午集下】【石字部】 硝 【廣韻】相邀切【集韻】【韻會】思邀切【正韻】先彫切,□音宵。硭硝,藥名。【正字通】方書:硝有七種:朴硝,芒硝,英硝,馬牙硝,硝石,風化硝,□明粉。本作消,俗譌爲硝。 又【集韻】七肖切,音悄。石堅貌。
硞 【午集下】【石字部】 硞 【唐韻】苦角切【集韻】【韻會】克角切,□音確。【說文】石聲。 又【集韻】克革切,音。【郭璞江賦】礐硞礭。【註】皆水激石,峻險不平貌。 又【集韻】枯沃切,音酷。碌硞,石狀。
硟 【午集下】【石字部】 硟 【廣韻】昌戰切【集韻】【韻會】尺戰切,□闡去聲。【說文】以石扞繒也。 又【集韻】相然切,音仙。義同。
□ 【未集中】【羊字部】 □ 【廣韻】【集韻】□郞丁切,音靈。麢,亦作□。【爾雅釋獸】麢,大羊。【註】似羊而大,角圓銳,好在山崖閒。【類篇】亦作□羚。互詳羚字註。
畛 【午集上】【田字部】 畛 〔古文〕□【唐韻】之忍切【集韻】【韻會】【正韻】止忍切,□音軫。【說文】井田閒陌也。【詩周頌】徂隰徂畛。【傳】畛,場也。【左傳定四年】封畛土略。【註】畛,塗所徑也。【周禮地官遂人】十夫,有溝,溝上有畛。【註】十夫,二鄰之田。溝廣深各四尺,畛容大車。【莊子齊物論】爲是而有畛也。【註】畛謂封域畛陌也。 又【爾雅釋言】致也。【禮曲禮】臨諸侯,畛于鬼神曰:天王某甫。【註】畛,致也。天子巡狩至諸侯之國,必使祝史致祭鬼神。呂氏曰:猶畦畛之相接然,言交際也。方氏曰:望秩之禮,必於野外祭於畛,謂之畛。猶祭於郊,謂之郊也。 又【爾雅釋詁】告也。 又【爾雅釋言】殄也。【註】謂殄絕。 又【揚子太□經】黃純於潛,不見其畛。【註】畛,根也。 又水名。【山海經】靑要之山,畛水出焉。 又【廣韻】側鄰切【集韻】【韻會】【正韻】之人切,□音眞。義同。【張衡東京賦】殿未出乎城闕,旆已迴乎郊畛。叶上□,轔下神。
畜 【午集上】【田字部】 畜 〔古文〕嘼【唐韻】丑六切【集韻】敕六切【正韻】昌六切,□音觸。【說文】田畜也。引《淮南子》註言:田之汙下黑土者,可畜牧也。○按《淮南》無此語。 又積也。【禮月令】仲秋之月,乃命有司,趣民收斂,務畜菜。【註】始爲禦冬之備。【釋文】畜,丑六反。又【內則】子婦無私貨,無私畜。 又止也。【孟子】畜君何尤。【註】畜,止也。敕六反。 又大畜,小畜,□易卦名。 又【廣韻】【集韻】【韻會】【正韻】□許六切,音旭。養也。【易師卦】地中有水師,君子以容民畜衆。【論語】君賜生,必畜之。【史記樂毅傳】臣恐侍御者不察先王之所以畜幸臣之理。 又容也。【左傳襄二十六年】天下誰畜之。【註】畜,猶容也。許六反。 又六畜。【左傳桓六年】奉牲以告曰:博碩肥腯,謂民力之普存也。謂其畜之碩大蕃滋也。【釋文】畜,許六反。【註】六畜旣大而滋也。【禮曲禮】問庶人之富,數畜以對。【疏】謂雞豚之屬。【釋文】許六反,鄭註:周禮云始養曰畜。○按六畜之畜,古俱許六反,今人□讀作昌六反。 又起也。【詩小雅】拊我畜我。【箋】畜,起也。【釋文】喜郁反。 又順也。【禮祭統】孝者,畜也。順于道,不逆于倫,是之謂畜。【註】畜謂順於德敎。【釋文】許六反。 又孝也。【禮孔子閒居】無服之喪,以畜萬邦。【註】畜,孝也。使萬邦之民競爲孝也。 又【莊子徐無鬼】許由曰:堯畜畜然仁,吾恐其爲天下笑。 又留也。【禮儒行】易祿而難畜也。【註】難畜,難以非義久留也。 又姓。漢畜客,畜意,天水有畜氏。 又【廣韻】【集韻】【正韻】□許救切,音齅。【左傳僖十九年】古者六畜不相爲用。【疏】養之曰畜,用之曰牲。【釋文】畜,許又反。【周禮天官庖人】掌共六畜。【註】六畜,六牲也。【釋文】畜,許又反。 又【集韻】丑救切,惆去聲。【周禮天官獸醫疏】在野曰獸,在家曰畜。【前漢尹翁歸傳】掌畜官,音義。□與獸同。
畝 【午集上】【田字部】 畝 〔古文〕□【唐韻】莫厚切【集韻】【韻會】莫後切,□謀上聲。司馬法,六尺爲步,步百爲畝。泰孝公制,二百四十步爲畝。宋程頤曰:古者百畝,止當今之四十畝。今之百畝,當古之二百五十畝。【書盤庚】惰農自安,不昬作勞,不服田畝。【詩小雅】南東其畝。【朱註】畝,壟也。 又丘名。【爾雅釋地】如畝畝丘。【註】丘有隴界,如田畝。【釋名】畝丘,丘體滿一畝之地也。【詩小雅】楊園之道,猗于畝丘。【傳】畝丘,丘名。 又地名。【左傳桓二年】晉□侯之夫人姜氏,以條之役生太子,命之曰仇。其弟以千畝之戰生,命之曰成師。【註】西河界休縣南有地,名千畝。 又【韻補】叶莫補切,模上聲。【班固西都賦】士食舊德之名氏,農服先疇之畎畝。商循族世之所鬻,工用高曾之規矩。 又叶滿彼切,眉上聲。【詩豳風】饁彼南畝,田畯至喜。【屈原離騷】余旣滋蘭之九畹兮,又樹蕙之百畝。畦留夷與揭車兮,雜杜衡與芳芷。 【說文】本作畮。考證:〔【左傳桓二年】晉□侯之夫人姜氏,以條之役生太子,名之曰仇。〕 謹照原文名之改爲命之。〔【班固西都賦】農服先疇之□畝。〕 謹照原文□改畎。
畟 【午集上】【田字部】 畟 【廣韻】初力切【集韻】【韻會】察色切,□音測。【說文】治稼畟畟進也。【爾雅釋訓】畟畟,耜也。【註】言嚴利。【詩周頌】畟畟良耜。【傳】畟畟,猶測測也。【釋文】嚴利也。 又【集韻】節力切,音卽。義同。
【卯集中】【手字部】 【集韻】山皆切,音崽。散失也。
【寅集上】【尸字部】 【廣韻】【集韻】【類篇】□堂練切,音奠。【說文】偫也。〇按偫,治具也,儲也,與庤峙義通。 又【廣韻】,待也。 又【廣韻】【集韻】【類篇】□都挺切,音頂。【博雅】重也。一曰展也。
畡 【午集上】【田字部】 畡 【集韻】柯開切,音該。同垓。【鄭語】居九畡之田。【註】九畡九州之極也。
畢 【午集上】【田字部】 畢 【廣韻】□吉切【集韻】【韻會】【正韻】壁吉切,□音必。【博雅】畢,竟也。【書大誥】子曷敢不于前,寧人攸受休畢。【左傳莊二十九年】日至而畢。【註】日南至,微陽始動,故土功畢。 又皆也。盡也。【詩小雅】畢來旣升。【禮月令】仲春之月,乃修闔扇,寢廟畢備。【註】畢,猶皆也。又【郊特牲】唯爲社田,國人畢作。【疏】畢,盡也。 又月名。【爾雅釋天】月在甲曰畢。 又星名。【詩小雅】有捄天畢。【朱註】天畢,畢星也。狀如掩兔之畢。【禮月令】孟夏之月,日在畢。 又小綱也。【詩小雅】鴛鴦于飛,畢之羅之。【疏】罔小而柄長謂之畢。【禮月令】田獵罝罘,羅綱畢翳。【揚雄校獵賦】荷垂天之畢。 又□也。【爾雅釋器】□謂之畢。【註】今□札也。【禮學記】今之敎者,呻其佔畢。【疏】佔,視也。畢,□也。不曉經義,但謳吟長咏,以視篇□而已。 又貫牲。體木也。【禮雜記】畢用桑。【註】主人舉肉時,以畢助之。喪祭用桑,吉用棘。畢狀如,博三寸,長八寸,柄長二尺四寸,丹漆兩頭。【儀禮特牲饋食禮】宗人執畢先入。【註】畢狀如叉,蓋爲其似畢星,取名焉。 又【儀禮大射儀】司馬正東面,以弓爲畢。【註】畢,所以助敎執事者。【疏】畢是助載鼎實之物,故司馬執弓爲畢以指授。 又【揚子方言】車下鐵,□宋淮楚之閒謂之畢。 又【字彙補】畢門,路門也。 又地名。【爾雅釋地】畢,堂牆。【註】今終南山道名,畢其邊,若堂室之牆。【詩秦風終南何有有紀有堂箋】畢,終南山之道名,邊如堂之牆然。 又國名。【左傳僖二十四年】畢原酆郇,文之昭也。【史記建元以來王子侯年表】畢梁侯劉嬰。 又姓。【左傳閔元年】畢萬爲右。【晉語】得畢陽。【註】畢陽,晉士。 又神名。【博雅】木神謂之畢方。【張衡東京賦】况鬾□與畢方。【註】畢方,老父神,如烏兩足一翼者,常銜火在人家作怪災。 又鳥名。【山海經】章莪之山有鳥焉,其狀如鶴,一足,赤文靑質而白喙,名曰畢方。 又與彃同。【歸藏鄭母經】昔者羿善射,畢十日果畢之。 又與縪同。【儀禮覲禮】冠六升外畢。【註】外畢者,冠前後屈而出縫於武也。【疏】外畢者,前後兩畢之末而向外攝之也。○按旣夕畢作縪。 又與韠同。【荀子正論篇】共艾畢。考證:〔【禮月令】田獵置罘,羅綱畢翳。〕 謹照原文置罘改罝罘。〔【左傳僖二十三年】畢原酆郇,文之昭也。〕 謹照原文二十三年改二十四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