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字典


□ 【備考】【未集】【米字部】 □ 【五音篇海】音米。

□ 【未集上】【米字部】 □ 【集韻】所□切,音產。粟也。 又楚限切,音剗。又揣綰切,音。義□同。或作□。 又孚萬切,音娩。小舂也。同□。 又芻萬切,音□。義同。

□ 【卯集下】【斤字部】 □ 【篇海】斮本字。

濂 【巳集上】【水字部】 濂 【廣韻】【集韻】勒兼切【韻會】離鹽切【正韻】力鹽切,□音廉。與溓同。一曰薄也。 又溪名。【廣輿記】在永州府道州。 又【集韻】燮玷切,音帴。濂洓,輕薄貌。

炁 【巳集中】【火字部】 炁 【廣韻】去旣切【集韻】丘旣切。□同氣。詳气部氣字註。【關尹子六匕篇】以一炁生萬物。

濃 【巳集上】【水字部】 濃 【廣韻】女容切【集韻】【韻會】尼容切,□音醲。厚也。【增韻】濃淡之對。通作醲。 又【說文】露多也。【詩小雅】零露濃濃。 又【集韻】【韻會】奴冬切。【正韻】奴宗切,□音農。義同。 【玉篇】亦作□。

濄 【巳集上】【水字部】 濄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古禾切,音戈。水名。【說文】水受淮陽扶溝浪蕩渠,東入淮。 又【廣韻】烏禾切,音倭。義同。一曰水回也。 【集韻】或作渦。

濅 【巳集上】【水字部】 濅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子鴆切,音祲。水名。【說文】水出魏郡武安東。 又一州大瀦曰濅。【前漢地理志】揚州川曰三江,濅曰五湖。【註】濅,古浸字。 又水漬也。詳浸字註。 又益也,漸也。【前漢成帝紀】濅以成俗。 又【集韻】【韻會】子朕切【正韻】子袵切,□音。濅丘,縣名。見【前漢地理志】。

焍 【巳集中】【火字部】 焍 【集韻】大計切,音第。灼龜木也。【史記龜筴傳】持龜以卵周環之。祝曰:今日吉,謹以梁卵焍黃,祓去玉靈之不祥。【註】索隱曰:焍龜木也。竟次第之第,言燒荆枝,更遞而灼之,故有焍名。 又【集韻】天黎切,音梯。【史記龜筴傳註】索隱曰:焍一音梯,言灼之以漸,如有階梯也。 又音題。【史記龜筴傳註】正義,曰焍音題。焦也。

烝 【巳集中】【火字部】 烝 【唐韻】煑仍切【集韻】【韻會】諸仍切,□音蒸【說文】火气上行也。【詩大雅】烝之浮浮。【疏】炊之于甑,爨而烝之。 又【爾雅釋詁】君也。【詩大雅】文王烝哉。 又【爾雅釋詁】進也。【書堯典】烝烝。乂【詩周頌】烝畀祖妣。 又【爾雅釋詁】衆也。【書益稷】烝民乃粒。 又【書立政】夷微盧烝。【蔡傳】烝,或以爲衆,或以爲夷名。又【爾雅釋言】塵也。【註】人衆所以生塵埃。 又【詩豳風】烝在桑野。【傳】烝寘也。又【小雅】烝然罩罩。【箋】烝,塵也。塵然猶言久如也。【朱傳】烝,發語辭。 又【詩魯頌】烝烝皇皇。【傳】烝烝厚也。 又【爾雅釋訓】烝烝作也。【註】物興作之貌。 又【爾雅釋天】冬祭曰烝。【註】進品物也。【書洛誥】烝祭歲。 又【禮月令】大飮烝。【疏】烝,升也。升此牲體子俎之上。【周語】禘郊之事,則有全烝,王公立飫,則有房烝,親戚宴饗,則有殽烝。 又【儀禮特牲饋食禮】棗烝栗擇。【註】果實之物多皮核,優尊者可烝裹之也。 又【揚子方言】烝,婬也。【左傳桓十六年】衞宣公烝于夷姜。【註】上淫曰烝。 又【韻會】通作蒸。 又【五音集韻】支庱切,蒸上聲。氣上遠貌。 又【廣韻】【集韻】□諸應切,音證。【廣韻】熱也。【正韻】鬱熱。 又【集韻】氣之上達也。或作蒸。 又叶居□切,音姜。【漢校官□辭】翼翼皇慈,惠我黎烝,貽我潘君,平兹溧陽。考證:〔【爾雅釋天】冬祭于烝。〕 謹照原文于烝改曰烝。

烟 【巳集中】【火字部】 烟 【唐韻】烏前切【集韻】【韻會】因蓮切【正韻】因肩切,□音燕。【說文】本作煙。詳煙字註。【荀子富國篇】鳧雁若烟海。又【廣韻】於眞切【集韻】【正韻】伊眞切,□音因。【廣韻】烟熅天地氣。【易】作絪縕。【集韻】或作氤。【班固典引】烟烟熅熅。【劉楨魯都賦】曳髮編芒,蔚若霧烟,九采灼爍,華藻紛□。(煙)〔古文〕□□□【唐韻】烏前切【集韻】【韻會】因蓮切【正韻】因肩切,□音燕。【說文】火气也。【周禮秋官蟈氏】以其煙被之。 又姓。見【字彙】。 又於眞切,音因。【周禮春官大宗伯註】禋之言煙也。周人尚臭,煙氣之臭聞者。【註】煙音因。【柳宗元祭从兄文】留連遊歡,涉月彌旬,夜□膏炬,晝凌風煙。 【說文】或作烟。【集韻】籀亦作□。

烠 【巳集中】【火字部】 烠 【廣韻】戸恢切【集韻】胡隈切,□音回。【玉篇】光色也。 又【集韻】都回切,音塠。義同。又【類篇】虎隈切,音魁。火也。 又【集韻】倚亥切,音欸爛也。 又【類篇】胡對切,音潰。火色也。

烡 【巳集中】【火字部】 烡 【篇海】音光。照也。

烢 【巳集中】【火字部】 烢 【篇海】音宅。裂也。

烦 【巳集中】【火字部】 煩 【唐韻】附袁切【集韻】【韻會】符袁切,□音樊。【說文】熱頭痛也。 又【增韻】不□也。【書說命】禮煩則亂。又【玉篇】干煩也。【左傳僖二十九年】敢以煩執事。 又【禮樂記】衞音趨數煩志。【註】煩,勞也。 又【左傳定二年】嘖有煩言。【註】煩,言忿爭。 又【增韻】悶也。【史記倉公傳】病使人煩懣。 又鳥名。【司馬相如上林賦】煩鶩鷛□。【註】徐廣曰:煩鶩,一作番。【漢書音義】煩鶩,鳧也。郭璞云:煩鶩,鴨屬。 又地名。【戰國策】襲燕樓煩數縣。【註】樓煩,屬鴈門。 又叶符筠切。【陳琳大暑賦】料救藥之千百兮,祇累熱而增煩。燿靈管之匪念兮,將損性而傷神。 又叶汾洽切。【宋玉神女賦】淡淸靜其愔嬺兮,性沈祥而不煩,意似近而旣遠,若將來而復旋。【嵆康琴賦】更唱迭奏,聲若自然,流楚窈窕,懲躁雪煩。

【丑集上】【口字部】 【集韻】尼猷切,紐平聲。呢,小兒聲也。 又【集韻】【類篇】□如又切,音輮。惡言。

【丑集下】【女字部】 【字彙】所六切,音縮。春人。無稽。

【午集下】【立字部】 【玉篇】房越切【海篇】音伐。竚也。 【集成】書作□。

【未集下】【肉字部】 【廣韻】【集韻】□陟加切,音奓。【廣韻】不密。【玉篇】□,不密也。 又【集雅】本作□。【博雅】痕□,瘢也。或亦作□。 又【廣韻】黏也。 又【廣韻】陟駕切,音吒。□,相黏。@□。

【丑集下】【女字部】 【集韻】彌計切,音謎。吳俗呼母曰。

烧 【巳集中】【火字部】 燒 【唐韻】式昭切【集韻】【韻會】【正韻】尸招切,□音□。【說文】□也。【玉篇】燔也。【禮月令】仲夏毋燒灰。【戰國策】以責賜諸,民因燒其券。 又燒當,羌名。【後漢西羌傳】至硏十三世孫燒當立。 又【廣韻】【集韻】【韻會】【正韻】□失照切,音少。【廣韻】放火。【韻會】野火曰燒。

热 【巳集中】【火字部】 熱 【唐韻】如列切【集韻】【韻會】【正韻】而列切,□音苶。【說文】溫也。【釋名】□也。如火所燒□。【增韻】炎氣。【詩大雅】誰能執熱,逝不以濯。【禮月令】大雨時行,燒薙行水,利以殺草,如以熱湯。 又【唐韻正】如例反。【束皙近遊賦】繫複襦以御冬。脅汗衫以當熱。帽引四角之縫。裙爲數條之殺。【餅賦】三春之初,隂陽交際,寒氣旣除,溫不至熱。 【正字通】說文本作□,十二畫。省作熱。非。

烯 【巳集中】【火字部】 烯 【集韻】香依切,音希。火色。【玉篇】亦晞字。詳日部晞字註。

烰 【巳集中】【火字部】 烰 【唐韻】縛牟切【集韻】【韻會】房尤切【正韻】房鳩切,□音浮。【爾雅釋訓】烰烰,烝也。【註】氣出盛。【疏】大雅云:烝之浮浮。浮烰音義同。 又【呂氏春秋】有侁氏女子採桑,得嬰兒于空桑之中,獻之其君,其君令烰人養之。【註】烰,猶庖也。 又【集韻】平幽切,音滮。火氣也。

【寅集下】【广字部】 【唐韻】【集韻】□子余切,音苴。【說文】人相依也。 又【廣韻】七賜切,音刺。又【集韻】子與切,苴上聲。又在呂切,音沮。義□同。

濙 【巳集上】【水字部】 濙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烏迥切,音瑩。濎濙,小水貌。【揚雄甘泉賦】梁弱水之濎濙兮。【註】濙,絕小水也。 又【集韻】【韻會】□扃切【正韻】于平切,□音熒。義同。 又瀅濙,水回旋貌。【杜甫詩】洪波左瀅濙。 【集韻】熒滎瀅音義同,□烏迥切。

濝 【巳集上】【水字部】 濝 【集韻】渠之切,音其。水名。【山海經】沮洳之山,濝水出焉。 又水名。【水經注】水出垣縣王屋西山濝溪。

炩 【巳集中】【火字部】 炩 【篇海】力正切,音令。火也。

濚 【巳集上】【水字部】 濚 【玉篇】同濴。【集韻】澴瀯,水回貌。

濛 【巳集上】【水字部】 濛 【唐韻】【正韻】莫紅切【集韻】【韻會】謨蓬切,□音蒙。【說文】微雨也。【詩豳風】零雨其濛。或作靀。 又濛鴻,元氣未分貌。【春秋命曆序】濛鴻萌兆。 又水名。【水經注】水出上邽縣西北邽山。 又水名。【山海經】邽山濛水出焉,南流注於洋水。 又【廣韻】莫孔切【集韻】【韻會】【正韻】母摠切,□音蠓。濛澒,大水。一曰小溝。考證:〔又水名。【山海經】濛水,出漢陽,西入江。〕 謹按水經江水註引山海經蒙水出漢陽西入江。蒙字無水旁。不當引入濛字下。今據改爲山海經邽山濛水出焉,南流注於洋水。

濜 【巳集上】【水字部】 濜 【廣韻】慈忍切【集韻】【韻會】在忍切,□音盡。濜溳,水流急貌。一曰水波參差相次貌。【郭璞江賦】溭淢濜溳。 又【唐韻】【集韻】□鉏引切,義同。 又【廣韻】【集韻】□徐忍切,音燼。水名。【水經注】襄陽濜水,出襄鄕縣東北陽中山。 又水名。【水經】沔水東逕白馬戍南,濜水出焉。 又【廣韻】將鄰切,音津。氣之液也。本作□。

濞 【巳集上】【水字部】 濞 【唐韻】【集韻】【韻會】□匹備切,音淠。【說文】水暴至聲。【左思吳都賦】濞焉洶洶。 又滂濞,水聲。【司馬相如上林賦】滂濞沆漑。 又彭濞,蘊積貌。【淮南子俶眞訓】譬若周雲之蘢蓯,遼巢彭濞而爲雨。 又懿濞,深邃貌。【王延壽魯靈光殿賦】屑黶翳以懿濞。 又【集韻】平祕切,音贔。又【廣韻】【韻會】匹詣切【集韻】匹計切,□音媲。義□同。 又水名。【通典】吐蕃有西洱海,東南流入西洱河,合流而東,號曰漾濞水。 【六書故】濞,與淠通。【集韻】濞,通作□。

濟 【巳集上】【水字部】 濟 〔古文〕泲【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子禮切,音秭。水名。【說文】水出常山郡房子縣贊皇山。【釋名】濟,濟也,源出河北濟河而南也。【風俗通山澤篇】濟者齊,齊其度量也。【書禹貢】導沇水,東流爲濟。【傳】泉源爲沇,流去爲濟。 又水名,出酈縣。【山海經】支離之山,濟水出焉。 又濟南,郡名。【廣輿記】漢初爲濟南國,景帝時分郡。 又濟濟,衆盛之貌。一曰多威儀也。【詩大雅】濟濟多士。 又【廣韻】【集韻】【韻會】【正韻】□子計切,音霽。渡也。【揚子方言】過渡謂之涉濟。【詩邶風】濟有深涉。 又止也。【詩鄘風】旣不我嘉,不能旋濟。 又與霽通。亦止也。【爾雅釋天】濟,謂之霽。【疏】濟,止也。今南陽人呼雨止爲霽。 又成也。【左傳僖二十年】以欲從人則可,以人從欲鮮濟。 又利用也。【易繫辭】臼杵之利,萬民以濟。 又益也。【左傳桓十一年】莫敖曰:盍請濟師于王。又賙救也。【易繫辭】知周乎萬物,而道濟天下。 又相助也。【易謙卦】天道下濟而光明。 又【揚子方言】濟,憂也。陳楚或曰溼,或曰濟。 又讀作擠,滅也。【晉語】二帝用師,以相濟也。【註】濟,當讀爲擠。 又【集韻】前西切,音齊。濟濟,祭祀容。 又在禮切,音薺。與霽同。

□ 【未集上】【米字部】 □ 【五音集韻】杜外切,音兌。屑也。

【卯集下】【支字部】 【廣韻】【集韻】□章移切,音支。【廣雅】多也。【張衡西京賦】炙炰夥,淸酤。 又【廣韻】【集韻】□支義切,音寘。義同。

□ 【備考】【未集】【竹字部】 □ 【五音篇海】音奠。

濠 【巳集上】【水字部】 濠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胡刀切,音豪。水名,在鍾離。【水經注】水出莫耶山東北之溪。 又州名。【廣輿記】江南鳳陽府,秦屬九江郡,東漢爲鍾離侯國,隋唐宋曰濠州。又城下池也。通作壕。

【寅集下】【广字部】 【五音集韻】五犯切,音儼。峻也。 又【集韻】同。詳字註。

濡 【巳集上】【水字部】 濡 【唐韻】人朱切【集韻】【韻會】汝朱切,□音儒。水名。【說文】水出涿郡故安,東入漆洓。【廣輿記】濡水,出易州窮獨山。一名聖女水。 又水出蒼梧。【水經注】水出永豐縣西北濡山。 又漬也。【詩邶風】濟盈不濡軌。 又滯也。【孟子】是何濡滯也。 又鮮澤也。【詩小雅】六轡如濡。 又溺也。【史記倉公傳】不亟治病,必入濡腎。 又溼也。【禮曲禮】濡肉齒決。 又含忍曰濡。【史記聶政傳】無濡忍之心。【註】濡,潤也。人性溼潤,則能含忍。 又【集韻】【韻會】□人之切,音而。水名。【左傳昭七年】公與齊侯燕人盟于濡上。【註】濡水,出高陽縣,東北至河閒鄚縣,入易水。 又與胹通。【禮內則】濡豚,濡雞。【註】濡,謂亨之以汁和也。 又【集韻】詢趨切,音須。義同。 又人余切,音如。安也。【莊子徐無鬼】有濡需者。【註】濡需,謂偷安須臾之頃。 又【唐韻】乃官切【集韻】奴官切,□音渜。水名,在遼西。【水經注】濡水,出禦夷鎭東南。 又【集韻】而由切,音柔。柔忍也。或作□。 又【集韻】【正韻】□乳兗切,音耎。與輭軟同。柔也。通作耎。 又【集韻】儒遇切,音孺。亦沾溼也。 又奴亂切,與渜同。沐浴餘潘也。 又奴臥切,懦去聲。水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