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字典


灶 【巳集中】【火字部】 灶 【五音集韻】則到切,音躁。俗竈字。

災 【巳集中】【火字部】 災 〔古文〕□□【唐韻】祖才切【集韻】【韻會】【正韻】將來切,□音哉。【說文】天火也。【春秋桓十四年】御廩災。 又【玉篇】害也。【書舜典】眚災肆赦。【傳】過而有害當緩赦之。【左傳僖十三年】天災流行國家代有救災恤鄰道也。 又作菑。【詩大雅】無菑無害。 亦作甾。【史記秦始皇紀】甾害絕息。 又叶子之切。【史記龜筴傳】十有二月日至爲期,聖人徹焉,身乃無災。 又叶將侯切。【班固幽通賦】震鱗漦于夏庭兮,帀三正而滅周。巽羽化于宣宮兮,彌五辟而成災。 【說文】本作烖。或作灾。籀文作災。【說文】籀文災字。考證:〔【書堯典】眚災肆赦。〕 謹照原書堯典改舜典。

漺 【巳集上】【水字部】 漺 【唐韻】初兩切【集韻】楚兩切,□音磢。【玉篇】淨也,冷也。 又【揚子方言註】漺,錯也。與磢同。 又【廣韻】疎兩切【集韻】【韻會】【正韻】所兩切,□音爽。義同。又浮也。

漻 【巳集上】【水字部】 漻 【唐韻】洛蕭切【集韻】【韻會】憐蕭切【正韻】連條切,□音聊。【說文】淸深也。 又寂漻,高遠貌。【前漢郊祀歌】寂漻上天知厥時。 又水名。【水經】漻水,出江夏平春縣。 又【集韻】【正韻】□力求切,音留。與瀏同。水淸貌。 又【韻會】【正韻】□力救切,音溜。義同。 又【集韻】朗鳥切,音了。與□同。□洌。或省作漻。 又漻澥,小水別名。 又【集韻】下巧切,音攪。【博雅】淸也。一曰水中絕。一曰凍也。 又郎狄切,音歷。變化貌。【莊子知北遊】油然漻然。李軌讀。

潶 【巳集上】【水字部】 潶 【唐韻】呼北切,音黑。水名。【書禹貢】潶水西河惟雍州。○按今書作黑水。

潻 【巳集上】【水字部】 潻 【玉篇】尸煮切,音黍。水名。

漼 【巳集上】【水字部】 漼 【唐韻】七罪切【集韻】【韻會】【正韻】取猥切,□音璀。【說文】深也。【詩小雅】有漼者淵。或作。 又鮮明也。【詩邶風】新臺有洒洒。【韓詩】作漼。 又涕垂貌。【陸機弔魏武帝文】指季豹而漼焉。 又壞貌。【崔駰慰志賦】王綱漼以陵遲。 又折貌。【傅毅舞賦】漼以摧折。 又水名。【山海經】湟水,亦曰漼水。 又【集韻】昨回切【韻會】【正韻】徂回切,□音摧。漼溰,雪霜積聚貌。或作凗。考證:〔【詩小雅】有漼者淵。或作萃。〕 謹按漼字無通萃。據集韻萃改。

殐 【辰集下】【歹字部】 殐 【玉篇】思祿切【廣韻】桑谷切【集韻】蘇谷切,□音速。□殐,歹也。一曰殭也。 又【集韻】色角切,音朔。義同。

漾 【巳集上】【水字部】 漾 〔古文〕瀁【唐韻】【韻會】【正韻】餘亮切【集韻】弋亮切,□音。水名。【說文】水出隴西柏道。【書禹貢】嶓冢導漾。 又水搖動貌。 又長也。【王粲登樓賦】川旣漾而濟深。 亦作養。考證:〔【說文】水出隴西氐道。〕 謹照原文氐改柏。

漿 【巳集上】【水字部】 漿 〔古文〕□【唐韻】卽良切【集韻】【韻會】【正韻】資良切,□音將。【說文】本作將,酢漿也。一曰水米汁相將也。【周禮天官酒正】辨四飮之物,三曰漿。又□漿,水名。【水經注】芍陂東注□漿水。 又寒漿,草名,葴也。見【爾雅釋草】。 又【周禮註】蚌曰合漿,亦曰含漿。

潀 【巳集上】【水字部】 潀 【正字通】潨本字。

潁 【巳集上】【水字部】 潁 【唐韻】余頃切【集韻】【韻會】【正韻】庾頃切,□音穎。水名。【周禮夏官職方氏】荆州,其浸潁湛。【水經】潁水,出潁川陽城縣西北少室山。 又【前漢地理志】潁陽、潁隂、臨潁、三縣皆屬潁川郡。○按《正字通》入頁部,今依《說文》,凡熲穎潁俱改入火禾木水等部。

【巳集上】【水字部】 【集韻】覓畢切,音密。,溢水貌。或作。亦省作淧。

【卯集中】【手字部】 【唐韻】【集韻】□戸佳切,音鞋。挾物也。又扶也。 又胡計切,音系。杭越之閒謂換曰。或作□。 又【集韻】戸禮切,奚上聲。揭也。

【辰集上】【日字部】 【集韻】蒲昧切【正韻】步昧切,□音佩。暗也。【左思吳都賦】旭日晻。【註】,亦闇也。 又【集韻】薄沒切,音勃。義同。

潂 【巳集上】【水字部】 潂 【字彙補】古文洪字。亦作□。註詳六畫。

潃 【巳集上】【水字部】 潃 【史記倉公列傳】病得之流汗出潃。潃者,去衣而汗晞也。【註】潃,音巡。○按《字彙補》作潃,誤。 潃字右旁从,不从□作。

潆 【巳集上】【水字部】 瀠 【玉篇】【類篇】□烏迥切,音瑩。與濙同。小水。 又【集韻】維傾切,音營。與瀯同。

潇 【巳集上】【水字部】 瀟 【唐韻】相邀切【集韻】【韻會】【正韻】先彫切,□音蕭。瀟瀟,風雨暴疾貌。【詩鄭風】風雨瀟瀟。 又水名。【廣輿記】瀟江,在永州府城外,原出九疑山。【水經注】瀟者,水淸深也。 【集韻】或作潚。

【丑集中】【土字部】 【類篇】於龜切。九達道也。 又求位切,音匱。累土也。亦同簣。【後漢律歷志】爲山而不終,踰乎一。

□ 【未集上】【米字部】 □ 【集韻】式亮切,音餉。饋也,饁也。義同餉。

□ 【備考】【未集】【糸字部】 □ 【篇韻】音兀。

【丑集下】【大字部】 【廣韻】【集韻】□失冉切,音閃。【說文】盜竊懷物也。 又【集韻】施隻切,音釋。義同。 陝字从此。从,有所持,从二入。與夾从人別。

潋 【巳集上】【水字部】 瀲 【廣韻】良冉切【集韻】【韻會】【正韻】力冉切,□音斂。瀲灩,水溢貌。【木華海賦】浟湙瀲灩。 又波際也。【潘岳西征賦】靑蕃蔚乎翠瀲。 又泛也。【郭璞江賦】或泛瀲于潮波。 又【廣韻】【集韻】【韻會】□力驗切,音殮。義同。 【集韻】或省作澰。

潍 【巳集上】【水字部】 濰 【唐韻】以追切【集韻】【韻會】夷隹切,□音惟。水名。【書禹貢】濰湽其道。【前漢地理志】水出琅邪箕屋山,北至都昌縣,入海。 又縣名。【廣輿記】濰縣,屬萊州府,本漢膠東地,隋北海,唐濰州。

潎 【巳集上】【水字部】 潎 【唐韻】匹蔽切【集韻】匹曳切,□音□。【說文】於水中擊絮也。 又【揚子方言】淸也。 又魚遊水貌。【潘岳秋興賦】翫游儵之潎潎。 又【集韻】匹妙切,音勡。義同。【玉篇】波浪貌。 又【廣韻】芳滅切【集韻】【韻會】【正韻】匹滅切,□音瞥。潎洌,流輕疾貌。【司馬相如上林賦】轉騰潎洌。【註】潎洌,相撇也。 又【集韻】補履切,音比。以水激物。 【集韻】【韻會】或作□。□字原从攵作。考證:〔【潘岳秋興賦】翫游儵之潎潎。〕 謹照原文游儵改游儵。

潏 【巳集上】【水字部】 潏 【唐韻】【集韻】【韻會】□古穴切,音玦。【說文】涌出也。【木華海賦】天綱浡潏。 又水中坻也。【爾雅釋水】水中可居曰洲,人所爲爲潏。 又水名,在京兆。【司馬相如上林賦】酆鎬潦潏。【註】潏水,出杜陵。 又【廣韻】食聿切【集韻】【韻會】【正韻】食律切,□音術。義同。 又【廣韻】餘律切【集韻】允律切【韻會】【正韻】以律切,□音聿。水流貌。【張衡南都賦】沒滑瀎潏。【註】亦音決。 【集韻】或作泬。

嵛 【寅集中】【山字部】 崳 【集韻】容朱切【正字通】羊劬切,□音俞。崳次,山名,在鴈門。今通作楡。

瀿 【巳集上】【水字部】 瀿 【廣韻】附袁切【集韻】符袁切,□音煩。【玉篇】水暴溢也。【淮南子俶眞訓】樹木者,灌以瀿水。

灀 【巳集上】【水字部】 灀 【字彙】色壯切,霜去聲。殺物也。

灁 【巳集上】【水字部】 灁 【字彙補】烏涓切,音淵。深也。

灂 【巳集上】【水字部】 灂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仕角切,音浞。【說文】水小聲。 又瀺灂,石在水出沒之貌。【宋玉高唐賦】巨石溺溺之瀺灂。 又遊魚出沒貌。【潘岳閑居賦】遊鱗瀺灂。 又澩灂,波相激聲。【郭璞江賦】漰湱澩灂。 又【集韻】實窄切,音齚。與泎同。瀺泎,水落貌。或作灂。 又【集韻】【韻會】【正韻】□子肖切,音醮。車轅漆也。【周禮冬官考工記】良輈環灂。 又與通。【山海經】鴣□食之不灂。【註】不瞧目也。或作。 本作灂,亦作□。

灃 【巳集上】【水字部】 灃 【廣韻】敷空切【集韻】【韻會】敷馮切,□音豐。水名。【前漢地理志】水出扶風鄠縣東南。【書禹貢】灃水攸同。 又作豐。【詩大雅】豐水東注。 亦作鄷。【潘岳關中記】鄷鄗潦潏。

灄 【巳集上】【水字部】 灄 【廣韻】書涉切【集韻】失涉切,□音攝。水名。【水經】江水,左爲湖口。水通太湖,又東合灄口。 又【集韻】日涉切,音聶。義同。 又昵立切,音孴。澀灄,雨露貌。 又【春秋繁露山川頌】小者可以爲舟輿浮灄。【註】灄,浮栰之類。

□ 【未集上】【米字部】 □ 【字彙補】房鳩切,音浮。□也。

□ 【未集中】【网字部】 □ 【字彙補】房鳩切,音浮。見【篇韻】。○按卽罦字之譌。

【子集中】【人字部】 【廣韻】【集韻】□竹律切,音。短貌。

灅 【巳集上】【水字部】 灅 【唐韻】力軌切【集韻】魯水切,□音壘。水名。【水經】水出右北平俊靡縣。 又【集韻】魯猥切,音磊。義同。 又與漯同。或省作。

灆 【巳集上】【水字部】 灆 【玉篇】力甘切【集韻】盧甘切,□音藍。水淸也。 又【玉篇】力敢切,音攬。瓜葅也。 又【集韻】呼濫切,音斂。又盧瞰切,音濫。義□同。 或作濫。

灇 【巳集上】【水字部】 灇 【集韻】潨,或作灇【謝靈運詩】仰聆大壑灇。

灈 【巳集上】【水字部】 灈 【唐韻】其俱切【集韻】【韻會】權俱切,□音衢。水名。【水經】灈水,出汝南吳房縣西北興山。【後漢吳漢傳】二十八年,封成子旦爲灈陽侯。【註】灈陽,縣名,屬汝南郡。

灉 【巳集上】【水字部】 灉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於容切,音邕。【說文】河灉水,在宋。【爾雅釋水】灉反入。又水自河出爲灉。【註】卽河水決出復還入者,河之有灉,猶江之有汜。【書禹貢】灉沮會同。 又或作澭,亦通作雍。 又通作維。【周禮夏官職方氏】兗州,其浸盧維。【註】維,於恭切。 又湖名。【范致明岳陽風土記】灉湖,在州南。 又【廣韻】【集韻】【韻會】【正韻】□於用切,雍去聲。義同。

灊 【巳集上】【水字部】 灊 【唐韻】昨鹽切【集韻】【韻會】慈鹽切,□音潛。水名。【說文】水出巴郡宕渠,西南入江。 又縣名。【史記吳世家】以兵圍楚之六灊。【註】灊在廬江六縣西南。 又【廣韻】徐林切【集韻】徐心切,□音尋。又【廣韻】才林切【集韻】才淫切,□音鬵。又【廣韻】昨淫切【集韻】鋤簪切,□音岑。義□同。○按《說文》从水鬵聲。鬵,上从兂。《正字通》誤从旡,非。今改正。

灋 【巳集上】【水字部】 灋 【玉篇】古文法字。註詳五畫。【說文】□也。平之如水,故从水。廌所以觸不直者去之,故从廌从去。【周禮天官太宰】以八灋治官府。

灌 【巳集上】【水字部】 灌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古玩切,音貫。水名。【說文】水出廬江雩婁,北入淮。 又水名。【山海經】石脆之山,灌水出焉。又【羅含湘中記】營水,渄水,灌水,皆注湘。 又縣名。【廣輿記】屬成都府。 又漑也。【莊子逍遙遊】時雨降矣,而猶浸灌。 又注也。【莊子秋水篇】百川灌河。 又飮也。【禮投壷】奉觴曰賜灌。 又【博雅】灌,聚也。 又木叢生曰灌。【詩周南】黃鳥于飛,集于灌木。 又盡誠相告曰灌灌。【詩大雅】老夫灌灌。 又鳥名。【山海經】靑丘山有鳥如鳩,其音若呵,名曰灌灌。 又【騈雅】灌灌,九尾狐。 又與祼通。【周禮春官】以肆獻祼享先王。【註】祼之言灌也。【疏】以鬱鬯灌地降神,取澆灌之義,故从水。 又【集韻】胡玩切,音換。與渙同。水流盛貌。 又古緩切,音管。與盥同。澡手也。

潧 【巳集上】【水字部】 潧 【唐韻】側詵切【集韻】緇詵切,□音臻。水名。【水經注】潧水,出鄭國西北平地。○按《詩》與《國語》本作溱。 又【集韻】咨騰切,音增。義同。

湂 【巳集上】【水字部】 湂 【廣韻】五各切【集韻】逆各切,□音咢。水名。

【辰集上】【日字部】 【集韻】同晨。

潨 【巳集上】【水字部】 潨 【唐韻】【正韻】徂紅切【集韻】【韻會】徂聰切,□音叢。【說文】小水入大水曰潨。【詩大雅】鳧鷖在潨。【傳】潨,水會也。 又【廣韻】職戎切【集韻】之戎切,□音終。義同。一曰厓也。 又【廣韻】藏宗切【集韻】【正韻】徂宗切,□音賨。又【集韻】將容切,音蹝。義□同。 又【集韻】仕巷切,淙去聲。與淙同。水聲也。 【集韻】或作灇□漎。

□ 【未集中】【羊字部】 □ 【字彙補】同羝。

□ 【備考】【未集】【耳字部】 □ 【五音篇海】同聯。

潩 【巳集上】【水字部】 潩 【唐韻】與職切【集韻】【韻會】逸職切,□音弋。水名。【說文】水出河南密縣大隗山。 又【集韻】叱力切,音瀷。又【廣韻】【集韻】□羊吏切,音異。義□同。 【六書故】潩,亦作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