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字典


漚 【巳集上】【水字部】 漚 【唐韻】烏□切【集韻】【韻會】【正韻】於候切,□謳去聲。【說文】久漬也。【詩陳風】東門之池,可以漚麻。【傳】漚,柔也。【正義】考工記註,漚,漸也。楚人曰漚。此云漚柔者,謂漸漬之,使柔韌也。 又漚鬱,香氣盛也。【司馬相如上林賦】芬芳漚鬱。 又或作渥。【周禮冬官考工記】渥淳其帛。【註】渥與漚同。 又【廣韻】【集韻】【韻會】【正韻】□烏侯切,音謳。浮漚也。【楞嚴經】空生大覺中,如海一漚。 又通鷗。【列子黃帝篇】海上有好漚鳥者。

耈 【未集中】【老字部】 耈 【類篇】耈或作耈。

漛 【巳集上】【水字部】 漛 【字彙】徒登切,音滕。波浪也。

漟 【巳集上】【水字部】 漟 【玉篇】【集韻】□徒郎切,音唐。溪也。

漠 【巳集上】【水字部】 漠 【唐韻】慕各切【集韻】【韻會】【正韻】末各切,□音莫。【說文】北方流沙也。與幕通。【文選嘯賦】註沙土曰幕。幕漫之。【程大昌北邊備對】幕者,漠也。言沙磧廣莫,望之漠漠然也。 又【爾雅釋言】漠,淸也。 又【廣韻】施也,茂也。 又淡漠,恬靜貌。【文子上仁篇】非淡漠無以明德。 又與寞通。【楚辭遠遊】野寂寞其無人。 又與莫通。【爾雅釋詁】漠,謀也。【詩小雅】聖人莫之。莫漠音義同。 又漠漠,布列貌。【陸機詩】街巷紛漠漠。 又漠陽,江名。【廣輿記】在肇慶府陽江縣。 又【集韻】莫白切,音陌。與□同。或从水,亦作。 又【韻補】叶蒙晡切,音模。【李陵詩】徑萬里兮度沙漠,爲君將兮奪匈奴。 又叶莫卜切,音木。【嵆康阮籍碑銘】怡神大素,□邁世局。隱處虛室,反眞歸漠。考證:〔【前漢衞靑傳】軍絕幕。【註】幕,漫也。〕 謹按沙幕之幕訓爲漫出文選嘯賦註,不出前漢書。註今文選嘯賦註沙土曰幕。幕漫之。

【寅集下】【彳字部】 【韻會】當經切,音丁。彾,獨行貌。 【集韻】一作跉。【正字通】亦作伶仃。

漡 【巳集上】【水字部】 漡 【集韻】尸羊切,音商。漡漡,水流貌。○按《詩大雅》作湯湯。

潳 【巳集上】【水字部】 潳 【集韻】同都切,音徒。山名。【後漢南蠻傳】南郡潳山,蠻雷遷等始反叛。 又陟加切,音奓。潳□,沾溼也。

炉 【巳集中】【火字部】 炉 【篇海】俗爐字。詳爐字註。(爐)【玉篇】洛乎切,音盧。火爐也。【范致能詩】何如田舍火爐頭。

漢 【巳集上】【水字部】 漢 〔古文〕□【唐韻】呼旰切【集韻】虛旰切【韻會】【正韻】虛汗切,□音熯。水名。【書禹貢】嶓冢導漾,東流爲漢。 又天河也。【爾雅釋天】箕斗之閒,漢津也。【史記天官書】漢者,亦金之散氣。【揚泉物理論】漢,水之精也。【詩大雅】倬彼雲漢。 又漢中,郡名,秦惠王置。【廣輿記】今爲漢中府。 又漢口,地名。【廣輿記】漢陽府,本春秋鄖國地,漢屬江夏,唐曰沔州,亦曰漢陽。 又州名,屬成都府。【韻會】漢屬廣漢郡,唐置州。 又半漢,形容之辭。【張衡南都賦】天馬半漢。 又【輟耕錄】今人謂賤丈夫爲漢子。 又高麗方言謂白曰漢。見【孫穆雞林類事】。 又【集韻】他干切,音攤。太歲在申曰汭漢。亦作涒灘。 又【韻補】叶詩建切,音扇。【繁欽賦】長唐虎圈,迴望曼衍。槃旋岹嶢,上刺雲漢。考證:〔【史記天官書】漢者,六金之散氣。〕 謹照原文六改亦。

漣 【巳集上】【水字部】 漣 【唐韻】力延切【集韻】【韻會】陵延切【正韻】靈年切,□音連。風行水上成文曰漣。【詩魏風】河水淸且漣猗。 又垂涕貌。【詩衞風】泣涕漣漣。 又水名。【水經注】漣水,出邵陵縣界。 又桂陽有漣水。【水經注】漣水源出桂陽縣西北之石塘村。 又【郡縣志】沭水俗名漣水。 又【韻會】郎干切,音闌。與瀾同。大波也。考證:〔【郡縣志】沐水俗名漣水。〕 謹照原文沐改沭。

漤 【巳集上】【水字部】 漤 【唐韻】【集韻】□盧咸切,音壈。鹽漬果也。一曰汁也。 又龜兆名。【龜經】漤如水滴下也。 【六書故】濫或作漤。

漥 【巳集上】【水字部】 漥 【唐韻】屋瓜切【集韻】【韻會】【正韻】烏瓜切,□音窊。【說文】淸水也。一曰窊也。【玉篇】牛蹄跡水也。【老子道德經】漥則盈。亦同窊。 又【集韻】於佳切,音娃。與窪同。深池也。 又【廣韻】一潁切【集韻】以井切,□音郢。又【集韻】庾頃切,音潁。義□同。

漦 【巳集上】【水字部】 漦 【唐韻】【集韻】【韻會】□俟甾切,音狋。【說文】順流也。一曰水名。 又【爾雅釋言】漦盝也。【李巡云】吐沫漦也。 又【集韻】升基切,音。又充之切,音蚩。又陵之切,音釐。又魚其切,音疑。義□同。 又郎才切,音來。地名,在扶風美陽。【史記樊噲傳】從攻雍漦城。通作斄,又作釐。 又湯來切,音胎。與邰同。 又棧山切,魚龍身濡滑者。

漧 【巳集上】【水字部】 漧 【玉篇】古文乾字。註詳乙部七畫。

漨 【巳集上】【水字部】 漨 【廣韻】【集韻】□符容切,音逢。水名。【山海經】單狐之山,漨水出焉。 又【集韻】蒲蒙切,音蓬。漨浡,煩鬱也。【左思吳都賦】歊霧漨浡。 又蒲蠓切,音菶。漨滃,水灒貌。 【集韻】或作浲。

漩 【巳集上】【水字部】 漩 【廣韻】似宣切【集韻】【韻會】旬宣切【正韻】旬緣切,□音旋。與同。【說文】回泉也。【郭璞江賦】漩澴滎營。【註】皆波浪迴旋之貌。 又【集韻】【韻會】【正韻】□隨戀切,音鏇。義同。

漪 【巳集上】【水字部】 漪 【廣韻】於離切【集韻】【韻會】【正韻】於宜切,□音猗。水波也。【初學記】水波如錦文曰漪。【左思吳都賦】刷蕩漪瀾。

漫 【巳集上】【水字部】 漫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莫半切,音縵。大水也。一曰水浸淫敗物。【揚子方言】溼敝爲漫。 又水名。【後漢郡國志】成臯有漫水。 又名。【水經注】橐水,出橐山,北流出谷,謂之漫。 又漫漫,長遠貌。【左思吳都賦】廓廣庭之漫漫。 又雲色也。【尚書大傳】卿雲爛兮,禮漫漫兮。 又徧也。【公羊傳宣三年】郊牛死,不言其所食,漫也。【註】徧食牛身。 又放也。【前漢藝文志】漫羨而無所歸心。 又汗漫,渺茫貌。【關尹子九藥篇】勿以汗漫曰道之廣。 又澶漫,猶縱逸也。【莊子馬蹄篇】澶漫爲樂。 又川原之形。【張衡西京賦】澶漫靡迤。 又爛漫,分散之形。【王延壽魯靈光殿賦】流離爛漫。 又【揚子方言】漢漫,懣也。朝鮮洌水之閒煩懣謂之漢漫。 又與墁同。塗也。【莊子徐無鬼】郢人堊漫其鼻端。 又【集韻】【韻會】【正韻】□謨官切,音瞞。水大貌。 又【博雅】漫漫,平也。 又漫漫,路長貌。與曼通。 又【集韻】莫晏切,音謾。與慢同。惰也。亦作僈。 又【韻補】叶民堅切,音眠。【魏文帝寡婦賦】歷夏日兮苦長,涉秋夜兮漫漫。微霜隕兮集庭,燕雀飛兮我前。 又叶眼見切,音面。【揚雄甘泉賦】仰矯首以高視兮,目瞑眴而無見。正瀏濫以弘惝兮,指東西之漫漫。考證:〔【尚書大傳】卿雲爛兮,體漫漫兮。〕 謹照原文體改禮。

漬 【巳集上】【水字部】 漬 〔古文〕洓【唐韻】前知切【集韻】【韻會】疾智切,□音胔。【說文】漚也。 又浸漬也。【史記貨殖傳】漸漬於失敎。 又染也。【周禮冬官考工記】鍾氏染羽,淳而漬之。 又獸死也。【禮曲禮】四足曰漬。【註】漬謂相瀸汙而死。考證:〔【禮曲禮】四足曰漬。【註】漬謂相瀸汙而死。 〕 謹照原文汗改汙。

漭 【巳集上】【水字部】 漭 【廣韻】模朗切【集韻】【韻會】母朗切【正韻】母黨切,□音莽。【玉篇】平也,廣也,野也。【司馬相如上林賦】過乎泱漭之□。 又水廣遠貌。【宋玉高唐賦】涉漭漭,馳苹苹。 又泱漭,曉色不明之貌。【謝朓詩】晨光復泱漭。 又【廣韻】【集韻】【正韻】□莫浪切,芒去聲。義同。

漮 【巳集上】【水字部】 漮 【唐韻】苦岡切【集韻】丘岡切,□音康。【說文】水虛也。【詩小雅】酌彼康爵。【箋】康,空也。漮康音義同。 又水名,在伊闕。

漯 【巳集上】【水字部】 漯 【廣韻】他合切【集韻】【韻會】【正韻】托合切,□音錔。水名。【前漢地理志】漯水,出東郡東武陽縣。 又漯隂,縣名,屬平原郡,漢有漯隂侯。 又滀漯,水攢聚貌。【木華海賦】□濆淪而滀漯。 又【集韻】魯水切,音壘。水名。出鴈門。或作灅。○按《說文》本作濕,或省作□。後以濕爲乾溼之溼,而□又轉爲漯字。□字右从日下糸。

码 【午集下】【石字部】 碼 【廣韻】【正韻】莫下切【集韻】母下切,□音馬。碼碯,石似玉。亦作瑪。

漰 【巳集上】【水字部】 漰 【廣韻】普朋切【集韻】披朋切,□音堋。漰渤,水擊聲。【郭璞江賦】鼓窟以漰渤。 又漰口,地名,在彭川。【杜甫詩】漰口江如練。 又與堋同。【寰宇記】漰作堋。蜀人謂堰爲堋。 又【集韻】披耕切,音怦。義同。

漱 【巳集上】【水字部】 漱 【唐韻】所右切【集韻】所救切,□音瘦。【說文】盪口也。【禮內則註】以水曰漱。 又澣也。【禮內則】冠帶垢和灰請漱。【註】手曰漱。又【公羊傳莊二十二年】臨民之所漱浣也。【註】無垢加功曰漱。 又齧也。【馬融長笛賦】秋潦漱其下趾。 又【廣韻】疎奏切【集韻】【韻會】【正韻】先奏切,□音瘶。又【集韻】【正韻】□先侯切,音鎪。義□同。

漲 【巳集上】【水字部】 漲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知亮切,音帳。水大貌。【焦氏易林】水漲無船。 又溢也。【杜甫詩】春日漲雲岑。 又南海名。【謝承後漢書】交趾七郡土獻,皆從漲海出入。 又【集韻】展兩切,長上聲。義同。或从長作涱。 又【廣韻】陟良切【集韻】【韻會】中良切,□音張。義同。【郭璞江賦】趨漲截洄。

漳 【巳集上】【水字部】 漳 【唐韻】【集韻】【韻會】諸良切【正韻】止良切,□音章。水名。【周禮夏官職方氏】冀州,其川漳。【山海經】發鳩之山,漳水出焉。又東北百二十里曰少山,淸漳水出焉。 又水出南郡臨沮。【山海經】荆山,漳水出焉。 又州名。【韻會】唐折福州西南境,置漳州。考證:〔【韻會】唐拆福州西南境,置漳州。〕 謹照原文拆改折。

漴 【巳集上】【水字部】 漴 【集韻】【韻會】鉏弓切【正韻】鉏中切,□音崇。水聲。 又【集韻】鉏江切,音淙。雨急謂之漴。 又仕莊切,音牀。義同。亦作□。 又【廣韻】【韻會】【正韻】士絳切【集韻】仕巷切,□淙去聲。水所衝也。通作淙。 又【集韻】助亮切,音狀。雨疾下也。

□ 【未集中】【糸字部】 □ 【集韻】必計切,音閉。緝也。

漶 【巳集上】【水字部】 漶 【廣韻】【集韻】□胡玩切,音換。漫漶,不可知也。【前漢揚雄傳】爲其泰曼漶。【註】曼漶,不分別貌。猶言濛鴻也。 又【集韻】戸管切【正韻】胡管切,□音緩。又【集韻】【韻會】【正韻】□呼玩切,音喚。義□同。

漷 【巳集上】【水字部】 漷 【唐韻】【正韻】苦郭切【集韻】闊鑊切,□音廓。水名。【說文】水在魯。【春秋襄十九年】取邾田自漷水。 又縣名,屬北直。【廣輿記】漢泉州地,遼漷隂。 又【廣韻】虎伯切【正韻】霍虢切,□音砉。又【集韻】光鑊切,音郭。又廓擭切,音鄺。又廓獲切,音虢。義□同。 又【集韻】忽郭切,音霍。泧漷,水勢相激貌。【郭璞江賦】潰濩泧漷。

漸 【巳集上】【水字部】 漸 【唐韻】慈冉切【集韻】【韻會】疾染切【正韻】秦冉切,□□上聲。水名。【說文】水出丹陽黟南蠻中,東入海。 又漸次也,進也,稍也,事之端先覩之始也。【易漸卦正義】漸者,不速之名。凡物有變移,徐而不速,謂之漸。 又通作蔪。【書禹貢】草木漸包。【釋文】如字,本又作蔪。【字林】才冉反,草之相包裹也。 又【集韻】鋤銜切,音鑱。與巉通。高也。或作嶄。【詩小雅】漸漸之石,維其高矣。 又側銜切,音□。流貌。【楚辭九章】涕漸漸兮。 又【廣韻】子廉切【集韻】【韻會】【正韻】將廉切,□音尖。流入也。【書禹貢】東漸于海。 又漬也,濕也。【詩衞風】漸車帷裳。 又浸也,染也。【前漢董仲舒傳】漸民以仁。 又臺名。【水經注】太液池中有漸臺,三十丈。 又星名。【甘氏星經】漸臺四星,屬織女東足。 又【集韻】子艷切,音□。漸洳,溼貌也。 又之列切,音折。同浙。江名。 又【類篇】慈鹽切,音潛。涉水也。與潛通。【書洪範】沉潛剛克。【左傳】【史記】皆作沉漸。考證:〔通作蔪。【書禹貢】草木漸包。【傳】如字,本又作蔪。〕 謹照原書傳字改釋文。

漹 【巳集上】【水字部】 漹 【唐韻】乙虔切【集韻】於虔切,□音焉。水名。【說文】水出西河中陽北沙。 又【集韻】於閑切,音黫。又尤虔切,音。義□同。 又【廣韻】【集韻】□於建切,音堰。水名。在襄陽宜城。

【寅集下】【广字部】 【廣韻】【集韻】□盧貢切,音弄。【廣韻】屏。 又【集韻】厦也。

【丑集下】【女字部】 【廣韻】而琰切,音冉。長好貌。 本作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