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字典


苦 【申集上】【艸字部】 苦 【唐韻】康土切【集韻】【韻會】孔五切,□音。【說文】大苦,苓也。【詩唐風】采苦采苦,首陽之下。【傳】苦,苦菜也。陸璣云:生田及山澤中,得霜甜脃而美。【謝靈運山居賦】二箭殊葉,四苦齊味。【自註】四苦:靑苦、白苦、紫苦、黃苦。 又味也。【書洪範】炎上作苦。【詩邶風】誰謂荼苦,其甘如薺。 又【集韻】勤也。【孟子】必先苦其心志。 又患也。【前漢賈誼傳】非徒病腫,又苦□盭。 又【類篇】急也。 又【博雅】悵也。 又【揚子方言】快也。楚曰苦,秦曰了。【郭璞曰】苦而爲快,猶以臭爲香,治爲亂,反覆用之也。 又去聲。【正韻】苦故切,音庫。困也。【西溪叢語】今人不善乗船謂之苦船,北人謂之苦車。 又姓。大夫苦成,見《國語》。又【通志氏族略】漢有會稽太守苦灼。 又果五切,音古。惡也。【周禮冬官考工記】辨其苦良。【註】謂分別縑白之麤細。【齊語】辨其功苦。【註】功,牢也。苦,脃也。【史記五帝紀】河濵器皆不苦窳。【註】苦,麤也。 又音怙。地名。【史記老莊列傳】老子者,楚苦縣厲鄕曲仁里人也。◎按苦良,苦窳,功苦之苦,或作楛,或作沽,亦通盬,義同。《直音》作苦。苦字从艸作。

苧 【申集上】【艸字部】 苧 【唐韻】直呂切【集韻】丈呂切,□音佇。草名。可爲繩。【張衡南都賦】其草則藨苧薠莞。【王褒僮約】多取蒲苧,益作繩索。【本草】取苧根和米粉爲餠禦饑,味甘美。 又苧蘿,山名。【吳越春秋】苧蘿山鬻薪之女曰西施、鄭旦。 又【集韻】陳如切,音除。義同。又通作紵。【詩陳風】東門之池,可以漚紵。【註】苧同。亦作芧。考證:〔【張衡南都賦】其草則藨苧蘋莞。〕 謹照原文蘋莞改薠莞。

苫 【申集上】【艸字部】 苫 【唐韻】失廉切【集韻】【韻會】【正韻】詩廉切,□音痁。【玉篇】以草覆屋。【爾雅釋器】白蓋謂之苫。【註】白茅苫,今江東呼爲蓋。【通鑑】被苫而耕。【胡三省註】被苫於身,以蔽雨也。 又凶服者,以爲覆席。【禮檀弓】寢苫枕干。【儀禮喪服傳】居倚廬,寢苫。【註】寢苫者,哀親之在草。 又姓。【通志氏族略】魯大夫苫夷之後也。 又廉苫。【晉書索靖傳草書狀】窈窕廉苫,隨體散布。又去聲,舒贍切,音閃。義同。 又【類篇】他兼切,音□。靑苫,藥草。 【直音】作苫。苫字从艸作。

苬 【申集上】【艸字部】 苬 【唐韻】似由切,音囚。【爾雅釋草】苬芝。【郭註】一年三花,爲瑞草也。 又【類篇】夷周切,音由。義同。

苯 【申集上】【艸字部】 苯 【唐韻】布忖切,音畚。【玉篇】苯,草叢生也。【晉書衞恆傳】禾卉苯以垂穎。詳字註。

英 【申集上】【艸字部】 英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於驚切,音瑛。【爾雅釋木】華而不實者謂之英。【詩鄭風】有女同車,顏如舜英。【註】英,猶華也。 又木名。【爾雅釋木】權,黃英。 又葉亦謂之英。【屈原離騷】夕餐秋菊之落英。【西溪叢語】《宋書符瑞志》沈約云:英,葉也。《離騷》餐落英,言食秋菊之葉也。據《玉函方》甘菊三月上寅採葉,名曰玉英,是英亦謂之葉也。 又【禮禮運】大道之行也,與三代之英。【註】倍□曰俊,千人曰英。【孟子】得天下英才而敎育之。 又【博雅】美也。【晉書荀闓傳】京師語曰:洛中英英荀道明。 又【爾雅釋山】再成,英。【疏】山形兩重者名英,今南郡英山縣,蓋取此名也。 又瓊英,美石似玉者。【詩齊風】尚之以瓊英乎而。【水經注】《孫盛魏春秋》曰:文帝愈增崇宮殿,取白石英及紫石英。 又英英,雲貌。【詩小雅】英英白雲,露彼菅茅。 又【詩小雅】二矛重英。【註】以羽飾矛。【魯頌】朱英綠縢。【疏】蓋絲纒而朱染之。 又樂名。【前漢禮樂志】帝嚳作《五英》。英,華茂也。 又國名。【史記陳杞世家】臯陶之後,或封英、六。【楚世家註】英國在淮南,蓋蓼國也。 又姓。【通志氏族略】英氏,以國爲氏,漢有九江王英布。 又於切,音閼。【班固西京賦】翡翠、火齊。流耀含英。縣黎、垂棘,夜光在焉。 又【唐韻古音】于良切,讀央。【屈原九歌】浴蘭湯兮沐芳,華采衣兮若英。【毛詩本音】舜英、重英、瓊英、美如英,俱叶韻讀央。【管子地員篇】五色雜英,各有異章。【集韻】英,稻初生未移者,亦讀央。 又於慶切,音映。飾也。

苲 【申集上】【艸字部】 苲 【集韻】側下切,音鮓。土苴也。 又疾各切,音昨。地名。【晉書地理志】定苲縣,屬越巂郡。 又山名。【後漢郡國志】湞陽有苲領山。

茰 【申集上】【艸字部】 茰 【唐韻】羊朱切【韻會】容朱切【正韻】雲俱切,□音兪。【說文】茱萸也。【集韻】椒子聚生成房貌。【禮內則】三牲用藙。【註】藙,煎茱萸也。【風土記】九月九日,折茱萸房揷頭,可辟惡氣。 又地名。【水經注】邵陵水東北出益縣,其閒逕流三峽,名爲茱萸江。 又【唐書王維傳】輞川別墅有茱萸沜。 又【集韻】雙雛切,音毹。義同。 又同□,薜萸,草名。

【午集中】【疒字部】 【集韻】馳僞切,音縋。【埤蒼】病也。【玉篇】與膇同。【集韻】足腫也。 又吐猥切,音骽。重,踵疾。 又徒回切,音頹。隂病。

蔝 【申集上】【艸字部】 蔝 【唐韻】莫禮切【集韻】母禮切,□音米。【爾雅釋草】蔝,蔜。【玉篇】蔝子,菜也。

茉 【申集上】【艸字部】 茉 【正字通】彌葛切,音末。茉莉,花名。【陸賈南行記】南越五穀無味,百花不香,獨茉莉不隨水土而變。【本草】《嵆含草木狀》作末利,《洛陽名園記》作抹厲,佛經作抹利,《王龜齡集》作沒利,《洪邁集》作末麗,蓋末利本外國語,無正字,隨人會意而已。【楊愼丹鉛錄】《晉書》都人簪柰花,卽今茉莉,佛書茉莉花,言奈花也。【鄭松牕詩話】廣州九里曰花田,盡栽茉莉及素馨。

苳 【申集上】【艸字部】 苳 【唐韻】都宗切,音冬。【說文】草也。【類篇】苣苳,冬生。

【酉集下】【酉字部】 【集韻】呼含切,音。【玉篇】酒色也。【集韻】面赭色。

【戌集上】【金字部】 【五音集韻】苦哀切,音開。器名。

苴 【申集上】【艸字部】 苴 【集韻】千余切,音蛆。【玉篇】麻也。【詩豳風】九月叔苴。【傳】苴,麻子也。【莊子讓王篇】顏闔守陋閭,苴布之衣,而自飯牛。【註】苴,有子麻也。 又【禮喪服小記】苴,杖竹也。【註】苴者,黯也,心如斬斫,貌若蒼苴,所以縗裳、絰杖,俱備苴色。【儀禮喪服傳】斬衰裳,苴絰、杖、絞帶。【疏】以一苴目此三事,謂苴麻爲首絰、要絰,又以苴竹爲杖,苴麻爲絞帶。 又【廣韻】子余切,音沮。履中草。 又【禮曲禮】凡以弓劍、苞苴、簞笥問人者。【註】苴,藉也。【管子霸言篇】上夾而下苴。【註】苴,包裹也。 又木名。【山海經】服山,其木多苴。 又【司馬相如子虛賦】諸柘巴苴。【註】巴苴,草名。 又地名。【史記索隱註】狄苴,在渤海。 又姓。【前漢貨殖傳】有平陵苴氏。 又鋤加切,音槎。水中浮草也。【詩大雅】如彼棲苴。【疏】苴是草木之枯槁者,故在樹未落及已落爲水漂皆稱苴也。【楚辭悲回風】草苴比而不芳。【註】枯曰苴。 又【正韻】宗蘇切,音租。茅藉祭也。【前漢郊祀志】掃地而祠,席用苴稭。【註】讀如租。 又【類篇】徐嗟切,音斜。苴咩城,在雲南。 又【集韻】側下切,音鮓。【莊子讓王篇】其土苴以治天下。【註】土苴,和糞草。【韓愈文】補苴罅漏。 又【正韻】將豫切,音怚。【前漢終軍傳】苴白茅于江、淮。【註】苴,于豫切。 又讀作巴。【史記張儀傳】苴蜀相攻擊。【索隱註】苴,音巴。 又讀苞。【後漢徐廣傳註】譙周曰:益州天苴,讀爲苞黎之苞。 又【五音集韻】子與切,音咀。【羣經音辨】亦音咀。 又【正韻】才野切,音灺。幔也。又伺也。考證:〔又【禮曲禮】凡以弓劍苞苴簟笥問人者。〕 謹照原文簟笥改簞笥。〔【前漢終軍傳】苴白毛于江淮。〕 謹照原文白毛改白茅。

苵 【申集上】【艸字部】 苵 【唐韻】【韻會】□徒結切,音迭。【爾雅釋草】蕛苵。【疏】蕛,一名荎。亦作苵。 又【集韻】作□。

苶 【申集上】【艸字部】 苶 【唐韻】奴結切【正韻】乃結切,□音涅。【韻會】疲貌。一曰忘也。【莊子齊物論】苶然疲役,而不知其所歸。【唐書白敏中傳】是時居易足病發,宰相李德裕言其衰苶,不任事。

苷 【申集上】【艸字部】 苷 【集韻】【韻會】□沽三切,音甘。【說文】甘草也。【本草】一名靈通,一名國老。此草最爲衆藥之主,經方少有不用者,猶如香中有沉香也。治七十二種乳石毒,解一千二百般草木毒,調和果藥有功,故有國老之號。【王十朋詩】閒庭勝蒔苷。 【正字通】草味甘,故名甘草。俗加艸,與通草作蓪、牛膝作同。

苹 【申集上】【艸字部】 蘋 【唐韻】符眞切【正韻】毘賔切,□音頻。【說文】本作□。大萍也。【爾雅釋草】萍蓱,其大者蘋。【本草集解】四葉合成一葉,如田字者,蘋也。【詩召南】于以采蘋。【傳】古之將嫁女者,必先禮之于宗室,牲用魚,芼之以蘋藻。【箋】蘋之言賔也。【釋文】韓詩云:沈者曰蘋。【呂氏春秋】菜之美者,崑崙之蘋。【爾雅翼】蘋似槐葉,而連生淺水中,五月有華白色,故謂之白蘋。【楚辭九章】登白蘋兮騁望。考證:〔【詩召南】于以采蘋。【疏】韓詩云,沈者曰蘋。〕 謹照原書疏改釋文。〔【呂氏春秋】海菜之美者,崑崙之蘋。〕 謹按原文海字屬上文不屬本句,今省海字。

苺 【申集上】【艸字部】 苺 【集韻】母罪切,音浼。【說文】馬苺也。【類篇】卽覆盆草也。【本草】有蛇苺、蠶苺、烏蘞苺。 又武道切,音芼。義同。

苻 【申集上】【艸字部】 苻 【唐韻】防無切【集韻】馮無切,□音扶。【爾雅釋草】苻,鬼目。【註】莖似葛,葉圓而毛,子如耳璫,赤色,叢生。江東人呼鬼目草。 又姓。【晉書載記苻洪傳】其先蓋有扈之苗裔,始其家池中蒲生,長五丈,五節,如竹形,因以爲氏。後洪以讖文有草付應王,又其孫堅背有草付字,遂改姓苻氏,自稱三秦王。 又【韻會】芳無切,音孚。草之莩甲。【史記律書】甲者,言萬物剖苻甲而出也。【索隱註】苻甲,猶莩甲也。 又【正韻】薄胡切,音蒲。【左傳昭二十一年】鄭子太叔興徒兵以攻萑苻之盜,盡殺之。

苼 【申集上】【艸字部】 苼 【集韻】同蕤。 又【篇海】所庚切,音生。地名,在魯。

苽 【申集上】【艸字部】 苽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攻乎切,音姑。【說文】彫胡也。【禮內則】蝸醢而苽食雉羹。【周禮天官膳夫註】六穀:稌、黍、稷、梁、麥、苽。【淮南子天文訓】大旱,苽封熯。【註】苽生水上相連,持大如蒲者也。 又【詩周南】葛藟纍之。【疏】藟,一名巨苽。考證:〔【禮內則】蝸醯,而苽食雉羹。〕 謹照原文蝸醯改蝸醢。〔【淮南子天文訓】大旱苽封熯。【註】苽生水上相連,特大而薄者也。〕 謹照原註特改持。而改如。据道藏本薄改蒲。

【子集下】【勹字部】 【唐韻】郞古切【集韻】籠五切,□音魯。【玉篇】匐也。【集韻】□,伏地。

【午集中】【疒字部】 【字彙】陟里切,知上聲。腸病。

□ 【未集上】【竹字部】 □ 【廣韻】丑輒切【類篇】敕涉切,□音徹。竹葉。

【辰集下】【欠字部】 【唐韻】【集韻】□居氣切,音旣。【說文】□也。與覬、幾同。 又【集韻】丘旣切,音氣。雲气也。通作氣。 又【總要】飮食氣逆不得息曰。从反欠,指事。 又【玉篇】【集韻】□居乞切,音訖。與吃同。言蹇難也。或作□。 又【博雅】予也。與气通。

【戌集中】【雨字部】 【廣韻】杜奚切【集韻】【韻會】田黎切【正韻】杜兮切,□音啼。【玉篇】霽雲。【集韻】一曰雨止。

苾 【申集上】【艸字部】 苾 【唐韻】毗必切【集韻】簿必切,□音邲。【說文】馨香也。【詩大雅】苾芬孝祀。【大戴禮】與君子遊,苾乎如入芝蘭之室。 又苾芻,草名。【陸龜蒙詩】日下洲島淸,烟生苾芻碧。 又蒲結切,音蹩。菜名。 又【綱目集覽】突厥有契苾等十五部。 【玉篇】同藌。考證:〔【大戴禮】苾乎入芝蘭之室。〕 謹照原文苾乎下增如字。

茀 【申集上】【艸字部】 茀 【唐韻】【正韻】敷勿切【韻會】芳勿切,□音弗。【說文】道多草不可行。【曾鞏南軒記】得鄰之茀地。 又茀茀,茂也。 又【爾雅釋詁】覭髳,茀離也。【註】茀離卽彌離,彌離猶蒙蘢耳。 又【詩大雅】茀厥豐草。【註】治也。 又臨衝茀茀。【註】强盛也。 又【易旣濟】婦喪其茀。【註】茀,首飾也。 又【詩衞風】翟茀以朝。【疏】婦人乗車不露見,車之前後設障以自蔽隱,謂之茀。又【蔽茀疏】茀謂車之後戸也。 又【詩大雅】茀祿爾康矣。【註】福也。 又【爾雅釋畜疏】旋毛在脅者曰茀方。 又通紼。【左傳宣八年】始用葛茀。【註】茀,所以引柩。 又方味切。與芾通。【詩】蔽芾甘棠。【王應麟詩攷】作蔽茀。 又音佩。【史記武帝紀】有星茀于東井。【索隱天官書註】茀卽孛星也。 又音勃。氣貌。【莊子人閒世】獸死不擇音,氣息茀然。【司馬相如上林賦】□薆咇茀。 又音弼。人姓。【前漢古今人表】茀肸。【註】師古曰:卽佛肸也。茀音弼。【通志氏族略】周有茀翰。○按《詩》茀祿之茀,《唐韻》古音讀廢。考證:〔【後漢古今人表】茀肸。〕 謹照原書後漢改前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