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字典


芼 【申集上】【艸字部】 芼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莫報切,音耄。【說文】草覆蔓也。 又【爾雅釋言】芼,搴也。【註】皆擇菜也。 又【五音集韻】武道切,音媢。用菜雜肉爲羹也。【禮內則】芼羹。【疏】芼菜者,按《公食大夫禮》三牲皆有芼,牛藿、羊苦、豕薇也。又【韻會】謨袍切,音毛。【柳宗元詩】野蔬盈傾筐,頗雜池沼芼。【註】芼,草也。 又音莫。【詩周南】左右芼之。叶下樂韻。

芽 【申集上】【艸字部】 芽 【唐韻】五加切【集韻】【韻會】【正韻】牛加切,□音衙。【說文】萌芽也。【禮月令】是月也,安萌芽。【呂氏春秋】萌芽始震,凝寒不形。【關尹子四符篇】核芽相生。 又【博雅】始也。【參同契】隂陽之始,□合黃芽。 又【韻補】牛何切,音俄。【白居易種桃歌】食桃種桃核,一年核生芽。去春已稀少,今春漸無多。 又訛乎切,音吾。【揚雄徐州箴】禍如丘山,本在萌芽。牧臣司徐,敢告僕夫。【唐韻古音】按《月令》《參同契》等書古音俱讀如吾,至《晉書》童謠,草木萌芽殺長沙,則轉爲今音矣。

芾 【申集上】【艸字部】 芾 【唐韻】【韻會】【正韻】□方味切,音沸。【詩召南】蔽芾甘棠。【傳】蔽芾,小貌。 又布蓋切,音貝。義同。 又【廣韻】分物切,音弗。草木翳薈也。【博雅】芾芾,茂也。 又【韻畧】與韍同。【詩曹風】彼其之子,三百赤芾。【傳】芾,韠也。【小雅】朱芾斯皇。

芿 【申集上】【艸字部】 芿 【唐韻】而證切【集韻】如證切,□音認。草不剪也。【列子黃帝篇】藉芿燔林。【唐書杜祐傳】祐于朱坡樊川,頗治亭館林芿,鑿山股泉,與賔客置酒爲樂。【方干詩】芿草不停獸。 又【集韻】如烝切,音仍。艿或作芿。詳艿註。

苄 【申集上】【艸字部】 芐 【唐韻】□古切【集韻】後五切,□音戸。【說文】地黃也。【爾雅釋草】芐,地黃。【註】芐,一名地髓。【韻會】引《爾雅翼》云:地黃生者,以水試之,浮者名天黃,半沈半浮者人黃,沈者地黃。芐字从下,亦趨下之義。 又【禮閒傳】芐剪不納。【疏】芐爲蒲苹,爲席,剪頭爲之,不編納其頭而藏于內也。 又【唐韻】胡駕切【韻會】亥駕切,□音暇。義同。 【集韻】亦作芦。

苇 【申集上】【艸字部】 葦 【玉篇】禹鬼切【集韻】羽鬼切,□音偉。【說文】大葭也。【詩衞風】一葦杭之。【風俗通】除夕飾桃人,垂葦交,畫虎于門。【後漢袁閎傳】爲沛相,乗葦車。 又山名。【水經注】江水浦東有葦山。 又【類篇】于非切,音闈。【爾雅釋草】葦□,芀。謝嶠讀作平聲。 又【篇海】于貴切,音胃。【莊子列禦□】緯蕭而食。亦作葦。考證:〔【詩衞風】一葦航之。〕 謹照原文航改杭。

苋 【申集上】【艸字部】 莧 【唐韻】【集韻】□侯襉切,藖去聲。【說文】莧,菜也。【博雅】莧,莔也。【管子地員篇】□下于莧,莧下于蒲。【爾雅釋草】蕢,赤莧。【註】今莧菜之有赤莖者。 又【韻會】【正韻】□形甸切,音現。【易夬卦】莧陸夬夬。【註】莧陸,草之柔脃者。馬、鄭、王皆云莧陸,一名商陸。 又【集韻】戸版切,音浣。與莞同,莞爾,笑貌。◎按《集韻》又胡官切,音桓。山羊細角也。

苌 【申集上】【艸字部】 萇 【唐韻】直良切【韻會】仲良切,□音長。【詩檜風】隰有萇楚,猗□其枝。【傳】萇楚,銚弋也。【疏】今羊桃也。【張衡南都賦】薇蕪蓀萇。 又姓。【禮樂記】閒諸萇弘。【註】萇弘,周太史。【通志氏族略】唐奉天尉萇總。 又烏萇,國名。【水經注】烏萇國卽北天竺,佛所到國也。

苍 【申集上】【艸字部】 蒼 〔古文〕□□【唐韻】七岡切【正韻】千剛切,□音倉。【說文】草色也。【易說卦傳】震爲蒼筤竹。【臨川吳氏註】蒼,深靑色。【詩王風】悠悠蒼天。【禮玉藻】大夫佩水蒼玉。【疏】似水之蒼而雜有文。 又【博雅】茂也。【書益稷篇】至于海隅蒼生。【傳】蒼蒼然生草木。 又老也。【詩秦風】蒹葭蒼蒼。【釋文】物老之狀。 又【前漢陳勝傳】蒼頭。【註】士卒靑帛巾。 又【綱目集覽】蒼黃,急遽貌。 又姓。【通志氏族略】蒼氏。【註】《風俗通》云:八愷,蒼舒之後。 又【韻會】采朗切,倉上聲。莽蒼,寒狀。一曰近郊之色。【莊子逍遙遊】適莽蒼者,三飡而反。【唐書韋述傳】蒼卒犇逼。【白居易詩】寒銷春蒼茫。 亦作倉。【禮月令】駕倉龍,服倉玉。【史記蕭望之傳】倉頭廬兒。 【直音】作蒼。蒼字从艸作。考證:〔【書益稷謨】至于海隅蒼生。〕 謹照益稷不稱謨,謨改篇。

菒 【申集上】【艸字部】 菒 【唐韻】古老切,音藁。【類篇】稈也。【齊語】及寒,擊菒除田,以待時耕。【註】菒,枯草也。

苎 【申集上】【艸字部】 苧 【唐韻】直呂切【集韻】丈呂切,□音佇。草名。可爲繩。【張衡南都賦】其草則藨苧薠莞。【王褒僮約】多取蒲苧,益作繩索。【本草】取苧根和米粉爲餠禦饑,味甘美。 又苧蘿,山名。【吳越春秋】苧蘿山鬻薪之女曰西施、鄭旦。 又【集韻】陳如切,音除。義同。又通作紵。【詩陳風】東門之池,可以漚紵。【註】苧同。亦作芧。考證:〔【張衡南都賦】其草則藨苧蘋莞。〕 謹照原文蘋莞改薠莞。

苮 【申集上】【艸字部】 苮 【唐韻】【集韻】□相然切,音仙。【玉篇】草名。似莞。【隋書禮儀志】南郊神座,皆用苮席。【皮日休詩】□勝鋪苮席。

艀 【未集下】【舟字部】 艀 【廣韻】縛謀切【集韻】房尤切,□音浮。【玉篇】小也。【廣韻】舟也。

臘 【未集下】【肉字部】 臘 【廣韻】盧盍切【集韻】【韻會】力合切【正韻】落合切,□音蠟。【說文】冬至後三戌,臘祭百神也。【禮月令】孟冬臘先祖五祀。【註】此周禮所謂蜡祭也。【前漢武帝紀】祠門戸比臘。【註】臘者,冬至後臘祭百神也。又【陳勝傳】臘月,勝之汝隂。【註】張晏曰:秦之臘月,夏之九月。臣瓚曰:建丑之月也。又【正字通】風俗通:蔡邕獨斷,皆言夏曰淸祀,殷曰嘉平,周曰蜡,漢曰臘。一說月令,孟冬臘先祖五祀,自昔有之,非自漢始也。又鄭□月令註:臘卽周禮所謂蜡。不知臘祭先祖,蜡祭百神,二祭各別,鄭合爲一,非。又晉博士張亮議曰:臘者,接也,祭宜在新故交接也。俗謂臘之明日爲初歲,秦漢以來有賀,此皆古之遺俗也。又道書言,道家有五臘,正月一日爲天臘,五月五日爲地臘,七月七日爲道德臘,又以十月十二日爲民歲臘,十二月正臘日爲王侯臘。 又【博雅】臘,索也。 又刃也。【周禮冬官考工記】桃氏爲劒,臘廣二寸有半寸。【註】臘,謂兩刃。【疏】兩刃者,兩面各有刃也。 又【正字通】眞臘,南蠻國名。 又【集韻】力涉切,音巤。義同。

臙 【未集下】【肉字部】 臙 【五音類聚】因仙切,音煙。臙喉也。◎按咽喉本作咽,類聚非。 又臙脂,蚌粉也。

臚 【未集下】【肉字部】 臚 【唐韻】力居切【集韻】【正韻】凌如切,□音閭。【說文】皮也。【抱朴子至理卷】淳于能解臚以理腦。 又【廣韻】腹前曰臚。【通雅】臚脹,腹彭脹也。 又【玉篇】臚,陳也。【廣韻】陳,序也。【爾雅釋言】臚,敘也。【疏】以禮陳敘於賔客也。【史記六國表】臚於郊祀。【前漢郊祀歌】殷勤此路臚所求。 又【正韻】傳也。【晉語】聽臚言於市。【註】臚,傳也。【史記叔孫通傳】臚句傳。【註】上傳語告下爲臚。 又官名。【後漢百官志】大鴻臚一人,中二千石。 又【韻會】兩舉切,音膂。與旅同。【前漢敘傳】大夫臚岱。【註】鄭氏曰:臚岱,季氏旅於泰山是也。師古曰:旅,陳也,臚亦陳也。臚旅聲相近,其義一耳。 又【正字通】亦作盧。【唐書和逢堯傳】鴻臚作鴻盧。 【正字通】說文:臚,从肉盧聲。孫氏力居切,籀文作膚,義同音別,二文宜竝存。臚音盧,膚音趺,皮膚通作皮臚,臚傳必不可言膚傳,鴻臚必不可稱鴻膚,各從其類,則言義兩無殽互。

臛 【未集下】【肉字部】 臛 【廣韻】火酷切,音熇。羹臛也。【曹植七啟】臛江東之潛鼉。【註】肉羹也。 又【楚辭招魂】露雞臛□。【註】有菜曰羹,無菜曰臛。 又燻也。【史記刺客傳】乃臛其目。【註】以馬矢燻,令失明。

【午集中】【疒字部】 【集韻】敕六切,音蓄。腹痛。 又張六切,音竹。瘛,病貌。

□ 【備考】【未集】【竹字部】 □ 【搜眞玉鏡】音亭。

【酉集下】【酉字部】 【廣韻】蒲撥切,音跋。酒氣。

□ 【未集上】【竹字部】 □ 【集韻】盧東切,音籠。筐也。

【戌集中】【隹字部】 【集韻】居寒切,音干。【玉篇】鳱,鵠鵲。 又【禽經張華註】音鴈。隨陽鳥也。【鹽鐵論】引《詩》雝雝鳴鳱。○按今《詩邶風》作鴈。

【戌集上】【金字部】 【五音集韻】以芮切,音銳。侍臣所執兵。【正字通】鈗字之譌。

臝 【未集下】【肉字部】 臝 【廣韻】郞果切【集韻】【正韻】魯果切,□音卵。赤體也。【集韻】袒也。【左傳昭三十一年】趙□子夢童子臝而轉以歌。【前漢景十三王傳】輒令臝立擊鼓。【註】臝,露其形也。【楚辭九章】接輿髡□兮,桑扈臝行。【註】臝,赤體也。 又【集韻】有殼果,無殼蓏,本作□臝。【正韻】栝樓也。【詩豳風】果臝之實。【傳】果臝,栝樓也。【爾雅釋草】果臝之實,栝樓。【註】今齊人呼之爲天瓜。 又【正韻】蜾臝,細腰蜂。 又獸之淺毛者也。【周禮地官】其動物宜臝物。【註】臝物,虎豹貔□之屬,淺毛者。 又車也。【周禮春官巾車木車蒲蔽註】蒲蔽謂臝蘭車,以蒲爲蔽。【疏】漢時有臝長蘭,乗不善之車。 又與贏通。【莊子田子方】解衣般礴臝。【註】臝,本又作贏。解衣見形。

【午集上】【甘字部】 【廣韻】徒含切【集韻】徒南切,□音覃。長味也。 又【廣韻】徒紞切【集韻】徒紺切,□音窞。甘也。

臞 【未集下】【肉字部】 臞 【唐韻】其俱切【韻會】權俱切,□音衢。【說文】少肉也。【爾雅釋言】臞,瘠也。【周禮地官其民晳而瘠註】瘠,臞也。【史記司馬相如傳】形容甚臞。【淮南子原道訓】故子夏心戰而臞,得道而肥。 又耗也。【揚子太□經】赫河臞。【註】臞,耗也。 又【集韻】衢遇切,音懼。義同。

臟 【未集下】【肉字部】 臟 【集韻】才浪切,音藏。腑也。【正字通】五臟也。【字彙】臟者,藏也。精藏於腎,神藏於心,魂獲於肺,志藏於脾。【抱朴子至理卷】破積聚於腑臟。 又【正字通】亦作倉。【通雅】五倉,卽五藏也。又或作臧。【前漢藝文志】五臧六府。◎按臧、藏、臟一字。後人加艸,又加肉。

臠 【未集下】【肉字部】 臠 【唐韻】力沇切【集韻】【韻會】力轉切【正韻】盧轉切,□音孌。【說文】臞也。一曰切肉臠也。【正韻】塊切肉。【正字通】塊割也。【禮曲禮】毋嘬炙。【註】嘬,謂一舉盡臠。【易噬嗑疏】正義曰乾胏,是臠肉之乾者。【前漢王莽傳註】臠,切千段也。【晉書謝琨傳】元帝爲晉陵公主求壻,謂王珣日,如謝琨便足。未幾,袁崧欲以女妻琨。珣曰:卿莫近禁臠。 又魚腹亦爲臠。【儀禮有司徹皆加膴祭于上註】膴,刳魚時割其腹,以爲大臠也。 又【廣韻】【韻會】□落官切,音鑾。臠臠,瘠貌。

□ 【未集上】【竹字部】 □ 【集韻】作甸切,音薦。楚謂筏上居曰□。

臡 【未集下】【肉字部】 臡 【廣韻】奴低切【集韻】【韻會】【正韻】年題切,□音泥。【玉篇】麋臡,肝髓醢也。又有骨醢也。【廣韻】雜骨醬也。【韻會】作醢及臡者,必先煿乾其肉,乃後莝之,雜以粱麴及鹽酒,置甀中,百日則熟。【釋名】臡,胒也,骨肉相摶,胒無汁也。【周禮天官醢人】朝事之豆,其實韭菹酖醢,昌本麋臡。【註】臡,亦醢也。或曰醬也。有骨爲臡,無骨爲醢。【禮郊特牲恆豆之菹水草之和氣也註】天子朝事之豆,有昌本麋臡。 又【廣韻】人兮切【集韻】人移切,□音腝。又【廣韻】諾何切,音那。又【五音集韻】汝來切,音荋。義□同。

臢 【補遺】【未集】【肉字部】 臢 【字彙補】兹三切,音簪。【元人塡詞】腌□。

臣 【未集下】【臣字部】 臣 〔古文〕□【唐韻】植鄰切【集韻】【韻會】丞眞切,□音辰。事人之稱。【說文】臣,牽也,事君也。象屈服之形。【白虎通】臣者,纏也,勵志自堅固也。【廣韻】伏也。仕於公曰臣,任於家曰僕。【易序卦】有父子,然後有君臣,有君臣,然後有上下。【詩小雅】率土之濱,莫非王臣。 又【前漢王陵傳】陳平謝曰:主臣。【註】文穎曰:惶恐之辭,猶今言死罪。晉灼曰:主,擊也。臣,服也。言其擊服。惶恐之辭。【通雅】發語敬謝之辭,猶主在上,臣在下,自然敬恐也。 又姓。【奇姓通】唐臣悅,著平陳紀。 又【韻補】叶音禪。【道藏歌】躋景西那東,肆覲善因緣。常融無地官,皆是聖皇臣。

臤 【未集下】【臣字部】 臤 【集韻】賢,古作臤。註詳貝部八畫。 又【廣韻】苦閑切【集韻】丘閑切,□音慳。堅也。 又【集韻】丘耕切,音鏗。又輕煙切,音牽。又丘寒切,音看。義□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