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字典


胯 【未集下】【肉字部】 胯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苦故切,音庫。【說文】股也。【正韻】署胯兩股閒。【史記淮隂侯傳】不能死,出我胯下。【註】股也。 又【廣韻】苦瓜切【集韻】【韻會】【正韻】枯瓜切,□音誇。又【廣韻】【正韻】苦化切【集韻】【韻會】枯化切,□音跨。義□同。 又【集韻】枯買切,音銙。腇肥貌。

胰 【未集下】【肉字部】 胰 【廣韻】以脂切【集韻】【韻會】【正韻】延知切,□音夷。夾脊肉。【韻會】本作胂。 又【類篇】與□。同詳□字註。

胱 【未集下】【肉字部】 胱 【正韻】姑黃切,音光。膀胱,水府也。【類篇】脅下。【博雅】膀胱謂之脬。【正字通】膀胱,重九兩一銖,縱廣九寸,盛溺九升九合,廣二寸半,上系小腸,下聯前隂。【素問】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氣化則能出。【甲乙經】膀者,橫也。胱者,廣也。言其體橫廣而短也。

胲 【未集下】【肉字部】 胲 【廣韻】古哀切【集韻】【韻會】柯開切,□音該。【說文】足大指毛肉也。【莊子庚桑楚】臘者之有〈月〉胲,可散而不散也。【註】足大指也。 又【博雅】胲,備也。【莊子庚桑楚〈月〉胲註】一云備也。 又書名。【前漢藝文志】五行奇胲用兵二十三卷。【註】軍中約也。 又【集韻】己亥切【韻會】尸亥切【正韻】居亥切,□音改。【集韻】頰下曰胲。【前漢東方朔傳】樹頰胲。【註】胲音改,頰肉也。

胳 【未集下】【肉字部】 胳 【唐韻】古洛切【集韻】剛鶴切,□音各。【說文】腋下也。【廣韻】胳腋。【博雅】胳謂之腋。 又【集韻】轄格切,音垎。義同。 又【集韻】各頟切,音格。牲後頸骨。【儀禮鄕飮酒禮】介俎脊脅胳肺。【註】後脛骨二,膊胳也。【釋文】胳,音格。

□ 【未集上】【竹字部】 □ 【集韻】筍古作□。註詳六畫。

□ 【未集上】【米字部】 □ 【集韻】丁定切,音訂。米飷。

胴 【未集下】【肉字部】 胴 【廣韻】【集韻】□徒弄切,音洞。【玉篇】大腸也。【抱朴子僊藥卷】雄黃服餌之法,以□胴腸裹蒸之於赤土下。 又【集韻】杜孔切,音動。侗胴,直貌也。【揚子方言】侗胴,狀也。【註】謂形狀也。

胵 【未集下】【肉字部】 胵 【唐韻】處脂切【集韻】稱脂切,□音□。【說文】鳥胃。一曰胵,五藏總名。【廣韻】膍胵,鳥藏。【博雅】百葉謂之膍胵。【集韻】或从氏。 又【集韻】陟利切,音致。肥也。 又【集韻】陟栗切,音窒。【五音集韻】同郅。郁郅,地名。

胶 【辰集上】【月字部】 胶 【韻會小補】與交同。日月之交道也。(膠)【唐韻】古肴切【集韻】【韻會】【正韻】居肴切,□音交。【說文】昵也。作之以皮。【徐曰】昵,黏也。【玉篇】煮用其皮,或用角。【廣韻】膠漆。【周禮冬官考工記輪人】施膠必厚。又【弓人】凡相膠,欲朱色而昔。昔也者,深瑕而澤,紾而摶廉。鹿膠靑白,馬膠赤白,牛膠火赤,鼠膠黑,魚膠餌,犀膠黃。凡昵之類,不能方。【註】昔音錯。純赤之中,文又交錯也。澤,表裏有文,色潤澤也。紾,縝密。摶,音團,團圓也。廉,利也。昵,本作□。不方柔韌,不取其方整也。 又【爾雅釋詁】膠,固也。【疏】膠者,所以固物。【詩小雅】德音孔膠。【傳】膠,固也。 又【博雅】欺也。 又戾也。【史記司馬相如傳】蜿灗膠戾。【註】膠戾,邪曲也。 又【廣韻】太學也。【正字通】東膠,周學名。周之學,成均居中,左東序,右瞽宗。東膠卽東序也。 又【集韻】糾也。【禮王制】養國老於東膠。【註】膠之言糾也。 又【正韻】黏泥不通。【莊子逍遙遊】置杯焉則膠。 又膠葛,氣也。【前漢揚雄傳】撠膠葛,騰九閎。【註】膠葛,上淸之氣也。 又【韻會】和也。【詩鄭風】雞鳴膠膠。【傳】膠膠,猶喈喈也。 又詐也。【揚子方言】膠,譎詐也。涼州西南之閒曰膠。 又【韻會】水名。萊州有膠水。 又地名。【戰國策】以膠東委於燕。 又姓。【前漢古今人表】膠鬲。 又【廣韻】古孝切【集韻】居效切,□音敎。義同。 又【韻會】【正韻】□古巧切,音絞。動撓貌。【莊子天道篇】膠膠擾擾乎。【音義】交卯反。 又【集韻】女巧切,音橈。澩膠,雜亂貌。又乎刀切,音豪。戾也。【楚辭九辯】何况一國之事兮,亦多端而膠加。【註】膠加,戾也。音豪。 又【五音集韻】口交切,音敲。面不平也。(膠)考證:〔【周禮冬官考工記輪人】膠必厚施。〕 謹照原文改施膠必厚。

胷 【未集下】【肉字部】 胷 【廣韻】【集韻】【正韻】許容切【韻會】虛容切,□音匈。【說文】膺也。本作匈。【史記趙世家】黑龍面而鳥噣鬢,麋髭□,大膺大胷。亦作胸。

【戌集下】【頁字部】 【字彙】古盍切,音閤。車領骨。

胸 【未集下】【肉字部】 胸 【正字通】同胷。

胹 【未集下】【肉字部】 胹 【唐韻】如之切【集韻】人之切,□音而。【說文】爛也。【玉篇】煮熟也。【揚子方言】胹,熟也。【左傳宣二年】宰夫胹熊蹯不熟。【疏】過熟曰胹,自關而西,秦晉之郊曰胹。 又【類篇】或作臑。【楚辭招魂】胹龞炮羔,有柘漿些。【註】胹,一作臑。【集韻】或作腝□□。

臹 【未集下】【至字部】 臹 【篇海】思留切,音修。習也。又進也。出太上老君□。

臺 【未集下】【至字部】 臺 〔古文〕□【廣韻】徒哀切【集韻】【韻會】【正韻】堂來切,□音苔。【說文】觀四方而高者。【釋名】臺,持也。築土堅高,能自勝持也。【爾雅釋宮】闍謂之臺。【註】積土四方也。【禮月令】仲夏之月,可以處臺榭。【疏】積土爲之,所以觀望。【五經要義】天子三臺,靈臺以觀天文,時臺以觀四時,圃臺以觀鳥獸。 又【古今注】城門皆築土爲之。累土曰臺,故亦謂之臺門。 又官名。【正字通】袁紹傳,三臺註:漢官尚書爲中臺,御史爲憲臺,謁者爲外臺。又漢百官表註:禮樂官知禮容,故禮部稱容臺。又王彥威爲曲臺新禮三十卷:故太常稱曲臺。又漢秘書監曰芸臺,唐改祕書爲麟臺,唐百官志門下省曰鸞臺,宋銀臺司掌受天下奏狀。 又【博雅】臺,支也。 又賤者之稱。【左傳昭七年】僕臣臺。【註】皁輿,隷僕之至□者也。【孟子】蓋自是臺無饋也。【註】臺,賤官,主使令者。又【輟耕錄】婢役于婢者,謂之重臺。【蘇軾梅花詩】天敎桃李作輿臺。 又【博雅】臺,輩也。 又【揚子方言】臺,敵延也。東齊海岱之閒曰臺,自關而西秦晉之閒,物力同者謂之臺敵。 又【莊子庚桑楚】不可內於靈臺。【註】靈臺者,心也。 又姓。漢侍中臺佟。又澹臺,複姓。 又【字彙補】古謂陵墓爲臺,如鄴都之三臺,山海經帝堯臺,帝嚳臺是也。又咍臺,卽臺□之聲也。【世說】許噪於丞相帳,咍臺大鼾。【通雅】咍臺,晉人常語也。 又山名。【輿地志】五臺山,在雁門郡。【山海經】鹿臺之山。【註】今名麓臺山。【淮南子地形訓】濟出王屋,時泗沂出臺台術。【註】時泗沂,皆水名。臺台術,皆山名。【抱朴子登陟卷】昔張蓋蹹及偶高成,二人竝精思於雲臺山石室中。 又神名。【左傳昭元年】昔金天氏有裔子,曰昧,爲□冥師,生允格臺駘。臺駘,汾神也。【山海經】休與之山,其上有石焉,名曰帝臺之棋。【註】郭曰:帝臺,神人名。 又漸臺,星名也。 又宮殿名。【鄒陽上吳王書】秦倚曲臺之宮,懸衡天下。【三輔黃圖】未央有曲臺殿。 又草名。【爾雅釋草】艾,冰臺。【疏】艾,一名冰臺,卽今艾蒿也。【詩小雅】南山有臺。【傳】臺,夫須也。【疏】夫須,莎草也,可爲簑笠。【又】彼都人士,臺笠緇撮。【傳】臺,所以禦暑。笠,所以禦雨也。【箋】臺,夫須也。都人之士,以臺皮爲笠。 又【字彙】洪孤切,音乎。臺駘,邾地名。【禮檀弓】敗于臺駘。【註】臺音壷,駘音臺。臺當爲壷字之譌。一作壷駘,或作狐駘。【正字通】臺有壷音,非臺與壷同。字彙以臺爲古壷字,誤也。又【字彙補】左傳,臺駘。歷考註疏,□無狐音。字彙不知何據而云:亦誤也。 又【韻補】叶田黎切,音題。【參同契】皓若搴帷帳,瞑目登高臺,火記六百篇,所趣等不迷。 又叶同都切,音徒。【易林】典冊法書,藏在蘭臺。

臻 【未集下】【至字部】 臻 【唐韻】【正韻】側詵切【集韻】【韻會】緇詵切,□音臻。【說文】至也。【玉篇】及也。【詩邶風】遄臻于衞。【後漢章帝紀】澤臻四表。 又【玉篇】聚也,衆也。 又【集韻】將先切【韻會】則然切【正韻】則前切,□音箋。【樂章天命篇】羣凶受誅殛,百祿咸來臻。黃華應福始,王凌爲禍先。

臼 【未集下】【臼字部】 臼 【廣韻】其九切【集韻】【韻會】【正韻】巨久切,□音咎。【說文】舂也。本作□,隷省作臼。古者掘地爲臼,其後穿木石。象形,中象米。【徐曰】臼字中四注,與函字下,鼠字上,及古文齒字,皆偶相似而非也。【世本】雍父作臼。【呂氏春秋】赤冀作臼。【易繫辭】斷木爲杵,掘地爲臼。臼杵之利,萬民以濟。【沈約捉搦歌】粟榖難舂付石臼。【柳宗元詩】日午夢覺無餘聲,山童隔竹敲茶臼。 又星名。【史記天官書】杵臼四星,在危南。【註】杵臼三星,在丈人星旁,主軍糧。 又地名。【左傳僖二十四年】濟河圍令狐,入桑泉,取臼衰。【註】解縣東南有臼城。 又水名。【左傳定五年】將涉于成臼。【註】江夏竟陵縣有臼水,出□屈山,西南入漢。【後漢章帝紀】罷常山,呼沱石臼河漕。【註】石臼,河名也,在今定州唐縣東北。 又山名。【山海經】踵臼之山,無草木。 又鳥名。【讀曲歌】打殺長鳴雞,彈去烏臼鳥。 又樹名。【古西洲曲】日暮伯勞飛,風吹烏臼樹。 又姓。【左傳】華謳家臣臼任。又【韻補】叶敞呂切,音處。【韓愈元和聖德詩】遂自顚倒,若杵投臼。叶下渚。

臽 【未集下】【臼字部】 臽 【唐韻】戸□切【集韻】乎韽切,□音陷。【說文】小阱也。从人在臼上,舂地坎可臽人。【徐曰】若今人作穴,以臽虎也。會意。【玉篇】坑也。【同文備考】失足入坑坎也。从側人,从杵臼之臼,象人在臼中。 又【廣韻】【集韻】□苦感切,音坎。義同。或作□。

臾 【未集下】【臼字部】 臾 【唐韻】【集韻】□求位切,音匱。同蕢。【說文】草器也。古象形。引論語:荷臾而過孔氏之門。或作。◎按論語今作蕢。 又【廣韻】羊朱切【集韻】【韻會】容朱切【正韻】雲居切,□音余。【儀禮燕禮】寡君有不腆之酒,以請吾子之與寡君須臾焉。【中庸】道也者,不可須臾離也。 又姓。【左傳文六年】賈季奔狄,宣子使臾駢送其帑。 又人名。【史記封禪書】黃帝得寶鼎宛朐,問於鬼臾區。【淮南子汜論訓】臾兒,易牙,湽澠之合者,嘗一哈水,而甘苦知矣。【註】臾兒,易牙,皆齊之知味者也。 又國名。【左傳僖二十一年】任宿,須句,顓臾,風姓也。【註】顓臾在泰山南,武陽縣東北。又【字彙補】鳧臾,東方國名。卽扶餘也。 又【荀子大略篇】語曰:流丸止于甌臾,流言止于智者。 又【集韻】【韻會】□勇主切,音庾。【周禮冬官考工記弓人】往體多,來體寡,謂之夾臾之屬。【註】夾臾之弓,合五成規。【疏】夾臾,反張多隨,曲執向外。【釋文】臾,音庾。 又【正韻】尹竦切,音勇。縱臾,與慫慂通。詳心部慂字註。 又【韻補】叶兪戍切,音裕。【漢廣陵厲王歌】奉天期兮不得須臾,千里馬兮駐待隅路。

□ 【未集上】【竹字部】 □ 【集韻】蒲交切,音庖。竹名。

臿 【未集下】【臼字部】 臿 【唐韻】楚洽切【集韻】【韻會】【正韻】測洽切,□音插。【說文】舂去麥皮也。【博雅】臿,舂也。 又與插同。【史記司馬相如傳】赤瑕駁犖,雜臿其閒。 又與鍤同。【史記始皇本紀】禹身自持築臿。【註】臿,築牆杵也。【前漢溝洫志】舉臿爲雲,決渠爲雨。【註】臿,鍫也,所以開渠者也。【淮南子精神訓】今夫繇者,揭钁臿,負龍土。【註】臿,鏵也。靑州謂之鏵,有刃也。三輔謂之□。【揚子方言】江淮南楚之閒謂之臿,沅湘之閒謂之畚。 又【韻會】或作接。【周禮地官廩人】大祭祀,共其接盛。【註】接讀爲扱。扱以授舂人舂之也。【正字通】扱以授舂人舂之,非與臿同也。韻會誤。

舀 【未集下】【臼字部】 舀 【正字通】同□。

舁 【未集下】【臼字部】 舁 〔古文〕□【廣韻】以諸切【集韻】【韻會】羊諸切【正韻】雲俱切,□音余。【說文】共舉也。【徐曰】用力也。兩手及爪皆用也。 又【正韻】轝車也。 又【集韻】苟許切,音舉。又【正韻】羊茹切,音豫。義□同。 【集韻】或作□。◎按字彙譌入五畫,非。今改正。

舂 【未集下】【臼字部】 舂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書容切,音摏。【說文】擣粟也。黃帝臣雍父作舂。【詩大雅】誕我祀如何,或舂或揄。【莊子逍遙遊】適百里塡宿舂糧。【百里奚妻扊扅歌】舂黃藜,搤伏雞。 又官名。【周禮地官】舂人掌共米物。 又樂器。【周禮春官笙師註】舂牘以竹,大五六寸,長七尺,短者一二尺。其端有兩空髤畫,以兩手築地。【釋名】舂,撞也。牘,筑也。以舂築地爲節也。 又縣名。【前漢地理志】南陽郡舂陵縣。【後漢光武紀】舂陵節侯買。【註】舂陵,鄕名,本屬零陵,在今永州唐興縣北。 又山名。【淮南子天文訓】日至虞淵,是謂高舂。至于連石,是謂下舂。 又鳥名。【爾雅釋鳥】鷺,舂鉏。【疏】齊魯之閒,謂之舂鉏。又【博雅】獨舂,瞗也。 又舂容。【禮樂記】善待問者如撞鐘,待其舂容,然後盡其聲。【韓愈送權秀才序】寂寥乎短章,舂容乎大篇。 又與衝通。【史記魯世家】獲長狄,富父終生舂其喉以戈殺之。【後漢西羌傳】水舂河漕。 又【正字通】音窻。八蠻之類。一曰旁舂。見墨子。 又【集韻】諸容切【韻會】職容切,□音鍾。荆山別名。【張正見白頭吟】彈珠金市側,抵玉舂山東。